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的閻崇年教授為什麼會被打?

大清今天要完了嗎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閻崇年被打的始作俑者是百家講壇。

在中國,研究清史的專家真的是多如牛毛。

可以這麼說,每個大學的歷史學家,都有至少一二個知名專家,全國清史專家少說二三百人。

但為什麼選閻崇年?

說白了,就是百家講壇故意的。

這個節目的主辦方知道閻崇年的觀點激進,對滿清歌頌過頭甚至美化屠殺和壓迫。這種觀點,很容易挑起爭論,從而大大提高收視率。

對這一點,閻崇年也知道,自稱為過河卒子。但通過這個節目,他也出名了,還是晚年出大名。

但是,作為漢民族為主題的中國,歌頌滿清的暴行,無異於挑起民族矛盾,所以被罵甚至被打都是正常。

如果他不是歌頌滿清,而是這樣說亂說某些少數民族的歷史,怕是挨刀子都可能。

另外,此人非常狂傲,不像是讀書人的作風。

真正的學者,越是讀書多,越是知道自己的無知,越是謙虛。

很多諾貝爾獎得主都說自己沒什麼了不起,只是在科學某一個領域的某一個小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而已。

相反,閻崇年則不是這樣。

2009年9月9日,閻崇年在家中會見四家媒體的記者,就自己搞的《康熙順天府志》一書發出了“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的懸賞。

這種口氣簡直就是驚人。怕是康熙現在復活,自己寫自己歷史,也絕對不敢說這種話。

結果一堆人提出問題,指出書籍錯誤有近千個,要求拿賞金。有的還起訴到法院,最後不了了之。

之前薩沙說過閻崇年的話題,這裡不再多說。

只說一點。

弘揚本民族文化無可厚非。

但是弘揚本民族文化必須建立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而且不能隨意踩踏甚至汙衊其他民族。

如果這麼做了,擺明了就屬於煽動民族矛盾。

在中國,民族問題還是有的,一些地方還比較嚴重,煽動民族矛盾的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萬幸的是,滿族大體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滿族和漢族融合程度很高,時至今日其實滿族已經不存在。

希特勒說過,一個民族的根基是文化,而文化的根基是文字。

試問,今天還有幾個人會說滿文?連文字都沒有了,還談什麼文化,滿漢現在還有什麼區別。

本來滿漢不存在民族矛盾,卻有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多賣幾本書,為了出名,煽動民族矛盾,這是什麼行為?

煽動的結果就是閻崇年自己被打,網上輿論沸騰,滿漢開始隔膜。

我們可以看看,中國那麼多歷史學學者,建國以後長達快70年,請問有誰因為民族問題被人當眾打的?


薩沙聽過一種說法,北方一些文化和娛樂領域的人,試圖通過宣揚滿族文化別樹一幟,用來獲得自己的實際利益。

因為推出了很多相關的學者和謬論,故意拔高滿清,蔑視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

個人認為,這些人不屬於言論自由範圍,應該定為煽動罪,給予嚴厲的懲處。


薩沙




閻崇年這頓耳光捱得不冤。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到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現場籤售活動,籤售活動是作家們與粉絲展開互動或者強化粉絲粘性的利器,當然錢也照賺。當時,閻崇年正高高興興地給讀者簽著名,忽然衝出個男人,對著閻崇年的老臉“啪啪啪”地扇了耳光。所有人都被這幕驚住了,閻崇年也懵了,不過他很快又恢復了鎮定,然後繼續簽名。

在“閻崇年被掌摑”事件發生後,迅速引發了熱議,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件事?閻崇年作為名聲在外的歷史學家難道做了什麼天怒人怨的事?



閻崇年被打是因為他的“口無遮攔”。

我們看看閻崇年是什麼來頭,知名歷史學家,曾是《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社會科學院滿學研究所研究員,北京滿學會會長,應該是很厲害的清史專家了。但是,我們也不要被他的頭銜嚇倒,這年頭誰還沒做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事?專家們做的更多。但是,專家代表著現今的所謂權威,卻不意味著絕對。

回到正題,我們繼續說閻崇年的事,閻崇年被打正是由他所闡述的清史史學觀點引發。



一、對待滿清的態度。

清朝的皇帝沒有暴君,沒有昏君,也沒有怠君。

閻崇年過分吹噓滿清,尤愛為努爾哈赤代言,他曾經頗有感觸地寫到:“我同努爾哈赤心靈相通五十多年了。”閻崇年這話顯然已經將自己擺在了與努爾哈赤的同等位置,所謂的“心靈相通”也是在說努爾哈赤的行為他是萬分贊同,因為他也是這麼想的,所以他可以將努爾哈赤誇得天地失色,稱讚努爾哈赤是偉大君主。

努爾哈赤造反這事可以理解,他成功了,閻崇年崇拜他誇他也可以理解,但是,是否是努爾哈赤在打江山的過程中所做的事都應該被肯定?所犯過的錯誤都應該被刻意忽略?滿清所犯下的錯誤又是否值得被原諒?



二、對於民族融合的闡述。

皇太極五次帶兵殺入關內,有一次擄掠“人牲97萬頭”,對於當時新興的清政權來說當然是喜劇,擴大了影響,為入關增加了經濟基礎;對中原百姓來說肯定是悲劇,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歷史是在多維中發展的,很難說悲,也很難說喜。

閻崇年這段話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位姓姚的教授說過的話,漢朝對待匈奴太過於殘酷。這兩人的觀點是不是很有趣?同樣是民族融合,漢朝叫殘酷沒人性,滿清叫理所應當值得被理解。事實上,如果他真是從唯物史觀的角度看待的話,這件事絕對是悲劇,根本不存在什麼悲喜難說。

戰爭雖然是民族融合的捷徑,但是戰爭過後的屠殺,如揚州十日、嘉定三屠,這樣有失人道主義的行為真的可以用“難說”兩個字輕描淡寫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現在這片土地上只有漢。民族融合永遠不可能是利用簡單的血腥手段達成的,因為那叫奴役,不叫融合。



三、對於文化融合的闡述。

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的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問題有衝突。揚州十日都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閻崇年將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剃髮易服強行說成是簡單的文化衝突,這是在有意地美化清朝的血腥鎮壓,如果這事放在漢人王朝,早不知道被他們這些專家噴成什麼樣了,也許會是那位姚教授所說的“殘酷”。再說了,蒙古草原文化和滿洲牧獵文化什麼時候融合了?滿清與蒙古的文化融合便沒有衝突了?清朝是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統治,但是說沒有問題沒有衝突就是無稽之談。

此外,滿清入主中原從本質上而言也許根本談不上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相互促進的過程,但是滿清所謂的“文化”對於漢文化而言意味著什麼?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理論或許挺適合解釋這場所謂的“民族融合”。



今天姑且說這幾點,但是也足以反映出閻崇年對滿清的過分美化,腦殘小說和清宮劇美化便罷,他作為知名的具有較強史學觀導向的歷史學家也為了這麼點利益便罔顧史實,實該被打。

因為怒者沒有辦法與他說理,他作為“權威”更不會接受“螻蟻”的挑戰和挑釁,所以怒者只能在籤售現場動手。

最後,歷史應該怎麼說?

等等……

我不是專家,這個問題不要問我。


吾與吾國


打人的這哥們叫黃海清,因為一巴掌獲得了15天的行政拘留,後來記者採訪他:

記:你看過很多閻崇年的講座或書嗎?

黃:看過一些百家講壇,但沒看全,因為看不下去。他的書,我不會去看,也同樣看不下去。

記:你讀過哪些史書或史料?

黃:我沒有多少時間專門買書讀,很多知識都是從網上學習的。

當天為了能接近閻崇年,他在現場買了閻崇年的一本《明亡清興六十年》的下集,“因為這一本最便宜,26塊錢。你不買一本他的書,你就沒辦法接近他,所以我挑了本最便宜的。”

他的歷史知識來源於網上,打閻崇年很可能就是因為看了網上流傳的一個東西叫閻崇年語錄。

這些語錄有的來自他的講座,有的來自媒體對他的採訪,有的則不知來源。

這份語錄中有些比較激進的說辭比方說: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這些語錄有的是根據閻崇年的講座,採訪加工出來的,有的則是有人原創加進去的,有真有假,假的看起來就都像真的了。


比方說網上曾經盛傳的閻崇年寫的《滿江紅·清帝遜位100週年祭》,就不知道是哪位大神的手筆,閻崇年說自己從不寫詩。


閻崇年曾否認說這份語錄是假的,有較真的人翻遍他的講座採訪來證明這份語錄有的話是他說的,有真有假真真假假讓人難以辨析,但是,信的真信了,怒的真怒了。

這些言論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有的人在網上口誅筆伐,但是有的人就付諸暴力行動了。


===============

文:薛白袍



薛白袍




閻先生是我們所的第一任所長,是創始人。作為一個與他熟悉的後輩,對於他當年被打的事,我想我瞭解的還是比較清楚的。首先來說,閻先生不是滿族,他所表達的觀點和民族本位主義並無關聯。



第二,無論他的觀點如何,都不應該言論而被打,實話實說,研究清史的人對清代、滿人頗為熟悉,甚至可以說會與多位古人有神交,也必定會因此比其他人對他們更有感情,有時候在研究中或表達上容易囿於這張情感,而跳不出來。閻先生在講說清史的時候,確實有些觀點有失偏頗,但完全是一種觀點,如果是因此被打,完全是一種社會文明的倒退。



第三,據我瞭解的內部情況,閻先生被打事件其實是一次惡性的營銷事件,是一家漢服廠的老闆策劃的,以攻擊清史專家,宣揚大漢族主義,其目的完全在於吸引人的們的眼球,更關注於漢服,是一場無恥的商業炒作。一個知識分子在公眾面前做科普工作,竟因為這樣的原因被打,網上還有好多人叫好,我實在覺得悲哀,也為我們知識分子的命運感到悲哀。


紅小豆館主


事情已經過去十年了,沒想到現在又舊事重提,我就簡單的說說吧。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到無錫新華書店進行現場籤售活動,當時閻崇年正給讀者簽著名,忽然粉絲群裡衝出個男人,對著閻崇年的老臉“啪啪啪”地扇了耳光。

所有的粉絲都被這幕驚住了,閻崇年也被打懵了,不過他也是個名人,很快就又恢復了鎮定,然後繼續簽名。打人的小夥也很快就被保安帶下去,後來得出打人的原因竟然是因為閻崇年的過分“魅清”。

首先來看看閻崇年是誰?他是著名的歷史專家,突出貢獻專家,享受特殊津貼,北京滿學會會長、《百家講壇》的“開壇元勳”。那打人的小夥又是什麼身份?此人名叫黃海清,跟閻崇年在之前並無瓜葛。

黃海清只是個普通農民,跟閻崇年八竿子打不著一塊的。那黃海清為什麼要打一個歷史專家呢?原來黃海清是個歷史愛好者,他對於閻崇年的過分魅清極度不滿。

據說閻崇年曾經說過:想要和我討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

黃海清這樣的人連跟閻崇年討論的資格都沒有,既然沒法說,那隻能上手去打了。其實這個小夥可能只是一時衝動,但我們如果仔細的研究閻崇年的理論,就會發現他的“主張”真的很有問題!

閻崇年作為一個歷史專家,不僅沒有尊重歷史,而且曾經還說過以下這種明顯誤導人們的語錄:

①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②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③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④玄燁是劉徹和李世民加起來都沒法比的,因為他面臨的環境比兩人更艱鉅。並且,比起漢武帝,康熙更有開拓之業,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比起唐太宗,康熙更有包容之心,讓中國人普天同慶。
⑤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一、閻崇年過分的推崇滿清,把“剃髮易服”當成是一種文化上的交流,而全然不顧漢人幾千年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斷頭不斷髮”的傳統,滿清的剃髮易服不是簡單的文化交流,而是將漢文化摧毀。

二、清朝的文字獄不僅僅是有一些侷限性,而是壓根就是專門針對漢族文人的屠殺,因為文人有思想,能煽動輿論,清政府想要達到愚民的效果,使漢族人民徹底屈服,於是製造出了一次次的文字獄。

三、能把嘉定三屠、揚州十日說成促進民族融合這麼清新脫俗的,估計也就只有閻崇年了,這是極度的歪曲歷史,尤其他又是歷史專家,說出的話具有權威性,不知道誤導了多少人。

四、雖然康熙具有一定的貢獻,很多人甚至認為康熙能跟唐宗宋祖相比肩,但若要因此說唐太宗和漢武帝兩個加起來都比不上康熙,那就未免太讓人貽笑大方了。

五、世人都知道“落後就要捱打”,閉關鎖國、夜郎自大正是清朝落後的根源,這居然都能被閻崇年洗白為“維持意識形態的穩定”,高溫室什麼意識形態這麼重要?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各種割地賠款的意識嗎?

這些只是閻崇年的部分語錄,就如此的曲解歷史,更遑論那些還沒學過歷史的學生,不得被他給坑死啊!我倒覺得那個小夥打的很好,最好是一巴掌打醒他的大清夢。

除此之外,閻崇年還十分推崇努爾哈赤,他曾經寫到:“我同努爾哈赤心靈相通五十多年了。”努爾哈赤死了幾百年了,真不知道閻崇年是怎麼跟他心靈相通五十年的,難不成他通神了?

作為一個歷史專家,本著對自己和讀者負責的責任,應該對於歷史非常嚴謹才對,但閻崇年如此的不尊重歷史,歪曲歷史,到底是該不該打呢?


魏青衣


自以為“大義在手”是有病,得治

打人的過程,跟題目無關,這裡不贅述,很多回答都有描述,網上也很容易找得到。

打人者名叫黃海清,網名“大漢之風”,生於安徽,在上海從事漢服生意。以下是黃海清接受記者採訪的部分內容摘要——



記者:“打閻”基於什麼樣的動機?黃海清:閻崇年發表的一些言論,包括像“剃髮易服是文化交流的一種形式,不值得上綱上線”。但是,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當時滿清政府為此殺了上千萬人。閻崇年是在為大屠殺開脫,為滿清辯護。
記者:“打閻”你覺得達到了什麼目的? 黃海清:我打閻崇年不是學術觀點之爭,打他之前我沒考慮任何目的,只覺得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現在我希望,通過這一巴掌,應該引起人們對閻崇年言論的深思。

另外,據黃海清自稱曾經多次嘗試與閻崇年溝通,和百家講壇節目組溝通,但是從來沒有被理睬過。

總結下來,黃海清打人的理由大概是兩條:

  1. 認為閻崇年“粉飾”滿清
  2. 認為沒有獲得對話的機會

所以,黃海清認為自己代表“正義”一方,打閻崇年是“正義對邪惡的反擊”。

總體看,閻崇年的民族史觀和官方史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淡化民族衝突,強調文化認同,歸因階級矛盾,突出階級鬥爭。


你要真反對這一套,就直接去海里叫板,打一個老頭算什麼本事?

至於說“沒有獲得對話機會”,這事更搞笑!誰也沒有義務必須給你“對話機會”。好比,有人非要找你逼逼,又不是公安機關訊問,你願意搭理就搭理,你不願意搭理就不搭理,這是你的自由。同樣,這也是別人的自由。

偏執狂是一種病,得治


月下沒有花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閻崇年教授被打事件,2008年10月五日,此人在無錫的新華書店與讀者見面,一開始場面都非常的融洽,在其簽名售書的時候,突然一個年輕男子走到其跟前,迅速打了他兩下,工作人員迅速控制局面,人群中還有人在大喊活該,實際上媒體也曾報道過此事,說是該男子和閻崇年有學術分歧。

閻崇年教授也算頗有成就了,他代表歷史學家在央視講清朝的歷史,但是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在看待歷史方面並沒有客觀,也沒有公正,這是學歷史的大忌,看待問題不全面,比如他說清楚實行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交流形式?似乎不瞭解歷史的人都說不出這種話來。再比如他說文字獄維持了社會的穩定,那麼我不禁要問了,維持社會穩定的方法只有這一種嗎?

值得一提的是他每次提到清朝,都是一個勁的鼓吹,甚至還說出了揚州十日是促進了民族融合,這種言論也太厚顏無恥了,他的種種言論,其實歷史界很多人已經看不慣了,因為這簡直是睜眼說瞎話,我們都知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但是總不能脫離實際,只是鼓吹吧?

當然了,話說回來,即使他是個清吹,如今大多數人都很厭惡清朝,但是打人終究是不對的,那位小夥子還是太過年輕氣盛了,和其看法不同的人多了去了,有相反的想法說出來便好,沒有必要拳腳相加。

最後還是奉勸大家一句,無論什麼時候,自己的看法並不一定就會被別人認同,當出現分歧的時候,要麼求同存異,一起討論,打架可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問得就有意思了,瞭解閻崇年的人想必都看過他在百家講壇裡對清朝歷史的精彩講說,不管別人聽後有什麼感受,反正我是被深深吸引了。被打事件其實已經過去幾年了,既然現在又提及這個問題。那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


2008年10月5日,閻崇年在無錫新華書店簽名售書時遭到一青年男子掌摑,引發社會爭議。


這一舉動,不僅讓閻崇年非常吃驚,連大眾也在紛紛議論閻老先生被打的前因後果,其實,要追究被打的原因,還要從打人者的認知入手:


一、認為他歪曲事實,吹捧滿清


其實,閻崇年作為北京社會科學院的滿學研究所研究員,也是北京滿學會會長,他是飽讀詩書幾十載,他經歷過中國的苦難歲月,現已經是八十來歲的老人了,不管什麼時段他仍孜孜不倦地專研歷史,特別是研究了幾十年的清史。


他利用在北京的先天優勢,博覽了清史各方書籍與文獻,並出版了多部著作,如《努爾哈赤傳》、《古都北京》等,可以說在史學界同行中的地位是不可磨滅的,並且也帶動了大家學習歷史的熱潮,這股熱潮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被他的講解或者他出品的書籍吸引,也有了群眾的支持。



可是,越是受追捧的人,越容易出現紕漏,特別是講說歷史知識,免不了會對歷史事實加入客觀分析或者進行主觀探討。憑心而論,即使最有威望的史學家也不可能對古今中外所有的歷史問題全知全懂吧,但因為他在百家講壇裡面講到:“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


繼而提到“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這件事讓打人者黃海清初次對閻有了不滿,他覺得閻的言語有失偏頗,忽視了滿清的侵虐本性帶來的惡果。並期望有一天能和閻崇年進行辯論。


二、一家之言,缺乏與群眾的交流


聽完講座的黃海清對閻崇年的觀點有異議,所以想找個機會同閻辯論。有一次,黃海清在閻崇年的籤售會上碰到了閻崇年,準備有機會與他進行思想的碰撞,閻崇年答應籤售會完後再交流,結果閻崇年用忙碌回話並沒有給他辯論的機會。不管是真的忙碌還是覺得黃不符合辯論條件,反正當面辯論沒有成功。自此,黃就有了第二次的不愉快經歷。


三、認為他孤傲,不認同他的學說導致矛盾大爆發


閻崇年曾經公開在媒體說過,想要和他辯論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清史專業;二是在清史研究領域上有學術專著;三是必須有參加國際學術討論會的經歷。這三條開門磚聽起來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但在閻看來只有站在同等頻道上才有辯解的意義。


黃海清剛好不符合這些條件,他認為開出這樣條件的人無疑既傲慢而狹隘,既不謙虛,又不平等,有失學者風範。所以他沒等到閻崇年許諾的所謂“3個小時的辯論。”最終導致矛盾的大爆發。


現在回到話題中閻崇年為什麼會被打,該不該打事件上來。


有人說他有著滿族血統,他的所有言論不公正;有人認為他性格孤傲,辯解的條件不合理,明顯就是一家之言;

其實不管什麼原因,在文明時代,打人總歸是不對的,何況是一位老人,就像現在的校園暴力,看不慣就打,這難道不是欺負人。小孩子在別人面前永遠表現出真實的一面,而閻崇年也自有自己的看法自由吧,再加上電視節目在時間上和性質上也終究不能把知識講的十分明細不是嗎?

至少在百家講壇講到康熙大帝時,閻崇年從國際對比的視角,對康熙的成長經歷、豐功偉績、日常生活、遺憾缺失等一一進行闡述,那樣鮮活的講解,也只有閻崇年能做到不是嗎?如果對他的學說和為人不滿意,我想還有其他途徑可以解決,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有失偏頗的地方,望諒解,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以和為貴。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2007年10月5日,百家講壇主講、年逾七十的閻崇年老先生在無錫新華書店籤售時突遭一年輕男子掌摑。

事件發生後,輿論一時大譁。

其實,在咱們這個社會里,要行俠仗義何必找一個70多歲的老夫子。

何況,閻老先生的課講得真是可以的,但課講得再好,也不可能取悅所有人不是?難不成不符合你的胃口,你就提拳就打?

可是,話又說回來,無知而思維短路的糞青除了欺負他能欺負的人,他還能幹什麼呢?

說到底,學問上的事情,有理說理,沒理閉嘴,動拳頭就是說不過人,又算個什麼東西?

民國史學家孟森先生曾說:

“明初代元,以胡俗為厭,天下既定,即表章元世祖之治,惜其子孫不能遵守。

後代於前代,評量政治之得失以為法戒,乃所以為史學。革命時之鼓煽種族以作敵愾之氣,乃軍旅之事,非學問之事也。

故史學上之清史,自當佔中國累朝史中較盛之一朝,不應故為貶抑,自失學者態度。”

以此而論,無論那名青年如何激烈地反對閻先生的觀點,動手打人都是不對的,他應該深刻反省。   

不過,在當時的那個年代,也就是所謂主流媒體仍舊佔據主導地位的年代,之所以會出現如此掌摑事件,問題恐怕還出在話語權的極度不平衡上。

在當時,精英學者擁有主要的話語權,而許多媒體為追求收視率、點擊率、發行量以及附於其上的商業利益,把過多的資源給了明星學者,使他們佔據主要版面和黃金時間;

另一方面,普通大眾的話語權卻極度缺乏,在主流媒體上難以找到與之對等的表達機會。

在一個正常的現代社會中,各種觀點應能夠自由地呈現,平等地競爭,從而接受公眾的批評。而在當時的年代,做到這點殊為不易。

從這個意義上說,多數傳統媒體背後其實是有權力支撐的,它們出現的聲音對其他聲音實質上構成了不正當競爭。

而對於這種極不平衡的狀態,持不同觀點的人多數只能在網上反擊,網絡的特點決定這些反擊看起來熱熱鬧鬧轟轟烈烈,但流於情緒化和泡沫化。

當然,類似的問題,在網絡不斷普及、所謂主流媒體不斷邊緣化後,而自媒體不斷壯大,無論學者還是普通網友都可以通過網線直接連接,那種高高在上的端著感早已無影無蹤。

或許,在目前的時代下,類似這種直面衝突的事件就毫無必要也毫無意義了吧!

因為事實很顯然,一個普通人,只要自己有足夠的吸引力,自然能通過各種自媒體平臺發出聲音,獲得影響力,也就沒必要去當眾掌摑一個課講得還算不錯的老學者來出名了吧!


坑爹史冊


百家講壇火了一批人,包括講《三國》的易中天,將《論語》的于丹,當然也包括講《清史》的閻崇年。今天只說閻崇年,說一下個人的一些看法。

閻崇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清史,所以至少在這個層面上來講,他在百家講壇上講述清史,其實是一件很令人期待的事情。愉快的事情,最後鬧得不愉快,這就有必要討論一下了。

歷史這玩意,其實是一個非常接近大眾的學科。上到海歸教授,下到販夫走卒,完全無門檻。但由歷史輻射開的一些知識體系,則需要專業的研究方能一窺究竟,如考古,歷史中的政治、軍事化這方面。

閻崇年的被打,其實是發生在2008年的10月5日。當時閻崇年在江蘇無錫,舉行讀者見面會,主要是推廣他的新作《康熙大帝》。在他為讀者簽名期間,突然遭到一名年輕男子的掌摑。相比當時的閻崇年,恐怕也是一臉懵逼。好好地,為什麼打我?難不成認錯人了?

最令人以外的,是閻崇年被打以後,很多人紛紛拍手稱快。這就值得說一說閻崇年幹了什麼事,能夠讓人如此的厭惡?

其中一點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閻崇年在美化清朝方面的不遺餘力吧。

首先是滿清入關以後所展開的大屠殺,在閻崇年的口中,變成了“文化融合”。歷史有一點好,就是曾經的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任誰也改變不了。沒發生,就是沒發生,怎麼說也沒發生。

清軍入關以後的幾年之間,中原人口從原來的五千多萬,下降到了僅有不到兩千萬人。這就是文化融合?

揚州慘案的發生,被閻崇年同樣說成民族文化大融合。原話是這樣的,

文化融合發展,滿洲是牧獵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漢族中原是農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滿洲的牧獵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漢族的農耕文化有衝突。‘揚州十日’就是這些文化中的表現。

只能說,這樣匪夷所思的高論,自然是讀者所理解不了也忍受不了的。

作為中國明清史研究的專家,閻崇年歪曲史實,故意選擇性忽略或者美化清軍入關以後的所犯下的暴行,這樣的人,小編只能說打的太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