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怀念农村的小吃是什么?

胡麦宝宝


生长在农村的我,小时候吃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亲自做的,不象现在的小朋友,小吃的全部从商店购买。那时候家里穷,但是人们能把田地里仅仅生产的几类农作物做成花样繁多的小吃。


我最怀念的农村小吃是炒棋子,母亲每年一到秋末初冬,就给我们做这种小吃。母亲用自己地里产下的黍子磨成面粉,然后加热水和成面团,再制成一个个的小圆球,院子里柴火上面放一个大锅,锅热了之后,把我们那里正宗的黄土和刚做好的小圆球放进去一起炒,直至炒熟,出锅之后脆甜可口,现在想起来还想吃上几个。你们小时候吃过这种小吃吗?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蜡笔小新goddess


最怀念的农村小吃?

馓子

小时候到了冬天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和上一些面,炸上一些馓子,留着给我们当零食吃。吃起来香香脆脆的,小时候觉得可好吃了。

糖糕

我家这边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一般要吃糖糕和油条。而糖糕是用沸水和面后,包上糖,炸出来的一种小吃。

锅巴

以前在农村都是土灶烧饭的,在煮饭时都会有锅巴,吃起来脆脆的。放些油炸一下会更好吃,现在都用电饭煲煮饭,已经很少能吃到这样的锅巴了。

咸虾皮

一般拿来做菜吃的。但我时候特别喜欢,晒干后直接剥着,当做零食在吃。新鲜的米虾洗净后加少许的盐,然后煮熟后再晒干就可以吃了。


酥虾

是用新鲜的河虾面粉、鸡蛋、盐、葱花等搅拌后,放入油锅炸至金黄的一种小吃。不仅有酥虾,还有小鱼炸至而成的酥鱼,和酥一样虾的好吃。

烧饼

有甜烧饼、有咸烧饼,就是现在每次看到,还是喜欢买上两块来吃。

在你家乡各种各样的农村小吃里,你怀念哪一款呢?


不吃鱼的猫6725


小时候我们总能在农村集市上吃到各种小吃,其实这些也算是我们日常所吃的零食,不过儿时的回忆让我们长大了也觉得是非常值得怀念的一件事情。舌尖妹是南方人,在南方农村集市上据说这7种小吃能让人看到就想流口水,有没有你所怀恋的呢?

1、红薯干

切片过水后再拿去太阳底下晒,做好之后超级有嚼劲又甜,城里买不到的滋味。

2、炸丸子

春节时分才干吃得上的菜,每次每端上桌都去厨房里面先偷吃两个。

3、麻花

麻花可是非常好吃的呢,麻花可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小吃呢,油炸出来的麻花吃起来是非常香酥的呢,还有甜甜的味道呢,舌尖妹是非常喜欢吃的呢,而且麻花是放很久都是不会变软的呢,还是那样脆脆的。

4、艾草粑粑

很多地方都有,做法也基本一样。

5、米锅巴

城里的孩子肯定吃不到,乡村的土灶铁锅才干做出来的米锅巴,上学时都是边走边啃。

6、烤地瓜

那个时候没有像现在那样的生活条件,或许每天的一日三餐都只能吃地瓜,当然每天吃很快就会吃腻那是必须的。然而那个时候地瓜自家地里很多种植的,吃得都不想吃了,但是现在却能在集市上卖高价,人们也都很爱吃。

7、萝卜糕

很多地方的小吃,做法不一样。南方地区一般是咸的。

《舌尖计》专业创造有价值的美味视频教程,同广大网友一同领略不同美食风采,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美食体验哦。


舌尖计


小时候家里穷,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一年四季有什么应季的蔬菜就吃什么,像红薯这就是吃一年的东西,夏天吃红薯叶,冬天吃大红薯,但是等到过年过节各色各样的美食就摆上了桌!

1、炸芋丸

我记得我们家是在元宵节的时候就会自己炸或者去街上买。总之很好吃,一口下去,满满的芋头的香味。

2、冻米糖

这个在小时候绝对要等到过年才有的吃。并且还是最令人期待的小吃

3、南瓜酱

以前家里会种很多南瓜,吃不完奶奶就会把那些个大的南瓜晒成这样的南瓜酱给我们吃

4、花生巴

这个是客家人才有的小吃。

5、鱼脯

过年桌子上必备的一道菜,虽然我不是很喜欢它煮汤之后的味道,但是刚炸好的时候却是非常好吃。

6、豆角酥

过年必备的摆盘子用的,每次都不让多吃,只能偷偷吃。

7、江米条

这是一个神奇的面食,因为它是甜的,小时候我的最爱。但是因为牙不好,吃太多牙齿就疼。现在想买,可是外面炸的好难吃。

8、麻圆

一口咬下去是空的,但是满嘴芝麻香。

9、开口笑

这东西特别喜庆,而且个个都是破的,就像在咧嘴笑一样。


以上就是我比较怀念的小吃,其实很有很多,但是我记不大清楚叫什么名字,只能默默地怀念味道以及以前可以吃上一口的快乐。


乐闹


我儿时居住的村庄离集市远,而且没有往返的班车,我们小孩能上一次街不容易。虽然街上有很多好吃的糖果,零食。

那时,记得馋起来的时候,青碗豆,红糖,冷饭也是最好吃的零食。其中有几样好吃的小吃,让我一生难忘。

洗澡蛋

要是哪一家生小孩满月了,那一天,主人家会很热闹。主人家从山上采来洗澡叶,用铁锅煮一大锅水给月子婆洗澡,这时,有些村里的人就会带着自家的鸡蛋到主人家去煮。

据说用这种叶子煮的水洗澡,对产妇非常的好,能去风除湿,一生受益,而且这种叶子还有特殊的香味还能治病。


这种叶子煮出来的蛋象卤过一样,黑黑的,特别的香,我可以吃三个。现在农村家家都有太阳能,都不用铁锅煮了,我很多年没吃过了,好怀念那种香味啊!

烧蚕豆

收蚕豆的季节大约也就是四,五月份吧!只要村里谁家烧粪草堆,准有几个馋猫在灰堆旁烧蚕豆。

采一把新鲜的石榴叶一起和豆烧,烧出来的豆又香又泡,而且特别的黄。一边用一根小棍子拌着,一边放一个豆在嘴里。烧好后,脸庞烘得红红的,嘴吃得黑不溜湫的。


焖洋芋

焖洋芋一般都是偷偷的进行的。看好谁家地里有洋芋,几个人就偷偷的去挖。然后再把挖到的洋芋拿到僻静的地方焖。

挖好焖洋芋的坑后就捡柴火,烧出一堆火炭,然后把洋芋放到里面,用土捂上,过个十多分钟就可以吃到香甜可口的洋芋了。

地腌莲花白

莲花白有的地方叫包菜,菜叶裹得圆圆的,象一个球一般。这个通常我们也是偷偷进行的。

带上刀,盐巴辣椒面和醋到地里,在莲花白顶上切开一个盖子,用刀划一下心,然后拌上带来的作料,再把盖子盖好,过两天后,就可以吃了。

要是被主人发现,也很少会被挨骂,最多说几句拉肚子呢,这些小馋猫。

拌酸石榴

正当所有的桃梨果子吃光了后,石榴来解馋了。甜的石榴除了是自家种的,一般都很少吃得到,大部分人家都摘到集市上卖。

而酸石榴可以放开的吃,我们用一个盆,把剥好的石榴拌上腌豆腐汤,那美味真是天下一绝。


小时候的我们无忧无虑,天天只想变换着找零食吃,所以,练就了一副农村里的小孩不挑食的好身板。

而这些所谓的难忘的小吃,每每一提起来,旁边的人就会说你们真吃得进去。是呀!真吃得进去。

小丫问答,你的问题我来答!


泥糖小丫


说起小吃,现在的人不知道有多幸福,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各地小吃也是五花八门,品种繁多。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中叶的豫东农村,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条件很艰苦,物质产品匮乏,不要说小吃,人们吃饭都比较困难,顶多就是能填饱肚子而已。但即使条件有限,母亲也总是尽力让孩子们能生活的快乐幸福,经常就地取材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像做枣馍,炒剩馍,凉拌剩焖条,烙洛馍,熬胡辣汤,炒卤面,包菜角子,炒凉粉,凉拌凉粉,炸油泡子,小零食有炸玉米花、大米花,炒黄豆、南瓜子、西瓜子,炒焦螺参,冻红薯等。虽然看起来花样不少,但也不是能经常吃到的,由于条件有限,家里油少,有很多一个月只能吃上一两次而已,有些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到。而让我至今想起来还口水直流的是母亲做的胡辣汤。胡辣汤一般是中午做,手续繁杂,加上家里经济条件差,农活又忙,母亲一般一个月做上两三次胡辣汤来改善一下一家人的生活,其余的日子中午都是水煮面条,当时粮食有限,家里人多,面里多加些水抗饿。我从小比较挑食,不爱吃水煮面条,每次吃面条都不太乐意,使使小性子,耍耍脾气,所以总盼望着吃胡辣汤的日子快点到来,呵呵,我是不是很馋啊!😃😃😃

我记得小时候母亲做胡辣汤是这样的,事先要把面和好,洗面筋,炸小面叶、小豆腐块,泡花生米、黄花菜、海带啥的,这些都是我能看到的,至于怎么做,由于年龄小,也不知道咋做的,反正就知道喝起来鲜香美味爽口。现在市面上卖胡辣汤的还真不少,每次回家也吃上一碗,但总感觉缺少点啥,吃不到母亲做的胡辣汤的味道啦。有时候自己也在家尝试着做,也不行,但好过市面上卖的。哎。。。想念母亲!想念那个年代的味道!





紫月亮的姐姐


最怀念的一直也是最爱的这么多年一直都没变过。一直觉得很奇怪,人说人会变,心会变,所有的东西都在变动着,可是我爱吃的家乡的食物(小吃)一直都没变。

1 爆米筒

还记得长什么样吗?这可能是80-90后农村的孩子最惦记的东西了,不贵但是特别好吃!

原材料要的不多,只要有米,喜欢甜的加点糖,喜欢咸的加点盐,就可以制作出来。怀念原因是因为这个东西对我们小时候来说太珍贵了,没有办法去忘记那种感觉。

我们村小,又偏远,做米筒的人很久很久才来一次,孩子们跟盼星星盼月亮一样。下面院子里机器一响,就知道有人来了,一边往下赶,一边让老妈准备好东西排队爆米筒。当然最开心的是下去可以蹭吃的,只有在这一天可以吃到饱,都不觉得有心理负担。把手指伸入爆米筒中,五个手指,全部顶着米筒,手舞足蹈的吃着,脆脆的,甜甜的,嚼的嘎吱嘎吱响。

过后,就算老妈全部拿出来也不敢这么吃咯。因为吃完了,就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会有了。等待是最漫长是,也是最难受的过程。



2 烤玉米

还记得当年你烤出来的玉米的模样吗?黑糊糊的,跟木炭一样,照样吃的心安理得。烤玉米不仅是美食也是一大乐事。起火,烧柴,而且还不能用很细的柴火,不然的话玉米还熟不了。农村的孩子,爸妈事情多,想吃的东西都得自己弄。

跑到山上拾了柴火,烧完后,放玉米进去烤,最好用一张湿的报纸包住这样不容易烧糊。守在火堆旁边,中间再翻动一下。一堆人围在火堆旁,等待着丰盛的美味。

实物的匮乏,物质的短缺,能够吃上一个饱满的玉米就是莫大的开心了。

因为爱吃往后每年,只要爸妈在家都会种少些玉米。出来了,还会惦记着我要不要吃玉米,买回去煲汤,玉米岁甜,但始终没有那个味道。


3 沙葛

长于秋季,水分充足。这个季节,喜欢它胜过任何水果。也是因为我爱吃,老妈每年都会种,地理位置不远,就在房子对面,看的见的地方,穿过一条田埂就到了。

成熟的季节远远就可以看到密绿的长藤,往地上,样陡坡上,树枝上蔓延。

收完花生,黄豆,稻谷,坐在天台上,剥开一沙葛,白嫩鲜滑的肉果,水汪汪的出现在眼前,轻轻一口,那清脆,清爽,甘甜的滋味让冒烟的喉咙瞬间凉透下来。整个山间,一股清甜的味道。

所有爱吃的美食,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有种爱始终没变,只要是能种的,能自己亲手做的,都会带有父爱或者母爱的味道。也只有他们,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你多大,永远都会记得你爱吃的东西。


婉瑜喜屋1990


看到题主的图进来的~

这也是我最怀念的食物!老家叫棋子。

小时候,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吃炒豆,做棋子,寓意金豆开花,带来一年风调雨顺等美好祝愿。



这一天小学生们一般要带很多豆子棋子到学校,老师会在讲桌上铺一张报纸,同学们陆陆续续把带来的棋子豆子倒在报纸上,形状各异,颜色不同,但表达的是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也是尊师的一种方式吧。下了课同学们会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互相品尝点评谁家妈妈做的棋子好吃,谁家奶奶做的添了芝麻,谁家炸的最到火候,谁家又做了新口味……



最怀念奶奶做的棋子,又黄又脆,加上芝麻特别香~

可是离家多年,再也没有在家过二月二了,这么多年再也没吃到过棋子……😢


大眼喵乐乐


有没有重庆酉阳龙潭的老乡,怀不怀恋家乡的油粑粑。我爷爷以前就是做油粑粑的提子的,就是图中那个。

一般有肉馅的,渣海椒,豆腐干和青海椒,越说越想吃了!


油粑粑,土家族小吃,也叫油城、油香、饵糕,渝黔、渝东南湘西土家人特产,是"土家汉堡包"。是将大米与大豆类配比合适的水打成浆、用模具容器在放入秘制的包心用菜籽油炸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土家族逢年过节制作的食品,其香其脆,其色泽,其味道更是别具一格。 油粑粑不耐储存。根据气候冷热状况和油粑粑软硬程度,保质期在1~3天之内。

另外还有泡粑


泡粑,用糯米做的,吃起来松松软软的,香甜可口。泡粑的特点确有它与众不同的地方:一是色如凝脂,二是口感舒适,回味清甜,三是个小而薄,一般只蘸碟大小,中间最泡处也只有两三厘米厚,四是经济实惠。因此,适宜于老年、幼童、青年妇女以及病人吃。由于以上特点,所以能占领市场,在贵阳人的心目中,产生较好的影响。丹棱的泡粑很有名,里面放有油渣,香的很。5毛一个。早上用微波打一下或者蒸来吃,就解决早餐问题了。


你们想吃的话可以私信我,给你们邮寄过来。


随缘灬灬杰哥


我小时候那个年代,没有如今这样花样繁多的零食小吃,仅有的几样零食(我们叫“零嘴儿”),也是母亲就地取材现做的。

过去生活拮据,农家孩子喜欢吃的糖果,以及油炸的酥果子,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几颗。平时最廉价的零食小吃,是母亲炒的

“料豆”。

所谓“料豆”,是过去胶东地区在春牛节和二月二时,做给牲畜加料吃的。我们没有什么零食吃,就偷着吃。这一吃还上瘾了,于是平日里也央求母亲给炒料豆。

做料豆一般用玉米粒和大豆粒。两样搅在一起,用水淘洗干净捞出,趁着玉米粒和大豆上面还有水分,洒上一点糖精水搅匀(这样吃起来有甜味)。然后在大锅里慢火炒熟,有些玉米粒还会炒开花。

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吃到又香又甜的料豆,简直像做神仙一般。因为就是这样最廉价的料豆,也不是每个家庭能经常做的。小时候经常装一衣兜料豆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高兴了还“施舍”给他们一些。

每次吃完料豆,我就盼着下一次母亲什么时候炒料豆。而每次母亲炒料豆时,我就会扒着锅沿问“还不好啊?”“什么时候能吃啊?”。



更多精彩回答请点击我的头像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