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识天气”有哪些科学道理?

陈了P


《看云识天气》是小学的一篇课文,课文中讲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卷云、卷积云、积云和高积云……一系列的名词让人震撼,原来云彩有这么多不同的种类,原来每一种云彩都有不一样的含义。正如课文中所说,它们就像天空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其实,中国有很多谚语,都是在说云彩和天气的关系的。比如,“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炮台云,雨淋淋”、“云交云,雨淋淋”、“江猪过河,大雨滂沱”、“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云往东,车马通;“云往南,水涨潭;云往西,披蓑衣;云往北,好晒麦”……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能有这么多关于云彩和天气的谚语,也足可见其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看一下云的形成。云是由大量细微的水滴.冰晶和灰尘组成的、悬浮在大气中的可见聚合体。它通常不接触地面,接触地面时则称为雾。由于大气压力随高度的增加不断降低,空气上升时将膨胀而冷却,饱和水气压也随着降低。当空气中水期达到饱和并凝结成大量细微的水滴,漂浮在空中时,就形成了云。

也就是说,云的形成与很多条件有关系,这些条件改变了,云的形态也会改变。而在相似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云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也是云彩可以被归类的前提。劳动人民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了云的不同形态与天气之间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检验,这才形成了今日的“看云识天气”。


三联中读


看云识天气自古以来一直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最孜孜不倦研究总结归纳的天气预判方法。

看云识天气的确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有时用的好真的可以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因此,我根据近几年的经验,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可靠地看云识天气方法:

一、夏季

1、淡积云

淡积云可以说是最常见的云种了,甚至是冬季有时也有他们的踪迹。淡积云是夏季一切“自爆式”¹对流云的雏形,但大多数淡积云不会发展到引起降水的程度,除非它能一直发展到中积云-浓积云-积雨云。

一般,尤其是满天的淡积云出现时,不需要过多的警惕,因为目前来讲,往后许久都不会有大降水云团发展出来。

¹:特指就地发展出来的单体雷暴,区别于飑线

2、浓积云

看到浓积云你站到下面也不会下雨,但

如果满天都是浓积云尤其是在上午,就要注意可能下午晚上出现的雷雨天气

3、积雨云

积雨云包括但不限于

这种:

这种:

还有这种:

它们的共同点就是体内蕴含巨大能量与水汽,可造成局地大雨或暴雨甚至更高级别降水。而且也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因此假如远眺窗外发现了一个积雨云,型状魁梧、高耸入云(tian)、出类拔萃、鹤立鸡群。而且最关键的是它在朝你而来。那么一定要格外注意它的动向,不然一不小心就得到了局地落汤鸡的称号。

二、冬季、秋季

1、透光高积云:

包括但不限于这种:

这种:

和这种:

它们都表示了中高层大气的起伏波动,我们知道,大气不会无缘无故的波动,因此出现透光高积必有其因。另外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高空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高空盛行西/西北风,因此

如果天上出现图示云系且自西向东飘来,很有可能预示着今后一到两天此地会经历大风降温或降水天气,这云是冷锋云系的先锋。

三、

好那么说了这么多,有没有发觉这都是白天才能知道的信息,一到夜里就抓瞎呢?

我在这里再教大家几个方法:

1、

宁静的夏夜突然起风,八成要下雨(阵风锋)

2、

宁静的夏夜突然闻雷,雷声渐大渐密,七成要下雨。

3、

秋冬晚上起风,八成第二天降温。

4、

一般,夏季特有的突然暴雨,多出现在下午,因为积攒了一上午的能量,是时候释放出来了。但这并不代表凌晨早晨没有,比如受特殊大气环流影响,降水区有时会滞留好几天。

四、特殊云种

1、乳状云


出现乳状云

说明头顶的天气极端多变,什么大雨冰雹龙卷风都不好说,要及时进入室内。


非常感谢大家读到这里,我真心希望大家生活中不会被糟糕的天气干扰,开心每一天

ヽ(○^㉨^)ノ♪


所有“看云识天气”都属于经验粗略预测,一切天气预报请以官方发布为准。请不要在官方发布暴雨雷电大风预警后因为没有看到积雨云就出去玩,因为我们第一部分讲得都属于本地发展的雷暴云,像飑线等等是会移动的,所以一切天气预报以官方发布为准!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理性发言交流。


一个甘蔗



春雨201749550


要想了解更多去报考"农业大学"气象学专业,或自已去买"气像学"的专业书藉来学习. 这里即使有"大神"也不是三言两语能给你讲清楚的.

农谚说: 云向南雨打船,云向北好晒麦. 这是农民在长期的田间劳动中,经反复观察天象、气候、云层变化和走向总结出来的. 即根据云的走向可以判断出下雨大概率. 比如:云向南,说明北方冷空气气流强大,形成积雨云层向南移动而产生下雨. 而云向北,说明南方热气流强大,吹散积雨云层呈现兰天白云的大晴天,晒麦正当其时.

在农村,农民烧水做饭时,都能看到这一现象:盖上锅盖,当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汽往上升,集附到锅盖上,遇冷则形成水滴往下掉. 这就是下雨的原理. 包裹地球的大气层就是一个大锅盖,当地表水遇热形成蒸汽上升,高空遇冷形成"云层"凝聚成水滴、或雪、或冰雹.在一定气流条件下往下掉,就形成"雨、雪、冰雹".就这么回事.

过去那种,设坛祭神求雨,就是迷信. 那些所谓大圣贤师,大神大师要么是骗子,要么他们的知识不如普通的农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