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術後復發高達6成,怎樣才能避免轉移復發?

1029417316


總的來說,目前腫瘤的治療效果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絕大部分早期癌是可以治癒的,術後復發和轉移的概率很低。對於中期的癌症,通過手術,放化和化療,靶向治療等多種綜合的治療手術,有望達到長期生存。對於晚期的癌症,總的治療效果不是很滿意,很難達到根治。為了降低癌症的複發率,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這是至關重要的,癌症需要接受規範化的治療,根據不同的腫瘤分期,選擇合適的治療手段。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顯著降低復發和轉移概率。

第二,術後定期複查

做完所有治療後,需要定期複查,特別是術後的前五年,因為復發和轉移的高峰期在這段時間,需要嚴密的檢查,複查的項目包括體格檢查,腫瘤指標,CT等檢查。如果早期發現了復發和轉移,還會有補救措施。

第三,保持健康的生活和飲食習慣

術後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清淡飲食,補充營養,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鍛鍊,保持樂觀的心態,增加免疫力和抵抗力。這些都是降低復發的好辦法。

總之,腫瘤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規範化的治療是防止復發的前提,術後需要定期複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才能夠儘可能的降低復發和轉移的概率。


普外科曾醫生


據統計,結直腸腫瘤其發病率約佔惡性腫瘤的15%,高發年齡為40-50歲。手術是外科治療的重要措施,但術後20-50%的患者出現腫瘤轉移復發,5年生存率約為57%。而腫瘤的復發轉移是患者長期生存的最大威脅,也是最大的死因。

影響大腸癌預後的因素較多,大部分研究顯示與性別、年齡與預後無關,而與腫瘤分化程度、腫瘤大小、血管癌栓等有關。組織分化程度越低,腫瘤細胞的分裂速度則越快,易於脫落種植,向其他組織轉移,增加術後的復發轉移率。腫瘤越大,手術切除的難度則越大,其殘留的癌組織可能性越大,術後複發率則越高。因此腫瘤越早發現,其復發轉移率也相應降低。

除此以外,大腸癌的復發轉移也與是否進行規範化治療、是否規律隨訪相關的。腫瘤的治療應當力求徹底,不可半途而廢。有些患者認為實施腫瘤切除術後,其身體上的癌細胞已全然消失,其實不然,手術切除只能把癌變的組織切除,不排除有少數的癌細胞通過隱藏在血液循環系統而散播在其他器官。因此,腫瘤患者應遵循醫囑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規範化的治療(包括手術、化療、放療等),切忌盲目擴大放化療的副作用而耽誤了治療時機。

既然腫瘤復發轉移率如此之高,加之,復發的腫瘤比原發的腫瘤在治療上更為困難,所以術後的患者更應該提高警惕,必須進行規律複查。

縱觀上述,避免轉移復發最好做到“

儘早發現,規範治療、定期複查”。


練磊醫生


請問,腫瘤患者動手術能活多少年,術後還要不要吃藥,這些細節。復發高達六成,那四成患者怎麼樣了,去那裡了。

作為一個癌症病人,已快二十五年,自制中藥散治療,十九年快到。在此治療過程,全身爆發,從頭痛到腳,那樣算不算擴散轉移。

細想病理,癌症是全身性的,開始不知,久而發病,治療不當,復不耐心,中途放棄,發病而死。

想我自己,頭頂息肉,右耳中耳炎,自兒時有。生癌而自治,息肉痛,耳中痛,三四年。自制膏藥貼之,出血水惡肉。頭頂息肉,貼三年多,出血出水很多很多,現在還在貼藥。治療期間,發癢,發熱,發冷,發痛,經常有的。耳痛一年多,貼膏藥出血塊肉粒,也是不少,還有出硬如鐵的溥片出來,有碎的,也有圓筒畔一樣,耳朵裡面藏有這些東西,怎麼能讓人舒服。

病這麼久,見這麼多東西,得出來的經驗,什麼病都一樣,久治不愈病死即癌症,全身都是,癌症成了,早已轉移,不是術後才轉移的。謝謝!


手機用戶7883573387


癌症術後復發或者轉移是每個癌症患者十分擔心的一個事情,癌細胞一旦復發惡性程度更高,生長繁殖更快,尤其是對於術後的患者來說,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癌症復發的呢?在我們的經驗中遇到的主要有兩點:


1.就是診治醫生對於增強CT影像的查看不夠專業,這些醫生看片子的水平遠遠不夠,尤其小醫院,很多患者檢查報告出來是早中期,個別淋巴結腫大,但是開出來之後發現旁邊淋巴結轉移的厲害,要知道一個失誤診斷可能損害的就是一個生命,也有一些醫院診斷出來發現淋巴結明明腫大但是卻不寫進檢查報告,就是怕患者不願意手術,這個在以前是很明顯的存在,最近幾年已經有改善了,但是我還要說一句手術這種事情儘量去大醫院,大醫院無論醫德還是水平都要高的多,關鍵他們已經賺夠了錢,已經不需要錢了,小醫院好不容易逮著一個患者,反正手術之前家屬都要簽字,怎麼能放過這個機會呢?


2.手術有風險,一個惡性腫瘤患者,在手術的時候會大量出血,被手術刺激的癌細胞會達到最大活躍度,中國有句古語:置之死地而後生就是這個道理,手術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有癌細胞混入血液。相當於你的房子裡面有個垃圾桶,桶裡的垃圾已經放了15年極度惡臭,因為倒置在地面上,你要搬走就必須打開它,而一旦打開以最快的速度清理,依然也有惡臭瀰漫進入房間,所以癌細胞也是這個道理,它也會盡力生存下來,只是可能混入血液中的癌細胞比較脆弱,如果放置不管,就有一定可能性可能復發。

所以術後怎麼規範患者的生活飲食習慣至關重要,可能已經虛弱的癌細胞還是需要人體自身的免疫力去徹底清除,目前手術對於癌症的治癒率還是很高的,大家不用過於緊張,對於術後患者我們依然遵循中醫學,營養學,自由基醫學給予四點建議:

1.中藥無毒抑瘤:用合適的中藥抑瘤效果最佳,對於術後的患者,中藥可以追殺血液中可能存在的零散癌細胞還能彌補因為手術給患者帶來的創傷,還能增強患者體質和抵抗力


2.排毒抗氧化:我們都知道癌細胞是因為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為什麼會基因突變?就是因為患者體內環境惡化,一種極度缺氧缺水缺營養的環境是最可能讓細胞基因突變的,所以對患者給予適當排毒抗氧化,減少患者體內自由基,從源頭掐斷病因,復發的概率自然就低。

3.個性化的細胞營養方法: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身體狀況制定個性化的細胞營養調理方案,規範生活飲食習慣,補充均衡的營養,幫助患者提高免疫力,以及自身追殺癌細胞的能力,可以多吃抗氧化的一些蔬菜,水果,另外主食儘量吃五穀雜糧粗糧,儘量不要吃紅肉類,還有刺激性辛辣的食物,適當補充一些礦物質以及微量元素,保持人體對42種左右的營養素吸收。


4.心態調整:人體內的免疫細胞除了T細胞,B細胞,還有一種是NK殺手細胞,這種免疫細胞有個特點,就是患者心態越好產生的越多,心態越差就幾乎不產生,NK細胞對於癌細胞的殺傷力很強,而T細胞目前容易被癌細胞誘騙,躲過T細胞的追殺,因此才有免疫療法的誕生,而B細胞的短板在於存活時間比較短,一般只有幾天,無法對癌細胞造成持續性的殺傷,所以保持好心態,讓更多的NK細胞來承擔這個責任也是一種好的選擇。


健康醫生好前程


抑制惡性細胞的轉移作用

腫瘤的侵襲和腫瘤的轉移是互有關係的不同病理過程。腫瘤侵襲是腫瘤轉移的前提,腫瘤轉移必須要經過侵襲過程。癌細胞脫離原瘤體侵襲周圍組織及血管,然後穿過血管內皮下基底膜,穿透血管壁,進入血液循環;在血液循環中啟動血小板聚集,形成瘤栓逃避監控,到達靶器官;再次侵襲血管內皮下基底膜,穿出血管壁;在靶器官組織中誘發新生血管網,克隆、生長,形成新的轉移瘤。在轉移過程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和血管內皮下基底膜的降解是關鍵的步驟。因為新生血管既是癌細胞轉移的通道,又是轉移癌細胞克隆生長營養供給的主要渠道;癌細胞轉移需兩次降解血管內皮下基底膜,穿透血管壁。因此,基質金屬蛋白酶的降解作用也是重要因素。 Genistein既能抑制血管增生,又可抑制基質金屬蛋白酶的降解作用,所以Genistein在防治癌細胞轉移的治療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許多實驗表明, Genistein對多種癌細胞的轉移都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日本大阪癌症研究中心研究表明, Genistein顯著減少腸腺癌腹膜轉移發生率,並顯著減少腸腺癌淋巴管轉移。 Genistein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淋巴管侵襲,減少腫瘤轉移。


Genistein


癌症患者術後,仍然可能出現復發和轉移。該提問中所指的腫瘤,應該是特指惡性腫瘤,也就癌症。

外科手術,是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早期癌症,以手術為主。對於惡性腫瘤(也稱侵襲性腫瘤),有些即便做了手術,仍然可能復發。另一種情況是,在手術的時候已經存在了亞臨床轉移灶(術前沒有發現),術後最終因為轉移而使得治療失敗。

手術的癌症患者,如何才能避免復發和轉移呢?

第一招:搶佔先機!癌症的病理類型、分化程度、分期等,癌症本身的生物學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患者的預後。例如大部分胰腺癌的患者,很難比乳腺癌患者預後好,而已經有轉移的患者,預後很難比早期癌症患者好。雖然不是絕對,但總體的情況是,惡性度越高、分期越晚,治療效果越不理想。針對還有手術機會的患者,如何才能避免復發和轉移呢,早發現和早診斷,先發制癌,其實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治療的先機。

第二招:名門正派!也就是規範化治療。該招式主要依賴於專業的醫護團隊,癌症治療過程是否規範,這一點對預後太重要了。首先術前需進行全面的檢查,根據分期而判斷是否適合手術。有一些患者還需要術前新輔助治療,例如,乳腺癌腫塊較大的患者,先實施新輔助化療,再做手術,預後可能比直接做全切效果要好。手術醫生的經驗,切緣是否乾淨等,一個理想的手術對預防復發和轉移也很重要。此外,整個疾病過程的規範化治療尤為關鍵。例如乳腺癌患者,手術切除,並不代表永遠安全,萬事大吉,而根據術後的病理類型、基因檢測等,很多患者還需要結合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靶向治療等,是一個長期治療的過程,這些治療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醫生要求服用5年內分泌藥物,而有的患者偏偏吃一年就停藥,再次出現復發或轉移的風險自然就會高出很多。由此看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選擇規範化的治療並持之以恆,是取得成功的基石。

第三招:我強敵弱!患者的自身因素。如果說上一條規範化治療主要取決醫護專業性及患者對治療的配合度,第三招修行靠個人,主要是個人因素了。後天的努力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好的前途,即便出身寒門,也能為自己搏出一片天地。健康的飲食、積極的鍛鍊、規律的作息、樂觀的情緒、平和的心態,這些都與癌症患者的康復密切關聯。只有建立起昂揚的鬥志,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才能使得機體的免疫力維持一個好狀態。癌細胞是個欺軟怕硬的東西,你強它就弱,所以我們可做的事情太多了,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做想做的事情,交一些積極向上的朋友,有不良情緒及時傾述排解,每天循序漸進的進行體育鍛煉,為自己準備色香味俱全的健康美食,生活既充實又快樂。而“快樂”,是預防癌症復發轉移的一劑良藥!

第四招:精神上藐視、策略上重視!癌症康復階段,不應該有過重的心理負擔,如果時時刻刻記著自己是癌症患者,容易增加心理壓力。而過重的思想包袱,不利於身體康復。在藐視癌症的同時,還應該定期複查,切莫忽視,在策略上應重視它,才能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癌症患者如何避免復發和轉移?希望以上4大招式,不斷修煉後能有更多的收穫。


美中嘉和腫瘤防治科普


癌症患者一但選擇手術治療。生存率就降低,復發的機率增大。原因:手術治療真對的是原發性癌症,一刀切除的同時也傷害到其他器官組織。於是癌細胞順著血管滿身體跑到處生存,複發率極快。案列:一同事年30歲被發現時查出惡性腫瘤,醫生在救人同時以刀切除癌症腫瘤。7天后經CT檢查又復發第二個腫瘤,又一刀切除。一個月後作化療,放療。如果一年內在做2次放療。生存率就很低,結果選擇不做化,放療。5年後過世。


鬱金香137652766


所謂復發,是指腫瘤經治療以後,病情已經臨床控制,過一段時間以後,在體內重新監測出腫瘤。而轉移是在腫瘤發展過程中,離開原有病灶向原發病灶以外部位的性質相同的病變。癌症手術後轉移複發率高,多數病人死於癌症復發。總的說來,防止癌症復發和轉移關鍵在於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整個過程的始終。

癌細胞容易捲土重來

1、當原發瘤的惡性程度越高,越容易發生復發轉移,

2、治療過程中病人體質差,免疫力低,癌症也容易復發。

3、腫瘤轉移是一個多步驟、多因素參與的極其複雜的過程,一般要經過局部浸潤、循環擴散、遠處侵襲、新生血管生成等步驟才能完成。

如何避免腫瘤轉移復發?

腫瘤治療要制定詳細的、完整的、系統的、科學的治療方案,最好在條件較好的綜合性專科大醫院,經過有經驗的專家組會診討論。

2.術後提升免疫力

術後免疫力低,消化系統還沒完全恢復,營養補充要合理,剛開始不宜大補。飲食宜清淡,積極補充營養,恢復體質,有利於機體免疫系統的抗癌活性。

3.定期複查

定期去醫院檢查血常規和腫瘤標誌物等,要樂觀也不要有僥倖心理。及時、仔細、定期地檢查,有利於早期發現復發轉移。

4.保持平穩心態,積極鍛鍊

得了癌症,心情難免會處於低迷期,要保持心態樂觀開朗,適當體育鍛煉,是防止復發和轉移的重要手段。

5.堅持服藥

治療期間,腫瘤患者一定要堅持長期服藥,這樣才能維持免疫力的平衡。



癌症患者之間同病相憐,患者交流最多的內容不外乎以下幾點:

1.癌症復發沒有?

2.癌細胞轉移沒有?

4.身體有什麼感覺與異常?

5.彼此之間相互安慰,鼓勵與關心。

癌症的不可攻克現實是目前擺在人類面前的最大的事件,每年奪走無數鮮活的生命,讓人扼腕嘆息,國慶臨近,連續幾位活躍在藝術上的患者臧天朔,師勝傑離開了我們,讓人心生恐怖。現在大數據統計,癌症患者術後復發比例達60%以上,讓醫學上定的5年存活率將大打折扣,一般來說,癌症患者復發後,其存活的可能性不到10%,時間很少能超過2年的。

如何避免復發和轉移,是擺在醫患面前的難題,無論是作為一個有良心的醫生,還是患者本人,肯定渴望不復發與轉移,但現實很無情,我們所做的一切只能說盡量減少其風險,至於結果,誰能保證呢?

1.病情發現宜早不宜遲,及時手術治療。讓癌細胞在萌芽狀態下就處理掉。這個是效果最佳的。

2.嚴格按照不同癌症對應的藥物,療程,方案,注意事項,合理落實。

3.確保術後營養跟上,注意飲食禁忌,聽醫囑。

4.既已患病,無法改變的事實,不妨樂觀點,世間患病的又不是俺一個。

5.適當運動與出遊,改變環境。提高免疫力,增強體質。

6.及時檢查,瞭解指標動態,配合醫生。


彭斯斯


人的病根都在五臟,切除怎可治病?所以若你想切,切除後必須調五臟,否則病因未除,後果大家都知道的。癌症如衣櫃裡衣服上的黴菌,若其它條件不變,僅除黴菌,幾天後黴菌又來了,而且動過還長的更多,若採用不理黴菌,打開櫃門,到太陽下曬一曬,黴菌死了。我主張,補氣溫陽活血化瘀,這是借除黴原理治癌必成。自從我爺爺父母癌逝後,多年研究結果。別再找西醫了,勞命傷財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