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民族流傳有序的歷史書籍上,長期宣揚“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信條。民國將軍們佩戴的短劍上往往篆刻著這樣的誓言:不成功,則成仁。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俘虜是低下、屈辱、懦弱、可憐的代名詞。但人們卻忽略了他們被俘前的無奈與被俘時的英勇抵抗。對於後人來說,這些人為抗日戰爭獻出了生命,同樣是值得我們紀念的英雄。

該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不幸被俘的中國軍人的生活。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1、四位被日軍俘虜的中國士兵。他們席地而坐,看上去很疲憊,其中一位中國士兵還吹著口琴。他身後站著一群日本兵。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2、一個日本人正在審問一位被日軍俘虜的中國士兵。這位士兵坐在牆腳,表情倔強,一副頑強抵抗的樣子。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3、這位女戰士名叫劉桂芳,是國軍的一名後勤衛生戰士,1938年5月20日,她所在的部隊與日軍在津浦線上交戰數小時,國軍戰敗後,她不幸被俘虜。她身著軍裝,留著短髮,面對日軍鏡頭,表情十分無奈。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4、一隊日軍看押不幸被俘的中國軍人。圖文/普希金皇村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5、不幸被俘虜的少尉羅瑛君,面對日軍的鏡頭,他沉著冷靜,一副不屈不撓的樣子,令人佩服。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6、這位絕世十餘天的士兵不幸被俘虜之後,日軍給他食物,並圍觀笑話,稱他“狀如餓鬼”。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7、三位被日軍俘虜的中國士兵。他們是在1942年的戰役中不幸被俘的。他們和其餘2萬餘名戰俘被送往日本從事繁重的勞役工作,這些人中有一半人死在日本。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8、被俘的通州保安隊隊長。圖文/普希金皇村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9、山西正太線奧平山附近,兩個八路軍女偵查員不幸被日軍俘虜。

為抗日戰爭獻出生命的中國軍人,被俘後不卑不亢,頑強抵抗

10、1939年,在江蘇南通附近被俘虜的中國士兵。圖文/普希金皇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