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导 读

孔子,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教育家,培育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这位先贤,每每收徒时,都要象征性的收取几条肉干作学费,以此体现教育的价值回报。

三千年后的今天,这样的回报同样适用。只是如今的学费不再是象征性,商品属性越加浓烈。孩子越小、利润越高,资本加持下的学前教育更是化身高端商品,玲琅满目的放置货架上售卖。由此产生的“入园贵”、“虐童”等诸多行业乱象,搅动着家长的钱包、更搅动着焦虑不安。

学前教育新政的发布,打乱了资本的狂欢之宴。变局之下,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等上市教育公司又将何去何从,如何应对呢?

天大地大、孩子的事最大。在我们这个重视血缘、亲情,看重传承的国度,孩子是许多父母一生的牵挂。而除了吃穿,中国家长操心的事儿,恐非教育莫属了。

无论是三字经里的子不教,父之过。还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古代到现代,从国民到政府,都把孩子的学前教育,放在了家本、国本的重要位置。

于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孩子赢在教育的起跑线上。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让学前教育行业空前旺盛,也吸引了资本的大举涌入。

11月13日,《2018年教育行业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42557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增速最快的是学前教育。

不可否认,资本的力量缓解了孩子“入园难”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前教育的发展,但资本的逐利性和时间成本效应,也给行业带来诸多问题。

从屡屡出现的“虐童案”,再到日益高昂的学费,学前教育机构野蛮生长的背后,除了行业标准的缺失,资本的逐利性与教育公共属性间的失衡也是重要原因。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出台了相关政策,希望从根源上遏制学前教育行业的乱象。

这直接影响了一些入局学前教育的上市公司。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等龙头企业股价深度调整,此前雄心勃勃的布局计划也卡了壳。震惊、慌乱、迷茫之中,后面的路该怎样走,成了这些公司领导者深度思考的问题。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行业一哥的苦恼

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明确规定:社会资本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国有资产或集体资产举办的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营利性幼儿园,不得通过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购买营利性幼儿园资产。

消息一出,A股和港股的教育板块即遭重创。

截至11月16日收盘,和晶科技下跌2.2%,秀强股份下跌2.66%,昂立教育下跌2.28%,持有红缨教育、金色摇篮、可儿教育、鼎奇教育等幼教品牌的威创股份更是开盘即跌停。

在诸多A股同属教育板块的上市公司中,只有威创股份惨遭跌停。归其原因,行业老大威创股份是教育血液最浓的一家。

根据威创股份财报显示,2018年1-9月,公司幼教业务共实现营业收入4.21亿元,占公司营业总收入51%。其中,幼儿园服务性收入占比为44%,幼儿园商品销售收入占比为42%

具体到子公司,红缨教育是威创旗下主要受影响的企业。半年报数据显示,红缨教育旗下共有连锁幼儿园6所,品牌加盟园1338所,红缨悠久联盟园3162所,红缨悠久品牌代理商182家;旗下另一家企业金色摇篮托管加盟幼儿园24所,加盟幼儿园598所,托管加盟早教中心1所,加盟早教中心173所;可儿教育则有托管加盟幼儿园19所;鼎奇教育共服务幼儿园所19所。

从行业地位来看,威创股份旗下管理的幼儿园接近5200家,其总数更是排在业内首位。

业务高占比、旗下品牌多、行业总数大,是资本市场认为威创股份受到《意见》影响最大的原因吗?

通常来看,头部企业由于在行业中积淀更深,抗风险能力更强,在市场及政策变化时往往能稳重求胜。例如此前《电商法》的出台并未过多影响阿里巴巴和京东、《配方奶粉注册制》也没有干扰伊利、蒙牛、飞鹤。为何此次《意见》的出台,对威创股份影响如此之大呢?

叫停急速扩张模式

嗅觉敏锐的资本市场,看到的绝不止是“规模大则受影响深”,这一简单表象。

业内人士表示,电商业、乳业经营模式相对稳定,《电商法》与《配方奶粉注册制》并未影响行业根基。但学前教育《意见》的出台,直接叫停了威创股份等教育资本的急速扩张模式,更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其盈利变现的发展逻辑。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不可否认,威创股份近年来在学前教育行业的扩张实在太快。

公开资料显示,受到行业格局变动和竞争加剧的影响,主营电子视像业务的威创股份盈利在2014年开始减弱。为寻求盈利突破口,威创股份开始切入学前教育领域。从那时起,形成了威创股份发展幼教业务的主要手段,并一直沿用至今。

也就是说,威创股份入局学前教育的理由就是奔着快速盈利去的。但教育行业是一项公认的长期投资,短期内的投资回报率本应不高。威创股份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循行业规律。其在2015年年报中甚至提出,要在2016年底争取将红缨教育和金色摇篮的加盟园所达到6000家,初步形成“千园连锁、万园联盟”的战略局面。

事实也是如此,以威创旗下金色摇篮为例。数据显示,在被威创股份收购后,金色摇篮加盟幼儿园几乎以每年超百所的速度扩张,并购后的一年加盟店的数量已激增至500家,较并购前翻了近十倍。

据威创股份2018年中报显示,金色摇篮共有加盟幼儿园近600所。同时,其业绩也呈现爆发态势,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98亿元,实现净利润1.07亿元,增幅达76.78%。

有资料显示,如果在省会城市投资金色摇篮,需要每年缴纳品牌加盟费49.8万元、品牌管理费4万元、远程培训端口费1.5万元、品牌保证金2万元,项目启动资金大约是400万-500万元。第一年到第三年能分别盈利200万元、400万元、600万元,也就是说第二年或第三年就可以回本。

可见,威创教育的急速扩张,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但这种功利性的在野蛮生长,也注定出现了诸多乱象。

急速扩张后的乱象

王大姐:“你家孩子上的幼儿园学费多少啊?”

张女士:“挺贵的,4000元左右吧。”

王大姐:“这还贵啊?我家孩子幼儿园一学期学费5000元呢!”

张女士:“嗨,我说的是一个月4000元。”

王大姐:“......”

该则对话是网友对目前幼儿园高收费现象的吐槽案例。从中,显示出不少家长对幼儿园高收费现象的不满与无奈。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有媒体报道,威创股份金色摇篮的定位是中高端幼儿园,全国平均每个学生每学期的收费不低于4000元。金色摇篮的园所收费标准在场地三公里之内,比最高的收费还高。而且后期如果幼儿园的名额满员了,还会进一步提价。

同时,威创股份2017年年报中也提到,通过丰富教具种类,升级教学产品,可提升金色摇篮的客单价。2018年,公司将会继续利用标准化、流程化的教学和管理流程,从中获得更高的客单价。

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对于威创股份来说,相比教育质量,似乎挖掘每个儿童的客单价值更为重要。

业内专家表示,学前教育的本质是教书育人,社会资本的追求是获取利润,二者本不矛盾。但威创股份等企业大力投建高盈利幼儿园,会导致社会资源对公益普惠的幼儿园倾斜不够,会让众多普通家庭承担了更高昂的幼教成本,从行业来看,也会扰乱幼教行业的收费标准和体系,对行业来说并非利好。

实际上,高盈利驱使带给行业的利空,还远不止是高收费。过分功利性,带来的行业浮躁,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参差不齐。一个典型例证就是高收费后,威创股份教育整体质量没有提高,甚至还出现了“虐童案”事件。

继携程、红黄蓝事件后,“虐童”成为了社会上及其敏感的话题。在此风口浪尖,威创股份旗下的幼儿园,还是屡屡踩进了这个禁区。

今年10月,天津滨海新区金色摇篮东城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教师对幼儿针扎“管教”的事件。

当月30日,金色摇篮发布道歉信称;金色摇篮总部迅速成立园所管理、心理辅导专项小组赶赴天津,配合调查。

无独有偶,威创股份旗下另一家红缨教育也在今年出现类似问题。

2018年5月,贺州市八步区红缨幼儿园保育员赖某某因虐待幼儿,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2018年10月20日,合肥滨湖北京红缨Yojo幼儿园联盟看护点曝出多名孩子被打事件,园方多名老师被民警带走。

诸多起虐童案的背后,体现的是威创股份野蛮生长后出现的管理缺失。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金色摇篮对于幼儿园教师的要求较低,只要学幼教专业的都可以。对加盟商的教育从业经验、学历背景等甚至没有任何要求。

连锁行业专家文志宏表示,如果没有完整的连锁管理系统,幼儿园发展速度过快就可能导致各种问题。但同时,虐童在行业里很可能普遍存在,暴露出的不仅是某几家企业管理的问题,更为深层的是整个幼儿教育行业的师资素质如何提升的问题。

从专家的言论中不难看出,威创股份目前的乱象,是扩张过快、过分追逐利润、忽视教育责任初心的后果。一定意义上,我国教育产业化的初衷是借助资本力量,来改善教育的基本设施及配套服务,以此来提升教育水平。威创股份出现的上述问题,显然违背了这一初衷,这也是国家此次《意见》出台的根本原因。一定意义上,这是对教育产业发展的深刻思考,更是一次及时的拨乱反正,回归初心。

急速扩张对威创股份等上市公司来说,或许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上市公司属性要保证投资者的利益。但威创应该思考的是,家长与孩子作为自身旗下产品的用户,难道威创不应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为他们负责吗?

行业增速正放缓

在铑财看来,《意见》的出台,让行业乱象得到有效遏制,最高兴的当然是家长孩子。与此同时,也能让学前教育行业的上市公司能够真正沉下心来思考,究竟该如何平衡资本回报与教育品质的关系。新政之下,行业营收高增长的好时期已经过去了。

即使抛开新政不说,如果不进行变革,上市公司将面临的也是每况愈下的窘境。这从威创股份近年来的业绩中就能看出端倪。

事实上,威创股份的学前教育业务或早已触及天花板。

上文提到,在收购红缨教育与金色摇篮后,威创股份业绩曾实现高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净利润增速在逐渐放缓。年报显示,2015-2017年,其营收增速分别为16.71%、12.11%、8.27%,净利润增速则由2016年的52.53%,2017年则迅速下滑至4.21%。

在业绩增速放缓的同时,其学前教育的毛利率也在下滑。其2018年半年报显示,威创股份学前教育业务的毛利率为57.36%,同比减少2.3个百分点。其中,营业成本增速为35.58%,大于营业收入增速28.27%。

具体到两大子公司,红缨教育上半年实现实现净利润1249.52万元,同比下滑54.38%。金色摇篮实现净利润5159.58万元,同比下滑8.19%。

当然,增速与净利下滑并非威创股份一家之事,而是行业的共性问题,威创股份的难兄难弟秀强股份也正面临增速放缓这一情况。

秀强股份“难兄难弟”

据了解,秀强股份直接运营管理的早教中心及幼儿园近100所。虽然比不上威创股份,但也是A股中涉足学前教育较深的上市公司。因此其股价也在11月16日出现动荡,跌幅高达9.9%。

与威创股份一样,秀强股份也曾在主营业务遇到过瓶颈。2014年,主营玻璃深加工的秀强股份的净利润仅为3648.20万元,较2013年的3721.79万元下降1.98%。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随后其收购全人教育,入局中高端学前教育行业。并通过此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直到今年。据2018年半年报显示,秀强股份在教育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79.61万元,同比增长40.59%。

虽然秀强股份的学前教育业务整体实现了业绩增长,但截至2018年上半年,秀强股份的主要子公司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10%以上的参股公司有9家,其中5家与教育产业相关的企业中,有3家的营业利润及净利润均为负值。

甚至从毛利率来看,其学前教育业务也在下滑。2016年的毛利率为60.2%,2017年的毛利率45.19%,同比下降15.01%;2018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41.8%,同比下降10.28%。

回归初心 转型不要重蹈覆辙

从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的业绩数据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行业在经历野蛮扩张后,已经看到了盈利天花板。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金融与产业研究院院长柴永强表示,任何事物都在遵循“发展到顶峰,必将衰落”的发展规律。细数当下发展迅速的行业,无论是P2P、外卖还是网约车,都曾因野蛮生长吃了不小亏。在学前教育高速发展,并已出现乱想的当下,《意见》的诞生,不仅有效的对行业乱象进行约束,也大幅提升了资本入局学前教育的门槛,加速了行业洗牌。长远来看,可以让学前教育行业更加合规、健康的发展。

正所谓破而后立,方能晓喻新生。

《意见》出台后,威创股份表示需要在进一步了解相关政府部门后续实施细则及实施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估。目前公司预计《意见》对2018年的收入和利润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其同时也表示,对于未来长期的发展,公司也很难给予确定的预期。

相比威创股份发言的略带轻松,在业内人士看来,其显然低估了这种不确定性将为其带来的持续利空。从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的发展路径看,两者都是幼儿教育的跨界者,在短短数年时间里,由门外汉成为幼教领域的领军企业,靠的就是并购扩张。而《意见》新政的出台,彻底斩断了其未来外延式发展的预期,高成长投资逻辑的丧失,必然带来资本市场的重新价值评估,股价下调、估值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同时,《意见》表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要达到80%,在国家意志力量之下,未来高质量低价格的普惠性幼儿园将大量出现,这对经营中高端盈利性幼儿园的威创股份、秀强股份来说又是重大利空。

更为不利的是,威创股份、秀强股份们还会发现之前手中的香饽饽也不再香甜,即使想要出售手中的幼教资产,都是个大难事。上市公司没有了入局资格,不上市的公司因为幼教资产无法被资产证券化,热情也将大减。

最重要的,对于资本而言,国家意志是最重要的指引棒,逆势而动是投资大忌。《意见》新政去资本化的意图明显,谁还会去惹祸上身。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可见,威创股份、秀强股份难过的日子还在后面,那么,如何度过这个“阵痛期”呢?针对上述问题,铑财向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发函,截至发稿并未收到正面回应。

也许,威创股份、秀强股份也在为这些问题迷茫、苦恼。在铑财看来,更好的适应新政,成为破局关键。

锦天城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滕云表示,从遏制资本过度逐利的目的出发,政府已经充分意识到教育行业的公共属性,以及对种种乱象予以规制的必要性。从法律角度来讲,盈利性幼儿园仍然是合法的、可投资的市场主体,只是不能再以短期的“资本运作”为目标。包括幼教在内的教育行业的转型升级也成必然。

那么,应该如何实行转型升级呢?

《意见》已经给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等企业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提升至80%,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同时也已经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幼儿园。

中国民办教育家协会秘书长钱绍东认为,要实现未来两年普惠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就要控制营利性幼儿园的规模和比重,逐利不应是学前教育的追求,公益性才是其根本属性之一。

可见,对于威创股份,秀强股份等企业来说,逐利之余,找回公益初心,实现多元化发展学前教育,才是破局之道。除了高端学前教育,也要同时发展性价比更高,更加公益化的普惠性幼儿园,形成品类差异化才是上策。因为,你既然选择了教育行业,既然要吃碗饭,就要尊重这个行业的基本规律、基本准则。

除了挣钱,还要静下心来想想如何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师资水准,真正的把学前教育做成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而不是计较一时的投入产出,导致之前出现的诸多乱象问题。

威创股份似乎也在向此转型,其表示将探索多层次多维度场景,为儿童成长提供更优质服务。如进军早教、社区学校以及其他儿童艺体培训领域。这方面,威创有一定基础,数据显示,金色摇篮早教项目有173家合作客户;安特思库儿童成长馆发展艺体培训,合作客户有406家。同时,威创股份表示还将深耕已有的幼儿园资源,其正在推动以科技手段升级园所服务体系。

这些转型,单从其发展理念来看还是正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把这些理念执行好是关键。因为涉及消费对象的特殊性,在开启早教、培训跑马圈地、甚至是二次扩张的同时,把握好速度与品质的协同发展是关键。一定意义上说,除了盈利,早教、培训也和幼儿园一样要有一颗公益之心。如何保证早教、培训不是再次依靠资本快速扩张,重蹈幼儿园教育出现的诸多乱象,是需其深入思考的问题。

挣慢钱,挣踏实的钱,挣最有业界良心的钱

同时,深耕已有幼儿园资源,如何保证真正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办学水平质量,而不是再次变成涨价格、甚至是乱收费的噱头,也是值得时间去考量。毕竟,国家引导幼教、甚至是整个教育回归公益的意愿明确。同样的问题,也值得秀强股份、甚至是整体幼教上市公司的思考。

威创股份、秀强股份困局:除了挣钱最缺什么 转型是否重蹈覆辙?

在铑财看来,教育行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不能单纯以营利判断业务优劣。在以威创股份、秀强股份为代表的学前教育板块股价下跌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国家对行业乱象“零容忍”态度,更是促进学前教育合规、健康发展的决心。短期的资本回报固然重要,但民心所向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石,教育如是,资本亦如是。

作为门外汉跨界教育的威创股份、秀强股份来说,一味依靠资本跑马圈地、挣快钱的时代已经过去。如想好好吃好教育这碗饭,就要放下简单粗暴的投资扩张模式回归行业本质。踏下心来,用优质产品服务提升孩子的受教育水平,挣慢钱,挣踏实的钱,挣最有业界良心的钱,这才是上市龙头企业该做的事,也是国家教育产业化的初心。对此,铑财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铑财原创,如需转载请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