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文|石榴

在陆续经历了停播传言、发布会延期、正式官宣破除谣言的“八十一难”,姗姗来迟的《以团之名》终于加入了偶像大部队。

至此,以爱奇艺《青春有你》、腾讯《创造202》以及优酷《以团之名》为主的新一轮的偶像大战已经集结完毕,将要为2019年的网综市场拉开序幕。

而2019年的偶像矩阵越让人期待,被称之为“偶像产业链重要一环”的打歌节目便被反衬的越加暗淡。

9月7日,《中国音乐公告牌》开播。彼时,《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总制片人姜滨尚还信心十足,“我们希望能提供一个舞台,让歌迷有渠道听到新歌,也能看到舞台表演。”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怀着同样期待的还有腾讯和优酷。《中国音乐公告牌》不久后,腾讯《由你音乐榜样》入局,优酷《音乐至上music on》也在优酷秋季上正式露面,“因为我们的核心出发点是希望音乐市场好起来。大家一块做,市场的关注度变大了,才可能更快地产生良性循环。”

这样的愿景,对于因版权问题而没落已久的音乐行业,未尝不是一个充满糖衣炮弹的甜美梦境。但如今看来,做是一起做了,结果似乎和预想中的有些差距。

11月23日,《中国音乐公告牌》收官,在播出的近三个月时间里,迎来送往的共有77位艺人、80个舞台,包括Nine Percent、火箭少女101以及张艺兴、吴亦凡等新老偶像,也不乏张信哲、容祖儿等实力歌手。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但与令人咂舌的阵容相比,数据似乎更能直接反映打歌节目的实际情况——《中国音乐公告牌》仅有第一期在爱奇艺的热度最高时达到了6335,《由你音乐榜样》仍在坚挺,但上线58天,累计播放量不过1600万。

从千呼万唤始出来到前途倏然暗淡,打歌节目到底出了什么差错?

中国特色下,打歌节目的“伪命题”

隐患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

打歌节目诞生之初,所背负的便是完善偶像产业链的任务。

不同于传统音乐市场,可以说,偶像艺人几乎以唱跳为主,在《偶像练习生》与《创造101》结束之初,两个团体后续的业务展示,便是粉丝关心的重中之重。

但由于线上线下宣传渠道有限,偶像艺人实际上缺乏相应的展示舞台。在《中国音乐公告牌》上线以前的漫长空白期中,曾有网友这样调侃,“中国只有一个‘能打’的打歌综艺,那就是《快乐大本营》。”

在偶像产业链成熟的韩国,以三大无线电视台KBS、MBC、SBS的《音乐银行》、《音乐中心》、《人气歌谣》以及有线频道Mnet的《M!Countdown》等节目为主,承接来自上游造星工厂源源不断的偶像资源。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这是打歌综艺所存在的必要性。但与之相矛盾的则是中国特色下,对于初生的打歌节目来说,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偶像产业的内容供给,在中国并不完善。

2018年1月19日,《偶像练习生》开播,6月23日,《创造101》收官,满打满算不过半年,不被看好的偶像产业一跃成为行业新贵。

惊喜是真的惊喜,足以被冠上“偶像元年”的期望,但不同于日韩产业链完整的音乐市场,在中国本土的音乐市场一首新歌想要成为经典,是一件很难的事。对于大多数新歌而言,发行的渠道从音乐平台、音像商店或是电视电影,经过无数种手段去宣推,除了所谓“神曲”能够广为传唱,大多的歌曲基本都要慢慢发酵半年以上才有可能被大众熟知。

在等待了整整七个月后,Nine Percent才终于等来了第一张专辑《创新者》,即使出道以来音乐单曲不断,但火箭少女101还在魔性的“燃烧我的卡路里”里打转。

市场的现有内容体量还不足以支撑打歌节目的播出,偶像源头与打歌节目便形成了一个绕不开的死循环。

由此,在《中国音乐公告牌》与《由你音乐榜样》的嘉宾组合中,观众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这样的现象——嘉宾阵容中包括偶像、歌手两方阵容。

这是一个奇怪但在中国打歌市场已经逐渐变得常规的组合,但问题也就出现了,一方面是老牌歌手的压阵变成了一个完善偶像产业链的“伪命题”,另一个则是粉丝经济之下的榜单的公正性。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在《中国音乐公告牌》和《由你音乐榜样》的评论区,老牌歌手的听众与偶像粉的大打出手已经屡见不鲜。

反观韩国音乐市场,则是整体的体量与资源的互通,即按照打歌节目的评选机制,在韩国与偶像泾渭分明的歌手并不会参加打歌;但是他们一出新歌便会由于流媒体下载量和收听量可观在韩国的音乐网站上持续占领一位。这也是虽然韩国偶像文化足够成熟,却并不会让打歌节目沦为比拼粉丝投票平台主要原因。

各有侧重,“音乐+”的曲线救国?

中国偶像市场的先天不足,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不论是爱奇艺《中国音乐公告牌》还是腾讯的《由你音乐榜样》都选择了曲线救国——前者加入真人秀的元素来丰富节目的内容,后者则由现场表演舞台和第二现场穿插完成,而第二现场粉丝与歌手的互动环节。

长达一百分钟的《中国音乐公告牌》正片,通常呈现6到8组嘉宾,艺人从上车、到达、彩排到正式表演、录制心得、下班等各个环节都有一一呈现。属于真正打歌时长仅占约五分之一,即使在后期观众的反馈中,逐渐增加了打歌舞台的分量,但上下班、彩排以及后期采备依旧是节目的重头戏。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从产品思维角度来看,以加强冲突、满足观众窥私欲等真人秀的方式去吸引用户来关注这档节目,或许是流量时代行之有效的吸粉路径,但结果却恰恰相反,观众们并不买单。

“相当于在观众还没有建立起对打歌类节目基础认知的时候,就已经越过了日本、韩国三十年打歌经验的积累”,《中国音乐公告牌》的总导演陈刚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表示,直接沿用成熟的海外模式,自然不惧怕节目前期的流量红利,但在对打歌节目的认知还未真正普及之前,这种意识就显得有些超前了。

相对而言,腾讯的《由你音乐榜样》或许更纯粹一些。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整期节目都是在棚内录制,为带给观众更直观的打歌效果,《由你音乐榜样》采取直播方式,在第二现场增强与粉丝间的互动性。

然而也有人指出,《由你音乐榜》虽是直播,但为了舞台效果叠加了早已录制好的部分,削弱了Live表演的真实性,导致最后安可部分演唱与舞台水平相差过大。

这样看来,各有侧重的打歌节目,事实上都是形式大于功能,连网友都忍不住调侃道,还没上线的优酷打歌节目如果叫《这就是真唱》,从名字上就能碾压了。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打歌节目还有未来吗?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中国的综艺节目最先要搞清的,是一档打歌节目存在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对于大多数韩国的偶像组合来说,打歌节目的必不可少主要来源于三方面的原因:重要的曝光机会、提供规律性的宣传期以及权威的价值认证标准。去年SBS的歌谣大战更是宣布年末舞台只有在《人气歌谣》中获得过一位的偶像才能参与,可见其分量之重。

而对于中国本土而言,更大困扰在于中国的打歌节目还仅仅是一场秀,并无专业角度的衡量与权威性质;换种角度来说,在推陈出新的作用上,打歌节目究竟是回归音乐还是盯紧了偶像元年的下游红利?

从形式上来看,中国打歌节目存在的核心并非完全等同于韩国,综艺、电视剧以及电影等媒体形式的存在对于国内歌手而言有更大的包容性,这也就表明,曝光机会以及宣传期都并非是必要的,唯有权威价值的认证,这是处于粉丝经济下的中国音乐市场所必须的。

这种形式也更类似于向大众圈层普及的小众文化,能出圈的是节目传递的价值与专业性。如果一档打歌节目,对于舞台本身的关注度过小,那对节目来说,可信程度也会大大折扣。

其次,则是对打歌节目目标性的认识。不论是从《中国音乐公告牌》还是《由你音乐榜样》的嘉宾阵容来看,各个平台方的共识都是希望打歌节目能够不止于偶像,而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平台助推音乐产业的良性发展。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那么现在所必要的则是建立起一个具有公信力的音乐榜单。榜单的数据来源包括音源、社交媒体、搜索、微博以及各大音乐平台播放量等,就如同音悦台CEO张斗所言的“而不是只有粉丝去玩的榜单。”

一档综艺节目,从出现到发展成为本土原生态的节目模式,是从商业化转向社会性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探索、适应、再到共生共存。

如果说一档打歌节目在中国本土最大的价值实现是兼顾市场和口碑,“又要流量,又要收入”,那么对于想要源源不断的长尾效应的中国式打歌节目而言,其探索意义便更大与它的变现价值。

日韩的一个模型并不能永久的用下去,这是一个慢慢替代的过程。

这也使得打歌节目在更加努力地平衡各方反应。《中国音乐公告牌》采用12期的季播模式,《由你音乐榜样》大胆尝试了准长期周播,并采取了首先平台直播+点播+卫视重播的播出模式,而到了《音乐至上Music On》,从音悦台CEO张斗的现场表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节目的目标“不做综艺,只做打歌”。

打歌节目:“音乐+”曲线救国无效,公信力或许才是唯一解药

试探性相比确定性正在更多成为打歌综艺的常态,对于这一过程,现在还难言成功,但正如今年被称为“偶像元年”一样,打歌节目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或许可以用上一句黎明前的黑暗来形容。

对于优爱腾来说,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战场,我们静候佳音。

—The End—

出品 | 米瑞文化

主编 | 铁皮小鼓

校对 | 黄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