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3、2、1,點火!”伴隨著巨大的火箭轟鳴,肩負著億萬中華兒女的探月飛天夢想,12月8日2時2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嫦娥四號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研製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研製發射月球著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 嫦娥四號探測器巡視器(左)、著陸器(右)、中繼星“鵲橋”(上)示意圖

嫦娥四號這次“奔月之旅”將實現三個國際首次、一個國內首次。即,國際上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國際上首次月球拉格朗日L2點中繼與探測,國際上首次月基低頻射電天文觀測,國內首次實測月夜期間淺層月壤溫度。

美國《福布斯》雜誌12月5日文章稱,中國開展的是一項勇敢無畏的登陸月球使命。

人工智能協助發射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熱門的人工智能技術也融入運載火箭的智慧化發射中。

據介紹,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和智能搜索技術,輸入火箭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多次試驗和故障數據記錄,自動記憶並學習故障高發薄弱環節,結合專家系統等推理工具,克服高密度發射期人員頻繁更換、現場經驗不足導致數據分析時間長等缺陷,有效提高數據分析的深度與準度,最終實現運載火箭智慧化發射監測。

嫦娥四號月球車的突破與挑戰

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外觀設計構型)

1.著陸方式:近乎垂直降落突破導航控制技術

相較於月球正面,月球背面的地形則更為複雜,隕石坑更多,地勢起伏更大,因此嫦娥四號不能像嫦娥三號那樣以弧形軌跡緩慢著陸,必須採取近乎垂直的降落方式。

2.通訊方式:通過“鵲橋”中繼星與地面通訊

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示意圖)

由於月球整體的阻擋,月球背面成為與地面通信和測控的禁區。“鵲橋”將承擔兩大任務:一是遙測與遙控航天器,二是負責地球和嫦娥四號之間的信號傳輸。

3.工作時間:提升整體可靠性月夜也開展工作

和嫦娥三號“玉兔號”的月夜休眠策略不同,嫦娥四號月球車在月夜也要開展工作。月球一個月夜的時長相當於地球的14天多一點,且晝夜溫差極大可達300℃左右,月球車優化與改進後,提升了整體可靠性。

4.能源供給方式:同位素溫差發電與熱電綜合利用技術結合

新的能源供給方式,兩面太陽翼收集的太陽能和月球車上的同位素熱源兩種能源供給,保證航天器在-180℃的環境中不被凍壞。

5.世界上重量最小的月球車壽命或長於“玉兔號”

嫦娥四號月球車總重量140千克,是世界上重量最小的月球車。據瞭解,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的壽命實際上遠超預期(“玉兔號”設計壽命為3個月,實際上它在月球上工作了972天)。

今日凌晨2點“嫦娥四號”出發了,一切正在順利進行

(北京中國科技館展出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模型)

同“玉兔號”一樣,嫦娥四號月球車預計壽命也是3個月,運行時間或比“玉兔號”更長。

“嫦娥四號”探月背後的意義

這次“嫦娥四號”揹負著勘探艾特肯盆地——馮·卡門隕石坑的重要使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太空探秘旅程。

這個直徑達180公里的隕石坑,被認為是月球最古老的撞擊特徵。而此次勘探,會為我們瞭解月球、地球、太陽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數據和線索,是人類探月史上一次著陸月球最遠端的極限挑戰。

除了勘探任務,著陸器此次還會進行第一次月球暗面低頻射電天文學實驗;開展觀察植物是否會在月球低重力環境中生長的調查;有望探測出國際上第一幅月背剖面圖;探測月球兩極是否存在水資源和其他相應資源等等,可謂是新一輪關於月球資料的“大起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