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科幻巨作,《三体》和《银河帝国》差别到底在哪里

论到中国的科幻小说,《三体》必然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这部小说于2010年完成全部章节,随后便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还被翻译成英文在西方世界流通。

2015年,《三体》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这也是科幻文学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大奖。能够在科幻文学最为繁荣的美国获此殊荣,可见《三体》成就之高。

同样是科幻巨作,《三体》和《银河帝国》差别到底在哪里

虽然《三体》的出版距今已经有接近十年的时间,但是它的热度却没有丝毫衰退。在许多年轻网民的心中,《三体》已经可以列入到人生必读书单里,甚至可以称得上科幻文学的巅峰之作。

然而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并不是说《三体》真的就远超其他作品。尤其科幻文学的历史上还有许多名字实在太过耀眼的大师级作品,比如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系列。

相较于《三体》,《银河帝国》显然要庞大的多,包括了机器人系列、基地系列、帝国系列共计十五部。每一部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所有的故事又都围绕着银河帝国这一核心,可以说是构建出了近乎于真实的科幻世界。

最值得赞叹的地方在于,作者阿西莫夫生于1920年,他所能够接触到的科技水平是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的。然而阿西莫夫还是以其卓绝想象力,让现在的我们读起来依旧觉得新奇。因此阿西莫夫被美国政府授予特别勋章,表彰他在“开拓人类想象力”做出的贡献。

同样是科幻巨作,《三体》和《银河帝国》差别到底在哪里


艾萨克.阿西莫夫

这个时候我们不禁就开始好奇了,同样都是科幻文学领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三体》和《银河帝国》究竟孰优孰劣,或者说有什么区别呢?

事实上,这两本书的叙事角度是完全不同的,再加上成书年代相差了整整一个世纪,我们很难做出一个优劣的对比。不过这也就更值得探究,二者的区别到底在哪里。

《三体》的第一部其实更像是侦探悬疑小说,以物理学家接连的自杀为线索,引出了三体降临这一重要的情节,为第二部的展开铺平了所有剧情。第二部《黑暗森林》无疑是全系列的巅峰之作,讲述了人类与三体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同样是科幻巨作,《三体》和《银河帝国》差别到底在哪里


面壁计划中每一个执剑人的构想几乎都可以拿出来写一部完整的科幻小说,但《三体》显然不满于此,看似宏大的设计只不过是最终黑暗森林假说的铺垫而已。这是《三体》最符合硬科幻的地方,只要不用学者式严谨逻辑去推敲,我们几乎会认为一切都是真实合理的。

《三体》的视角锁定于一个小的故事,全书都在讲述人类如何发展自己的科技来对抗三体文明,最核心的便是科技。纳米材料也好,黑暗森林假说也好,或者空间曲率和超光速飞行,科技产物都承担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

《银河帝国》则是完全不同的,就像作者刻意杜撰了一本银河百科全书,《银河帝国》所有的系列故事更像是一部宏大的史诗,极富传奇性。

以基地系列的七本为例,科技在此书中并不重要,他们只是一种工具而已。全书围绕着哈里.谢顿博士提出的心理史学展开,强调的是人的故事。科幻作为背景存在,并非刻意追求。

同样是科幻巨作,《三体》和《银河帝国》差别到底在哪里


但心理史学无疑也是一种精巧的设计,同黑暗森林假说一样让人无法反驳。阿西莫夫的天才之处就在于提出这样无懈可击而又出人意料的想法。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作者对于“群星的尽头”做出的解释。所有人都明白这不可能是空间意义上的尽头,于是作者说:宇宙是一个封闭的球形,就像麦哲伦环球航行一样,端点星的尽头还是端点星。

当我们和第一基地的人一样恍然大悟,以为自己已经发现了真相的时候,作者又用一种狡黠的语气说道:川陀作为银河帝国的首都,在文化意义上自然便是“群星的尽头”。条条大路通川陀,正是此理。

无论《三体》还是《银河帝国》,都是不可多得的科幻佳作,大家有兴趣可以阅读一下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