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怎麼處理不丟營養不傷身?

shaolina


天氣寒冷,吃貨們體內的能量和熱量總是消耗的特別快,胃口也變得很大,飯桌也隨之變得豐盛起來,但難免會有“眼大肚子小”的情況發生,就會剩下一桌吃不完的菜餚,怎麼處理這些剩菜?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父輩的人們總是比我們要節儉許多,剩菜放入冰箱,一頓吃不完就熱完又熱,非要吃完為止。可是近年來“隔夜菜引發胃癌”、“隔夜茶、隔夜水有毒”、“隔夜木耳不能吃”……關於隔夜食物有害健康的傳言,似乎一直沒有間斷過。隔熱菜到底能不能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首先呢,咱們先來釐清隔夜菜的概念,所謂的隔夜菜,只是更直觀的說法,其實只要放置超過8小時以上的剩菜,都可以被稱作隔夜菜。而導致隔夜食物中有毒成分增加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因為食物中的化學物質產生了變化,如亞硝酸鹽的增加,即使加熱也不能去除;二是在放置時受到了外來細菌的二次汙染。

如果菜做多了,實在吃不完的情況下,應該先把蔬菜吃完,葷菜可以留到下一餐熱熱再吃。這是因為蔬菜中的抗氧化成分和維生素C、葉酸等在儲藏和反覆加熱之後損失會極其嚴重。在蔬菜類中,莖葉類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最高,在存放過程中生成的亞硝酸鹽也最多,根莖類和花菜類居中,瓜類蔬菜稍低。

對於乾貨蘑菇、銀耳、木耳來說,都會殘留很多硝酸鹽。但是,在泡發之後,其中的硝酸鹽的含量就會降低到1/10,大可放心食用。如果一次泡發多了,可以瀝乾水分後放入冰箱,第二天洗乾淨還是可以繼續做菜吃的。但如果是煮熟後就建議一頓吃完,放得比較久建議丟掉為好。

如果是隔夜茶,因時間過久茶中的維生素大多已喪失,且茶湯中的蛋白質、糖類等會成為細菌、黴菌繁殖的養料。茶水中的鞣酸還可能成為刺激性很強的氧化物,易傷脾胃,引起胃腸炎症。但是網傳隔夜茶有毒一說,實在是沒有根據的。

有些朋友可能會擔心,早晨的雞蛋煮多了,放到第二天還能吃嗎?這就要看你第一次煮雞蛋的時候是否把雞蛋煮的全熟了,如果第一次雞蛋煮熟了,而且在低溫、密封情況下儲藏,一般保存48個小時都沒有問題。但如果,你喜歡吃溏心蛋,最好還是及時吃掉吧。

還有就是,剩菜在存放的時候也是需要注意的,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食品安全五要點”中曾提出建議: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不要在冰箱裡放超過3天,剩飯菜加熱的次數不應該超過1次。

曾有文章指出,把熱的飯菜直接放入冰箱,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還會導致冰箱裡的其他食物發生黴變。然而,把熱菜丟在一邊放涼再進冷藏室真的靠譜嗎?事實上,當食物溫度降到 60 ℃,就有細菌開始生長;溫度降到 40~30 ℃,細菌就會旺盛繁殖;降到 7 ℃,大多數細菌才會消停下來了,進入休眠狀態。所以,剩菜在加熱後,放涼到不燙手就放進冰箱,是更明智的選擇。


百味食間


大多數人都擔心過剩菜剩飯是不是不能吃,吃了會不會對身體不好,會不會致癌的問題。之前也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隔夜菜的亞硝酸鹽含量超高,吃了之後會致癌。所以,大家都認為剩菜剩飯不能吃,還是捨棄比較好。

其實並不是這樣,這個說法已經被闢謠,剩菜剩飯如果妥善保管完全是可以吃的。有實驗證明,剩菜剩飯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高,不管是放置了幾小時,10小時,24個小時候,剩菜剩飯中的亞硝酸含量依然小於食品安全法律中規定含量,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剩菜剩飯中亞硝酸鹽會超標的說法。

如果剩菜剩飯妥善保存的話,其中的亞硝酸鹽不會超標,是完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的。

剩菜剩飯最好是冷卻到室溫後立刻放進冰箱冷藏,飯菜在接觸到空氣中的細菌後,細菌會滋生,在冷藏溫度4~7℃左右,細菌滋生能有效得到抑制,所以會降低細菌菌群,不至對人體造成危害。另外,細菌如果活躍,會釋放很多還原酶成分,還原酶會把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所以,抑制亞硝酸鹽也需要抑制細菌。

其實少量的亞硝酸鹽對人體是無害的,它還能在人體中生成一氧化氮,擴張血管,對人體還有好處,只不過大量的亞硝酸鹽如果在體內酸性條件下(如胃酸過多),會生成亞硝胺,部分亞硝胺不會致癌,另一部分亞硝胺可能會誘發胃癌或者腸癌,況且體內的代謝排洩,很多致癌物質多數被排出體外,所以,其實也沒有那麼容易致癌。

最好的做法還是吃多少買多少,節約糧食,畢竟剩菜剩飯中營養成分會流失,即使細菌和亞硝酸鹽不會對人體造成過多損害,也最好吃新鮮蔬菜。另外,像是綠葉蔬菜一類的蔬菜類,最好是吃多少買多少,因為綠葉蔬菜是最容易流失營養成分的蔬菜,其中最高的一夜之間會流失80%左右的營養物質(不妥善保存的話),所以第二天基本是沒有太多營養的一堆粗纖維。

剩菜剩飯也不是完全流失了營養成分,只不過經過長時間放置肯定會損失部分營養,像肉類、蛋類食材其實隔夜後並不會損失太多營養成分,但蔬菜水果,特別是綠葉蔬菜會損失最多的營養成分,所以,看自己的菜種判斷要不要捨棄剩菜剩飯,當然,如果一日三餐全都吃剩菜剩飯肯定不行,其中的營養成分可能不能權衡,還是應該加入一些新鮮食材來平衡營養,但剩菜剩飯在沒有變質的情況下還是帶有部分營養,還是可以加入食材的。

不過還要情調一點的是,如果保管的剩菜剩飯再食用的時候出現餿味,黴變,長斑長菌的情況,一定不要再次食用,很難保證其中沒有有害菌或者其他有害物質,這樣的剩菜剩飯就應該捨棄掉,不要再次食用。


只有營養師知道


一、剩葷不剩素

眾所周知,剩菜常有亞硝酸鹽過量的問題。亞硝酸鹽本身有毒,在胃裡與蛋白質相遇,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有數據顯示,人體攝入的亞硝酸鹽80%來自於蔬菜。做好的素菜在溫度較高地方,放的時間一長,亞硝酸鹽含量會有所增加。

此外,素菜中的營養更容易流失。這是因為一種食物中的營養素通常多達幾十種,其中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E都比較怕熱。而蔬菜的營養價值恰恰體現在豐富的維生素上,因此重新加熱的素菜,營養損失嚴重。

食物中還有些不太怕熱的營養素,比如說鈣、鐵等礦物質。這些營養素人們通常會通過魚肉等葷菜攝取,因此熱一回,營養損失不會非常嚴重。

所以,無論是從營養還是從安全的角度,都儘量不吃剩的蔬菜。此外,需要提醒的是,涼菜不論葷素最好都不要吃剩的,因為如果不經加熱,其中的細菌不易被殺死,容易導致腹瀉等不適症狀。

二、隔夜海鮮不宜吃

螃蟹、魚類、蝦類等海鮮,隔夜後會產生蛋白質降解物,損傷肝、腎功能。如果實在買多了,可以把生海鮮用保鮮袋或保鮮盒裝好,放入冰箱冷凍,下次再烹調。

三、散裝滷味不宜隔夜

散裝滷味買多了一天吃不完咋辦?散裝滷味是要當天吃完,不可隔夜的。從食品安全角度講,這是不衛生的,可能的話最好不要吃隔夜糟貨。食品專家提醒,即使放在冰箱裡的食物,也並非絕對“保險”。冰箱裡易孳生黴菌,還有嗜冷菌等。

四、如何保存好剩菜

1、剩飯菜最好放在玻璃容器內

隔夜食物並不等於洪水猛獸,只要不是放置時間過長、食用頻率不過多,就無需談之色變。食物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對人體的危害是微乎其微的。

2、蒙上保鮮膜涼透放冰箱

晾涼再放是因為熱食物突然進入低溫環境,食物的熱氣會引起水蒸氣凝結,促使黴菌生長,從而導致冰箱裡的食物黴變。涼透後,要及時放入冰箱,即使在冬季,也不要長時間放在外面,因為冰箱有一定抑菌作用。

3、分開儲存

不同剩菜,一定要分開儲存,可避免細菌交叉汙染。還需要用乾淨的容器密閉儲存,如保鮮盒、保鮮袋,或者把碗盤附上一層保鮮膜。

4、剩菜存放時間不宜過長

最好能在5—6個小時內吃掉。一般情況下,高溫加熱幾分鐘,可殺滅大部分致病菌。可如果食物存放的時間過長,產生了亞硝酸鹽以及黃麴黴素等,加熱就起不到作用了。

五、剩菜第二餐需徹底加熱

剩菜放到第二餐是可以的,但一定要徹底加熱。所謂徹底加熱,就是把菜整體上加熱到100度,保持沸騰3分鐘以上。用微波爐加熱剩食物是個不錯的方法,它可以令食物內部得到充分加熱。

從源頭上避免剩菜,每餐不做多,不點多,既避免了浪費,又保證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