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愚公移山的故事值得赞扬吗?

洛雅水晶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一直都困惑着目西。不是因为愚公这种不科学的移山办法,而是因为我们嘴里声称“有坚持不懈的干劲儿的愚公”竟然是来源于一个“务虚”的道家名篇之中。如果说一个追求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道家会讲一个坚持不懈干下去的道理,那这个世界还真是没有天理了!



《愚公移山》的这个故事出自道家著作《列子·汤问》,与这则寓言故事并列的是《夸父追日》


这时候我们把《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放在一起看,就更加诡异。


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谓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愚公和夸父同样都是在做不自量力的事情,一个因为“帝感其诚”就成功过了,一个却“未至,道渴而死”。这完全是同一种事两种不同的结局。这种事情,只能让目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干他妈的,鬼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



而且目西认为这样理解也是完全合理的。你看《列子·汤问》开篇就是

古初有物乎?答:有

物无先后乎?答:无

上下八方有极尽乎?答:无

四海之外奚有?答:跟咱俩待的地方一样

物有巨细乎?有修短乎?有同异乎?答:无法分辨

这种回答的调调完全就是吊儿郎当,为所欲为至极,用庄子的话来形容就是“列子御风而行,无所侍”就是逍遥游就是想干哈,干哈!


接下来我们再看《汤问》里面另一段话


南国之人祝发而裸;北国之人鞨巾而裘;中国之人冠冕而裳。九土所资,或农或商,或田或渔,如冬裘夏葛,水舟陆车,默而得之,性而成之。越之东有辄沐之国,其长子生,则鲜而食之,谓之宜弟。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以同居处。”楚之南有炎人之国,其亲戚死,剔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秦之西有仪渠之国者,其亲戚死。聚柴积而焚之。燻则烟上,谓之登遐,然后成为孝子。此上以为政,下以为俗。而未足为异也。


南方的人剃头爱裸奔,北方的人戴火车头爱穿貂;中原的人戴礼帽穿薄衣。中国这么大,有农民有商人,有种田的有打鱼的。就像冬天穿毛裤,夏天穿热裤,遇水坐船,路上打的,这是很自然的道理。越国东面有个辄沐国,生了大儿子,就趁新鲜吃了他,说这是对第二个孩子好。他爷死了就把他奶奶扔了,说“死人的媳妇儿不能一起住。”楚国南面有火气大的国家,父母死了,就把他们的肉刮下来扔了,只埋骨头,这就是孝顺。秦国西面有仪渠国,父母死了,就火化,才是孝顺。这样上行下效,很自然,没什么不好的。


还是自然而然,这时候目西再看愚公移山,发现愚公能够想到那种移山的笨办法自然而然;夸父自大去追日自然而然。愚公吓到了操蛇的神自然而然;夸父渴了自然而然。天帝搬走了山,自然而然;夸父渴死了自然而然。


跟你有什么精神、干什么完全没关系。就是一句话:干他妈的,鬼知道会出现什么结果!


以上

目西


目西


这是与毛主席叫板啊!

愚公移山之可贵之处在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毛主席提倡的“愚公移山”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愚公移山是为了修路,那些个“聪明人”会认为,费力修路何如搬家?但这些“聪明人”可能忘了,有些家是无法搬走的,例如,你能将西藏人民整体迁徙而省却修公路、修铁路之“愚公行为”吗?

新中国若没有愚公移山精神(自力更生,抵制封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怎能在短短二十多年间就将一个连铁钉都无法自主生产的烂摊子中国建设成为门类齐全的工业国?

诋毁愚公移山精神,是要自废武功。


素食翁


我觉得小编提出这么脑残弱智无知幼稚的问题就是脑袋瓜子进屎了或者是被驴踢了。愚公移山说的是中华民族战天斗地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没有这么单纯的单独的问对不对。小编你可以下岗回家奶孩子了。


善良RENAI


愚公移山的故事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了。故事大意就是:愚公为了方便出行,下决心带领子子孙孙用“挖山”的方法要把山挪走,期间遇到“智叟”的嘲笑但是并未退缩,坚持不懈行动最后感动了天帝,派大力神将山移走了。故事情节简单,但寓意深刻,值得赞扬。

其主题思想即恒道,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这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

首先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就是为了走出去,为了更好地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也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

其次是敢想敢干、不满足现状的精神。“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在愚公的家门口,有太行、王屋二山挡住了他的去路,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经济发展,所以他要下决心搬掉太行、王屋二山,这是愚公精神最主要的内涵。

第三是团结奋斗的精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们全家老小、子子孙孙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就是要形成合力。

第四是坚忍不拔的精神。就是按照既定方针,不达到目的决不动摇,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他的现代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忍不拔、不懈奋斗精神的写照。(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作闭幕词时引用该典故,对其重新诠释,赋予崭新的时代涵义)。

所以说,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我们党砥砺奋进的红色基因,为争取新胜利提供不竭精神动力。要踏石留印、水滴石穿、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战略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善作善成。

这种精神绝对值得赞扬。


中国电建人


其实,我们小时候的语文课里就有《愚公移山》这篇课文。当时觉得愚公真的很蠢,反倒是智叟稍微睿智一点。

毕业参加工作过了实习期,被分配到一个正在粉饰阶段的一座办公楼的建设工地担任技术员(非重要工作)。由于是收尾工程,工地有经验的管理班子全部换成了“二线”人员?工长是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木匠出身的老工长。那个时候刚刚启用河北农民工施工队,他们干活埋汰,管理非常混乱。从楼内清里出来的“落地灰”堆在场区就犹如小山一样。老工长一遍骂一边拿了把铁锹对我说:咱俩是男的,材料员是女同志就不用她干了。咱俩一天筛点,一天筛点,把这堆“落地灰”筛出来可以当砂子用于内墙抹灰。……。我真的没想到,好歹也是技术员,干部啊!咋还干起筛沙子的这种力工活来了。再说,都是之前工程遗留下来的,浪费又怪不得我们,叫车队运走不就完了嘛!还有那么一大堆废料啥时候筛完啊,筛出来又能值几个钱啊!……一百个不情愿,但是自己刚刚毕业,就这样不配合老工长又不太好。所以,硬着头皮和老头一起筛了起来。老工长一边干活,一边和我聊天,漫不经心的对我说:别看这么大一堆,其实架不住咱们天天干点儿,老话说:眼睛是懒汉,手是勤汉。咱俩一天抽空干点儿,一天干点儿,用不了几天也就筛出来了……。我当时暗暗的直“紧鼻子”,心理犯嘀咕。可是真的没用有几天,我们俩还真的把它们筛出来了。领导过来见到我们把那么一大堆废灰筛出来了,很是满意。

这一切其实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并没有什么可值得一说的。就算一大堆废灰筛出来并不值几个钱。但是,至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工长的那句话:眼睛是懒汉,手是勤汉。

回头再看《愚公移山》,愚公就是那双勤劳的手;智叟就是那眼睛,——只见困难的懒汉眼睛。只要我们恒下一颗心去做,没有挖不掉的山。


顽石补天


愚公移山的行为不值得学习,但精神值得肯定。

就像一次大会发言,愚公说出了让人哄堂大笑的奇葩方案,但这种勇于创新不畏人言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历史知事给你好好唠唠这个话题。

愚公移山的故事,原本是战国时期的一本书《列子》中的小寓言。寓言中最经典的就是智叟和愚公的两人的辩论,原文如下: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众所周知,寓言通常来说讲的不是故事的本意,愚公移山并不是真的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要把山搬到海里去,现实中也没有这样一个人。列子这样讲,其实是在探讨一个哲学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智叟考虑问题的尺度相对比较单一,只看到了愚公和大山的巨大差距,却没有看到人类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愚公看问题,能用动态眼光看问题,并且通过人类不断增长的过程,去对抗并不增高的山。这几句话,其实是全文的核心。列子就想给人讲一个辩证法道理。

可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我们,无法忍受愚公这样让我们全家子子孙孙都去搬山的老家长,并且我们还知道,“山不加高”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地质运动,地表物质输送都会让大山长高。


愚公精神应该代代相传。

愚公移山为人们熟知,其实是来自于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片文章《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其实是,中共七大闭幕式的演讲词。在这篇文章中,毛主席号召全党全军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精神,不断努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毛主席的《愚公移山》发表时,正是抗日战争末期,当时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不断败绩,本土受到威胁,日本败局已定。正是这样,国民党已经调转了枪口对着一起抗日的共产党。同时,中国最大的盟友美国,坚持了扶蒋反共的立场。这样,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势力空前强大,革命任重道远。

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比作了太行王屋二山,把共产党比作了愚公,而把人民群众比作了上帝。基本逻辑就是,虽然三座大山空前强大,但我们共产党人不断努力发动群众,一旦群众的力量被唤醒,三座大山就被轰然倒塌。

事实上,接下来的几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加入了革命队伍的行列,在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主动给解放军运送军需。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愚公行为不可取应该受到批判。

同时,也要看到,愚公的行为的确很愚蠢,不能效仿。具体来说讲几点质疑:

1,愚公凭什么绑架整个家族去搬山,他有没有管子子孙孙的权利和威望?如果有,那是一个怎样的家长?

2,愚公的搬山办法是“箕畚运于北海”,为什么不改进工具?

3,愚公如果不搬山,用相同的力气修一条路,是不是更好?

4,愚公如果不搬山,搬家,是不是更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

5,愚公的挖山工程,对生态有什么影响,会不会造成山洪暴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我们一直讲,做一个决策时,一定要为子孙考虑,尽量造福子孙。而愚公这是造孽子孙啊!


历史知事


愚公移山的故事过去、现在、将来都值得赞颂。在那个年代,沒有现代的机械化,只能靠肩挑手扛,以动用子子孙孙的计划和决心,移平两座大山。这种改天换地、改造山河的精神是伟大的,是永远值得提倡的。

当然,我们现在赞颂愚公移山精神,并不是要走那种蛮干的老路,现在时代不同,生产力也己大大的前进和提高,我们掌握了现代技术,再加上愚公移山的精神,做任何事都会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

就象芯片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国人如果不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逐步攻克掌握,难道能用推土机一下子就能推出芯片来。所以现代既要学习研究科学技术,又要大力提倡愚公移山精神,才能脚踏实地的搞好建设,迅速发展。


一生好人2262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中国创业史上的里程碑它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蒋武装牙齿八百万蒋匪军解放初期会战大油田人拉肩扛上设备口号是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是不是很牛尖端科技没有设备靠算盘打出一颗人造卫星,核弹,原子弹是不是?没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现在中国还在屎窝窝里呢!因为资本主义的封锁。现在有几个钱了就开始图享受了当上官了,就开始脚踩浮云了别忘了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不过过苦日子,那就不是中国。嫌贫爱富早早晚晚回把自己撑死!


用户8976036394741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其做法大不可取。你非得在这个“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的地方住不可吗?难道就不会选择一个好的地方安家吗?真是个愚蠢之公!再说了,如果遇到天灾人祸,你也就家破人亡了,还怎么“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地挖山哪?其实这就是一相情愿乌托邦式的梦想。就象当初李白看见老婆婆在河边要把铁棒磨成针一样荒唐可笑,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说不定哪天犯了心脏病也就一命呜呼了,还磨个屁的针哪?!


敖包相回


愚公移山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


首先,愚公移山的精神代表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精神。他面对艰难险阻,选择的是不屈服。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也作过《愚公移山》的闭幕词,把帝国主义跟封建主义比作两座大山,最后正是靠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踏平了这两座大山,才有现在中国的繁荣昌盛。

其次,愚公不愚,他是冷静有智慧的人。请看原文: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智叟嘲笑愚公老弱,不可能将山移平,但是愚公却说:“山是不会增高的,而他的子孙有无穷无尽,一代接一代的挖,何愁挖不平呢?”从这个回答就可以看出,愚公并不是盲目的开山,显然是在开山之前做了冷静的思考分析得出的结论:山不再增高增大,而人的繁衍是无穷无尽的。这也应了毛主席的一句话“人定胜天。”



最后,愚公是在九十高龄决定率领子孙挖山的,这不正应了那句著名的“老骥伏枥,壮心不已。”面对太行王屋方圆七百里的大山,即使年轻人也胆怯吧?所以愚公这种老当益壮不服老的精神,本身就可以感动好多人。老人尚且如此,年轻人还有什么资格畏首畏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