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於回家:美國歸還菲律賓3口鐘,杜特爾特會領情嗎?

“钟”于回家:美国归还菲律宾3口钟,杜特尔特会领情吗?

12月11日,在菲律賓馬尼拉維拉摩爾空軍基地,菲律賓官員在交接儀式上檢查巴朗伊加古鐘。 新華社 圖

12月11日上午,位於菲律賓馬尼拉的維拉摩爾空軍基地天氣晴朗,三口大鐘緩緩從一架美軍飛機上被卸下。

117年前,三口巴蘭吉加教堂鍾(Bells of Balangiga)被美軍作為戰利品從菲律賓巴蘭吉加鎮掠奪走,如今它們終於回家了。

多年以來,圍繞三口鐘的歸還問題,菲律賓和美國這對盟友屢有爭執。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去年曾要求歸還這些鍾,說這一事件給他的國家留下了傷痛。

如今,隨著三口鐘的歸還,菲律賓的訴求終於畫上了句點。不過,美國和菲律賓之間的糾葛卻並未因此結束。杜特爾特上臺以來,美菲關係遇冷,特朗普的上臺雖然讓兩個盟友的關係稍有緩和,但杜特爾特至今仍未訪問過美國。

“這是一個向菲律賓示好的舉措。”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代帆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菲律賓是美國的傳統盟友,美國必須要維繫這種關係,“另外,美國加快了其戰略的推進速度,也想要拉住菲律賓,希望菲律賓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美菲關係中的一根刺

在11日的交接儀式上,菲國防部長洛倫扎納說,巴蘭吉加古鐘的迴歸是菲律賓“117年前一段傷痛歷史的終結”。他所說的“傷痛歷史”發生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美菲戰爭期間。

19世紀末,美國在美西戰爭後從西班牙手中奪取了菲律賓,但美軍卻遭到菲律賓人的抵抗。1901年,菲律賓中部薩馬島巴蘭吉加500多名村民襲擊打死48名美軍。作為報復,美軍軍官下令殺死當地“所有10歲以上以及可以拿起武器的男人”,焚燬農田房屋,並搶走了三口教堂的鐘。

《紐約時報》說,美軍在巴蘭吉加的屠殺是美軍自小巨角戰役之後最為殘酷的屠殺。大約2500人在屠殺中遇害,包括婦女和兒童。

如今擁有1.4萬人口的巴蘭吉加仍然無法忘記這場血腥屠殺,被掠走的三口鐘成了這場慘案的象徵。在巴蘭吉加鎮的廣場上樹立著巨大紀念碑,描繪了村民當時襲擊美軍的場景。這場大屠殺的紀念日9月28日成了當地的節日。

“這是一條漫長的回家之路,”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金成(Sung Kim)在11日移交儀式上的講話將著力點放在當下,“許許多多菲律賓人和美國人為此不知疲倦地工作,才讓今天成為可能。”

為了拔除這根橫在美菲關係間的“刺”,美國為移交這三口鐘的確費了一番心思。據《紐約時報》報道,三口古鐘由一架以美國二戰將領麥克阿瑟命名的軍機運送。二戰後期,麥克阿瑟從日軍手中解放菲律賓之後,菲律賓就成了美國的盟友。這架飛機從位於日本沖繩的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降落在馬尼拉的維拉摩爾空軍基地——同樣以美軍飛行員的名字命名。

“我們共同的歷史是持久和深入個人的,”金成在移交儀式的發言中說,“我們的關係經得起歷史和今天的考驗。”

儘管自從拉莫斯總統在1993年第一次向克林頓總統提出歸還大鐘以來,幾乎每一位菲律賓總統都在催促大鐘的迴歸,但直到杜特爾特上臺、南海易勢後,菲律賓才取得美國的讓步。杜特爾特對這三口古鐘十分在意,去年他在國情諮文中強烈呼籲古鐘迴歸菲律賓。

“這些鍾提醒我們,先輩們在抵抗美國殖民過程中的英勇和犧牲,”杜特爾特說,“這就是我今天為什麼要說,歸還我們的巴蘭吉加鍾。它們屬於我們,屬於菲律賓人,它們是我們的民族遺產的一部分。”

就在上個月中旬東盟峰會間隙會見特朗普時,杜特爾特也向特朗普再次提起此事。11月15日,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在美國懷俄明州佛蘭西斯華倫基地舉行的退伍軍人紀念儀式上,宣佈把古鐘歸還菲律賓政府。據美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稱,儘管受到退伍軍人的反對,但是馬蒂斯仍然簽署了歸還的命令。

杜特爾特會領美國的情嗎?

儘管歸還巴蘭吉加古鐘被視作美國釋放的善意,但是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並沒有出席11日的移交儀式,只由菲律賓國防部長洛倫扎納和駐美國大使羅麻地斯出席。

羅麻地斯上週說,隨著巴蘭吉加古鐘的歸還,現在是杜特爾特總統回報美國之舉的時候。據海外網報道,回國出席移交儀式的羅麻地斯目前正在試圖說服杜特爾特訪問華盛頓。

儘管菲律賓一直以來都是美國的盟友,但是自杜特爾特上臺以來美菲關係卻日漸疏遠。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兩國關係稍有緩和,但杜特爾特仍然時常發表反美言論。今年10月的一次演講中,他還表示,菲律賓仍將美國當做盟友,但不會“跟美國亦步亦趨”。

而據菲律賓《世界日報》的報道,杜特爾特上述表態,是在拒絕訪問美國並與美國政府領導人進行會晤的正式邀請後做出的。

外界有關杜特爾特何時訪美的疑問一直不斷。早在去年4月29日,特朗普與杜特爾特通話時,就曾向杜特爾特發出訪美邀請。但特朗普上臺兩年來,杜特爾特一直沒有訪美。

據《世界日報》報道,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商務部長羅斯和國防部長馬蒂斯當時在一封致杜特爾特的聯名信中邀請他訪美。而杜特爾特的回應是,“永遠沒時間”和“我與美國結束了。”

杜特爾特對這件事的回應總是顯得如此十分隨意,此前他還推說稱,不願意坐長途飛機,也無法忍受寒冷季節,從馬尼拉出發前往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飛機的飛行時間為大約為21小時。而上個月出席在東盟峰會期間,他又說“(華盛頓)太遠了,沒錢過去。”

不過,在代帆教授看來,這一切令人眼花繚亂的外交來往並沒有改變一個事實:美菲關係的基本盤並沒有發生動搖。

他對澎湃新聞表示,菲律賓政府內部仍然有很強的親美勢力,菲律賓軍方與美國軍方關係也十分密切,民間社會對美國情感更沒有多少改變。代帆指出,美國對於菲律賓在南部的反恐提供了不小的援助,菲律賓在購買武器和反恐方面仍然需要美國。

今年10月23日,菲律賓軍方宣佈,對南部城市馬拉維“伊斯蘭國”恐怖分子長達5個月的圍殲戰已結束。這其中,美國提供了可觀的援助和協助。同一天,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到訪菲律賓出席東盟防長會議。他在赴會的飛機上讚揚了菲軍方所取得的勝利。

“從這一點說,杜特爾特訪美還是很有可能的,因為美菲關係現在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代帆認為,“杜特爾特要考慮,他去美國要談什麼東西。”

迴歸的巴蘭吉加教堂鍾將在本週六被運回並安放薩馬島巴蘭吉加的教堂。儘管杜特爾特並未出席11日的移交儀式,但是他將出席週六在巴蘭吉加教堂的移交儀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