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禧嫔对清朝友好,康熙为什么反对朝鲜肃宗册封张禧嫔为王妃?

澹奕


张禧嫔(1659年-1701年)是朝鲜王朝肃宗李焞的宠妃,本名张玉贞,原本只是个出身低微的普通宫女,却因为容貌出众、国色天香,备受肃宗宠爱。

(张禧嫔剧照)

张禧嫔更是朝鲜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女性,美貌绝伦、万千宠爱于一身,同时又是个心机女,借用肃宗的宠爱,扶植党羽、排除异己,也被称为朝鲜历史上第一“妖妇”。

从宫女到王妃,被人害过,也害过别人,最后因为宫斗付出生命代价。

那么就是这样一个人和康熙又怎么会牵扯上关联?

1689年,也就是肃宗十五年,因为张禧嫔之前经常在肃宗耳边说显王后的坏话,显王后最终被赶出宫,张禧嫔上位。

同年五月,肃宗欲升张禧嫔为王妃,但是朝鲜当时作为清朝的附属国,所以必须得经过宗主国清朝的同意。

(朝鲜肃宗和张禧嫔剧照)

后来在张禧嫔升后没多久,备边司就以“中宫殿名号已定矣,奏请之举,不容少缓”,以此请求效仿朝鲜成宗废尹氏、立贞显王后故事,派人到宗主国清朝奏请册封。

肃宗同意之后立即派张禧嫔亲信东平君李杭为奏请使,前往北京讨封。

问题就在这里,题主说康熙没有同意,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朝鲜肃宗册封王妃实则和清朝关系不大,为什么会认为康熙不同意,主要是因为【奏文】有问题。

(康熙剧照)

康熙看完之后,认为“奏文中【后宫】二字,谓诸侯不当用,且有【玄】字,犯其所讳(清康熙帝名玄烨)”为由索要罚金。

意思很明显,就是说朝鲜作为附庸国,不应当将自己妃子所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后宫”,“后宫”这两个字只能用在清朝宗主国身上。而“玄”字不用说,直接和康熙的名字相撞。

肃宗十六年(1690年),清朝使臣正式册封张玉贞为朝鲜国王妃,而肃宗自然要派使者到北京请罪,因为奏文用词不当,总得有所解释。既然这样康熙皇帝于是下令“李焞著从宽免议”。

这就是整件事情的原委,希望可以帮到您。

【每天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新知识,期待您的关注!】


羽评郡主


史书未见康熙厌恶张玉贞(张禧嫔)而不愿册封一说,康熙忙得很,哪有精力去在意一个朝鲜国王的宠妃?

事实是康熙同意了册封,但是因为朝鲜肃宗李焞的奏表内有两处文字忌讳而被清朝索要罚金:1.朝鲜作为诸侯,不应用“后宫”二字,后宫只能大清皇帝才配有;2.奏表里有“玄”这个字,触犯大清康熙皇帝玄烨名讳。

后清廷派使册封了张玉贞为王妃,肃宗也派使到北京以奏表用词不当谢罪,康熙帝也下令“李焞著从宽免议”。


生活是一杯酒182463354


这个问题问的真正无知,国与国的友好是建立在两个地位平等的国家之间。而朝鲜当年是中国的藩属国,是归顺性质,是中国的从属国,他只能谈臣服没资格谈友好,朝鲜当时无论是册立世子还是册立王妃都要上奏给中国皇帝报批,如果他敢有异心,就属于是造反,中国皇帝立刻派兵平叛,他朝鲜作为中国的家臣不配用“友好”二字,只能用“是否忠心”来给他定位。小便用词不当毫无历史常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