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项羽坑杀降军和屠城?

用户65292723


从历史的唯物主义论来说,割据与统一是历史进程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阶段,所谓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在我国,像汉,唐、明、清这样的大统一王朝,往往人们可以如数家珍。但是相对来说,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这样的大战乱年代,往往历史的脉络由于政局的纷乱就显得不那么清晰了。然而,作者认为在中华民族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两个小割据时代是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它们以其璀璨的光辉映照着历史那浩瀚的夜空。让人一次次的回望,也让人一次次的遥想,第一个是三国时代,另一个就是我要说的秦末楚汉相争时期。

秦末,是个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年代,而传奇天子刘邦,和盖世英雄项羽的故事被一次次传说演绎。斩蛇起义、破釜沉舟、鸿门宴、垓下歌。乌江自刎、大风长歌。多少热血澎湃,多少激烈壮怀。项羽豪气力拔河山。汉王气魄天下震惶。在小说家的笔下,在戏剧传说中,一个个故事让人心驰神往、催人泪下。然而,在他们英雄形象的背后,却往往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而这尸山血河中,不仅有双方的王侯将相,普通战士,更有数不清的无辜百姓,老幼妇孺。而无论是稗官野史还是正史之中,都曾记载过,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残暴的一面。那就是屠城。

公元前207年,项羽攻克襄城,因怒城中反抗激烈,于是纵兵屠城。七月攻克城阳,再次下令屠城。后来还有杀降20万,纵兵屠咸阳。烧阿房,掘陵墓。说他英雄盖世,想想,又何尝不是血债累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206年,被项羽分封的齐国的丞相田荣对于项羽的分封不满意,赶跑了新齐王田都,又击败了两个同时被封在旧齐地的封国。然后自立为齐王。项羽闻之大怒。起兵平叛,此时,刘邦以著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袭击三秦,出关中与项羽争霸。项羽认为齐国对他威胁更大,于是北上伐齐。田荣领兵抵抗,败走平原,被平原民众杀死,想要归降项羽。此时,人心向背也好,惧怕自己的淫威也好。项羽应该招抚善待平原百姓,谁知道杀神附体的项羽却出了昏招,将对田荣的仇恨迁怒于齐国百姓身上。于是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尽皆殄灭。叛死,降亦死。索性,齐人复叛。田荣的弟弟田横立侄子田广为王,四处袭击项羽。弄得项羽深陷于齐国的人民战争的海洋之中,不能自拔去攻打刘邦。最后使得刘邦顺利的做大自己的势力。而最后,齐国还是将楚军赶出了齐地。所以说,项羽败亡的时候埋怨天亡他项羽,而实际呢,逞天下之大恶,行妇人之小仁。仁义不出宫室,斧钺加于妇孺,安有不败之理。所以想想无辜受戮的皑皑白骨,遍野亡魂。看他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总觉得有些矫揉造作,可笑至极。不过是白痴的困境,莽汉的爱情,屠夫的末日罢了。

不过,其实在屠城这方面,刘邦也比项羽强不了多少,之前提到的城阳屠城,就是刘邦和项羽共同的“杰作”。而刘邦在颍阳和武关也各有过屠杀十几万人的“骄人”战绩。所以说,透过史书看本质。文治武功的光辉形象背后。是一个个沾满鲜血的屠夫嘴脸。于是每每看到有人在历史评论区,羡慕成吉思汗夺人妻女,赞赏蒙古骑兵横扫天下的时候,我总想问他,你确定自己穿越过去一定是横行天下的马上强者,而不是铁蹄下任人宰割的花刺子模人,不是被杀戮殆尽的巴格达人。不是被挤压在社会底层的汉人南人吗?历史是一道阳光,既照出光明,也会-----留下阴影。


踏歌说影视


楚霸王项羽,是秦帝国末期人物, 是当代人熟悉的大英雄。这个“大英雄”的真面目,其实是一个令天下心悸的头号恶魔。

先罗列一番基本事实。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

  •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好不容易放弃。

然而,最后的项羽却输了。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战争中,西楚霸王项羽曾对汉王刘邦占据绝对优势。项羽在兵力和国土面积上,都要远胜于偏居于汉中的刘邦。

项羽在战争中总是能够创造奇迹,生平战役都是以少胜多,所向披靡。以至后来刘邦对项羽犹如恶魔一般惧怕。在垓下之战中,在项羽被韩信大军团团围困之时仍然心存恐惧,开出千金万户侯的天价赏赐能取项羽人头者。

垓下之战成了项羽唯一的一次败杖,也是人生最后一杖。垓下之战中败给了韩信,自刎于乌江边。

在垓下之战中,面对韩信的十面埋伏,项羽率领仅剩的28骑依然突出汉军重重包围,来到乌江边。乌江亭长劝说项羽渡江,日后卷土从来。项羽却感叹无颜见江东父老放弃了渡江,以一己之力杀汉军数百人。汉军被吓的不敢上前,最后项羽自刎于江边。

如果项羽当初肯渡江而去,历史犹未可知。


刀墓手札


更傻的是,项羽的杀降和屠城往往是在己方优势时展开的,这就更得不偿失了。比如在新市杀二十万降军,不但使得自己在关中民众中成为魔鬼的代名词,也使得自己好容易扶持起来的三个秦朝降将被父老视为叛徒。结果就是,刘邦在关中人民的支持下,很快从巴蜀汉中突破,占领关中,从此拥有秦国本土的地利,最终拖死了项羽。

那么,项羽为何要这么残暴呢?我认为这是他在向秦朝学习。楚国从春秋末期开始,成为诸侯中相对比较遵守周朝礼仪的一个,其政治特色也是宽松、和谐的道家文化。可是,这种文化下的国家,最终败给了法家掌权、血腥屠杀的秦军。为此,楚国的有识之士都在反思。刘邦选择了保留秦国的政治制度,摈弃秦国的残暴血腥,于是在关中约法三章,收取民意。项羽则去学习秦军杀人如麻的威武,反而在政治上恢复分封制度,结果两头落空,走上败亡的不归路。


巴山夜雨涮锅


惟泄愤二字,无智、无谋之举罢了。

屠城,用戈矛面向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他们久遭战火,颠沛流离。如果说屠城是对敌人的震慑,对往昔国恨与家仇的泄愤,襄城、城阳、新安大屠杀或许能有些许的作用,然而屠戮咸阳时,天下已不姓赢,破齐大屠杀,杀的全是西楚霸王的子民。

杀降,相较于屠城,在历史长河中更加频繁,降卒是大都是青壮之人,能快速消化为已所用,便能大大增加自身战斗力;然而放纵归于乡野,战后又是一支青壮之军队,而且比新军更有战力。然而项羽,大可不必杀降卒,破章邯时,秦军已几无战力,也再无法结此20万降兵(狱兵)。

所有的杀降、屠城,将人们心中对故楚的同情,对西楚的期待,甚至对大秦暴虐的痛恨,都逐渐消磨殆尽,以至坐拥天下最富饶的九郡而四年亡国。


乡野草莽


这些行动是政治考虑多于軍事须要,项羽取得领导地位后,就要镇懾诸候,尤其在咸阳的行为,就是因为刘邦先入咸阳,做了一些让他猜忌的事情而起,杀降也是为鎮懾其他人,但做过了头,就会有后遗症。


战塲YOK1942419


项羽难说是英雄,更多是后人对于失败者的惋惜。\n\n从出身看,项为世家,且武力值高,灭秦除巨鹿一战,打败章邯和长城驻守秦军外,其实无硬仗。\n\n灭秦后,过于执着将都城定在徐州,这么一个四战之地,远离关中,依靠将诸侯分治在原七国的做法,很难维持平衡。\n\n在中原荥阳久攻不下刘邦,北边有韩信占了齐晋,南边英布策应,项羽不得不与刘邦言和,但大势已去,刘邦韩信英布及其他诸侯岂能容他东山再起。\n因此看,项羽除军事出众,在政治、战略布局和对天下大势的判定上很难说得上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