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溥儀的一生,是傳奇?還是同情?

馮馮47875


溥儀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皇帝,溥儀的一生不能說是悲劇的一生,雖然溥儀是末代皇帝,揹負亡國的罪名。但是在我們的認知裡面,一直將清王朝滅國的黑鍋扣在慈禧頭上。溥儀繼位的時候才是三歲小孩。還沒有自我認知能力。

另外溥儀過了一個非常好的青少年階段,雖然此時的清朝已經滅亡了。但是當時還有《皇室優待條例》雖然溥儀已經不是皇帝了,但是在紫禁城中溥儀的待遇一點也不比之前差。在滿清遺老的心中溥儀還是皇帝。還給溥儀選了妃子和皇后。規格也是按照之前皇帝的規格去辦的。

溥儀在紫禁城中很受尊崇,有一個外國傳教士莊士頓當老師,學習一些西洋玩意兒。在這個時候還戴上了眼鏡,在紫禁城中學習騎自行車。開始吃西餐,給當時的社會名流打電話。用筆名投稿。當看到自己的寫的文章發表在報刊上時,溥儀開心的大笑。這種生活在當時戰亂的民國時期也只有少數人才能夠享受。

後來溥儀在偽滿洲國當了皇帝,雖然在這一段時間我們說溥儀是漢奸,是賣國賊。可是仔細想想。溥儀並沒有錯。他是大清國的皇帝,光復清朝是他的職責。後來溥儀被抓走以後,坐了大牢。在監獄悔改的這一段時間。溥儀雖然吃了一些苦,但是也在亂世之中保全了性命。要知道這對於一個亡國之君來說是多麼大的幸運。

溥儀後來做了平民,雖然是平民也一直被特殊照顧。溥儀去世後還被葬在了八寶山,後遷於清西陵內崇陵(光緒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溥儀的一生和歷史上的亡國之君相比還是比較幸運的,但是和他的先祖相比卻是有些坎坷。所以溥儀的一生應該是比較傳奇的。


漫談歷史


這個問題腦洞歷史菌來回答!

說起這個溥儀,他的一生可謂是傳奇。他在大清王朝風雨飄搖之際出生,又在帝國將傾之時登基為帝。即位之時才只有兩歲,兩歲的孩子怎麼會懂得眼前這個已經腐朽殆盡的大清國正在起著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他或許只會覺得底下跪著磕頭的老頭子們很好玩罷了。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臨朝稱制,以太后名義頒佈了《退位詔書》,溥儀退位。這時候的溥儀名義上已經不是皇帝,但仍有權利居住在紫禁城,宮內也一切照舊,有著諸多太監宮女侍奉。

後來,馮玉祥無視民國政府對清室的優待條件,派鹿鍾麟帶兵進入紫禁城,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並獲得大量宮中財物,歷史上稱這為“北京政變”。無家可歸的溥儀只好搬入北府(溥儀生父載灃的居處),後來又投奔了日本人,做了“偽滿洲國”的皇帝。


無論歷史教材、史籍資料對這一行為的評價都是“漢奸”、“賣國”、“傀儡”,但我覺得,我能理解。

一個自幼年便接受“皇權至上”理念教育的人,他從小就認:自己是這個帝國最頂端的人,自己端坐大清龍椅,自己身下萬民臣服。後來,現實一步步給予他重擊,他慢慢意識到,自己現在說話不算了,皇帝?得了吧!現在外面大家都提倡共和啦,您也就在這紫禁城中能噹噹皇帝了。

當鹿鍾麟把槍指在他頭上,對他說城外已經架起了大炮,再不走炮彈就要打進城裡來了。我想那一刻,溥儀的內心是屈辱的。

可能會有人說:封建王朝本就到了終結的時候,權力是人民的,不是什麼狗屁皇帝的,你溥儀離開紫禁城那是應該的事,有啥好激動的。

我個人認為(注意是個人啊),這個想法很無恥。

皇帝的龍椅下鋪著千千萬萬人民的血汗,可溥儀,他會理解你所謂的共和嗎?他心裡想的是他被人從自己祖祖輩輩居住的自己城中趕出去了,他有何顏面見列祖列宗,到最後死了在下面見到努爾哈赤怎麼說?

於是,在巨大的心理落差下,他投奔了日本人,做了滿洲國的皇帝,日本人的傀儡。無所謂,我只要是“皇帝”就好,我要當皇帝,我不要做亡國之君。

你看,只是“心理落差”而已,只是不滿。“傀儡”、“受操縱”、“兒皇帝”,我想這些溥儀都是沒想過的。

再後來,日本在世界戰場上節節敗退,美國在太平洋上對日本宣戰,號稱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在蘇聯的鋼鐵洪流面前節節敗退。1945年8月8日,偽滿洲國覆滅。1950年8月1日,溥儀被蘇聯政府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此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了約十年的思想再教育與勞動改造,於1959年末被特赦,在新社會里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還與朝外關廂醫院的護士李淑賢結婚,成了“首個登記結婚的皇帝”。

溥儀在閒時也寫下了一本《我的前半生》來記錄他從登基到流亡的半個人生,個人讀過,認為寫的不錯。對溥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蒐羅來看看。

1967年,溥儀因尿毒症去世。至此,這個見證了中華百年動亂的末代皇帝,他的傳奇一生,算是落下了帷幕。


謝謝閱讀!


腦洞歷史菌


對於溥儀本人來說,他的這一生絕對是悲劇,但是同樣也是幸運的。對於外人來看,溥儀的這一生絕對是夠傳奇的了。為什麼說對於溥儀本人來說是一個悲劇呢?他本來是一國之君,三歲的時候登基做了皇帝,六歲的時候便退位了。對於六歲的孩子來說,意味著他從現在開始要承受巨大的壓力。

在他自己的角度來看,祖宗基業毀在了自己的手上,自己本來是一個皇帝,一夜之間成為了一個普通人,他自然是想著如何去復辟,於是乎他找上了日本人,打算靠著日本人的力量重新建立自己的大清王朝,他去了偽滿洲國,可惜的是到了偽滿洲國之後,他發現這裡的一切都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他到偽滿洲國的確是個皇帝,可是僅僅是個傀儡,日本人壓根就看不上他,只不過是利用他的名號而已,在偽滿洲國期間,他的皇后婉容還懷上了別的孩子,真的是無比憋屈。到了後來日本人戰敗,溥儀被蘇聯俘虜去做了戰俘,這一去就是五年,後來他被中國引渡回來,當然回來並不意味著他就解放了。

剛做完戰俘回來就進了戰犯營學習改造,因為表現良好,後來他被特赦,對於他自己來說這一切非常悲劇,但是同樣是很幸運,自古以來一個朝代覆滅之後,前朝皇帝的下場只有一個,那就是死,溥儀幸運的趕上了好時候,不僅沒死,還在繼續復辟,即便是這樣,後來他也得到了人們的原諒,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溥儀這一生也足以被稱為傳奇,所以他的一生既是傳奇又是悲劇,同時還非常的幸運。其實話說回來溥儀的復辟是可以理解的,在他的角度來看,復辟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當然歷史的車輪可不是他一個人能擋住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溥儀的一生當然是傳奇,看似悲劇,其實也不乏喜劇色彩。

三次登基又三次退位,從大清朝活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多少風起雲湧的時代,無數跌宕起伏的際遇,風光時萬人奉承,落魄時孤苦無依;他爬上過帝國權力的頂峰,也蹲過魚龍混雜的監獄;他當過行屍走肉的傀儡,又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國的合法公民,他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生活上無數人侍候的皇上蛻變成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的經歷,足夠傳奇。

但他的人生也夠悲劇:從他被慈禧選中的消息傳到家中,祖父竟然氣急攻心暈倒那刻起,再到登基大典上父親的那句"快了,快了,馬上快完了",他的命運,沒法不象沒落的大清帝國一樣,被陷入淒涼的結局。在朝堂,他是擺設,在後宮,他是連太監宮女都敢欺負的對象,甚至經常餓肚子,而他更是諸皇妃爭權奪利的工具、封建禮教的犧牲品,為此他的母親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倉皇之間被趕出宮後,面對各方勢力的拉攏或恐嚇或利用,他六神無主,最後淪落為日本人的傀儡,失去了人身自由,還在可憐做著大清帝國復國的春秋大夢。他為虎作倀,任由日本人在他的國土上為匪作歹,人生被塗抹上了為人不恥的色彩,也因此身陷囹圄。

他沒有感受到多少親情,也沒有享受多少愛情,他的皇后與人私通生子,他的妃子公然與他離婚,他唯一的愛人譚玉齡被日本人殘害,他最後的一段婚姻也以離婚收場……他離開這個世界時,沒有愛人、沒有子女、沒有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家……

這樣的人生,能說有多麼幸福嗎?

但他的人生也不乏亮色:他是中國第一位全方位地接受到西方文明的君主,他有博學多才又忠誠可敬的外國老師,他學外語、戴眼鏡、穿西服、騎自行車、忙攝影、寫白話詩,他還大逆不道地剪掉了腦後的辮子……他不僅是大清皇帝,還是引領時尚潮流的翩翩公子。他從旅順戰犯所特赦後,非常勇敢地適應了新時代的生活,他寫書,他正常工作,他自食其力,他學會了生活自理……他成為了他自己引以為豪的新中國的一份子,甚至還饒有興趣地回舊地故宮一遊,擔當起別人的導遊……

相比起他的伯父光緒帝,他分明又是幸運的。

但不管幸與不幸,悲劇還是喜劇,被時代潮流裹挾的溥儀,被自己的身份拘禁的溥儀,又豈是身能由己?



易曼荼


溥儀的經歷可以算是傳奇,不過不算悲劇。

溥儀自幼登上皇位,又因為辛亥革命遜位,張勳復辟時再次登上皇位,卻很快再次退位,最後和日本人合作,當了偽滿洲國的皇帝,結局自然更是糟糕,當了蘇聯人的俘虜。解放後經過改造,成為一個普通公民,從事力所能及的勞動,過完餘生。這段人生經歷確實充滿了傳奇色彩。

歷史上的末代君王,大多活的戰戰兢兢,橫死的也不少。溥儀晚年雖然沒有榮華富貴,不過也是過的安心。高興了還能去故宮故地重遊,還能和當年趕自己出紫禁城的鹿鍾麟握手言歡合影,也算是獨此一家吧。



不沉的經遠


溥儀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悲劇。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ー月初九,天氣冷得出奇。紫禁城太和殿內卻鐘鼓齊鳴,一派雍雍穆穆的景象。年僅3歲的小皇帝一一溥儀的登基大典正在舉行。然面這次登基大典舉行的卻是前所未有的荒唐。擁立了新皇上的文武群臣不但沒有露出開心的神色,反而一個個憂心忡忡。慈禧和光緒的同時崩薨,還沒有讓這些大臣們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登基大典上鬧出的鬧劇,讓這些國家柱石們的心頭蒙上了一層陰影。

很多年以後,溥儀在自傳《我的前半生》曾經回憶了當時的情形:

由於溥儀剛剛入宮,他是懷著恐懼的心情面對這一切的。天氣的寒冷也讓這個小皇帝早就受不了。他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須彌寶座上,聽著震耳欲聾的皇家音樂,看著一幫陌生人在自己的腳下手舞足蹈,三跪九叩,終於再也無法忍受這個場面。

正當登基大典舉行得熱鬧的時候,溥儀突然開始哇哇大哭,邊哭邊喊:“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我不挨這兒,我要回家!”說著就要從寶座上跳下來。

溥儀的父親,議政王醇親王載灃此時正單膝側身跪在寶座之下,扶著小皇帝。見溥儀如此折騰,也不敢動彈,只好死死地壓著溥儀。動彈不得的溥儀不斷地掙扎,哭喊聲越來越響,“我要回家”的聲音伴隨著盛大的鐘鼓聲在太和殿內迴盪。急得滿頭是汗的載灃只好連連安慰道:“別哭,別哭,快完了,快完了!對於歷來迷信的清廷官員而言,這些話實在是不祥之兆。他們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怎麼可以說“快完了”呢?”“說要回家”是什麼意思啊?”

溥儀小皇帝一一年號宣統一一就這樣登上皇位,成為了大清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

1924年11月5日,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皇宮,遷醇王府。復辟時的溥儀住在乾清宮,國民政府每年只提供50萬元生活費。溥儀住在北府,門外國民軍看管著,他不得自由出入。自從溥儀遷到北府,他周圍的人對馮玉祥心中沒有底,不知將發生什麼情況,氣氛非常緊張。薄儀的父親載灃失魂落魄,語無倫次,半點主意也沒有,溥儀倒很平靜。

事實上,溥儀本來就對王公大臣的禁個、封鎖不滿,出宮以後根本不打算在北府久留,擬購裱褙衚衕一處房屋,從北府遷出。11月26日,溥儀寫給張作霖的信中說:數年以來,困守宮中,囿於聞見”,乘此出宮後的機會,“擬為出洋之行”,需準備一段時間,“日內欲擇暫駐之所,即行移出醇邸”。在力主出洋派各種人物的推動下,溥儀下決心外逃。溥儀與陳寶琛、莊士敦“悄悄地商議了一個計策”,這個計劃既對官方保密,也瞞著王爺。但事先與日本使館取得聯繫,得到了支持。

29日溥儀與鄭孝胥、陳寶琛逃往東交民巷的日本使館。在日本使館,鄭孝胥,羅振玉的態度發生突變,簡直視溥儀為他們看管的囚徒。羅振玉對前來看望溥儀的王公遺老們正言厲色的說:“這裡不同在北府,每天來的人太多,對於使館治安上很不相宜。我已和使館方面談妥,今後有事要來的,就在星期三、五兩日;其他的日子要來,就必須經過使館方面許可才能進來。”溥儀的情緒很不好,對溥佳說:“我來到日本使館以後,感覺很不方便,就連院子走走都不隨便。”“可是北府也不能再回去了,我一定要想辦法離開這裡。”

溥儀在日使館住了近3個月,他決定去日本留學。羅振玉出臺唱主角,他和日本使館書記官池部政次策劃,並得到芳澤同意,決定把溥儀送到天津去。他對溥儀說,到天津好做出洋準備,溥儀同意了。馮玉祥軍隊入京後,溥儀曾和他的伴讀兄弟溥傑、溥佳秘密商議,如果宮中不能住,即去天津,到早先準備在英租界的住處去。民國十四年(1925年)年二月二十三日,溥儀向芳澤公使夫婦辭行、道謝,合影留念,然後由專程來京的天津日本總領事館的警察署長和便衣警察護送,羅氏父子(福葆)陪同,前往天津。

溥儀抵達天津,先在日本大和旅館住一天。次日,池部夫婦陪婉容、文繡及溥儀在日本使館的一套人馬到天津,移居“張園”。張園佔地約20畝,中間一座樓房,主人是前清駐武昌第八鎮統制張彪。張彪為了表示忠於清帝,堅決不收房費。溥儀在此住了4年多。張彪死後,民國十八年(1929年)七月,溥儀一家搬到陸宗與的“乾園”,與清朝遺老遺少以及張作霖、段棋瑞、吳佩孚等往來。當時蔣介石正和地方實力派混戰,溥儀“靜觀變化,靜待時機”,改“乾園”為“靜園”,在此住到民國二十年(1931年)。去東北之前他做了6年的“寓公”。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偽滿洲國也隨之臺。溥儀在出逃目本的途中,於瀋陽機場被蘇聯兵俘虜、後押往蘇聯。溥儀在蘇聯渡過了5年的拘留生活。1946年8月溥儀被遣返北京、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作證。1950年,蘇聯政府把溥儀等一批偽滿戰犯轉交給中國政府。

溥儀在哈爾濱戰犯管理所裡,經過了一個從疑懼到認罪到接受改造的過程。他初到戰犯管理所時,心裡充滿絕望與恐懼,不肯認罪。同時,他處處不肯放下皇帝的架子,拒絕接受改造。對於溥儀這種態度,戰犯管理所從各個方面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經過一個時期,溥儀的態度有所轉變。1953年、在對戰犯罪行進行調查時,溥儀開始逐步認罪。

1956年,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已經勝利在望,為了促進戰犯認罪和改造,人民政府組織他們到東北各地去參觀學習,溥儀親眼看到東北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短短的時間取得的偉大成就,受到很大的數育。之後,他認真接受改造。關押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的9年中。他徹底放棄了“復辟、中興、當皇帝”的念頭,並盼望能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身份重返北京與親人團聚。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10週年前タ、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佈特赦令。溥儀被特赦釋放。他終於由一個清朝末代皇帝,被改造成為一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

一個微有寒意的初冬早是,從東北開來的列車噴吐著大團蒸氣。進入落成不久的北京新車站。當一位瘦高個兒旅客出現在車廂門口並大步走上月臺時。迎候的人們擁上前去。這位頭戴棉帽、身穿嶄新棉幹部服的人,就是末代皇帝薄儀。

這是1959年12月9日。這一天,這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子孫離開他的出生地北京,已經整整35個年頭了。作為一個久離故土的遊子,而且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走過一段彎路,為全國父老兄弟留下傷痕的薄儀,他那複雜而又沉重的心情是可以想象的。

迎候薄儀的“五格格”韞馨帶著溥儀回到前井衚衕6號。小宅院打掃得乾乾淨淨,溥儀暫居的北房東間也重新佈置了、四壁粉刷一新、還新糊了棚紙、窗臺向陽的地方擺著盆栽,室內還有玻璃罩裝飾花,味上整整齊齊地疊放著新被褥,暖壺、茶杯、毛巾、臉盆等生活日用品樣樣俱全。當溥儀得知這一切都是北京市民政局的幹部和五妹共同佈置的、許多生活用品就是民政局送來的、日前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部長廖沫沙還到這裡來看過的時候,他又一次流下了感激的眼淚。


歷史說是非


溥儀作為末代皇帝無疑是幸運的,沒有成為政治的犧牲品,終得善終。還得感謝威逼利誘的前清大臣袁世凱沒有趕盡殺絕,不旦答應優待清廷重要的皇室成員,還保留皇帝尊號,仍然居住紫禁城,每年撥白銀四萬兩供其開銷。

但好景不好,遇到了嫉惡如仇的大軍閥馮玉詳主政北京,都改朝換代了皇宮裡還住著一個過去的皇帝,這不是有損顏面嗎?結果末代皇帝被軍隊直接轟出了皇宮。

在失去了皇宮和皇權的溥儀如驚弓之鳥,這時如有人在亂中殺他是囊中探物。幸運的是人們不宵於殺他,一個被廢了武功的皇帝已經失去了一切,不再可能有什麼作為了。

然而讓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溥儀被日本人盯上了,認為很有價值,就派人把溥儀接到了東北建立了偽滿州國。一個曾經堂堂正正的大清國未代皇帝,居然賣國求榮成為日本天皇的粉絲,再次被任命皇帝,領導日本國移民開墾東北,真是個大笑話?對得起大清的列祖列宗嗎?還對得起這片土地的黎民百姓嗎?他已經不再是愛新覺羅家族的溥儀了,而愛新覺羅家族也沒有他這樣不要臉的人。

而出來混壞事做多了,要如數還上的。在東北做偽皇帝好日子不長,日本主子卻投降了,這下溥儀的好運到頭了,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制裁和審判。

再次逃亡是在所難免,還沒坐上飛機就被從天而降的蘇聯人抓捕了,最後不光要在軍事法庭上為自己洗白,還要面臨蘇聯人的監禁。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沒有忘記這位前清皇帝,通過處交從蘇聯人手中要回了溥儀。當溥儀踏上故土的那一刻心情是複雜的,自己曾經是退位的皇帝,卻在最後沒有堅持住做人的底線,為日本人賣命當恥辱的偽皇帝。現在人民會放過他嗎?肯定不會的。

因此溥儀在監獄裡勞教了十年,當毛主席的特赦令到時,宣佈溥儀無罪釋放,溥儀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場熱淚盈眶。從皇帝到平民,再由平民到皇帝,最後由皇帝到平民成為階下囚,一生大起大落,也活得著實不易。

出獄後的溥儀成了自由身。總理親自安排了工作,毛主席也親自宴請了他吃飯,還把主席坐的位子讓給他坐。當時溥儀不敢坐,毛主席說你過去是皇帝,我們都是你的臣民嘛,溥儀尷尬的笑了笑就坐了。

溥儀晚年是幸福的,有國家領導人時刻關心他的生活,還專門為他找了一個護士做老婆。這一切都是被優待的延續,溥儀這一生無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從三歲問鼎帝位到生命結束,所有的經歷可以成為傳奇。





小魚在殿堂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末代皇帝溥儀,那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一生三次登上帝位,又三次掉下來,還經歷了10年勞改,活著封建社會和新社會之間,我感覺他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啦。下面我就來大致說說溥儀的一生。

溥儀出身在清末,那時候的的清朝已經千瘡百孔,經不起大風大浪啦,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儀登基成了皇帝,但是三歲的娃娃知道什麼啊,大權被他生父幫他掌握,1911,辛亥革命爆發,經過談判,太后宣佈退位,簽訂優待條約,

只保留皇帝封號,暫居皇宮,每年由民國提供400萬歲幣來供養朝廷,就這樣,溥儀暫時安穩的居住在皇宮過著安靜的日子,外面是戰火不斷,軍閥混戰。1924年被趕出了皇宮,前往天津居住。

918事變以後,溥儀懷揣皇帝夢,去了東北,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毫無權利,被日本人利用來統治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聯軍隊俘虜,在蘇聯生活了5年,這5年過的相對舒心。還去遠東軍事法庭當證人指認日本人的暴行,這算功勞一件啦。

在新中國成立後,溥儀被遣送回國,剛開始他還有情緒,但是也去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裡他和其他戰犯一樣,開始了新的生活,學習了好多東西,還學會了養花,寫了一本回憶錄,叫我的前半生,在管理所呆了10年,這10年他想明白了好多東西,後來獲得了特赦,回到北京後成為一名普通公民,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備受關注。

還娶了一位護士為妻,晚年過的也是挺幸福的,所以說溥儀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

不好妄加評論


我是男子焊


他是一個悲劇傳奇吧,從慈禧得急病知自己將死,決心毒死光緒見這個小孩,二十日後這個小孩登末代清帝位,他的命運就開始註定,兒皇帝,特別是末代兒皇帝,絕絕大多數是沒好下場,因為己經註定了,結果註定很慘的!大家去新華書店買他那本舉世聞名的我的前半生自傳就明白他如何掙扎求全,溥儀是一個著名大名人,大家對他經歷都很熟悉了,我不復述了,通過勞動改造,他明白自己如果不是皇帝,也就是一個普通人,但他又確實不是普通人!哈哈嘻!偉大領袖毛主席逝世前一年,突然全部特赦國民黨戰犯,說:政見不同勞改沒必要,基於人道全部釋放!真偉大!


嘉哥64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關於末代皇帝溥儀,那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一生三次登上帝位,又三次掉下來,還經歷了10年勞改,活著封建社會和新社會之間,我感覺他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啦。下面我就來大致說說溥儀的一生。

溥儀出身在清末,那時候的的清朝已經千瘡百孔,經不起大風大浪啦,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相繼去世,三歲的溥儀登基成了皇帝,但是三歲的娃娃知道什麼啊,大權被他生父幫他掌握,1911,辛亥革命爆發,經過談判,太后宣佈退位,簽訂優待條約,

只保留皇帝封號,暫居皇宮,每年由民國提供400萬歲幣來供養朝廷,就這樣,溥儀暫時安穩的居住在皇宮過著安靜的日子,外面是戰火不斷,軍閥混戰。1924年被趕出了皇宮,前往天津居住。

918事變以後,溥儀懷揣皇帝夢,去了東北,成為了日本人的傀儡,毫無權利,被日本人利用來統治東北,1945年日本戰敗,溥儀被蘇聯軍隊俘虜,在蘇聯生活了5年,這5年過的相對舒心。還去遠東軍事法庭當證人指認日本人的暴行,這算功勞一件啦。

在新中國成立後,溥儀被遣送回國,剛開始他還有情緒,但是也去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裡他和其他戰犯一樣,開始了新的生活,學習了好多東西,還學會了養花,寫了一本回憶錄,叫我的前半生,在管理所呆了10年,這10年他想明白了好多東西,後來獲得了特赦,回到北京後成為一名普通公民,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備受關注。

還娶了一位護士為妻,晚年過的也是挺幸福的,所以說溥儀是最幸運的末代皇帝,也是一位傳奇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