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農村人種地富不起來?

一生平安6687982868024


應該來說,不是一些農村人種地富不起來,而是絕大部分農村人種地都富不起來,僅僅靠種地富起來的農民數量非常有限,可能我們知道的典型應該是山東壽光,靠蔬菜種植帶動一方百姓致富。而我們所熟知的其它發展不錯的農村,基本上是靠非農業收益發展起來的。



常規農業種植的收益很低,就目前來看,一畝地年的淨收益在1000元左右,一般一個農村家庭就幾畝地,是不可能靠種地富裕起來的。



現在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靠外出打工,一般家庭裡爺爺奶奶在家待孫子孫女,兒子媳婦出門打工,這樣一個家庭既有農業收益,也能有打工收益,而且主要的現金來源是打工所得,如果農村家庭沒有打工收益或者其他經濟來源,僅僅依靠種植業,生活肯定還是比較拮据的。


熱愛農村的小許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我家有十畝耕地現在都用來種植水稻。現在我給大家算一筆賬,一畝水稻的成本需要多少?一公斤雜交稻種(以單季稻作列),大約每畝80元,拌種劑5-10元,整地+播種大概120元/畝(這裡包含塑料薄膜,播種器,耕地用的柴油)。然後是肥料方面:主要是以複合肥和尿素為主,還可以加上微肥,一季下來,大概需要200元/畝。其次是農藥方面:農藥包含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葉面肥等,一般的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需要3-4遍,除草劑一遍,這樣算下來,農藥價格大概在200元/畝,最後是其它方面:收穫100元/畝,我們這澆地一般年景不要錢,遇到乾旱年景大概每畝需要50元/畝這裡就不算了。以上加起來,大概是710-760元/畝,這還不包含人工的費用,另外在加上地租的話,那就另外再算了。水稻一畝地產量我們按照1000斤算,2018年水稻保護價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為每50公斤120元、126元和130元,按最高130元計算每畝水稻能夠收入1300元。種一畝田稻穀的淨收入:1300-710=590元,十畝水稻總收入5900元。以上僅供大家參考。通過種植一畝水稻能賺多少錢的分析我們知道務農收入相對偏低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提高稻穀價格水平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


三山農人


無工不富無商不富,很少聽說種地能夠富裕的!前提條件就是我們承包國家的土地我們村每個人1.4畝地,更何況86年以後出生的沒有土地承包權利!因為從85年以後我們這裡再也沒有分過地!所以說只是單純的種自己家裡的那幾畝地是不可能發家致富的!


即便現在大家都把土地承包給種地大戶,也很少見承包土地的大戶大家致富的!起碼在我們這裡沒有看到!比如我們這裡東邊的一個村子裡的土地都承包給種地大戶好多年了,也沒有聽說他賺了大錢了。簡單的說說他這幾年種植的莊稼吧!已開始的時候種的是做青儲飼料的玉米,第二年開始種植蔬菜,也不知道是他的點背還是運氣不好,種黑白菜,黑白菜便宜,種植洋蔥洋蔥不貴,種植南瓜🎃在地邊堆成山,最後都壞了直接扔河裡了!去年種植的辣蘿蔔一開始的時候賣2毛錢一斤!最後一場霜凍都給凍壞了!今年有種植的是菠菜,黑白菜和大白菜!結果現在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我們所有的蔬菜價格都不貴!他種地僱人的費用每天60元錢!


種地大戶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啊!從前幾年的地租每畝800元錢到今年的600元錢還不好找人來接手!現在種地真是啥都漲價,人工費,化肥農藥等等!就是咱種植收穫的莊稼價格不高!農業種植成了燙手的山芋了!


豫東小農


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了,我老家在鄂西大山裡,現在還很貧困,原因比較簡單,老農人跟不上時代了,農二代不願在家務農。

現在是信息時代,網絡時代,如果還按傳統的,一家一戶的單一種植養殖業,規模產量有限,農產品價格也很低,勉強夠自家的溫飽而已。

怎麼破局呢?只有緊跟時代腳步,充分利用自己本地的優勢資源,山水風光優美,人文歷史豐厚 ,可以搞農旅康養結合的民宿度假村,帶動周邊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若當地有特色農土產品,市場行情可觀,可考慮建農村合作社,統一規劃設計營銷,把初級農產品深加工,做成品牌,把產品價值最大化,使當地農民增收。






巴土鄉情


為什麼一些農村人種地富不起來?

農村人種地富不起來是由於各種限制造成的,像如今農民能賺錢的養殖就受各種環保管制,農民能賺錢的其他種植業卻又受基本農田保護限制,能賺錢的路可以說全被阻死了。特別是大部分人多地少的農村地區,農民靠種植這種價格低得如水的糧食總麼去賺錢?

所以說,農民並不是完全不能賺錢,而是既便有賺錢的路子也無法實行,特別是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就將農村15億畝耕地鎖死在了利潤低得可憐的主糧之上。如果這些耕地任由農民自己去處理,如挖池養魚、散養雞鴨、種植其他高收益的水果藥材等,那麼農民的耕地收入隨隨便便便能翻幾翻。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這樣那我國的糧食誰來供應?只想說,既然知道農民種糧不賺錢,那為什麼還要受這些限制的虧?難道農民就該天生只准種植這些不賺錢的糧食,農民又不是不懂其他的養殖和種植。所以其解決的辦法是:一是將糧食價格完全放開,二是農民的耕地任由農民做主。

這樣一來,農民就可隨便選擇了,如果糧食減少那麼糧價就肯定會大漲,就會有農民再次種植糧食;而如果其他的養殖、種植多了,價格也會下降,農民只能再次選擇。也就是說:將我國的農業完全放開,實現完全的市場化運作,只有這樣農民才能真正的賺錢。而不是像現在,即受各種限制的虧,還得受各種的攻擊指責,農民倒成了“裡外不是人”的代表!卻不知道農民的這種“水深火熱”的痛苦是因為各種限制所造成的!


小之草


為什麼一些農村人種地富不起來?

從古至今,種地一直是農民該做的事情。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對種地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低了,一些本來需要人工去操作的東西也被機器取代了,種地的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為什麼種地富不起來?

我覺得種地富不起來這件事情,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解釋。第一點就是種地付出的勞動成本是非常大的,農民一年到頭忙下來,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等到莊稼收穫以後,一畝地最多也就能賺1000塊錢,1000塊錢對於現在的生活水平來說,是微不足道的。

現在的糧食價格非常低,並不是不想讓農民賺錢。而是因為糧價一旦調整,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到時候物價可能10倍20倍的往上翻,老百姓的日子會過得更加艱苦。

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

現在能夠留在村裡種地的都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年輕人一般不會繼承他們的衣缽。年輕人更多的是選擇去城裡打工,收入更高一些。

我們的耕地面積每年都在減少,每年也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來填補這個空缺,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調節糧價的手段,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維持在一個平衡的狀態。

在未來種地可能需要的是職業化農民,承包的土地面積是非常龐大的,從耕種到收穫的過程全都是機械化處理,效率非常高,所以盈利也會多一些。

以上就是紅叔三農的回答,歡迎點評,也歡迎關注,一起學習更多的三農知識!


紅叔三農


如果單純地進行傳統的農業種植,是富不起來的。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過去未城市化之前有8億農民,如果種地能富起來,農民們富了中國也就富了。

農村土地在八十年代前後實施了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以家庭為單位進行了承包,農民種土地的積極性提高,家家種出的糧食除開交完國家的,自己的留下的糧食完全能夠解決一年的口糧,算是解決了溫飽問題。

我國的國土面積很大,但能耕種的土地面積比例並不大,加上有龐大的人口基數,平均下來人均土地面積非常之少。很多地方一個農民土地不到一畝,能保證一年的口糧已經很不錯了。即便人均有二畝地,一家五口人也不超過十畝,傳統的糧食作物的產出很有限。比如種兩季水稻,按畝產一千斤/季,兩季十畝地產兩萬斤稻子,摺合成人民幣就是兩萬元,投入成本:勞務、翻地,澆水、農藥、化肥、種子等,少說點五千元,即收入一萬五千元。

一個五人之家一年收入一萬五千元,只能說勉強謀生,遠未達到富裕的標準。

城市化進程也讓很多農村變成空村,只有老人和孩子,種植土地只剩下老人和少量五零六零後,他們在種植土地方面已經沒有更多精力和勇氣去改變和突破,基本按傳統的種植模式。怎麼讓傳統農業走上一條新型的發展之路,培養一代有知識有技術的新型農民顯得猶為迫切,國家要從政策上進行宏觀和長遠的規劃。

現在政策鼓勵資金投入農業,實行創新農業。當地政府也在不停地引進一些新的農業項目,比如觀光旅遊農業,引入好的經濟作物種植,同時建設新農村,修路,增加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村的環境治理,青山綠水的保護,要讓整個大農村變得更加漂亮美好,要讓農村成為我們每個人都喜歡的美麗家園,使農村在新時代煥發出一個嶄新的面貌。



yungkey


種地除了地主能富起來以外,不管是誰那都幾乎是零。

小麥一畝地拋除人工,種子,化肥的費用,淨利潤能有100塊錢就不錯了。富是富不起來但不會餓死那是真的。

現在的農民在農閒的時候為什麼要出去打工,不說也應該知道為什麼,錢不夠花唄。假如種地能過上小康的生活,誰還出去打工呢。

就目前的物價,糧食的單價最低。一斤糧食還買不了一瓶水。

社會在進步,物價都在瘋漲,就這個糧食的價格漲幅最低。關鍵還是。。。此處省略九個字,不敢說。都是明白人,心知肚明就行了。







眼鏡兒虎


不是富不起來,而是選擇的就是商業鏈中勞動力最大,利潤最低的那段做的。

什麼意思我解釋一下,從一個商品流通環節說,商品首先會從工廠(工業)或土地(農業)~~第一中間商~~第二中間商~~第四中間商經過幾個環節最後才到到消費者手中。那麼從商品流通環節中就不難看出工廠或農民手中出來的價格是最低的,工廠可以以量取勝,而農民手裡只有那一點土地,所以農民不論你怎麼努力,最終回報還是最少的。這就是農民富不起來的原因 。

那麼怎麼才能讓農民富起來。

第一 。擁有更多的土地。第二。改變銷售模式。自己種出來的東西由自己做銷售,做自己的品牌。只有跳出商品流通環節第一端,才有富的機會。這也符合當前國家的農業政策,土地集約化,大力扶持合作社等農業組織。所以現在只要你有好的商業模式,加上國家政策。二者結合。將來的農民才會迎來美好的明天就。

多說一句我是70後,也是農二代。雖然在市裡生活了近二十年,但我還很留戀農村,因為我生在那裡,情在哪裡,根在那裡。所以我希望那裡變得更好!





控制的魅力


我是宿遷的,我來說兩句吧。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這個是國策。農業很重要,但是農村以及農民現狀並不是非常好,特別是地裡收成不好。


主要原因有三個:

1.整體基礎比較薄弱,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是農業靠天吃飯,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差,容易受外來因素影響。天寒地凍冷熱不均等因素。土地比較分散,儘管現在許多地方都開始機械化播種收割,但是說到底:中間環節還依然需要人工去做,不僅消耗時間。2.沒有定價權。雖然說糧食價格有上升趨勢,但受市場需求等因素,仍然有波動,而且人工,種子化肥也沒降價啊。儘管取消了農業稅等,但是成本也沒有降太多。

3.農業正在轉型了,新一代的80後90後不願意種地,更樂意去打工,或者創業。所以務農的還是中老年人。現在宿遷也有一個趨勢是規模化集中化, 鼓勵大規模養殖或者種植,形成品牌化,標準化,特色化。這也是當前扶貧的重點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