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真實的廖化是一個怎樣的人?

瓦爾登的船伕


人們都聽過一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的意思是蜀國後來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只能讓廖化這種小角色當先鋒。很明顯,這句話是在說廖化是個沒有能力的人?可是廖化真的只是個小角色嗎?要知道,這句話出自《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一本帶有作者感情色彩的小說,不是真實的歷史。所以對於這句話的真實性我們應該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來走進這個廖化,看看他究竟是一個平庸之輩還是蜀中名將。對於廖化的出場十分傳奇,當時關羽雖然投降曹操,可是他還是一心想著和自己患難與共的主公劉備。於是,在幫助曹操斬了袁紹麾下將領顏良後,他便辭別曹操去尋找劉備。

而就在這段途中,劉備的妻子被一夥山賊劫去,廖化恰好是這群山賊的首領之一。當廖化知道劉備妻子的身份後,執意要將他送回去,可是另一位首領不同意。於是,廖化便殺了這個人然後親自將劉備妻子送到了關羽的身邊。而廖化和關羽就這樣結下了善緣,這也為廖化後來投奔關羽埋下了伏筆。之後,劉備攻打四川,把守衛荊州的諸葛亮和張飛調到蜀中戰場。而荊州則由關羽一個人把守,廖化便是此時投靠了關羽。由於廖化不但武功出色,而且文采也很出眾,於是關羽命他當自己的主簿。由此可見廖化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在關羽被東吳打敗後,廖化被被吳兵俘虜到了吳國。而此時的廖化一心想回到故國,於是他便策劃了一場詐死的戲碼。之後,他便帶著老母一路逃亡回到了蜀國,可以說他比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廖化的回國路上必定是困難重重,當東吳知道有一位降將詐死之後,必定會全城搜捕。

而廖化能夠帶著老母回到故國,足以證明他的信念之堅定。在這件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廖化的品格,他是一個無比忠義的人,對劉備忠,對關羽義,對母親孝,這也是我喜歡廖化的原因所在。在那個紛亂的時代,像廖化這樣忠義的人不多了,唯一能和他相提並論的,就是我們忠義無雙的關二爺,由此可見廖化的人性光芒之盛。在廖化回到蜀國之後,劉備非常感動,於是封他為宜都太守。之後,廖化便開始了自己真正的軍事生涯。其實廖化第一次體現出自己的武力是在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當時關羽想派一個人衝出重圍去求救,廖化便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接受了這個艱難的任務。而廖化能夠突圍成功,足以證明他的武藝之高強。

廖化真正開始擔任要職是在諸葛亮北伐期間,而他一上來就斬了曹真麾下大將秦良,極大的挫傷了曹軍的士氣。而且在第六次北伐期間,廖化還差點殺了魏軍首領司馬懿。要知道司馬懿在後期可是堪比諸葛亮的存在,當時諸葛亮用木牛流馬誘敵成功,張翼,廖化大敗魏軍,而司馬懿獨自逃亡而去。廖化緊追不捨,用力一刀向司馬懿砍去,結果砍在了樹上。由於太使勁,廖化拔了好一會兒才拔出來。然後繼續朝著司馬懿逃亡的方向追去。結果在一個分岔路口發現司馬懿的金盔,由於金盔落在東邊,於是廖化向東邊追去。

結果這是司馬懿的計策,他將金盔扔到東邊結果卻向西邊逃亡。就這樣廖化差一點就殺死了司馬懿,當他把金盔獻上去的時候,功勞冊上他是首功。由此可見廖化功績之大,戰鬥之神勇。而在後來姜維與鄧艾的對戰中,廖化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武力,他一刀將鄧艾大軍先鋒斬於馬下。鄧艾是個軍事能力超強的統帥,他不會任用一個庸才當先鋒官。可是廖化卻能一招克敵,足以證明他是真的神勇無比。除了戰鬥能力超強,廖化的軍事能力也不弱。當時鄧艾買通蜀國奸臣黃皓,讓黃皓向劉禪進獻讒言,把即將勝利的姜維給調回來。

廖化向姜維進言,所我們就快要成功了,這時候回朝會前功盡棄,千萬不能中了敵人的奸計啊!可是姜維的忠心跟諸葛亮有的一拼,於是他便在佔盡優勢的情況下回朝了。在姜維第九次北伐的時候,廖化認為這時候魏國有鄧艾這種名將,蜀國不會佔到什麼便宜,於是勸姜維放棄北伐。可是姜維沒聽,還把廖化大罵一頓。最後還是鎩羽而歸,由此可見廖化的軍事眼光也是很不錯的,絕對不是像人們心中所向那般無能。







金刀回眸


廖化是湖北襄陽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現在我們經常用一句歇後語“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來比喻工作中缺泛人材,讓能力一般的人出來負責,其實歷史上的廖化並不平庸,現今在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的武將廊中,塑有十四尊武將塑像,其中廖化名列第八,充分說明了廖化是個能征善戰的蜀漢大將。


廖化14歲時就在東漢末期的黃巾起義軍中當了小將領,後來隨著張角去世,見大勢己去,便和杜遠率領部將逃往荊州山中當起了山賊,一日劫得二女子,是劉備的夫人,杜遠意欲同廖化一人分得一人做壓塞夫人,廖化有感於劉備是仁義之君,就殺了杜遠,將兩夫人送還關羽,後來入川投奔了劉備,劉備很器重廖化的忠誠和英武,特派他和關羽一起鎮守荊州,在關羽攻打襄樊之時,他多次做為先鋒上陣殺敵,立下赫赫戰功,關羽敗走麥城後,廖化衝出重圍到上庸求救兵,但劉封按兵不動,致使關羽被斬首,廖化也被吳軍抓獲,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對劉備的忠誠天地可鑑,最終還是回到了蜀漢,在蜀漢一直做為大將隨丞相北伐,諸葛亮死後,姜維開始主持大局繼續完全丞相未竟的事業,此時蜀軍之中將領青黃不接,廖化仍舊老當益壯,一馬領先,最終,司馬昭派三路大軍攻蜀,鄧艾率軍偷襲成功,後主劉禪獻城投降,當消息傳來之時,姜維,廖化正趕往成都的救援途中,廖化由於憂憤於胸,體力不支,病時在途中。


廖化出生日期不詳,去世是公元264年,就按公元184年開始的黃巾起義時他己14歲來算,死亡時應80多歲了,做為80多歲的老人,仍就騎馬征戰,可見當初是多麼的英勇剛健。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所有史料中,沒看到過諸葛亮跟廖化有什麼互動,他當然不是諸葛亮眼中的良將。

寥化是襄陽人,關羽主管荊州時,他當主簿,是個文官。

關羽被殺後,他被抓到東吳去,因為他想念劉備,詐死,連夜揹著老母逃走,剛好遇上正要討伐孫權的劉備。劉備大喜,任命他當太守。

蜀漢後期,廖化似乎沒有什麼作為,除了養老,就是烏鴉嘴說姜維會打敗仗。

廖化也上過戰場,但未聞有啥戰功。

蜀國亡國後,廖化投降,不久就死掉了。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話,八成是受羅貫中《三國演義》的影響,其實他連先鋒都排不上,諺語實在太抬舉他了。



程勝軍3


所謂“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真是這樣嗎?其實這個人挺猛的,我為各位看官細細道來。

廖化字元儉,襄陽人士,為前將軍關羽的行軍秘書長,關羽在麥城戰死後,投降了東吳,但是他仍然思念舊主,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關羽,為了復興漢室,他決定帶著老母親西行“回家”一走就是上千里路,這種行為,完全不亞於“千里走單騎”到此我想對廖化將軍說,將軍你就是忠孝仁義的典範。

回到蜀漢陣營後,他立馬得到了諸葛亮的信任,擔任參軍,後來他在升任為陰平太守,諸葛亮去世四年後,廖化攻打曹營, 曹魏第二代名將郭淮,派遣廣魏、南安兩郡太守兩路援救,準備夾攻廖化。廖化看到敵軍勢大但是兵力分散,集中兵力,讓後各個擊破,其中廣魏太守王贇還死於亂箭之中。

又十年後,涼州羌胡叛魏來降,廖化隨姜維率軍迎接,並在成重山築城留守, 廖化負責抵抗郭淮進攻,幫助姜維成功迎回羌胡部落。 自此各位還覺得他是個沒有用的人嗎?戰略眼光都不差。然後他活到70歲多歲才病逝。也就是說晉朝的初期 他才離世,他是熬完整個三國的人,還有一些人說:他參加過黃巾軍。 我可以這樣說:他只是出生在黃巾軍的年代,然而他沒有參加過黃巾軍。


神話靚靚


並沒有生活在三國時期,實在沒法說明“真實”的廖化是一個怎樣的人。

但我也大致明白出題者的意思,想聽聽歷史書上的廖化而不是民間的廖化。

雖說史書也是後人編撰的。。。

廖化是三國比較長壽的人,最開始只是關二哥賬下的一個主薄,可是在荊州破的前提下詐降孫吳,然後又回到蜀漢就很能說明問題。

首先,劉備看人的眼光是非凡的,先不管廖化是不是詐降,他沒陪著關羽一塊去坦然赴死,按照史書上對於劉備性格的描述,這本就是無法原諒的了。

可是皇叔還是收下了廖化,讓廖化在蜀漢越爬越高,首先就說明廖化不是一個沒有才幹的人,而是真的有本事。

陳壽是這麼評價廖化的:“以果烈稱”。——《三國志》。

也就是說廖化是一個果敢剛毅的人。

作為一個看著蜀漢興旺的老將,廖化也的確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還有,個人並不贊同“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是貶低廖化的話語,而是說出了對蜀漢人才青黃不接,不復當年之盛的無奈。


曰十三


一、忠義之士,他山冦出身,敬仰劉備,一生忠蜀漢。出道後,從士卒做到右騎將軍,絕對信念和忠誠是素質之一。

二、軍中楷模,他作戰果敢,身先士卒。早隨關羽攻襄陽,後獨領兵打魏曹,總是衝鋒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三、能近謀遠慮,作戰鮮有受傷,足見其戰術之謀,晚年遠慮善斷,屢獻良計。

四、悲情英雄,他大器晚成,劉備五虎將名震天下,光環籠罩,他相對位卑言輕,但不爭名逐權,後劉備時期北伐,他勇斬曹魏數將,而名噪三國,能歸蜀而又戰至最後身也逝,僅此一人。


mdq660310


蜀漢後期重要將領,官至右車騎將軍,領幷州使史,封中鄉侯。

他早年隨關羽守荊州,關羽敗亡,他被吳兵抓獲,以詐死計脫身,劉備大喜,封為宜都太守。

延熙元年(238年),廖化率兵攻魏,擊敗魏將遊奕,殺王贇。

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出狄道伐魏,魏派名將鄧艾迎擊。廖化看出姜維智謀和兵力都不如敵人,難以取勝。果然,姜維被鄧艾打敗,傷亡很大。

蜀漢亡,司馬昭令廖化遷往洛陽,於途中病逝。在武侯祠十四將裡,廖化排名第八。


大華273557151


對連續收到五個三國人物的問答。?是指三國志?史記?還是小說人物?如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配附人物,哪是小說家附加的,古人說的,故事不夠,神仙湊,民間俗語,有理無理歪歪理,總得有個理。像這樣的提問,五個三國人物,要讀過三國志,史記的人,或三國研究員才能回答。不是為難人嗎?如是三國演義小說中人物。都是配角。是皮包骨頭人!可笑,可嘆,可悲。悟空能這樣提問!!!


陳顯春2


廖化出觀現時,正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廖化、周倉、杜遠他們一夥佔山為王,打劫為生,只因搶了關羽嫂嫂相識,廖化聞劉備是賢德,是個仁義君子,後還關羽嫂嫂,想跟關羽走,關羽當拒絕,後投奔劉備帳下從軍。


14885143955


廖化在《三國志》中極少提及,前面有朋友說“真正的千里走單騎”,那是廖立不是廖化。

姜維頻繁北伐時,廖化曾批評過他,看來也是老資格的武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