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媒憶江丙坤:兩岸往來史上永遠不會被忘掉的人

中新網12月11日電 綜合臺媒報道,2018年12月10日,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逝世,終年86歲。回顧他苦學出身,考入公務體系,在貿易領域嶄露頭角,晚年操盤兩岸交流,一路勇於任事的積極作風,人稱“拼命三郎”,積極推動“兩岸兩會”的高層會談,使得他“成為兩岸往來史上永遠不會被忘掉的人”。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資料圖: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前董事長江丙坤。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70歲之後開始的人生高峰

江丙坤早年在臺灣經貿部門服務,而他的人生高峰是在70歲之後才開始。江丙坤擔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的4年4個月期間,“兩岸兩會”共舉行8次會談,簽署18項協議,開創60多年來兩岸關係最佳時刻。

其實,2005年,江丙坤就已經開始投身兩岸交流事業。當年,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大陸時,具備經貿談判背景的江丙坤,率先前往大陸訪問,敲定了連戰訪問大陸的相關行程。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資料圖:2008年11月4日,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舉行第二次“陳江會談”,這是兩會領導人首次在臺灣舉行會談。中新社記者 洪少葵 攝

在穿梭兩岸的過程中,江丙坤與時任國臺辦主任陳雲林,建立起深厚的默契與互信,此後成功扮演臺商與大陸之間的溝通橋樑。

2008年5月26日,江丙坤接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6月11日就率團前往大陸﹐與大陸海協會恢復中斷9年的兩會談判﹐完成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兩項議題協商,敲定首波大陸觀光客於同年7月4日抵臺。

在那一次的“兩岸兩會”高層會談中,江丙坤與陳雲林隔著花的那一握,已讓江丙坤成為兩岸往來史上永遠不會被忘掉的人。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資料圖:2010年12月21日下午,海協會會長陳雲林與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在臺北簽署了《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合作協議》。這是兩會自2008年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簽署的第15個兩岸合作協議。圖為陳雲林與江丙坤在簽署協議後互換文本。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攝

“經貿老兵”走過大時代也創造大時代

江丙坤的經貿資歷完整,曾任臺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長”、經濟部門負責人、“經建會主委”。

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後,江丙坤毅然揮別公職投入兩岸工作。江丙坤赴大陸的次數迄今已逾兩百趟,而大部分與大陸臺商的權益有關。

江丙坤2000年9月首次“登陸”。回臺後,江丙坤坦言,那趟大陸行讓他非常震撼。從江丙坤的經歷來看,他並不是孤陋寡聞之人,但百聞不如一見,江丙坤沒想到大陸的經濟發展這麼快速、公共建設這麼完備、吸引資金的效率這麼快。

2010年6月,江丙坤赴重慶與陳雲林展開第五次“陳江會”,雙方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該協議的簽署,開創兩岸經濟發展利基,是兩岸經貿關係一大里程碑。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資料圖:江丙坤 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由於長年親涉經貿事務,江丙坤與臺商的關係良好。前大陸臺企聯總會長、臺升集團董事長郭山輝稱,由於江丙坤在經濟界有豐富的經驗,所以能十分理解臺商的立場,而且他的個性耿直,與臺商的交往也非常真誠,努力為臺商排憂解難,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幫助臺商。

臺企聯常務副會長謝慶源則說,兩岸的臺商能夠發展至今,江丙坤是功不可沒,他是一個務實並且願意幫忙兩岸謀福利的人,對於江丙坤,臺商都抱著感恩的心與不捨。

江丙坤經歷了臺灣經濟崛起的大時代,而他的人生歷程,也正是臺灣半個多世紀的縮影。他的離開,又少一位參與並見證過臺灣經濟發展,且奮鬥到最後的經貿老兵。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12月4日,2018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在廈門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圖為兩岸企業家峰會臺灣方面副理事長江丙坤主持開幕式。中新社記者 王東明 攝

“拼命三郎”停下腳步

2003年,時任臺灣立法機構副負責人、國民黨副主席的江丙坤發表回憶錄,名為《拼命三郎——江丙坤的臺灣經驗》。

自稱“拼命三郎”的江丙坤,也身體力行的將“拼命”二字落實。

12月初在廈門落幕的2018年兩岸企業家峰會,江丙坤曾擔任開幕式主持人。當時的他精神奕奕,在場臺商有人低聲談論,江丙坤看起來一點都不顯老。

是的,86歲的江丙坤仍然每天行程滿檔,每個月都有外出行程。

台媒忆江丙坤:两岸往来史上永远不会被忘掉的人

資料圖:2012年9月27日,臺灣海基會舉行惜別茶會歡送正式辭卸董事長職務的江丙坤。圖為留任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高孔廉(右)向江丙坤致贈紀念品。中新社發 陳立宇 攝

2012年,江丙坤卸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一職時,他本可以成為安然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但“拼命三郎”仍每天堅持工作、出訪。

日前,他的幕僚才提到,2019年打算縮減江丙坤的行程,笑稱“是我們撐不住了”。

“拼命三郎”終於停下了繁忙腳步,也在兩岸引起一片嘆息與悼念。(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