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资阳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概况

编制背景与目的

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贯彻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响应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新趋势,落实四川省政府关于建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资阳片区的决定,适应市域行政区划调整的要求,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指导城市发展和建设,编制资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0-2035年,并展望2050年的城市布局框架。

规划范围和空间层次

规划范围为资阳市市域,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面积为5747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雁江区的莲花街道、三贤祠街道、资溪街道、狮子山街道、雁江镇、松涛镇、宝台镇、临江镇、老君镇、保和镇、清水乡、南津镇、迎接镇、丰裕镇、忠义镇、祥符镇、中和镇,总面积约为1022平方公里。

地位和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本规划的要求。

明确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城市性质

成渝城市群新兴临空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宜居宜业的文化生态江城。

城市职能

资阳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都平原城市群新兴临空城市;以临空经济、交通装备、高端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加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制造业基地;川中地区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服务基地和增值服务基地;成都平原城市群重要的人口集聚吸纳地;地方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城市。

发展规模

预测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319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73.8%。

预测2035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达到99.5万人,2035年城市建设用地为109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约109.5平方米。

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规划构建“一主、两副、多点、一区”的市域空间结构,形成市域中心城市(资阳中心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安岳县城-文化镇、乐至县城-童家镇)-重点镇(迎接、中和、龙台、李家、中天、祥符、临江、石羊、劳动、宝台镇、南津)-中心镇(丹山、伍隍、通贤、兴隆、驯龙、良安、回澜、小院、周礼、老君)-一般镇五级城镇体系,构建分工明确、各具特色的城镇职能体系。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构筑网络化、多层次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一体化发展;把握高速铁路建设机遇,打造多向联通的铁路门户枢纽,规划3高铁(成渝高铁、成达万高铁、城自高铁支线)2普铁(成渝铁路、内遂铁路);

构建多向联系的高速公路网络,实现区域互联、市域互畅,规划三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以及六纵七横的国省道干线;加密市域干线公路网络,建设十一条快速通道,提升中心城区对市域的辐射能力;构筑市域客货运交通枢纽,提高换乘效率和服务水平;

整合优化内河航运系统,构筑资阳特色的水上交通系统;打通与天府国际机场多层次快速联系通道,三十分钟到达机场,满足航空客货运需求。

市域产业空间分布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硬约束,划定市域生态、农业、城镇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生态底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实现城镇集约高效发展。明确空间管制要素,控制城镇建设的负面清单,保障城乡安全。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化农业产业链条;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绿色制造业,重点打造“一核一极三区”,形成主导产业区、县域发展区、特色产业园联动发展的多元多层次现代产业园区发展新格局;面向区域,培育专业化服务功能,依托交通与风景资源打造三大研发创新创意集聚区和六大服务业重点集聚区。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分析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城市整体发展方向为西联、南拓、东跨、北限。尊重山水本底条件,创造丘陵城市特色,采取紧凑组团的布局方式,以空间纵向拓展、服务分片内聚、生态绿楔贯穿为原则,形成“一城四区、五心五点”空间布局结构。

中心城区功能结构分析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功能面向区域:生产功能依托成-资区域交通走廊布局在城区西侧,衔接天府新区的东翼产业功能带。高端功能在城区西北-东北布局,衔接天府新区的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生活功能沿沱江布局,与沱江上游城镇共同形成资阳-简阳沿江生活走廊。

彰显山水特色:顺应山、水、坝、湾等自然要素,道路设计尊重地形,城市公共空间面向沱江布局;采取生态环境低冲击的开发方式;创新规划管理工具采取多种手段分别保护山丘群、山丘链、山丘点、山丘地形,展现山水城相融相依的“丘陵江城”特色。

生态化组团化:将外围自然要素与城市空间内部开敞空间相衔接,采取“紧凑组团”的模式布局,扩展城市的生态接触面。

动态持续优化:针对城市需要在近远期进行用地置换的客观现实,规划通过多层次的措施保护山体、景观、滨水岸线等核心资源,在动态的持续优化中保障远期城市功能的顺利转换,使城市结构不断走向合理化。

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面向区域融合发展,构建以快速客运专线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为骨架的对外运输体系,提升城市对外辐射能力;面向城市空间拓展,构筑以公共交通为主导,与沿江多组团空间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统筹考虑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山水要素,建设内外绿地生态系统贯通、与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契合、体现资阳风貌特色的绿地系统。构建“一源两带七楔多园” 的绿地系统总体结构,并通过绿线、蓝线和山体保护线的划定和管理,强化绿色生态建设和管控,加强城区生态景观打造,体现生态、宜居、文化特色。至2035年末,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达到14%。

中心城区旧城更新引导图

成都东进|资阳市抢抓机遇 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一览

严格控制旧城的建设总量和开发强度,疏散旧城的人口和工业、行政功能,保护既有的空间格局与肌理,逐步建设成为环境良好、居住条件大为改善、本土文化特色浓厚、服务设施完善的城市中心组团。规划为“两轴、两带、两区”的结构。

总体城市设计

围绕资阳中心城区“山、水、坝、城”四大特色景观要素,实现“山”景从障碍向资源的转变,因地制宜地采取“望山、环山、圈山、上山、平山”等多方式的山体景观保护与利用措施;实现“水”景从边界向中心的转变,使黄金水岸成为城市沿江发展的景观中轴和公共空间脊柱;实现“坝”景从自然景观向空间载体的转变,发展河坝成为滨沱江主要景观单元与城市空间载体;实现 “城”景从历史遗存到文化复兴的转变,打造城市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提升旧城活力和环境品质,在古城历史街巷的骨架下承载当今的市民文化与生活。

规划形成“沱水九曲、团城八湾,资山七脉、城聚一心”的“山、水、坝、城相映相融”的城市景观风貌系统,进一步彰显城市生态文化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