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开国皇帝李昪,是如何从乞丐变为皇帝的?

文史砖家


这个其实没有太大的传奇性,真正靠奋斗的从乞丐到皇帝的皇帝非我大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李昪父亲早死,年幼时被杨行密属下部将徐温收养,改名徐知诰。后来杨行密死后徐温渐渐掌握杨吴朝堂大权。徐知诰也在养父手下渐渐成长为独挡一方的大员,曾任升州(今南京)刺史,检校太保、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使等职。

当时杨吴政权已经完全掌控在徐温手里,杨行密的儿子就是一个傀儡。当时徐温年纪大了,徐温本来是培养自己的亲子徐知训接班。留徐知训在杨吴首府扬州处理国政,没想到被大将朱瑾所杀。

徐知诰抓住这个机会,领军平乱,从而代替义兄掌握朝政。其实徐温临死前曾想用亲生次子徐知询代替徐知诰。但徐知诰羽翼已经丰满,加之两年之后徐温就去世了,徐知询反而被击败。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权臣篡位的老套路:封王,开府,上位,不过刚开始的时候他是以徐知诰的名义定国号为齐,尊徐温为太祖,两年之后变回李姓,改名李昪。自称李唐皇室后人,定国号为唐,追尊唐高祖,唐太宗为祖先。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李后主家的那个南唐。




丁强488


李昪(899一943年)字正伦,小字彭奴。李昪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幸运儿,自幼父母双亡成为一个流浪儿,后来遇到贵人收养加上自己天姿聪慧逐渐成为南吴位高权重的大臣,最后顺理成章的来个华丽逆袭成为五代十国中的南唐开国皇帝。彭奴童年时是一个不幸的流浪儿,六岁时父母双亡流浪在濠州,在开元寺落脚安身。有一年南吴开国皇帝杨行密攻打濠州到开元寺降香,发现了彭奴,看见这个孩子生得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便非常喜欢打算带回去收为养子,没想到收了一个杨家天下的崛墓人。杨行密有好几个儿子,都对太子之位窥视良久,当然容不下又一个竞争者,杨行密没办法只得把彭奴又转送给爱将徐温作养子,改名叫徐知诰。徐知浩天姿聪明侍徐温为生父,徐妻李氏看彭奴聪明伶利还是同姓更是特别喜爱。等到徐知诰长大成人以后出落的是一表人才,用史书的话说:"及长,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矩下,声如洪钟。喜好读书,善骑射。”南吴主杨行密夸赞说:"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没有人赶上他。徐知诰文武全才因战功升任升州刺史(南京),他勤俭好学尊重儒生,广施仁政非常得人心。杨行密死后,徐温父子把持朝政,徐温任镇海军节度使出镇润州(镇江),儿子徐知训留在广陵(扬州)辅理朝政。这个时候徐温非常忌惮徐知诰的才干,父子俩暗中掰过手腕,结果徐知诰计胜一筹,徐温也不愿翻脸必竞养子比别人关糸还近一层。徐知训控制朝政心狠手辣不得民心被部将杀死。徐知诰听到消息后迅速从润州出兵抢先平定广陵之乱,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军副使,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徐知诰比较注意收揽民心,减轻刑法,推广恩德,建造延宾亭广招四六贤良人士。尽管徐温还做镇金陵摇控军国大事,但此时民心已归徐知诰了。徐温于是派次子徐之询到广陵同徐知诰共同管理朝政,等徐温死后,徐知诰把徐知询软禁起来夺其兵权。徐知诰也学其养父徐温的老办法,担任镇海宁国节度使,出镇金陵,让儿子徐景通(李璟,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車留在广陵(扬州,辅理朝政。935白(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划为齐国。937年徐知诰正式建立齐国,国号叫大礻,尊徐温为太祖。以建康为西都,广陵为东都。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叫李昪。为提升自己的门坎儿,自认为是唐宪宗的儿子李恪的四世孙,尊徐温为义祖,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比较勤政保境安民,南唐的经济比较发达,百姓安居乐业。李昪从一个流浪的乞丐,后来被徐温收为义子,经过自己努力一步步爬上权力的顶峰,最后座上皇帝。人要是走运挡都挡不住。



关东侠客


五代十国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在这些人当中,南唐烈祖李昪的经历堪称传奇,他本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小乞丐,最终却因为命运的垂青,不仅成了开国皇帝,还被后世赞颂为一代明君。那么,李昪究竟是怎样实现命运的巨变呢?


李昪生于唐朝末年,祖籍徐州,父亲李荣是一个贫穷落魄的人士,并在战乱中不知所终。不久,李昪的母亲也去世,只留下他独自在濠州、泗州流浪,成了一个靠要饭为生的小乞丐(“世本微贱,父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昪少孤,流寓濠、泗间。”见《新五代史·卷六十二·南唐世家第二》)。



唐朝乾宁二年(895年),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南吴开国之君)在攻略濠州时发现李昪,因为惊叹于他的相貌不凡,便想收为养子,但由于亲儿们的反对而作罢。然而杨行密毕竟舍不得李昪,便命大将徐温收为养子,并为之改名为徐知诰(“杨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状貌,养以为子。而杨氏诸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温,乃冒姓徐氏,名知诰。”引文同上)。


杨行密去世后不久,徐温逐渐掌控南吴的朝政,为了巩固权势,一方面在朝中排除异己,另一方面则加快培养子侄辈。在这些晚辈当中,能力最优秀者当属养子徐知诰。徐知诰从升州防遏使的职务起身,之后历任升州副使知州事、升州刺史、润州团练使等职务,逐渐成长为南吴的栋梁之才,声望日隆。


徐温表面上重用徐知诰,但暗中却对其压制

徐温为防止徐知诰的势力增长过快,便在暗中对其进行压制,同时又扶助长子徐知训,以便将来接班。对此,徐知诰心中颇有怨言,但却不能公开严明。幸运的是,就在徐温迁到升州遥控朝政期间,留在京师广陵辅政的徐知训却因为欺辱国君和大臣,被重臣朱瑾诛杀,由此给了徐知诰一个绝佳的夺权良机。

变乱发生后,近在咫尺的徐知诰迅速率军平乱,在诛杀朱瑾、安定朝堂后,以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的身份辅政,从而成功地架空义父,成了南吴实际上的主宰,时在918年(“昪居润州,近广陵,得先闻,即日以州兵渡江定乱,遂得政。”引文同上)。

徐知诰平定内乱后,顺利执掌朝政

此后九年间,徐知诰跟义父间不断地斗智斗勇,在表面上维持一团和气的情况下,不断地夯实自己的执政根基,而徐温为了扳倒养子,也在加速地培养自己的次子徐知询。可惜天不遂人愿,在徐知询还没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人才时,徐温便撒手人寰,时在927年。

徐温死后,徐知诰与徐知询之间的矛盾正式公开化,前者在谋士徐玠的策划下,成功地将义弟诱骗进京,并剥夺了他的全部军权,仅保留右统军的虚职。自此,徐知询便再无能力跟义兄抗衡。此后十年间,作为南吴的“准皇帝”,徐知诰不断地挖空南吴的根基,一步步迈向篡位建国的终极目标。

李昪废黜南吴皇帝杨溥,建立南唐

937年,时任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的徐知诰逼迫南吴皇帝杨溥退位,随即宣布称帝,并改国号为齐。两年后,徐知诰恢复本姓李,改名为李昪,又因自称是唐宪宗之子李恪(建王)的四世孙,故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当年的小乞丐一飞冲天,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李昪在位七年间,以保境安民为要务:对外,制定弭兵休战、和平共存的方针,从不主动挑起战争,甚至在敌国吴越发生灾荒时,还特意派使者前去慰问;对内,招抚流民从事生产,并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一跃而成为南方诸国中实力最强者。正因如此,李昪获得“明君”的美称。

帝生长兵间,知民厌乱。在位七年,兵不妄动,境内赖以休息...仁厚恭俭,务在养民,有古贤主之风焉。见陆游《南唐书·卷一烈祖本纪》。

南唐极盛时期的疆域图

然而在李昪晚年,由于长期服用丹药中毒,性情逐渐变得暴躁易怒,搞得朝堂人人自危,由此也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名声。升元七年(943年)二月,李昪因病驾崩于升元殿,终年56岁,临终前遗命由太子李璟即位。李昪死后,被葬于永陵,李璟为其上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史料来源:《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十国春秋》


文史砖家


李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建立者。生于公元889年,六岁丧父母,被伯父带到濠州浪迹。先被南吴太祖收为养子,被家里的兄弟所不容,又交给部将徐温抚养成人,改名徐志诰,长大后李昪“身长七尺,方额隆准(应该是个帅哥级人物,“声如洪钟,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死后,徐温独揽吴国大权、拥立杨溥称帝,徐温病死后,养子徐志诰战功显赫并且体恤下属和百姓,深得民心,公元937年,徐志诰受禅称帝,国号“大齐”,公元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