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写好书法必须明白静、兴、恒三字?

旭陽東獒


只是个人经验而已,不可全信之,每个人学习书法的方法和天赋不一样,因人而异吧,个人学习书法十多年,觉得学习书法从一下几个方面着手。

1.找自己喜欢的帖子看,只是看。

2.研究,仔细思考每个字的笔画,走势,粗细,结构框架,一幅字的章法。

3.勤加练习,训练手感,有手感了才能下笔如有神!

4.多看别人写的,多多益善,你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

5.模仿别人写的比较好看的字!可以有很大程度的进步。

6. 自成一体





好好贾先生贾三少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好书法必须明白静、兴、恒三个字是对的,也是有深意的。

静,即学习书法心要静,环境要静,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静下心来把字写好。

兴,即对学习书法要有极大的兴趣。热爱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自己对书法没有兴趣,那是学不进去的,即便是学,也是学不好的。启功先生曾经说过,学习书法不分年龄大小,不分学的早与学的晚,只要对书法有兴趣,什么时候都可以学,而且还能学好。

恒,恒心。学习书法须持之以恒,须有恒心,须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应弃之。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用在书法学习上,再恰当不过了。

静、兴、恒,都是有心之人的对学习书法的总结,字虽少,其意却比较深,值得书法爱好者借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州耕牛堂主


无论学习任何事情,首先是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心思学下去。我学习书法是个偶然的机会,大约在我九或者十岁的时候吧,有一天放学回家,突然发现家里条几上放了一瓶墨水和一只毛笔。那时没有太多的娱乐玩意,无论见到什么新鲜的玩意出现都是喜出望外的。跑过去问父亲我可能玩玩,父亲说没用了,你玩吧。于是乎就屁颠颠地到处搜集破纸,有模有样地写起大字来。说也奇怪,那时一拿起笔来,就知道怎样握笔,而且姿势非常的到位。我祖母是位大家闺秀,念过私塾,她一见我拿笔写大字,就笑呵呵地过来对我说:“你还真聪明,有点天分,就是这样的,好好坚持练吧。”开始练书法就得到了祖母的赞美和支持,兴趣一下子来了。从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放学回家就练习书法,一度到了痴迷的地步,夜里能练到十点多。

再联系书法的过程中,让我的心宁静,小脑袋就不停地思考,所有的玩啊、调皮捣蛋的事啊全都跑到爪哇国去啦。练字时的心静,让我思考的东西越来越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问祖母,祖母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去镇上的书店查书,后来也喜欢了买书、看书,一直成了我前半生的习惯。这样,也连带我的作文水平迅速上升,开始学着写诗词、写小说。这是练习书法养成的“静”。练习书法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入静”,那种静是心灵的静美,如山谷清泉,碧水蓝天,所有的世俗无奈都归于空,只有毫笔在纸上静静行走、墨汁在纸上潺潺流淌。

我的心得是:不是练习书法需要你有恒心,而是练习书法让你有恒心,它完全让我停不下来,就像骑自行车下坡,很难刹住车了,呵呵。练习书法,让我度过了美好的童年,那是自豪的、成就的、满足的,可是上了初中后却不能继续下去了。中学离家远,住校,而且是住那种几十个学生一起的大卧室,实际上是一个大礼堂改造的。学生熙熙攘攘,再没个安静的场所了,拿去的纸笔,等下自习回去的时候就不知去向了,再看墙壁上,全是被涂得黑山黑水,比那孙大圣到此一游的题词还要疯狂。后勤老师调查事件,结果查到了我的头上,对我的处罚是擦去墙上所有的墨迹,不准再带笔墨到宿舍来.......那时的伤、痛、恨可想而知。后来只有在星期天、寒暑假回家的时候才能练习,那是疯狂的弥补。

现在人到中年,心愈静,更加舍不得书法练习了,至于写得如何,就当自娱自乐吧,呵呵。


大胖儿子和小瘦爸爸


“静、兴、恒”三字真言,出自白蕉先生的《书法十讲》:现在愿诸位在学习书法时注意的有3个字:

第一个是“静”字。艺是静中事,不静无艺。一方面不求速成,不近功;一方面不欲人道好,不近名。

第二个是“兴”字,即要有兴趣。但是一时之兴是靠不住的。

第三个字是“恒”。要锲而不舍,不能见异思迁。要坚持。

我想,这个静字,首先是要心静。心既静,自不会受外界因素干扰。即使受到干扰,也会及时调整回来。

按照白先生所说,学习书法不能急功近利。历史上的书法家大都不是要用字换钱的,自不需要靠书法逐利,因而无功利性,若有,也是内求差别即“我书比之某某如何?”因此可以安之若素,追求自己的审美趣味。而当世的某些所谓书法家,尤其是某些“职业书法家”,是要靠书法过活的,心里想着写一张就能卖多少多少钱,心如何能静?

既然要卖,那就要迎合一下买字人的喜好,又有何做到追求自我?一群追名逐利之徒,如何写出好的东西来?而后学者羡慕不已,遂走上同样的路数,于是“风气大坏”,也就成那样了。

历史上有几个大动荡时代,魏晋算一个;民国时代算一个。大动荡的时代恰恰又是文化爆发的时代。为什么呢?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样的时代,想要求一方宁静,須释放内心,追求本我,潜心自好,自然有个性,有趣味。另一个原因是,内心的逆求:潜意识里挣扎,求得心灵上的极致——越是艰难,越要活出风采——这是外力的反推。

这样的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便催生出了灿烂的书法艺术和其它方面的艺术。

归根结底还是心静,是“静水流深”的静,其下可能波涛汹涌,反应到书法、文辞等,自是意趣盎然,有灵魂,有气质的。。

第二个字“兴”,比较直白,就是要有兴趣,要自己喜欢,没有兴趣,自不会潜心深研,难下苦工,成就有否,自不必说。

延伸一点,“兴”字还可以理解为兴致。喜欢,做的时候有兴致,乐此不疲,不以苦为苦,反以为乐,自然会调动内部外部的所有能量,全力以赴,思维活跃,专注一点,兴致盎然,自然是时半功倍。

第三个字“恒”,也好理解,就是要坚持嘛。

浅尝辄止,见好就收,自难入殿堂,久之兴致索然,只有放弃一途,怎会有成?学书的过程,也是符合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事物发生演变规律的,练到无法进步,放弃即前功尽弃,顶过去便如入桃花源“豁然开朗”,发现一片大世界。过程有长有短,次数或多或少,考验的便是恒心,有坚韧不拔之恒心,又有虚静淡然的“静”的心态,一波一波地冲击过去,自是收获满满。

观古书法家之学书历程,无不符合此等规律。

打个比喻,要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按照馆阁体答卷,否则,仕途断绝,你是学还是不学?写不到好处怎么办?再写,久之必成。

讲学习书法比之生死存亡之机,有此心,必能坚持,恒心须有此等心气方可。

本文昭明书馆原创,一家之言,读者自有分数。








昭明书馆


首先要得法,然后是兴趣,再就是坚持,最后一定有好成果




温馨的蓝天


这一生的爱好,就睡觉,抽烟,写写毛笔字。前二者不务正业,唯有写毛笔字略算正途。虽然没有前途,但凭一份热爱,坚持至今,也十一二年了吧!浸淫多年,字虽丑,但对书写过程中的“静,兴,恒。”确有所体会,略谈一二。


“静”者:心无杂念,如打坐者入禅定,物我两忘。心对眼,眼对笔,笔对纸,外忘香臭荣辱,内忘今夕何夕。笔随意转,人笔合一,象这样才能写好字。练书法,先练心境,心浮气躁,不宜练字。

“兴”者:书写时进入的情绪状态。“兴来每挥千纸尽”“颠张醉素”,都是兴的具体表现。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每一个点横都是有生命张力的。《兰亭序》饮酒游冶,笔势洒脱轻快。《祭侄稿》国恨家仇,沉郁顿挫,凝结不能化。兴是书写者个性在笔画中的体现,有浓烈的个人色彩,赋于书法灵魂和生命力。



《恒》者:是练书时坚持不懈的毅力。“墨池”“笔冢”可以想见其中的不易。有苦,却乐在其中。持之以恒,必有所获。自勉!


归零140844425


有道理



铁林书院


唐大书法家、书论家孙过庭一千多年前已论述过! 神怡务闲(精神愉快,事务悠闲),一合也;感惠徇知(感人恩惠,酬达知己),二合也;时和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 ——这不是临池习书的静与兴吗? 与之相违背的有:心遽体留(心情躁动),一乖也;意违势屈,二乖也;风燥日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闲,五乖也。 时逾二纪(二十多年),有乖入木之术(形容书法没有达到很高造诣),无间临池之志(二十多年都没间断临习书法)。——这不是恒吗? 临习先贤笔墨痕迹,更须静心读碑读帖,充实一点国学素养,滋养心灵。避免闹出笑话。如毕福剑先生的“九球天后”,不评论书法水平怎样,四个字就写错两个,九字没简繁之分,玖字前人是用来记账的。后字皇后就是这个后,代表位阶或者说官位,後字是代表方位,前后左右。有的写些不知如何欣赏的口语“真不容易”等等。 不止书法界,当今社会环境躁动不安,急功近利。不正是缺少这静、兴、恒这三字吗?




兰水书艺院


静、兴、恒

仨字丰富了学书法的诀窍,做事,心平气和,宁静致远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大智慧。浮躁与冷静,是一对相互排斥的孪生兄弟。

艺人若冷静,心态释然,若浮躁则心境变乱,释然而生妙品,心境燥热生霉物。

学书法追求雅致,崇明理,只有淡泊而谧静,趋名利则浮华生焉。大凡浮躁者一种是个性而成,一种是基于出名而为。

兴乃盎然也,是为心动,因趣而兴致勃勃,所以兴趣俩字永远拥抱。

做事情,都是因了喜之好之乐之,成功者必有的规律。具备痴迷,也是兴趣的引导啊。

恒,持之以恒,不辍,不停的意思,坚持不懈,心境远大,目标明确,敢于挑战自己。

凡事预则立,认准的事情,永不回头。

因此成功者,天赋以外,必须具有仨字的特征。

故,学书法也不例外,要静、兴、恒。

谢谢





狂喜淡墨a


千家诗中有一诗云: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争似满炉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此诗虽然看上去通俗易懂,但哲理却深可探究。

前二句与后二句正好"燥、静"处事的二种不同路子。用在学习书法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静、兴、恒"在此诗中表达得是何等的贴切啊!宁静临帖、读帖乃至创作须全心身的投入,如能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终会或多或少体悟到书法艺术在心田里生根、开花、结果!唯有"兴",即浓厚的对书法艺术浓厚的兴趣,才会孜孜不倦的对书法艺术求索而不避寒暑丶伏案于灯前,书写于月下。

唯有"恒",几十年如一日,"争如炉中煨榾柮,慢腾腾地暖烘烘”。书法艺术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须"厚積薄發",而"恒"、唯有"恒",才能在"上下而求索"的坎坷道路上不断进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