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了,真的需要學生下課再補課嗎?

快知天命的人


如果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了,真的需要學生下課再補課嗎?這是一個用心不良的假命題,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不盡職,真的是“學生下課再補課”的充分必要條件嗎?

有考試,就有差異!

古今中外,有學習必有考試,有考試必然產生差異。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的作用僅僅是外部因素,對孩子發揮影響作用,而不是決定作用!無論多麼優秀的老師,教育一群孩子,都不可能讓每個孩子在考試中都達到同樣優異的成績;強如“至聖先師”孔老夫子,教育學生3000,其中賢人也不過72,優秀率僅為2.4%!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而非老師。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根本地取決於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好壞。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著學習效果;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段子:老師每天帶著學生在知識的海洋裡暢遊,然而暢遊一段時間會發現:只有你一個人上岸了!然後你還得返回,一個一個去撈;有些人昨天撈上來,今天又掉下去了,還得再撈;在你喘息的時候,你會驚恐地發現,還有往回遊的!這當然是個善意調侃,但是也確實較好地反應了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學情存在巨大差異的客觀事實。

有差異,就有需求!

學生中的學情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這個差異性主要來自於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差異,學生智力水平、情商狀況、精神意志力、耐挫折能力、心理素質、興趣習慣等都有很大不同,這就決定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大小強弱,進而決定著學生學業水平的高低;與此同時,家庭教育環境、社會風氣、學校教育教學狀況、任課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敬業精神等,也都對學生的學業水平產生著重要影響。

有差異就需要彌補,學習成績上的差異導致“補課”應運而生。這個“需求”主要來自於家長的焦慮和擔心,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生存和發展壓力增加、競爭激烈,家長的“望子成龍”厚望與“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通過“補課”使焦慮和擔心得到舒緩;學差生通過“補課”,也確實可以較快地提高成績,兩相輝映的結果,讓“補課”行為蔚然成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有需求,就有市場!

家長和學生有“補課”的客觀需求,必然推動市場大力發展。從“小打小敲”的大學生家教,到校外輔導機構的“異軍崛起”,再到在職教師中小學的“違規參與”,一步一步使輔導補課市場日益壯大。“補課”原本沒有錯,查漏補缺,彌補學生學習上的“短板”,使之快速進步;但是在職中小學教師的參與,尤其是與校外輔導機構內外勾結,以非法牟利、損害學生利益為目的的“補課”,就嚴重違背了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破壞了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加重學生課業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因而,才有了國家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輔導”,整治校外輔導機構的違規“補課”行為。

“補課”可以有,但是必須合理合法。尤其對於校外輔導“補課”,必須規範、合理、合法,能夠適應學生興趣多元化發展的需要,能夠成為公辦教育的有益補充,能夠公平公正有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能夠價格合理不加重學生家庭經濟負擔。“補課”的存在既然具有必然性,那麼就應該讓“補課”行為合理、規範、有序的發展,才能夠更好地造福廣大群眾和學生。

老師上課的時候盡職是必須的,況且每位稱職老師也都是這麼認真踐行的,這是老師的基本素養和良知!但是,學生下課後究竟需不需要再“補課”,真的和老師上課盡職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自在人生wub


我說一個真實的事情,大家就知道老師上課又有沒有認真講課了。我表哥的兒子,讀二年級時候語文成績總是在六十分左右,偶爾還不及格。升了三年級語文成績在老師和孩子的共同的努力下,表哥兒子的成績達到了七十幾分,進步不少。可是表嫂想孩子進步更快一點,就幫孩子報了一個“晚上輔導班”,一個月後,孩子的成績不升反降了。表嫂就急了,上學校問老師,老師就說“你孩子這個月上課老是講話,要不就搞這搞那的,佈置的作業又不完成,說了他好幾次,他都是這樣,我還想問問家長你呢。”表嫂就說,孩子每天放完學後都去輔導班學習,她也不知道孩子去輔導班有沒有學習。老師就找來孩子問,孩子說“晚上在輔導班老師就發一張練習題叫我們做,我們不做她也不會批評的。”那就是說,老師佈置的作業,孩子沒有完成,輔導班老師佈置的作業也沒有完成。說明一下:輔導班老師不是在職老師,是考有教師資格證的社會待業人員。表嫂聽了孩子的話,非常後悔。後來就不讓孩子去輔導班了,後來孩子的成績又上來了。現在表哥的孩子已經五年級了,一直都沒有去輔導班,成績卻越來越好。大家想想,這是為什麼呢?


碧空萬里天邊雲


這位題主非常狡猾!言下之意,老師上課沒有盡職盡責,才導致這麼多的學生需要補課的!

這種論調是很陰險的!

先來說老師上課盡職盡責問題。我覺得99.99%的老師上課是盡責的。不排除有一粒老鼠屎的可能。

那麼,既然老師上課都是盡心盡職的,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學生需要補課呢?

第一,恐慌式跟風補課。

很多的孩子本不需要補課的,可是大家看到某一個孩子補課,便不淡定。也去補課,結果你看我,我看你,大家就都去補課了!其實,除了不需要補課的,很多人補課也就是圖個花錢買心理安慰!

第二,個體需求式補課。

的確有個別孩子因各種原因需要補課。比如因為生病落下課程。比如因為上課不注意聽講,導致不懂。比如因為談戀愛等導致成績下降。比如因為學習態度不好導致成績下降。這些個別同學去補課,不能怪在老師身上。

第三,機構煽動式補課。

校外培訓機構超前式補課,致使部分補課學生成績較好。帶來了跟風效應。然後培訓機構通過異化、醜化在職教師形象,達到煽動效果。將學生因流到培訓機構,達到大賺特賺的目的。

第四,差異式補課。

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也只有七十二。學生因智力等因素,導致個體有差異。當然就會有部分學生需要補課,這顯然不能和教師有沒有盡責掛鉤!

最後,呼籲大家不要將學生補課怪罪到老師身上,而且我覺得大部分的學生都是不需要補課的。

如果不相信,在禁止在職教師補課的同時,取消一切校外培訓機構。大家再來看看結果!

我想結果會更好!


姑蘇講堂


需要,你看下圖就什麼都懂了:



嚴老師數學課堂


我前幾天還在辦公室說起班上有學生去補課的事情。

我班上一共63個學生,現在班上應該至少有20個學生去了補課。

我所在學校是鄉鎮學校。初中生基本上是按片區規劃標準進來的學生,所以有成績好的也有成績差的。

現在班上去補課的學生基本是放學後去培訓班做作業。有趣的是,這些補課的學生在學校都基本不交各科作業。成績也是班上排名後面的。

前不久學校召開了家長會,家長會上我沒有過多的分析期中考試的成績,而是講到學生不交作業的情況。

家長們知道自己孩子不交作業的情況,第一想到的是送孩子去補課而不是糾正孩子的態度和在校學習習慣。

我也著重強調了初一的學生重在培養學習習慣和思想態度的教育。家長們是沒有聽進去的,開家長會的時候都在玩手機。所以,開個家長會看家長這樣的表現,寒心了很多。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家長對老師的不信任,家長的自我主觀意識強烈,家長給孩子不好的榜樣教育,是孩子難教的一大方面。


好好娣


首先!這個老師講課盡職了!怎麼來評判!都考90分以上?同樣在一起上課,有同學能考90分,有的就考40分!難道老師在同一節課對同樣的學生還能講出不一樣的花出來!可能又有人要說了,老師對成績好的同學關心的多?可是成績好是天上掉下來的麼?所以說,這個前提就是不成立的!而是孩子們的領悟能力有強有弱,還有就是老師教育的方式也不可能適合所有的學生!你不可能強求老師在多個教育方式能隨意切換,那老師就是超人了!還有老師在講課的時候,尤其在高中的時候,講題不可能從小學的知識點給你講起走,如果你基礎知識不紮實的話可能就會很吃力!這個時候,一般學校,老師都會放大招,題海戰術!強化你的記憶!80年代出生的父母可能都有這種經歷,在高中時,老師不管怎麼講題,可是數據一換,有的學生照樣不會!這就是基礎知識不紮實!但高中老師不可能將時間花在個別同學學基礎知識上!這是初中,乃至小學的知識,補習班的目的是在這裡!但有的家長又有的好高騖遠(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報的補習班和實際需要的又南轅北轍!孩子學習不好,跟不上高中節奏,多和孩子交流,家長著急,孩子也著急(當然也有不著急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不丟人,家長這個時候也不要在怨孩子怎麼以前沒有學好,一切向前看,不要在給孩子添加壓力,報個合適的輔導班還是有必要的!合理、理性這是很重要的!


袁理


反過來說,學生下課再補課是因為老師上課不盡職嗎?很顯然,學生下課再補課,並不是老師個人的原因,也有學生本身的方面。

老師上課的不盡職,當然會導致學生的聽不懂,但是老師盡職盡責了,學生之間也會存在差異,也會存在聽不懂的現象,畢竟課堂是多人的,而不是一個人的,老師不可能針對一個人來講課,而是對大家來講課。

對於大部分學生而言,上課只是單純的學習知識,而不是思考知識應用知識,這就導致學生們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有的學生善於思考,總結出自己的學習方法,把課堂知識進行理論化實踐化。而有的學生不會遷移知識,只是一味的去灌輸,必然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成績差了,學習跟不上去了很多家長也很著急,必然去報了輔導班,輔導班是一對一的,裡面的補課老師水平也參差不齊,但是大部分老師能夠給孩子舉一反三,能做到知識的細緻化講解,讓孩子在短時間內覺得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總之輔導班學習更有針對性,而老師的上課只是大眾化。

在師德師風沒有暢行的情況下,大部分學校的在職老師在校外進行有償補課,可能導致學校的學習風氣不正,家長認為學校老師不盡職盡責,這是社會風氣給學校老師,貼上的標籤。但現在,講師德講師風,老師不允許在校外進行補課,但是貼上的標籤仍然退不去。這也可能是讓一部分家長誤會老師的原因所在。

但是不管怎樣,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方法,不能單純靠補課來提升成績,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知識遷移能力,使孩子終身受益。


香格里拉話中畫


現在的父母們也不知道怎麼了,總覺得自己孩子在學校學到的不是老師們傾盡所能地全部知識。總是不放心老師沒有盡職盡責的把文化交給孩子。這也衍生了不少家長願意把孩子送到學習班的現象。


其實這種花錢得不到什麼好效果的學習方式真的讓人能感覺到既有壓力又無奈。我覺得中國就是把孩子放在了心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比別人強,將來有一條好的出路。所以說,這些家長在孩子們課外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報上學習班。這種思維就是誤區,真的不應該有這種想法。就是這種想法讓孩子每天都沒有玩的時間。讓孩子們每天的上學的弦兒都繃得緊緊的。讓孩子感覺到壓力真的很大。使孩子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影響。
所以我說還是不要。助長這種風氣。我們的教育部門應該對亂補課的現象進行治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溫馨的學習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最好的。


伊春美食美客


先要搞清楚補課的是哪些學生。初三補課的是為了衝省市級示範高中,高三補課的是為了衝刺985高校的,所以90%以上補課的都是屬於5%金字塔頂部的精英學生。其他補課的是家長為了自己的孩子不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強加給孩子的補課,還要一部分是曲線救國,參加藝考進本科的藝術類補課。餘下的只能稱為興趣班,談不上補課。在我工作的城市,參加高三衝刺的校外補習班,補課教師還要挑揀學生,很多隻收市級示範校第一類學校的學生,二類以下的人家還不收,只為衝刺北大、清華。所以,初中以下補課實為無意義,補課只為滿足家長的心理需求,別家的孩子在補課,我的孩子也要補,否則就輸了。其實小學階段主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方法,為以後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初中以上的需不需要補課,關鍵看自己的實際水平,可上可下的,可以去補一下,通過補課提高個幾分能進自己心儀的重點高校還是值得的,但中游或中下游的指望通過補課大幅提高成績,那也是不現實的。學習關鍵還是在平時的積累,付出多少,回報就有多少,別說老師教的如何,一知半解時你問老師了沒有,課堂上老師在講解時你認真聽了沒有,還是隻顧著做筆記,回家溫習了沒有,該背的熟背了沒有,學會舉一反三了沒有,作為家長真正關心過孩子的學業沒有,家庭學習氛圍創建起來了沒有……


睿智視頻技術


能問出這個問題,我也是佩服你的勇氣。

請問: 如果廚子認真做飯了,你沒吃飽,回家還吃不吃零食了?

好好的,大家都不願意被二次輔導,浪費時間浪費表情。

作為老師來說,我不建議家長依賴補課。

原因如下:

1 慣著孩子課上可以不認真聽講

2 增大孩子請假遲到的幾率

3 孩子潛移默化會認為: 自己課堂完不成任務是理所應當的,我是需要補課的人。

我每次上課講重點時候,會給孩子們說:

注意,這個我只講一遍,注意啊!

抓住孩子課堂裡關鍵的10分鐘注意力,就足夠了。

當然,補課是為了拔高的,那是另一回事,專業術語叫開小灶。

總結:

教學不難,掌握好課堂節奏,很重要。

其次,教給孩子學習方法,會學習,更重要。

歡迎同行一起分享,覺得我哪裡說的不對的請儘管提,我保證不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