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林家連嫁妝都沒給黛玉留下嗎?

潤楊閬苑


林黛玉是絳株草下凡,老跟她談錢,俗不俗?

悟空上已經看到無數次關於林家的家產問題,關於黛玉的錢是不是被鯨吞的問題,林家究竟有錢沒錢的問題,這些,對於曹公所要表達的《紅樓夢》主題來說,都不是問題。

首先我想說的是,林如海不可能沒有錢,賈璉陪黛玉回老家的時候,林如海還在病中,並未去世,林如海將黛玉託付給賈家,也一定將相應的後事交待清楚並安排好了。以林如海愛女之深,他絕對不會讓黛玉過著向賈家伸手的生活。我們從後來黛玉派丫頭去賈母那兒取錢,也能說明一些問題。這取來的錢,一方面可能是賈璉跟黛玉一起回去處理林如海後事的時候,林如海交付給賈璉的黛玉的生活費,賈璉回來將錢交由賈母保存,這是很有可能的。否則的話放在賈璉身上可能就會被他用掉,用平兒的話來說,我們的那位爺,油鍋裡的錢都會撈出來花。當然,賈母也不可能允許賈璉這樣做。

另一種可能,也許黛玉的丫頭上賈母那兒取的錢是賈母給的私房錢,作者在前面就說過黛玉進賈府,一切待遇都跟寶玉一樣。賈母給她零花錢讓她打點人情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如果是這樣,那麼黛玉的錢很有可能還存在賈母那兒呢,作為整數攢著呢。鳳姐後來說到賈母那兒金的,銀的,圓的,扁的,難道將來只有寶兄弟頂了你老人家上五臺山,說明賈母那兒的私房貨不少,大概也包括黛玉的錢在內。

作者從頭到屬都想要表達的是寶黛情感的契合。如果黛玉沒有錢,沒了生活來源,她整天要為生計操勞,像邢岫煙那樣,那她還有可能一門心思去跟寶玉談情說愛嗎?以黛玉的清高孤傲根本不可能。所以,黛玉的生活,是建立在衣食無憂的基礎上的。我們再看看中國古代的民間傳奇故事,比如說《天仙配》、《牛郎織女》,甚至是《田螺姑娘》,因為裡面有了天仙下凡,便不再為生計犯愁。他們犯愁的只是阻礙他們情感的那種力量。

讀《紅樓夢》,如果連這麼點基本點都沒有認識,早點將書扔了吧,省得讀書讀得走火入魔了!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點擊關注和分享!


蘇小妮


我覺得林如海去世的不匆忙,從黛玉收信後回家,到林如海去世,差不多過了一年的時間,林如海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為黛玉籌劃未來,這其中也包括黛玉的嫁妝和婚姻。

有人說林如海是廉潔的巡鹽御史,根本沒有錢。但從史料可以看出,歷來巡鹽御史都是肥差,林如海即便是廉潔奉公的典範,雖不至於有鉅額存款,至少也有女兒的嫁妝。

可見,林如海不可能不給黛玉留嫁妝。黛玉說的那句話,正是她寄人籬下的那種悲傷的感覺,並不是林家窮的沒有錢留給她。而是她寄居在賈府,不像薛寶釵全家都來了,吃穿用度都是自己家的,黛玉用的自然是賈府的,這與嫁妝無關,與林家的家產也無關。


紅學愛好者蕭夢


林如海是個才子,也是能臣。

林家上有四代襲爵,林如海又高中探花,為三品巡鹽御史,蘭臺寺大夫,再進一步就將入閣拜相。他對官場的潛規則也非常熟悉,如幫賈雨村復職就辦的滴水不露。

當時元春正要封妃,因此也不存在被皇帝抄家的可能。

清代規定,如無子嗣,且無近支過繼,己嫁女可分得財產的四成,未婚女可分得財產的三成。林黛玉的情況是可拿到林如海財產的三成和賈敏的全部嫁妝,其餘財產歸公。林如海送黛玉入京時,己知自己身有陳疾。

林如海和賈母己有協議,將黛玉嫁給寶玉,這在黛玉入賈府時住宿的安排上就看的出來。

林如海死後,賈母派賈璉去處理遺產問題,沒有立嗣子,也沒有把應交公的部分交公,經過活動、應酬,把林家的錢全部轉到賈府,絕大多數交給賈母,因為老太太是知道數目的,自己當然也撈了些油水,因為林如海那麼聰明的人,為了讓賈璉賣力,不可能讓他空手而歸。

因為尚有70%應交公而未交的部分,所以這件事不能宣揚出去,讓別人抓住把柄,知道的人極少,賈母、賈政、賈璉、王熙鳳知道,可能連王夫人都不知道。

我想黛玉本人是知道的,但因沒有其他辦法,只得隱忍。數目就是賈璉口中的二、三百萬兩。


旁觀者嵐


我的回答是:林家沒有給黛玉留下嫁妝。並有如下充分的理由。

一、書中沒有明確交代。黛玉作為書中的最重要的主人翁之一,如果林家有嫁妝留有黛玉,書中必有交代,就是一筆代過亦應有之。

二、給女兒準備嫁妝一般都應為母親更多關注的事情,賈敏死的太早,那時黛玉尚為幼童,因此考慮給黛玉準備嫁妝時日亦為時過早。

三、前面已說過,準備嫁妝本應為母親的事,賈敏死後,黛玉又早早入駐了賈府,黛玉長期不在林如海身邊,加之政務繁忙,有時即便心中想過此事,也可能只是一想而過,忙時便又忘卻。最終也未能給黛玉備下嫁妝。

四、那時雖然通信很為不便,但林如海與賈政等同朝為官,加之賈兩村、賈連等也與其時有些許相互走動和聯繫,即便是報喜不報憂也罷,對女兒在賈府的處境基本瞭解,知曉有賈母的疼愛,並女兒可能最終能與寶玉結緣,所以,對黛玉的嫁妝事宜或有所忽略。

五、林家雖有四代世襲爵位之榮,但林如海己為林家五代嫡孫,亦失缺世襲之位,雖曾為鐘鼎之家,但己漸向衰落,雖通過自身努力,官至從三品的巡鹽御使,此本應為肥差,其家本亦應殷實。但書中並未對林家的財產情況有明確交代。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其為官清廉,並沒有多少家資,如與賈家結親,嫁妝太薄、羞於出手;太厚又缺少實力,故一時無所適從,故無備下。二是借賈連送黛玉奔喪時所說:‘這會子發財三、二百萬兩就好了’,從此可以推斷林家確亦殷實,如是,卻就是我說的第四種情況了,林如海確實對黛玉嫁妝之事有所忽略。對此,我比較更認同第一種情況。

總之,我認為林家並未給黛玉留下嫁妝。





湛藍天空依舊是我


很多人關心林黛玉的嫁妝問題,操心林妹妹父母雙亡,沒人給她準備嫁妝,其實大可不必擔心,就算林如海死了,林黛玉的嫁妝也不成問題。


關於林黛玉的遺產問題,一直眾說紛紜,有說鉅額遺產被賈家吞了,有說林家根本沒有那麼多錢。林黛玉自己也說:

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

林黛玉的話似乎證明自己沒有餘財,我認為並不準確。個人觀點林家是不可能有鉅額財產的。第一,世襲三四代的爵位之家大多都是靠俸祿活著的窮官,根本沒錢。賈珍說:除咱們這樣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襲窮官兒家,若不仗著這銀子,拿什麼上供過年?”可見世襲的官,十家有九家是窮的。林家功勞沒有賈家大,沒有賈家那些封田厚賜,沒有賈家前兩代實權斂財,靠祖宗積蓄和襲爵的俸祿,屬於窮官那一行列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會拿賈敏作為賈家千金大小姐嫁給林如海需要門當戶對說事。我認為這有點較真了。林家世代書香世家。在那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光書香就夠他們驕傲一輩子了。何況林家就算再窮也不是吃不起飯,比較賈家大大不如而已。賈家只要嫁妝多一些,與林家這種有社會地位,有官場聲譽的讀書人家攀親,是賈家樂見其成的。事實也證明,林如海的能力沒得說,考中探花郎,這不是一般的文化儲備。林家的清貴與賈家的富貴,正是門當戶對。

寶釵笑道:也不過多費得一副嫁妝罷了,如今也愁不到這裡。

寶釵調侃林黛玉的花費不過就是一副嫁妝。這說明一點,以林黛玉的身份,嫁妝其實花費不多少。王熙鳳關於賈家幾個年輕少爺小姐的婚嫁有過計算。

寶玉和林妹妹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體己拿出來。二姑娘是大老爺那邊的,也不算。剩了三四個,滿破著每人花上一萬銀子。環哥娶親有限,花上三千兩銀子…



王熙鳳這話應在林黛玉身上有兩個意思。第一,賈母已經為林黛玉準備好了嫁妝。無論林黛玉嫁給誰,嫁妝費用都是賈母出。第二,賈探春們的嫁妝銀子不過一萬兩。林黛玉的嫁妝就算再多,五萬兩也足夠了。這些銀子的出處,賈母的體己就足夠。而賈敏嫁給林如海帶過去的嫁妝,有一部分是要傳承給女兒的,這一部分原封不動會跟著林黛玉回到賈家,由賈母收藏。再有,即便林家不如賈家富貴,林如海畢竟是巡鹽御史,工資都是最高的。林家人又極少。林黛玉走後不過幾房姬妾,花費有限。林如海死後財產處理,再有十萬八萬銀子並不意外。這些給林黛玉做嫁妝綽綽有餘了。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曹雪芹有意介紹林黛玉回來帶了一箱箱書籍而不是古玩金銀就是介紹了林如海留下的遺產金錢不多,反倒是書籍極多。林家的書香傳世比起賈家的白玉為堂金做馬,高下立判。不過林家畢竟還是大族,林如海也有實權,除了對幾房姬妾的撫養費用,留給林黛玉一副嫁妝錢是有的。但也就是如此了。

那些所謂林家是世襲爵位應該有錢,林如海是巡鹽御史應該有錢,我認為是很偏頗的,忘了有一種人以天下為己任!林如海真要是個貪汙犯,絕不會死在任上,也不可能不過繼兒子傳承香火。相反他的一切行為都證明他是清官,而以清朝的工資來看,不貪汙,只靠工資,哪怕他是巡鹽御史,迎來送往,家人花費,工資,是剩不下太多錢的。林如海若是海瑞一般人物,什麼官職都不會讓他有錢。這又扯遠了。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通行本120回本 】

【工筆紅樓夢·清·孫溫】


君箋雅侃紅樓


關於林家遺產問題,歷來爭論很多。按理說林家侯爵之後,林如海是鹽官,怎麼會沒有遺產?但是林黛玉也不是傻子。不僅不是傻子,而且還十分聰明敏感。如果父親給她留下鉅額遺產,不管是賈家代為管理,或者是擁作他用,黛玉都不可能說出“我是一無所有”“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的話來。

鉅額財產肯定是沒留下。那麼少量的財富有沒有呢?難道連嫁妝都沒留下嗎?我認為,這個問題,跟林如海的逝世時間是緊密相關的。

“這年冬底”賈家接到書信,說林如海病重,於是派賈璉送黛玉去揚州探父。接著鳳姐“心中實在無趣”,晚上秦可卿託夢,驚醒後人回秦氏已死。接下來協理秦氏之喪,“停靈七七四十九日”。那麼秦氏的喪事,應該是在年底、最多到正月裡辦完。

在辦理喪事其實,跟隨賈璉的小廝守昭兒回來報信、請安、要“大毛衣服”,顯然還是在冬天,於秦氏的喪事時間相符。問題是這個昭兒還帶回來一句話:“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巳時沒的。”

很多人根據這個“九月初三”,認定這段情節時間有誤差。其實不然。雖然前面林家人報信,是林如海病重,但九月初二出發,也是“病重”而不是死亡。換言之,報信的林家家人,是在九月初三之前出發的。到“冬底”才來到北京賈府,路上走了多長時間?

“冬底”到底是什麼時候?有人認為是“冬天的最後一段時間”,有人認為是“冬月月底”(農曆十一月也叫“冬月”,在一些民諺中有這樣的說法)。無論如何,路上至少走了三四個月,肯定是超出常理的。為什麼會這樣?

古代交通不便,遇到異常天氣,道路沖毀等變故,可能耽誤時日,但也沒道理耽誤到三四個月的。但是這問題不難解決,比如家人在路上生了病,沒有電話、電報,只能養老病再接著走。當然沒有這麼巧的。可如果家人以此為託辭呢?

林如海沒有近支親屬,遠親也不在家鄉(做官在揚州,家在蘇州,距離四五百里,還是比較近的)。他身邊的,只有“幾房姬妾”和僕人奴才。林如海逝世時大約五十,還算英年早逝。並且林黛玉從來沒擔心過父親身體,不是久病。那麼,林如海的死,應該是急病而亡。

這邊病重,那邊去送信的卻是不急不忙,路上走了好幾個月,為什麼?很可能是姬妾奴僕已經商量好,要拖延給黛玉報信的時間。這樣一來,林如海到死,沒有見到女兒最後一面。多少傷心遺憾就不用說了,關鍵是財產沒有交代——就算寫了遺書,也需要人轉交。

古代的財產不像現在,銀行存款一查可知,不動產實名登記,就是貴重首飾,多半也在登記。古代的金銀細軟,可是到了誰手裡就是誰的。在林如海去世之後、林黛玉未到之前,這段日子裡,林家發生了什麼事,也就可想而知。

別想得像肥皂劇裡那樣戲劇化,只不過是幾房姨太太、幾個奴才,趁亂把林如海的金銀、細軟之類收藏到各人私庫裡。賈璉到來,以他大少爺的性格,肯定不會詳細搜索。

接下來是辦喪事。賈璉出發,是送黛玉探父,不是去理喪,也不可能隨身帶那份錢。而憑著他“油鍋裡的錢還要找出來花”的性格,也不會節儉省錢。大約林如海的積蓄,能變現的,喪事上花了一大筆。

在處理完喪事後,賈璉帶黛玉回家,沒有提到“幾房姬妾”和奴僕下落,當然是就地遣散、或者留在蘇州老家,看墳守節。遣散要給遣散費,看墳要給安置費。這一筆費用下來,林家的財產還有多少?

賈璉雖然揮霍,倒也不是故意置黛玉於“一無所有”的境地。但是正如王熙鳳所說:“寶玉和林姑娘他兩個,一娶一嫁,可以使不著官中的錢,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來。”黛玉後來在賈府,也不是靠月錢度日,自有“老太太那裡給林姑娘送錢”。那麼在賈璉的預算中,黛玉的嫁妝,自然是賈母來提供。

在管家的事情上,賈璉操的心遠不如王熙鳳的多。只要不讓他自己出錢,他樂得輕鬆,何必在林如海喪事上扣扣縮縮、替黛玉省出一分嫁妝來?所以,不是林家有沒有黛玉留嫁妝的問題。而是林如海的遺產如何分配的問題。黛玉自嘆“一貧如洗”,是她知道父親的遺產已經全花完了,並且是以辦喪事的名義花完的,叫她有苦沒處說。

——她這樣的大家閨秀,總不能要求表哥:“我爸的喪禮省點錢,給我留點嫁妝”吧?


棲鴻看紅樓


林家上有四代襲爵,林如海又高中探花,為三品巡鹽御史,蘭臺寺大夫,再進一步就將入閣拜相。他對官場的潛規則也非常熟悉,如幫賈雨村復職就辦的滴水不露。

當時元春正要封妃,因此也不存在被皇帝抄家的可能。

清代規定,如無子嗣,且無近支過繼,己嫁女可分得財產的四成,未婚女可分得財產的三成。林黛玉的情況是可拿到林如海財產的三成和賈敏的全部嫁妝,其餘財產歸公。林如海送黛玉入京時,己知自己病入膏肓。

林如海和賈母己有協議,將黛玉嫁給寶玉,這在黛玉入賈府時住宿的安排上就看的出來。

林如海死後,賈母派賈璉去處理遺產問題,沒有立嗣子,也沒有把應交公的部分交公,經過活動、應酬,把林家的錢全部轉到賈府,絕大多數交給賈母,因為老太太是知道數目的,自己當然也撈了些油水,因為林如海那麼聰明的人,為了讓賈璉賣力,不可能讓他空手而歸。

因為尚有70%應交公而未交的部分,所以這件事不能宣揚出去,讓別人抓住把柄,知道的人極少,賈母、賈政、賈璉、王熙鳳知道,可能連王夫人都不知道。

我想黛玉本人是知道的,但因沒有其他辦法,只得隱忍。數目就是賈璉口中的二、三百萬兩。


善良的何先生


你有如此的想象力,最好自己去寫一部精彩作品。應該知道,作者寫的都是與主題能掛上鉤的故事和情節。林黛玉的家產,林家是否給黛玉留下嫁妝,這些與主題沒什麼關係,何必一追再追呢?有家產,留嫁妝,又怎麼樣呢?其實看懂紅樓夢構思的讀者都很清楚,史家、王家、薛家、林家和李家(李紈)都進了賈家,成了一家。曹雪芹為了遮掩真事,是把皇家、曹家、李家當成一家來寫的。比如元妃省親時,黛玉湘雲凹晶館聯詩時,賈府就轉為了林家,也就是曹家。所以如果林家有家產,那就在賈府之內啊!我這是可說清楚了,想得通嗎?可憐天下讀紅人,不知真情亂髮問。自己糊塗又糊人,解味紅樓何能成!哈哈😄,戲語,不必當真,否則又傻了……


藝術館的紅樓畫


林黛玉到賈府,.

丫頭婆子一嘟嚕。

.兵馬末動糧草到,

金銀財寶隨身物。

至於能帶多少貨,

曹公沒能寫清楚。

今人都有想象力,

仔細猜猜會有數。


以書為家


巜紅樓夢》作者寫林如海的死是為林黛玉長期生活在賈家而設計的。林如海的官職和家境雖然稍次於賈家,但是林黛玉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巜紅樓夢》是一部完美的小說,事實要“真”,情節要細。但是所有的情節和故事細節都要為賈家這一中心主幹或者說將來的落敗服務。生活中的細節為主題或直接或間接有的必須有。對於主題無關緊要的堅決不要,否則就會沖淡主題,影響《紅樓夢》的完美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