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賣土豆5萬斤、“玩”出企業……瑞安青年的創業路子有多野?

瑞安經濟發達、產業紮實,

是中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區,

也是溫州模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走出了一批敢為人先的實業家。

如今,青年創業者

繼承發揚“特別能創業”的瑞安人精神,

走出了一條青年創業新路子

他們中有嶄露頭角的“90後”新青年,

有紮根農村的新青年,

有從事新業態的新青年。

這些優秀青年創業者有哪些新路歷程?

今天我們來傾聽他們的創業故事。

吳方勇:10秒可取證件,“90後”老總的“智能”創業路

一週賣土豆5萬斤、“玩”出企業……瑞安青年的創業路子有多野?

造過火箭,研發過機器人,現在又在“折騰”能24小時為市民自動發放護照、港澳通行證的智能服務設備。“90後”老總吳方勇把創意、高新技術等與製造業相結合,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社會公共服務領域,走出了一條“智能”創業之路。

吳方勇今年28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研究所,現為浙江易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2016年,有北京客戶找到吳方勇,讓他根據對方要求做港澳通行證的智能服務設備。沒想到,“吳方勇牌”智能服務設備在眾多設備中脫穎而出,第一單外包生意因此促成。

既然有這方面能力,何不做大做強。當不少年輕創業者選擇繼續“拼”向一線城市時,吳方勇卻與合夥人章國寬將“根”紮在了故鄉瑞安。

吳方勇說,國內目前絕大部分地市還採用人工發放護照、港澳通行證,一方面需要大量人工進行證件的識別、分揀、存儲、核驗及發放,另一方面市民領證過程排隊等待時間長,且證件發放進度細節信息化程度不夠,存在去櫃檯領取證件但還未到的情況。瞄準這一商機和市場,今年7月,“易正智能”在瑞安成立了。

“易正智能”是一家高新技術領域的智能製造企業,專業從事公共事務領域的智能卡證自助服務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打產品為出入境領域的自助發證設備。易正自助發證設備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容量,可以同時存放超過4800張港澳通行證和1800本護照,高效的機器人單元,10秒就可以取一本證件,發放到市民手中,並且提供24小時服務。

短短几個月,“機器人+服務”的思路碰撞出的市場已初見成效,全國數十個城市採用易正自助發證設備,銷售額突破500萬元,累計發放超過100萬本證件。

未來,吳方勇將繼續研發各種類型的智能卡證自助服務設備,併成立公司銷售團隊,將這一技術設備在瑞安推廣,用技術方便群眾工作生活。

趙劍:離職事業單位,“玩”出企業

一週賣土豆5萬斤、“玩”出企業……瑞安青年的創業路子有多野?

他曾是一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著許多人口中的穩定工作。2016年,他從事業單位離職,參加我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並榮獲一等獎。他就是浙江酷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劍。

辭職“下海”,源於“玩”。早在2009年,趙劍就已經開始接觸青少年創客,並做起了兼職:在塘下成立瑞安市卓越青少年科技創新研究所。2016年9月,趙劍結合青少年創客教育生態系統發佈會,以眾籌的形式完成項目落地,併成立浙江酷玩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團隊成員,便是趙劍兒時“玩泥巴、堆沙子”小夥伴們。

“酷玩科技”主要從事青少年創客教育,可以簡單理解為人工智能教育。

“創客理念就是幫助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和創意。”趙劍說,教孩子們玩機器人、玩單片機、玩無人機、玩3D打印、玩物聯網、玩木工等等,這滿足了他們兒時“玩”的情懷,也使創業初衷得以實現。

從“半路出家”到專業從事,從“小打小鬧”的研究所到成立公司,趙劍面臨著創業初期專業技術、企業管理等問題,“摸著石頭過河”,走過不少彎路。趙劍團隊將創新和技術作為企業核心競爭力,2017年主導成立市創客協會,與高校開展技術合作,舉辦比賽和開展高峰論壇;結合公益,走進幼兒園、學校、圖書館、文化禮堂等;創新拓展,如開發電子積木教具、兒童科技智力體驗中心等。經過不斷自我學習、培訓,在各政府部門單位的幫助,“酷玩”團隊越“磨”越順利。

目前公司共和100多家單位和機構達成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合作,是溫州市創客協會副會長單位,溫州市成長性文化企業,溫州市市級眾創空間,溫州市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等。

張旭霞:貿易轉農業,張旭霞對大山愛得深沉

一週賣土豆5萬斤、“玩”出企業……瑞安青年的創業路子有多野?

出生在高樓鎮,因幾年前回鄉休養過程中愛上了綠水青山間安寧的感覺,回鄉念頭一發不可收拾,從貿易工作轉向農業,她憑藉的是對鄉村的初心和熱愛,她就是一名返鄉駐村創業的“80後”、善康農產品有限公司CEO張旭霞。

2017年初,張旭霞在老家高樓鎮成立溫州一籮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將文創融入傳統農業的創新創業工作。他們以卡通IP+農產品的方式在一週內零售土豆5萬餘斤。慢慢地,張旭霞開始篩選優質農產品,重新設計包裝推向全國市場。

今年6月,張旭霞代表團隊與平陽坑鎮政府簽定戰略合作協議,正式全權運營善康農業開發項目。該項目由平陽坑鎮主導,22個村集體抱團成立,希望將山區農產推往市場,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就在這個項目缺乏人才,需要突破發展時,平陽坑鎮府找到了我們,而我們這群‘農村游擊隊’終於被收編為政府正規軍了。”她打趣道。

此後,張旭霞團隊積極努力運營“善康”項目,建立大宗初級農產品集配中心,承接單位食堂及酒店的蔬菜供應,目前蔬菜供應量已達到每日5000斤左右。不斷開發新產品,將初級農產品轉化成精深產品,延長產業鏈條,目前已開發產品數10款。在PC端、M端全方位打造基礎門戶網站,藉助綠道旅遊打造鄉村田園體驗店,流轉周邊農田打造了陽光體驗農場,成立善康獼猴桃、姬松茸培育基地,引進悠然南山農耕文化園打造綜合觀光農業體驗園……“預計今年平陽坑鎮村集體收入達到200萬元以上。”她說。

下步,張旭霞團隊將充分利用木活字印刷文化、綠道等旅遊資源,協助平陽坑鎮府做大做強善康品牌,爭取在兩年內打造5個“善康”系列子平臺,力爭每個平臺實現年收益200萬元以上,全鎮村集體年收益達1000萬元以上。


記者 林翔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