秦国进攻东方六国的过程中,为何第一个消灭的就是韩国?

小末末末


因为韩国最容易灭,肯定都是先易后难的。其实在进攻东方六国之前,秦国就灭掉了中原两个诸侯国,一个是西周国,一个是东周国。这两个国家对于很多人可能陌生,其实来历也很简单,就是春秋时期周考王把弟弟封在洛邑附近,本来是为了继承周公的祭祀。但这个弟弟的国家日后坐大,反而把洛邑附近势力纷纷吞并,甚至周天子都被架空。甚至韩、赵两国都看不下去,又强行帮周国一个王子在周国东边分了块地,这就是西周国和东周国的由来。

西周国都在今天洛阳王城广场,东周国都在今天郑州巩义。当时中原地区除了战国七雄,和较弱小的“泗上十二诸侯”,以及一个中山国外,就只有西周和东周了。《战国策》前两篇是《东周策》《西周策》,说明这两个国家也广泛参与纵横活动。公元前256年,西周桓公联合东方六国抗秦,计划还没实施就被秦昭王问罪。西周桓公只好投降,同年依附西周公的最后一个天子周赧王也去世。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又派丞相李斯带军灭亡东周。

灭亡了西周和东周,东进道路上最近也是最弱的一个,当然就是韩国了。燕国虽然也弱,但是位置比较远,所以排在了后门。而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官内史腾就能轻松把韩国灭了。但之后的五国都没这么容易了,接下来基本都是名将王翦、王贲父子完成的,特别是灭楚还出动了六十万兵力。


林屋公子


秦国想要一统天下,为何第一个消灭的是韩国呢?原因有五个,请听小郡主给大家一一分析:

一、韩国地理位置

1.韩国地理基本是平原,连彻南北,战略意义非常重要,且秦国吞掉韩国以后可以坐望天下五国之地。。

2.韩,赵,魏三国也离秦国都很近,但是韩国比赵国力弱,比魏国易功,赵国又有40万大军,所以相比较之下肯定选韩国。

二、韩国的资源

韩国的国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不得不承认,韩国的武器制造工艺,却是各国中最强的而且韩国还坐拥铁矿,可以源源不断的生产武器。秦国如果把韩国先吞并了,那么这些资源肯定也是秦国的了,最后事实也证明这些资源在秦统一六国的时候也起来很大的作用。



三、韩国自找的

韩国一直在做墙头草,当秦国强大时,它便倒向秦国;当楚国强大时,他又倒向楚国;当秦楚都有事忙不过来了,他又出兵灭了郑国,所以六国对韩国都没有什么好印象。再加上韩国本来就是依附秦国的,但突然背叛,秦国上下早就对韩国不爽了,能不第一个灭他吗?



四、可以试探其他国家的态度

战国是一个战乱纷争的时代,各个国家都磨肩擦掌的想要吞并对方,所以秦国先选了一个最软柿子捏,以此来看看其他国家的态度。

五、秦国的战略需求

秦国的远交近功、先易后难、步步为营的战略决定了第一个必须攻打韩国

以上是小郡主知道的五大原因,不知道大家还知道其他原因吗?欢迎大家留言。


蛟潭小郡主


东方各国中,韩国是势力最弱的国家。除了韩国,战国七雄中的各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魏国最先称霸诸侯,可惜政策失误,树敌太多,最后霸业终止。齐国的威王与宣王,也一度称霸一时,因为更多的是军事改革,最终也没能延续霸业。楚国的宣威盛世,一度让楚国成为最强诸侯,不过也因为怀王的无能,国家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让赵国成为战国后期唯一可以迟滞亲过客扩张的国家。燕国虽然弱小,但也曾经五国伐齐,一度让齐国灭国。唯独韩国,在整个战国时代始终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名义上是战国七雄中,实际上和宋国,中山,越国差不多,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

但韩国挡在了秦国函谷关以东,成为秦国扩张东进的第一障碍,因而秦国扩张首先就要吞并韩国。况且韩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所以不仅秦国,韩国周边的魏国,楚国,赵国等,也都没有对韩国手软过。

秦王政开始最后统一战争之前,韩国可以说已经是名存实亡,和秦国控制下的一个郡实力相差无几了。柿子挑软的捏,东灭六国自然也要从韩国开刀。


徽南城意


有三个原因:

第一,韩国处于四战之地,东、北是魏国,西方是秦国,南方是楚国,都是战国时期的一流强国,四个方向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第二、韩国在战国七雄之中最弱。据《资治通鉴》《战国策》等书记载,“战国七雄”中的一流强国是齐、秦、楚,带甲100万,其次是赵魏,兵力大约60万。 第三等是韩、燕,兵力20万左右。



第三, 秦国根据范雎的战略,实行“远交近攻”,这样,离秦国最近却最弱的韩国就是最好的刷经验升级的小Boss,出函谷关就开干。

正因为如此,战国200多年间,秦国在韩国的PK中保持了100%的胜率,在秦国统一全国前的近百年,秦韩有详细记载斩首数字的大战6次,韩国损失兵力30-40万。 BC317年脩鱼之战8万,BC307年宜阳之战6万, BC293年伊阙之役,和魏国一共24万,BC275年救魏之战4万,BC264年白起伐韩之战5万,BC256年阳城、负黍之战4万。

正因为如此,韩国在“战国七雄”中最先灭国,BC230年,秦内史胜灭韩,韩王安被俘。


王者的慈悲


韩国到战国后期基本上就快变成秦国的附庸了,实力非常弱小。而且地理位置又在秦国进军的必经之路上,先灭掉它很正常。

韩国实力很弱,而且位于天下腹心,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它被削弱的可能性。

等到秦国要统一六国的时候,韩国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弱小,自然就会首当其冲的被统一目标。

其实论最想被秦始皇吞并的国家,那肯定先是赵国。在长平之战之后,赵国就已经无力和秦国争锋了,在灭亡韩国之后,秦国下一次就攻下了邯郸。这个是由秦始皇的个人感情决定的,他小时候在赵国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时候,估计没少受当地一些人的气。攻下邯郸之后,就命令把之前欺负他们母子的人全杀了,也是为了泄这口气。当然赵国并没有在被攻下邯郸之后灭亡,而是迁都到了代地又挺了一阵子,才被秦国灭亡。

既然从个人感情上讲,韩国并不是秦始皇手要灭掉的国家,那么韩国第一个被灭掉,一定就是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实力了。

柿子先捡软的捏,攻下来之后又可以试验用秦法来治理六国的可能性。并且韩国地理位置特别好,通过韩国可以侵略魏国、楚国和赵国。只要拿下了韩国,全取中原就在望了。又因为韩国实力弱小,打下韩国也不需要费太大的力气,所以韩国就成了首当其冲的被灭国目标。相对的楚国比较难打,所以放在后面一些。


地球知识局


对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我认为没有地图,怎么说也说不明白,怎么看也看不明白!

在下面的解答中,我将用高清的地图给大家解释这段历史,以及秦国为何第一消灭韩国!

这张图,是春秋时期的地方,秦国被排挤在中原之外,晋国是超级大国。

这张图是战国初期,晋国分成赵,魏,韩三国,其中魏国是超级霸主,四处出击,给秦国的打击也很大!其中占领了秦国的河西等地区。

这是战国中期,秦国不断发展,西南将巴郡和蜀郡战领,东面收复了河西郡,牢牢的挡住赵、魏、韩三国,并且由东出之势力,现在就可以看出,秦国如果想东出,必须南北击败赵、楚,才能出来,如果先南下,或者北出,则占领的土地更像是飞地,不能牢牢守住,因此,秦国必须先从韩国下手。

第一个目标就是韩国的上党郡,就是上图中,韩国上面的部分。韩国割地给秦国,又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从而祸水北引给赵国,为了争夺上党郡,秦国和赵国发生了长平之战,最终秦国坑杀赵军40多万,算是打出来了!

这一时期是长平之战后,有打败了楚国,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ying),除了韩国丢失上党郡外,(看地图,韩国从竖着的变成扁着的,就是上党郡丢了)赵魏都丧失了很多领土。

于是在秦始皇开启统一六国战争前,就形成了这个样子,可以说,从春秋到战国,秦国是逐渐强大,而且版图一点点增多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到秦始皇的时候可以说,各国早都打服了,就差最后一下子了。

这就能看出来,为什么秦国先灭韩国,因为从国家实力上,韩国最弱小,因此最好灭,一直以来秦国都是碾压韩国,没说的;从地势上来说,秦国东出,必经韩国可以,韩国就像秦国东出的一个障碍,在秦国弱势时,韩国是一个拦路虎,在秦国强大时,还不如一只蚂蚁!最后就是距离上的,很可能当时秦国出征是按照远近来规划的,韩国最近啊!


史论纵横


因为在秦昭襄王时期,丞相范雎为秦国的统一大业,指出了一条战略性的建议,那就是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的好处就是,秦国只要打下一片和自己相邻的土地来,这一片土地就能并到秦国的版图上来。

这样的话秦国就会变的越来越强,六国的国土就会缩小,就会变得越来越弱。之所以先把韩国拿下来,是因为韩国距离秦国最近,在秦始皇灭韩国之前,韩国的一半土地就已经是秦国的了。另外的这一半,秦国只要想要,也就是举手之劳而已。

所以,灭掉韩国,秦国也就是仅仅用了个吹风之力。可见,当时的韩国已经成了个什么样子。

灭掉韩国之后,秦国又开始打赵国了,赵国也是因为距离秦国比较近的缘由,但是,当时的赵国依然是一个强国,秦国不得不派出名将王翦,来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之所以令秦国忌惮,是因为赵国有名将李牧,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即使是王翦这样的名将来攻打赵国,他也是不敢轻易和李牧对阵的。

王翦打仗比较灵活,来到赵国的领土上,当他看到李牧的身影之后,他没有选择和李牧硬拼,而是选择了离间计,他先是买通了小人郭开,让郭开离间赵王迁和李牧的关系,结果赵王迁真的上当了,李牧被杀,王翦就轻而易举的把赵国给灭了。

灭掉赵国之后,紧接着就是魏国了。

这时候的魏国也仅仅是一个空架子了,王翦的儿子王贲的大军开到魏国来的时候,他们看到魏国的国都,大梁正好在黄河边上,所以,他们就把黄河掘开了一个口子,把大梁城给淹没了。魏国也仅仅是用水攻击了一下,魏王就投降了。

下一个秦国要灭的就是燕国,燕国虽然小,但是,他们还是派了一个刺客去刺杀秦始皇的,这个刺客就是荆轲。当然,我们也知道荆轲的刺杀失败了,但是,这件事给秦始皇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这也是秦始皇一生中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秦始皇彻底的怒了,燕国也就被他们给灭了。

最后的楚国和齐国,这两个国家也是距离秦国最远的。

为了灭楚,秦王嬴政给了名将王翦全部的秦国兵力六十万,让他前去灭楚。这时候楚国抵抗王翦的是名将项燕,项燕是项羽的祖父。

项燕因为是名将,所以,王翦也不敢贸然的进攻,他选择避其锋利,先是让大军在楚国的边境驻扎起来,吃喝玩乐了一年的时间。等到楚国的防备松弛了之后,王翦找准机会,才给了楚国猛烈的一击,结果项燕兵败自杀,楚国灭亡。

最后一个要灭的是齐国,齐国虽大且富庶,但是他们是最没有骨气的一个国家。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抵抗秦军,就主动的选择了投降。

齐王建投降秦国之后,就被秦始皇给围起来活活的饿死了。秦国灭六国正是用的这一套远交近攻的办法。


史学达人


三家分晋后,韩国无论人口,土地都是三家中最弱的一家,北面的赵国长期与北方蛮族和燕国有战事,赵武灵王前期还中兴了一把,所以对于秦国来说赵国是个难啃的骨头先放一放。战国大部分时期魏国并不与秦国接壤,加上三分天下后魏国一度维持强势,魏武卒也名震一时,所以不可能成为秦国首先打击的对象。

秦国自连横破合纵起就开始忠实的执行远交近攻战略,地理位置来看,韩国国土是个东西窄南北长的狭长型国家,其西面直接与秦国接壤,赵魏韩三国在没有秦国威胁时,也时常各自混战,韩国都没有占过什么便宜,作为一个地区性弱国,韩国只能在谋略上尽量通过搞大国外交,挑拨离间各家关系来弥补自身国力的不足维持局面或者针对大国执行间谍战略,著名的郑国渠工程就是韩国耍的疲秦手段,只不过手段终究是手段不能影响大局,短期看疲秦的目的达到,然而长期看却是秦国的百年大计工程所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反而滋长了秦国的实力。

当秦国尚未强大到横扫一切时,这样的弱国利用平衡外交和间谍策略尚可维持国家的基本统一,一旦周边大国崛起,则韩国立即首当其冲的成为第一个被蚕食和练兵的对象。说起来韩国的情形有点类似今天的新加坡,当然韩国最后亡国之前,还是成功搅动了一下波澜,顺带把秦赵提前推上了灭国战的舞台,也算是最后辉煌了一把。希望今天的大国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给小国、弱国机会搅乱盛世!


迷彩飞行侠


韩国虽小,也曾一度强大,名曰“劲韩”,威震列国。

从体量上来讲,韩国无疑是最弱的,地盘最小,人少最少,四周都被六国包围,没有任何缓冲地带和发展空间。

但战国初期的韩国,也一度风光无限。首先是公元前375年灭郑国,郑国可是老牌的诸侯中等强国,这一下使得韩国夺取了战国发达的工业中心。

还有一件就是韩国军队力挫战国中前期的天下第一步兵—魏武卒,在公元前369年,韩国和赵国支持公仲缓争夺魏国王位,出兵与魏国交战,韩军一路大败魏军,一度围城魏国都城,魏国差点就亡了国,只是后来韩国主动撤军,魏国才转危为安。

韩国富有铁矿,在战国诸国里,韩军首先换装铁器兵器和铠甲,极大地加强了韩军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

铁器兵器比青铜器更轻、硬度更强,用铁器制造的刀剑能轻易刺穿当时士兵们的皮质护甲,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韩国在战国中前期,军事实力尚可,虽然地处四战之地,地缘环境恶劣,四周强敌环伺,但只要君主贤明,军队保持好战斗力,政治和外交上不要犯错误,自保还是可以的。

到了战国后期,面对秦国的步步逼近,韩国不断地打不过就割地、再割地……最终它的体量只相当于秦国一个郡,最终,被秦国第一个扫灭,其国土改为秦国的颍川郡。

范雎当年为秦王献上“远交近攻”的统一谋略,逐步蚕食六国土地,最终统一天下。

韩国在六国里综合力量最弱,但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

韩国拥有天下闻名的铁矿资源,加上其精良制作工艺,韩国的兵器制造水平很高,一种是强弓劲弩。《东周列国志》说: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强弓劲弩,能射600多米之外;另一种就是刀剑,《史记·苏秦列传》说韩国刀剑能: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

对于秦国来说。攻灭韩国,就能用韩国的战略资源,加快推进其统一天下的步伐。

面对秦国的步步紧逼,韩国的土地不断缩小,韩王一味地割地求全,甚至向秦表示愿为藩属,但这些行为无异于抱薪救火,最终,秦王决定彻底灭韩,一路打到韩国都城,韩国无力抵抗,最终被秦军所灭,韩王安在被俘4年后就被处死了。


云中史记


秦一天下,从各方面看来,第一个灭的必须是韩国

首先从地形上看,秦国南面是秦岭,跟燕国之间又是黄河太行山的,秦要一统天下必走函谷关,不走就绕远,而且很远。这函谷关门口就是韩国,所以说韩国是其他六国的守门员,不灭韩国,秦军的行程就很受影响。

再从战略上看,秦取秦相范雎“远交近攻”,以此为国家发展基本政策之一,韩国离得最近,完全符合这一战略。

从国家实力上看,秦为当时的超级大国,韩国在他面前就是毫无反抗能力的孩童一个,事实也是如此,韩国被灭亡甚至都没有组织一次正规的反抗战争,就投降了。

从资源上看,韩国虽然小,实力也弱,但是韩国确实是当时天下盛产精铁的国家,而且有大量的技术性人才,古代著名铸剑大师欧冶子就是韩国的,秦国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以及铁,这两种打一个韩国就全有了。

还有一些恩怨纠葛,韩国之前把上党给了赵国,从而引发了赵国史上最惨烈的长平之战,虽说秦国赢了,赵国直接被打摊,但那一仗秦国损失也是极大。后来又玩“疲秦计”,送郑国去“消耗秦国国力”,这个就不谈了,太蠢了。郑国是秦国的重臣,你韩国之前还绑人家人,这不就是找打?韩国人才不少啊,即使是灭国之前,还有韩非子,张良这两牛人。

由此说来,韩国是大秦征战第一站乃是天命所致,众望所归。是轻松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