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媽正常週期短,量不多,不排卵怎麼辦?

用戶3663824061


你好,非常高興為你解答問題,月經量少不影響排卵,卵泡不能成熟不能正常排卵均屬排卵障礙。

導致排卵障礙的因素有:中樞神經系統性無排卵;下丘腦性無排卵;垂體性無排卵;卵巢性無排卵;多囊卵巢綜合徵;卵泡黃素化不破裂綜合徵;其它:性腺以外的其它內分泌系統如甲狀腺、腎上腺皮質功能失調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重度營養失衡可影響卵巢功能的調節而造成排卵障礙。

形成的原因不同,醫治的辦法也是不一樣的。 建議你在來月經的第2---4天之間去醫院檢查一下性激素和甲狀腺功能,並進行檢測排卵,找出不排卵的原因,然後對症治療,可以先調整內分泌正常以後進行促排卵治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陳慶華大夫


月經來潮是女性性功能成熟的標誌,是子宮內膜週期性的增生、分泌、脫落而伴隨的陰道流血現象。每個女性月經週期的長短不盡相同,經臨床觀察發現,在月經初潮後大概需要5-7年的時間,可形成生育期婦女典型的月經週期模式。有資料顯示:25-35歲婦女平均的月經週期為27±2.4天,約0.5%的婦女月經週期<21天,0.9%婦女>35天。

月經週期的形成及調控是由女性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統通過神經內分泌活動實現,下丘腦、垂體、卵巢三者間的關係是相互調節、相互制約的,以使女性內分泌系統保持相對穩定,表現出排卵和月經嚴格的週期性。

1.那月經週期究竟是如何建立的呢?

人類下丘腦-垂體軸在妊娠6個月時,胎兒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作用下開始分泌性激素,但在出生之前,受胎盤所分泌的甾體激素得負反饋影響,性激素分泌減少。出生後,沒有了胎盤的影響,性激素分泌開始增加,出生後4個月,血漿促卵泡激素水平甚至超過成人。之後,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水平開始下降。兒童時期的卵巢內開始持續出現卵泡發育與閉鎖。由於青春期前促卵泡激素水平不足以維持卵泡的發育,這些卵泡都會閉鎖,此時性腺分泌的性甾體激素和肽類激素可以使下丘腦分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減少,進而減少垂體性激素的釋放。青春期前下丘腦-垂體軸對這種反饋非常敏感。

兒童時期,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分泌是脈衝式釋放,在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影響下,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白天釋放的幅度很低,但入睡一小時後,釋放幅度明顯增加。青春期前,血中促卵泡激素可以很好反應下丘腦的啟動功能。

從月經初潮到規律排卵出現往往需要經歷很長時間,據一項臨床調查顯示:有74%的女性在月經初潮後的6年內才有規律排卵。與成年女性相比,其黃體期較短,且早卵泡期促卵泡激素峰出現較早。

2.卵母細胞發育與性激素作用

女性生殖細胞在母體妊娠5-6周開始發育,出生時達到一定數量並停留在減數分裂的雙線期,而最終發育成熟並排卵的卵泡是在黃體-卵泡轉化期所募集的發育卵泡簇中的一個。從卵泡發育到排卵前狀態約需85天。其中大部分時間內的發育是非促性腺激素依賴的,發育到一定階段時,對促卵泡激素敏感的竇前卵泡將被募集或利用。受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的調節作用,每個週期僅有一個優勢卵泡最終發育成熟,其他卵泡則閉鎖。

卵泡中期,雌二醇對促黃體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釋放的作用從負反饋轉為正反饋,這一轉變機制取決於雌二醇水平在200ng/l以上並持續約50小時這兩個重要因素。卵泡晚期,雌二醇有一個迅速上升階段,在排卵前24-36小時達到峰值。促黃體激素峰值出現在其後,促黃體激素升高會促進孕酮升高。月經週期第10天就可以從排卵前卵泡側的卵巢靜脈中檢測到孕酮,它能協調雌二醇的正反饋作用,並與卵母細胞的最終成熟有關。

排卵後孕酮水平迅速升高,於促黃體激素峰值後8天達到高峰。如果未妊娠,黃體在排卵後11-14天快速衰退。雌孕激素水平急速下降,子宮內膜脫落而月經來潮。

3.月經週期調節的意義

正常月經節律的建立是多級、多種激素、因子相互反饋作用的結果。如果反饋機制失衡,則會表現出月經週期異常的疾病。治療的基本原則就是利用週期性外源性激素補充,建立新的正常的反饋通路。

上面講了一大堆,可能有些難懂。總之,出現月經週期、排卵、妊娠等問題,則一定與體內相關激素分泌、反饋機制的異常有關,切勿聽信任何偏方或自行亂用藥,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尋求專科醫生的幫助,尋求真正的病因,並積極對症治療,畢竟女性一生的卵泡是有限的,來一次大姨媽少一個,而且最佳生育期也就那幾年。


三一照護


生理週期短,量不多,不排卵,應該是生殖方面亞健康。可以試試保守的中醫養生法,溫灸吧。

溫灸就是用純艾條,點燃,重直懸於小腹上方,也就是我們女性的金三角,(內褲正前面覆蓋的地方)利用艾條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熱,對小腹部進行溫暖灸,。我們知道艾草有穿透力,可以達到驅寒,通絡,使氣血通暢的功效。

有不少案例是利用艾條溫灸,治癒子宮肌瘤的,也有用艾條懸灸,去肝腹水立杆見影的。

需要注意的是,溫灸時,艾條距離皮膚的距離自己掌握,以免燙傷。


黑妞妞美


月經的形成與大腦皮質-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等密切相關,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病變,都可能導致月經失調,甚至閉經。所以首先要確定是否存在身體器質性的疾病問題。

什麼是月經?
月經是生理上的循環週期,育齡婦女每隔一個月左右,子宮內膜發生一次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體生長分泌以及子宮內膜崩潰脫落並伴隨出血的週期性變化,這種週期性陰道排血或子宮出血現象,稱月經。

月經量少,失調等問題,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多為長期的營養失調所致。中醫也認為月經量少和體質虛弱、肝腎不足有關,養療原則宜滋腎養肝調經,以多食補益肝腎,益氣養血為主。

下面一起來看下,平時的保養方法:

一、“女子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養肝血對女人來說至關重要,肝血不足,月經量容易變少,皮膚也很容易變得暗淡粗糙、長斑長痘。

  • 具體養肝方法請關注後,進入我的問答查看【女人"肝" 淨就漂亮,怎樣才能有效地養肝護肝呢?】的回答!

二、平時多吃含含有鐵和滋補性的食物,可以適當補充造血營養素,如蛋白質粉、B族維生素、葉酸、鐵等。

三、平時生活上要預防下面三個問題:

1) 注意緩解壓力:

女性如果長期處於壓力下,會抑制腦下垂體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爾蒙及不排卵,月經就會開始紊亂。同樣,長期的心情壓抑、生悶氣或情緒不佳,也會影響到月經。

2) 防寒保暖,特別是經期:

女性經期要注意避免受寒,不要在經期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飲等,因為經期受寒,會使盆腔內的血管收縮,導致卵巢功能紊亂,可引起月經量過少,甚至閉經。

3) 注意電磁波輻射:

現代各種電子設備到處都是,不可能避免會受到電磁波傷害,但平時還是得多注意,因為長期輻射會對女性的內分泌和生殖器能產生壞影響,導致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

平時可以多吃些抗氧化、防輻射的食物:如西紅柿、葡萄、黑芝麻、紫菜、海帶、大蒜、黑木耳等,或者補充些維生素E、葡萄籽營養素。


推薦兩個調經食驗方:

(一) 鴿子五寶湯:

材料:鴿子1只、紅棗、桂圓肉、荔枝肉、蓮子(去芯)、枸杞子各10克

配料:生薑、黃酒、鹽、各適量

做法與用法:鴿子去內臟洗淨,用黃酒、鹽塗搽鴿肉,醃製30分鐘;

將鴿肉與其它材料及配料一起放置入陶瓷燉盅,加適量清水,上蒸鍋隔水蒸至肉熟爛即可。佐餐食用、食肉飲湯,或分2次食用。

功效:補益肝腎,益氣養血。

(二) 歸芪湯:

材料:豬瘦肉200克、黃芪50克、當歸、枸杞各15克

做法與用法:將瘦肉洗淨切小塊;將黃芪、當歸、枸杞洗淨後和肉塊一置於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煲至肉熟爛即可。佐餐食用、食肉飲湯,每日1-2次。

功效:補氣血調月經。


食膳師


陳大夫,懷孕70多天,Hcg從六萬降到兩萬了,胎心看不到,胎芽半個月沒有長,這個還能保住嗎?


Dear從此涐只要妳113825416


愛奧兒可以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