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国企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线总人员150人而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有300人,合理吗?

老赵观察


在企业工作,一般做事不开心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对企业不满的心理,以致对企业人员匹配产生疑问即最不喜欢这样的生产制造企业啦,干活的没几个,坐办公室的一大把等等。像这种生产线150人,办公室文员加管理层300人也只能在国企里才会出现,因为国企盈利都有国家支持,以维持传统企业的传承,若换成民营企业有可能因经营不善而倒闭。在不知道整个组织架构如何设置的情况,从表面来看有点不合理。

对于制造型企业,销售和研发部门为大,生产为基础,其他职能部门多为服务和支撑部门。当然在整体人员配置的比例有差异,每个部门因职能不同定员依据也不同。

例如销售部们,主要根据当年业绩目标,和区域板块的设置,然后将业绩目标进行分解到各个区域板块,以此来确定部门编制人数。

生产部门我们一般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而选择设备定员法、岗位定员法等来进行部门定员。设备定员法主要和设备开动台数、设备开动次数、设备看管定额、出勤率、废品率等相关,而岗位定员法主要以生产工作时间、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及休息时间来定员。

对于职能部门主要以职责定员法等,这种方法就是按照既定的组织机构和职责范围,以及机构内部的业务分工和岗位职责来确定定员。当然也可根据员工服务对象的人数和定员的标准比例采用比例定员法,这种方法多使用到服务性的岗位,例如后勤。

因此,各部门人员设置是否合理,要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计算和评估,确保岗位人数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这不仅要考虑人工成本,而且还考虑生产交期、业绩目标达成情况、回款时效等,否则因人员配置不合理而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奋斗的小强2018专注于职场疑惑解答,欢迎大家关注。


奋斗的小强2018


这种奇葩的人员结构,还问合理不合理?生产制作企业,生产人员150人,管理文员300人,地球上这样的奇葩企业,也只有在中国能存活了。不合理,但合国情,没有办法。有的生产企业都停产了,还不是照样养着几万人,贷款也要发工资,否则,推到社会上,就是不履行社会责任。所以,不要问合理不合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国企本来就有三大责任,其中有经济责任,还有社会责任呢。这个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外企的社会责任,比如,清洁环保,关爱居民。这个社会责任,还有解决就业责任,分流社会就业压力。所以,明明人浮于事,但不会辞退人员。有的人不干活,那么,再招新人。新人成了老油条不干活了,再招新人。另外,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的,人就越来越多。

有人会问,人这么多,怎么不放到生产一线去?一是不干活的人,都是有背景的人,怎么可能去干粗活呢?二是国企进人越来越严了,比如,不让社会招聘,一般都是校园招聘。那么,校园招聘都是应届大学生,怎么可能愿意去生产一线当工人呢。生产一线缺人,又没有招聘渠道,实在缺人了,也只能招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工还不算企业的人。所以,管理人员越来越多,真正操作一线的人越来越少。三是生产一线的人,也不喜欢上面的人来一线干活,要么是来镀金的,要么是娇生惯养的,你是来干活的?还是来给基层添麻烦的?

这种情况,已经成为制约国企发展的最大障碍。当然了,这种生产型国企,一般市场化程度不高,可能是为母公司提供产品,属于内部关联交易。这样的生产国企,如果没有政策保护和母公司内部保护,到市场上基本活不下去。当然了,国企也正在深化改革,市场化、国际化叫的震天响,推动难度确实很大。具体原因就不展开写了。

如果从管理学角度,生产型企业,主要应该是生产操作技能工人和技术研发人员占大多数、管理人员(包括职能部门人员)占小部分才是合理的。生产型企业,重在生产出质量好、技术先进、成本低的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其他的都是浮云。这样企业,应该加大技术人员和技师操作人员比例,配备必要的设备、质量、品牌、技术等管理人员,同时加大销售人员比例才是合理的。


职场火锅


这种现象在私营企业非常普遍,因为何在?

私营企业往往股东都会安插自己的亲戚或者信得过的人。所以私营企业管理层中七大姑八大姨分侄子外甥人满为患,问题在于这些人即不懂专业又有‘暗杆’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叫‘胡了’。

一个朋友在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生产第一员工三百多人,而办公,市场策划,营销以及亲友‘管理团队’高达一千二百多人。其实这很正常,现在很多企业最关键问题是产品销售,产品营销最为重要的就是管理人员,包括人员培训,市场分析以及各种行政人事等等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大于生产人员属于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科技类公司,生产已经高度自动化规模化了,一线工人越来越少,而且维修维护方面采用外包给专业公司,市场竞争太激烈,现代科技科技公司不是以前那种大量招收低学历农民工的从事规模制造了。


万里白光


我是国企员工,比较有发言权,说领导安排七大姑八大姨的导致管理人员多,确实是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稍微大一点的国企,党,政,工,团,群各套机构都要配齐,每一套机构对应下级都要有相应的部门,如公司一级,厂一级,车间一级,每个机构为了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弄一大堆规章制度,再定期检查,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越基层活越多,国企也是政府各级职能部门检查的重点,缺那一个机构都不行,再加上国企的社会职能,所以人员肯定少不了。


永远的记忆159736134


怎么这么多不合实际的提问?随便编个故事,就问合理吗?提问的人想把节奏带到哪去?

制造业国企根本不可能工人150,管理层加文员就300人。国企管理层和文员人数是多,但不会是这种比例!制造业国企一般少则几千人,多则十几万人!就按几千人的制造业国企来说,领导干部一共有100多人,文员200多人,也就这水平了,这个人数其实已经比较多了。有人会说“几千人的国企,怎么可能才100多个领导?”,这个数目的领导已经很多了,平均一个部门一正两副3个领导,100多个领导,那就需要30-40个部门去消化!实际上一个几千人的国企哪有这么多个部门?至于文员也就200多人顶天了,这200多人就算多,至少有一小半都没什么事,其他的都是一线员工。

所以提问中说的情况,根本不存在。


纽埃红汞


别说干部定编人数,本人大型央企单位最多时员工11000多人,现员6000余人,企业大幅裁员(息岗,调剂,)干部编制还是按一万一千人的编制,而且还有大量的以工代干人员且工资按干部待遇发放,工人的积极性可想而知,还天天大谈,爱岗,敬业,奉献,都是空话,企业怎么能发展?改革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小马哥7584


以前在福建一个镇的企业上班,去的时候企业基本停工状态,工人差不多6个,不上班了,经理,副经理,厂长,出纳,会计一应俱全。工人没工资,发饭票,食堂用饭票,我们是一批人去的,还带着订单,第一个订单的钱他们就拿去发了1年的工资,然后第二订单没钱买材料黄了。


燕尾榫


我的单位,天津一家具有国企背景的药企(现在叫股份有限公司),一线操作本厂员工大约70人左右,外聘人员100人左右。办公室人员大约120人左右(举例人事科人员大约8人,)一线职工240工时拿到手5000上下,科室人员168工时4000左右,要是加几个班也能看见5000。


永恒灬魔兽


我之前也是在国企上班,全厂八百多人,一线工人不到二百。天天被二线和办公的的各种找茬,说真的有些精度比进口的都高,还是以各种理由说不合格。还没有正规的生产工艺。全靠领导嘴皮子想啥是啥。客户来催货各种脸子给人家。有些企业不是上级要求必须购买都换厂家了。


海棠你见到大鱼了吗


国有,政府,集体公有单位都这样。大家都想去做管理岗位,不想去工作第一线,因为管理只出嘴看人做事,一线要动手总被人评来评去,讲话容易做事难大家都知道,一线累死累活到头来还要看管理者评判发报酬,在国有公共单位有能耐的人都竞争上了管理岗位,被迫在工作第一线的人有三种:一吹拍管理者以求得毛头小利,管理者实际讨厌看不起这类人,二自认为技不如人只能老实干一线,管理者最喜欢也最愿意牺牲这类人,三不甘竞争失败情绪抵制工作,管理者最害怕也是首先要服伺好这类人。所以有言:干的不如站的,站的不如捣蛋的。如何进行国有公共集体单位改革?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不能老是让老实人吃亏呀!都去钻营管理者,还有谁来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