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产都给了儿子,养老时要儿女一样,做女儿的你能接受吗?

水浒孺子牛


这个问题是做女儿的心里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我家有个弟弟,我是唯一的女儿,从小就像个大人一样照顾弟弟,洗衣做饭。可以说我的童年没有什么快乐可言,弟弟是家里唯一的希望,我上学父母没心思供,而弟弟是逼着必须考上。最后我成了家里的劳力,弟弟上了大学。我现在就是没文凭的打工妹,弟弟坐办公室。而父母人前人后都以儿子是大学生有好工作为荣耀。长大了潦草的嫁人了,妈妈连像样的嫁妆都不舍的赔,而现在弟弟的新楼房每一件都是父母精挑细选买的。儿媳妇还没有呢就把未来媳妇的拖鞋睡衣都买好了,最让人心里不舒服的是,我和孩子的户口在母亲家,村里给孩子分了地,而我一点也不知道,直到过年在家和村长闲聊,村长说给了我们母女俩地我才知道,母亲当时也在一旁,村长问:你没对你闺女说给她地了吗?母亲的回答让我当时直想哭,她说:没有告诉,我怕她们跟我儿子抢家产!我想说:妈妈!我是你女儿啊!那地是我作为中国农民应得的!怎么是你儿子的家产呢??你有楼有平房,有那么多地。就算拆迁也够你儿子吃一辈子了,为什么我们娘俩的土地也被视为你儿子的财产呢?说到养老,我的母亲永远不会拉下我这个闺女,闲聊时总说我有儿有女,老了不会对我不好的。呵呵,没错,这是我的义务,但一个人旅行义务时也有权利不平衡。谁让自己女儿身呢!


穿透柳絮飞扬


我来自中西部农村,先生来自东部沿海,以我家乡为例,这种事例不少。以我先生的家乡为例,这种事已经比较少见。为何如此?与经济发展、思想文化开放程度高度相关。传统观念中有传宗接代,养儿防老观念。而闺女则是替外人所养,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儿子永远是自家人,闺女则不然。这种观念之下,家产给儿子相当于守财,给闺女则相当于散财,自然容易出现问题中的现象。


虽然如此,但说到养老问题,就不仅仅是儿女同等对待的问题了,依我经验所见,倚重女儿养老的其实更多。比如我姥爷姥姥已经93岁高龄,在家产不外流问题上丝毫不含糊,即便儿子不是十分孝顺也如此。但在照顾日常生活起居的时候,却明显更倚重女儿。为何会如此:与儿子儿媳比较起来,闺女明显更贴心、更懂事、更方便、更善于照顾父母。

也因为老人在家产分置和养老依靠上的双重标准,这就成为家庭矛盾的主要导火索,甚至对簿公堂的也不在少数。每个人都不是圣人,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性几乎会让每个人心里失衡。所以,不是太能接受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


有几种现象会缓解这个问题和现象的严重性:第一、父母家产寒微,家产会失去其重要的财产外援意义。第二、子女之间贫富分化严重,这样一种情况下,富有者会大度让渡家产继承权利。第三、父母改变观点,在权利和义务方面均衡分配。第四、血浓于水的亲情最终占据上风。第五、明确规则,倚重法律来迫使儿子、女儿的权利义务对等化。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不能接受又能怎样,那是自己的亲弟弟,是我给背大的,抱大的。回娘家要财产,张不开嘴。

1998年,娘家拆迁,北京三环内给了4套房,两套三居,两套独居。那时父亲60多岁,很强势,生怕女婿惦记他的房产,迫不及待地做了录像遗嘱,两套三居俩个儿子各一套,父母百年之后,两套独居也是俩个儿子各一套。那时,人们不太在乎房产,写谁的名字都行。结果写了大儿子,大儿媳妇,小儿子,和老父亲的名字,这四个人名下也就都有房了。

从那天起,大儿子 也就是我的大弟弟彻底踏实了,因为他家名下已经有两套房。这个白眼狼再也没有孝敬过老人。美滋滋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老人只好和小儿子一家生活。10几年之后,父亲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向我们诉说 这疼那疼,意思是让我们姐儿俩多多关照。从那时起,我每周去一次,给父母洗衣服,洗脚,剪指甲,大扫除,买东西,开药等等。过两年,父亲坐轮椅了,我们姐儿俩每人每周必须去两次,和小弟弟轮流照顾父母。大儿子从来不管。有一天,父亲老泪纵横,抱歉地说:把房子提前分完了,后悔了,没给女儿任何东西,还要女儿照顾自己。看到父亲这个样子,我也哭了,我能说什么呢?只能安慰老人说,没财产我们也会管您和我妈,照顾您是应该的,放心吧。父亲乐了,给了我五百元,并且说: 这是车费,你经常过来 要坐地铁,有时打车,我给你报销吧!意思是一定要经常过来,随叫随到。我心里酸酸的,父亲是在讨好我。我不拿着钱,他心里不踏实,只好拿了钱。没过几天又都给他们花了。

再后来,父亲更依赖我了,如果今天不是我值班,他早上 天一亮就会打电话说:浑身难受,喘不过气来。我还要遥控指挥他们怎么给父亲吃药,怎么做等等,或者再亲自跑一趟,那时我也是五十六岁的人了,还要看孙子,还要照顾自己的小家,我忙不过来,还要往娘家跑。简直要了亲命了。

说真的我也爱财,可是只能和小弟弟争,因为小弟弟这份房产是老人的名字,早些年有点想法,后来慢慢释怀了,小弟弟人品好,孝敬父母,对我们也特好。为了将来 保持这门亲戚,我暗暗发誓,绝对不要娘家的财产。并且让父母做了公证遗嘱,房子将来归小弟弟一家所有。因为怕大弟弟耍赖,又来抢房子。我能做到的就是让家里安静,让老人高兴。

很多人争房子,都是为了配偶和儿女,怕他们心里不平衡,看到那些上法庭、上调解室、上电视节目的人,真为他们感到悲哀,一个个五六十岁,头发都白了,一家人坐到一起,让人调解录像再播出,真是没劲。虽说女儿也有继承权,但是,老人一般都是偏向于儿子,做女儿的只能放手。顺便说一下,婆婆家的房子归我了,也是因为当初我花钱买的房改房。


西里大姨666


我以前没发现圣母竟然这么多,在中国以前都是家产都给儿子的,但是以前养老也都是儿子养老,做女儿的平时有空去看看,送点吃的,用的,给点钱,这都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正确的。如果老人住院,儿子、女儿都去照顾也是应该的,但是住院费我认为应该儿子出。确实法律规定儿子和女儿的义务是一样的,但是养老这一块除非一方直接不上门,其实是不能用法律来衡量的,更多的是道德和亲情来维系。一般情况下老人把家产都给了儿子,住院是不会要女儿掏钱的,人毕竟还要那张脸,如果老人真把那张脸拉下来,那女儿还真要掏钱,不过以后我估计除了赡养老人所必须掏的那份钱,女儿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了,这世界没有那么多圣母,也希望老人们不要太早就把家产都分下去,应该在临终前谁孝顺就给谁。


笑红尘394


先说个真 实的故 事。我表 妹的婆 婆,快七十了,还轮 流 伺 候她九十多岁的老父亲

。她家姐弟六人,两个男的,四个女的,老父亲年轻时一直做小买 卖,在村里给两个儿子盖了最好的房子,娶了媳妇,并且经常补 贴两个儿子家用,四个女儿可以说什么也没捞 着,父亲的观点就是嫁 出去的闺 女泼 出去的 水,闺女外甥都是人家家里的人,只有儿子孙子才是自己家的人。结果老了瘫 痪不能动了,开始儿子们还去照 顾(老人独 居),后来两个儿子互相攀 比,谁也不 去照顾老人了,只是轮到谁谁就给送点吃的再也不 管了,女儿们时不时的去给老人洗洗 涮 涮,送吃送喝的。后来儿子们直接不到场了。没有办法,四个女儿轮 流伺 候,因为各自都有自己的家,伺 候不方 便,女儿们就把老父亲接了自己家里伺 候,一家三个月。就是这种情况了,老父亲还是偏 心儿子,还说他家里的房 产留给孙子,他自己的钱一分也不向外拿,还挑 闺女的毛 病,嫌这个做的饭咸了,那个淡了,不是不香就是太油 腻了,最后要求每天一 包 奶,一个鸡 蛋,全部吃点 心,不吃面 饭了。四个女儿,三个农村的,自己也都六七十了(因为六个孩子女儿大,两个儿子小)还要伺 候瘫 痪的父亲,想想她们心里不憋 屈吗?有时候也是有怨 言,但怨 言归怨 言,伺 候还是伺 候,最后老父亲终 于死 在了女儿家。


现在农村某些家庭里,男女一起养老,女儿就已经烧 高 香了,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是女儿单 独养 老的。父母单 独住着老人房,儿子是个摆 设,吃喝都要女儿管,有的女儿是看父母可 怜自觉伺 候的,有的却是不得 已,也有女儿不 养的,但是很少。


总的来说,目前法 律 和风 俗 习 惯有点 脱 节,致使有的人就 钻 法 律 的空 子。比如分 财 产的时候,多数人都觉得女儿不应该有,只有儿子才能继承,中国的老人们又习惯早早的把财产分配给儿子,真正到继承的时候老人几乎什么也没有了。(分财产时是老习 惯)养老的时候想起了法 律,儿女一样有赡养义务,这就造成了很多的不 平 等,也造成了很多家 庭 矛 盾。可不管怎么样,你都应该守 法不是吗?


其实吧,我不是唱高调,我也是女儿,男女一样养老我是接受的。作为女儿心态放平和一点,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赡养父母,鸟都知道反 哺,何况我们是人呢?就算父母的财产都给了儿子,我们不是也没饿 着没冻 着吗?再说你就是有一千个不情一万个不愿,也不能跟 法 律作 对吧?如其赡养也得 养,不 赡养也得 养,倒不如心甘情愿的去赡养更好一些,这样兄弟姐妹也有情分,也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对得起生 你养 你的父母,何乐而不为呢?



我是林林妈妈,这是本人观点,同意的请点个赞,有异 议的请留言!留言必复!


林林妈妈


除了遗产这点之外,其他的待遇是差不多的我就能接受。

就比如我吧!现在三十岁,父母没有说遗产什么的,他们把我养这么大,让我上学,帮我找工作,更是给我买了套房,说防止他们不在了,我将来离了婚,不能去哥嫂家,能有个安身之所。

我和他们说,让他们放心,我只要家人在一起,我不会和两个哥哥争财产,房子如果父母要收走,我也毫无怨言。因为光是他们养大这一点,我就无以为报!

所以,即使他们遗产什么的不给我,我一点意见没有,照样会根据自己的能力给他们养老。

有一种情况就除外的,那种重男轻女,不养女儿,一味剥削女儿贴儿子的,那女儿就离得远远的,最好是老死不相往来,就是他们告你都找不到人的那种!因为这种父母不配!


默默的瑶瑶


我是女儿.我不能接受.拿我父母来说吧:我姐妹三个:第四个是弟弟:从小父母宠着弟弟:买了好吃的.好喝的都给弟弟吃.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从小就干家务活.抬柴:烧锅、割草:放羊-挑水'-弟弟什么活也不干.穿的还好.我们穿的都是大人不穿的,改小了给我们穿.弟弟上到初中就在学校请同学吃饭.抽烟:大把大把地花钱:老师不让他上了:父亲托关系给他转了学校:光初中三年就转三个学校-又上了一年高中不上了.去打工.吃不了苦又跑家了、又学了二年电脑.在外边交个女朋友.两个人的生活费、房租费都是我父母给的:谈了两年又分了:回家又叫父母给他买房子:说不买房子不谈对象:父母又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家里刚盖两层九间楼)后又说亲事花两三万.结婚后生活开支都是父母花钱.孩子也是父母带.学费也是父母出钱,又叫俺爹给他买车.车刚买几年.又叫父母出钱又买房子付首付‘.(以前父母做生意省吃俭用攒的钱).家产财产都给男孩、大孙带大又带小孙:父母又不帮女儿带孩子:我心里过不去.不想养他们的老o


依然12885


女儿能接受,女婿不同意呢?我就遇到这种情况,我妈四个哥哥,让我妈跟着养老,我妈养了,就是每天去给我姥爷送饭,后来我妈伺候了11年,年纪也有点大了,有一次送饭骑电动车差点撞车,送饭是送到邻村,骑电动车差不多十五分钟。一天三顿。跟哥哥们商量说年纪大了,不去送饭了,给点钱。然后,舅舅们和舅妈们就炸了,直接不让我妈去看我姥爷,说是不去送饭就是不行,不去送饭就不认我妈了,我妈就没有娘家了,也不让她看我姥爷!太过分了!要不然就接回家!我妈倒是可以接回来,我爸不同意,因为年轻的时候我姥爷就看不上我爸,曾经还撺掇我妈跟我爸离婚,我爸就不想接回家~唉😔我妈太苦


娜娜127779795


我不能接受,凭什么家产都给儿子?凭什么养老的时候要求儿女都一样?就因为女儿是你生的吗?作为父母,你们不觉得这种做法,太不公平了吗?反正我是对这样的父母持鄙视的态度的。

儿子既然得到了所有的家产,女儿不去争,已经说明她是很好的女儿了,完后你还要女儿跟儿子一样给你们养老,做梦呢?逢年过节的,来看看你,给你买点吃的穿的,就不错了,最主要的还是儿子儿媳妇侍奉你们。

在我们那里,皖北农村,女儿基本上是得不到父母的留下来的家产的,都是给儿子,相同的是,父母也是由儿子养着,除非这个儿子白眼狼,女儿看不下去了,才会插手,但这也是女儿主动的啊,而不是说你作为父母要求的啊,这两者有很大区别。

作为儿子的,也该有自知之明,把所有的家产都得到了,难道不应该主动对父母养老吗?如果没有,那这个儿子也不是个好货,必定是个白眼狼。


小幸福的萌萌雷


我是女儿,情感上我无法接受。也不会接受均摊养老。因为那样对女儿真的不公平。

有人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把儿女养大,即使不给你一分财产该养也得养老,儿子女儿都有赡养的义务。

义务是什么,是法律,是强制,是最低底线,是对弱者保护。说这话的人咋不说女儿也有继承财产的权利,这些人又会说农村家产都是给儿子的,闺女嫁到婆家,是外人,连很多亲生父母都这么想,他们极力保护财产最大化的留给儿子,把自己的财产早早的给儿子分出去,弄得一无所有,然后再被动的要求女儿也得赡养自己,这种情况在农村比比皆是。

虽然儿女都养大了,这其中的花费男女差别比较大,就算十八岁之间差不多,婚礼儿子结婚要准备婚房车子酒席婚纱照等等,女儿结婚一般娘家花费不多,肯定没有儿子多,

儿子结婚后,跟父母同住,老人给看孩子,负担生活费,做饭做家务,让年轻小夫妻出去打工,帮助的也是儿子,家产也是给儿子吧。

女儿一般都心软,很少有结婚后对自己爹妈不管不问的,逢年过节也会给钱给礼物,但是这种给予在农村不被认为是赡养,只说是闺女孝顺父母的,是应该的。

讲道理的农村习俗是儿子继承所有家产也承担老人的养老,女儿给不给给多少看条件不强迫,这也算公平,

但是现在是很多父母偏心偏的过分了,劫富济贫,劫女济儿,老想把一家的东西拿过来贴给另一家,诡异的是父母越偏谁谁越不争气,父母最不疼的那个往往最有出息。最孝顺的寒了心后也不愿意管了。

要么按农村习俗走,要么按照法律走,权利和义务对等,不能双标来回切换,怎么对你有利怎么来。

再重复一遍极少有女儿嫁人后真的对父母不管不问的,但是娘家父母对婚后女儿的要求和期待可是不会少的。

他们知道女儿比儿子儿媳心软,会习惯性的在女儿面前诉苦,甚至会说儿子的坏话,但这都是套路,信不信一转眼父母还是会毫不犹豫的把所有的财产都给儿子孙子。

不要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全国最重男轻女的地方潮汕第一,山东第二,我老家就是山东某市某村,

我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从小到大,父母全心全意保护的人只有我哥。女儿婚前打工的钱是要给家里的,父母欠的债儿子不用还,闺女得帮忙还,家里房子宅基地都是我哥的,不能争,在婆家受了委屈要多忍耐,不能离婚。我哥跟我爸妈一起住,生活费水电费伙食费都是我妈掏,我妈哪来的钱,闺女给的,我哥结婚十五年了,吃官饭攒私钱,还说闺女孝顺爹娘不是应该的吗?

知道我为什么不接受了吧,哪怕我条件最好我也不会均摊养老,我就是让我哥知道他享受了最多的权利,也得承担最大的责任。

我父母既然偏心就得承担偏心带来的反噬和后果。

大家都是成年人谁比谁生活的容易。女儿怎么了,女儿的情感孝心和毛爷爷一样珍贵。

补充一下说明:我能理解父母选择把财产都给儿子的做法,如果完全按照传统的农村习惯,OK,我没问题,

我能接受和兄弟姐妹一起共同承担父母的养老,父母的财产完全用于自己养老生活治病,不够的生活费医疗费儿子女儿均摊,如有剩余也均分。如果哪个多付出了,那就多得。权利和义务公平。按照法律规定,尽量公平,我觉得也挺好。

我不能接受的是父母按照习惯选择了儿子养老,却又早早的把自己的财产给出去,将自己陷入完全的被动,等到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起来找闺女了,想起来法律规定父母有随意处置财产的权利,不管给不给财产儿子女儿都必须赡养。

这就是双标来回切换,永远只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旦女儿有不满,有委屈,就会用孝道用道德来压制你。

父母似乎做什么选择都有自己充分的理由,而女儿除了被动的接受包容毫无办法。因为太容易心软。

父母大概也是吃定了这点,总是显得有恃无恐。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我是不信的。人都会犯错误,父母当然也会。

说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是手背是皮,手心才是肉。

也许真的有很多无私无所图的父母,但是这个世界真的也有很多不合格的父母,对于父母的要求当然不能苛刻他们完美无缺,但是至少在一些明显有失公允的地方是不是可以反思一下。

因为只靠女儿的妥协,或者只靠更懂事小孩的吃亏,这样的亲情早晚会被透支干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