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当时该不该继位?

梦隐晨


虽然嘉庆的传位诏书出了点幺蛾子,但是道光继位在当时而言真的没什么异议。他几乎算是当仁不让的人选。


嘉庆皇帝于嘉庆皇帝二十五年七月在热河避暑其间突然死于避暑山庄。据正史说法应该是中暑身亡(当然不应该是纯粹的中暑,可能是中暑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野史则说是被雷击身亡。当然,死因并不重要。关键是继位之事不太寻常。



嘉庆去世后,按照道理应该即刻派人前往紫禁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出存放在那里的传位诏书,然后宣布继承人。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居然没有。另外按照常理也有一份应该是皇帝随身携带,一样找不到。


关键时刻,嘉庆的皇后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传懿旨,命皇次子智亲王绵宁继位。由于绵宁是嘉庆的原配皇后,已逝的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之子,而钮祜禄氏自己也有皇三子绵恺、皇四子绵忻在,却没有选择他们,而是支持并非己出的绵宁,可谓大公无私。之后据说又从一个小太监身上找到了嘉庆随身携带的密匣,而紫禁城内也发现了藏有绵宁继位的诏书在嘉庆的寝宫被发现。尘埃落定,绵宁继位,改名旻宁,是为道光皇帝。


虽然诏书确实有些古怪,但是其实如果没有诏书,继位的依然应该是绵宁。古代嫡长子继承的观念根深蒂固,清朝入关后夜深受影响。康熙二立二废太子胤礽,乾隆欲立嫡子永琏、永琮,都是希望嫡长子继承,能保证皇位稳固。绵宁的生母是嘉庆原配的孝淑睿皇后,并且是孝淑睿皇后独子,所以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虽然绵恺、绵忻虽然也是皇后之子,但毕竟是继后所生,并且孝和睿皇后生他们时还不是皇后,严格意义上不算嫡子,另外,年龄更小。所以,实际上从身份上来说,就远不及绵宁尊贵。而嘉庆的长子更是没有取名就早夭,所以绵宁不仅是嫡长子,还是实际上的长子。

另外,孝和睿皇后之所以支持绵宁而不是自己的儿子继位,也确实是因为知道绵宁是获得乾隆、嘉庆两位皇帝认可的继承人。绵宁从小深受乾隆喜爱,曾随乾隆狩猎,被大加赞赏。嘉庆元年,绵宁娶嫡福晋时,乾隆为其在宫中操办了盛大的婚礼,太上皇、皇帝同时出席。还特许绵宁夫妇婚后仍居后宫。这已经昭示了绵宁类似太子的待遇。而嘉庆显然也有意让这个嫡长子顺利继位。而其他孩子根本没有任何能力与之抗衡。因此,道光的继位顺理成章,当仁不让。


伊耆角木


先说结论,道光是最应该继位的。

道光的出身

嘉庆总共生有五个儿子:

长子,未命名,穆郡王,母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

爱新觉罗·旻宁,次子,乾隆四十七年出生,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爱新觉罗·绵恺,三子,乾隆六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爱新觉罗·绵忻,四子,嘉庆十年出生,母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爱新觉罗·绵愉,五子,嘉庆十九年,母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道光即为嘉庆次子,实际上的长子旻宁,其母喜塔腊氏是嘉庆的原配夫人。而生育三子和四子的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在生下三子绵恺的时候还是皇子侧福晋,嘉庆继位后因原配夫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病逝,在嘉庆六年被封为皇后,之后生下四子绵忻。所以,道光不仅是长子,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

嘉庆立储和驾崩之时儿子们的年龄

嘉庆四年,嘉庆帝就已经秘密立储。嘉庆四年时他的儿子们年龄分别是多少呢?

长子死了二十年了,次子旻宁十六岁,三子绵恺四岁,四子和五子未出生。

嘉庆二十五年,嘉庆帝突然暴毙,当时长子死了四十一年了,次子旻宁三十八岁,三子绵恺二十五岁,四子绵忻十五岁,五子绵愉六岁。

此为立嫡立长。

道光的能力

道光从小学习非常好,据说一目十行,文采也很好。道光不仅学习好,还非常善于射箭。有记载,乾隆八十一岁高龄的时还带着旻宁到围场打猎面见群臣,旻宁的表现都非常好,大家也都认为这个是乾隆中意旻宁的表现。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林清造反攻入紫禁城。当时嘉庆帝正在木兰围场进行秋狝,身为皇子的道光正在宫中上书房读书。当时在隆宗门外大败卫戍清军的部分天理教徒,正在从门外诸廊爬皇宫大内的高墙。这道障碍一旦突破,就会血溅大内深宫,紫禁城将成为造反者的天下。道光命太监取来鸟枪准备射击,不料太监与天理教徒内外勾结,拿来的枪都没有弹丸。道光扯下自己衣服上的银纽扣当子弹,连发两枪击毙两名爬上城墙的天理教徒。见两名领头教徒喋血坠地,其他天理教徒不敢继续攀墙发动进攻。

正在宫中群龙无首乱作一团之际,道光从容组织宫内人员抵抗,迅速稳住局势并平定叛乱,将自己过人的胆魄和过硬的军事技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自此之后所有人都认为,不论是能力胆魄还是治国才能,旻宁都是嘉庆所有儿子里面最出色的。

此为立贤。


所以说,不论是立长还是立嫡还是立贤,道光全都是排在第一顺位,在群臣之中声望最高,成为有清以来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杨某人杂家派


既然继了位,便没有该不该!历史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