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富丁说


我也是农村人,插过秧打过谷收过玉米。真的很辛苦,插秧首先得拔秧苗,一小捆一小捆的用头年的干稻草绑好,然后用竹筐挑到自家另外的田里栽,遇到天晴还好不冷,要是遇到阴天,下田还冷。有时候脚底有泥鳅过,还以为是蚂蟥。一直重复不断的弯腰插秧,起身拿秧,半天下来腰疼的不行。但是没法,还得继续做。打稻谷和割稻谷的时候,又热稻谷上的毛刺又刺人,刺的手脚痒的难受。所以大家不要瞧不起农村人,农村人多数都是勤劳朴实的,没有农村人种粮食,喂养鸡鸭兔猪,我们能吃到绿色食品吗?


农家红哥


那是改革开放前,

所有农活人工干,

运输要用平车拉,

收麦要用割麦镰,

驾上牲口把麦碾,

净粒要用风车扇,

头顶烈日背朝天,

又苦又累腰发酸,

男女老少齐上阵,

前后奋斗二十天,

白天黑夜连抽转,

龙口夺食争时间。

现在收麦真清闲,

口袋拿上地头站,

只有机器地里转,

很快就把麦收完。

手工割麦真是苦,

每粒都有汗水沾。


李永年0


俗话说‘’麦从西熟‘’,我们山东一般是在五月底六月初(阳历)开始收割小麦。在收割小麦的前一天晚上,村民们把镰磨好,一般要每人两张,这张钝了用那一张。早晨不明天起床,为的是早出工凉爽,因为这个季节干燥,如果一出太阳就是暴晒。但天再热也要在脖子里围上毛巾,穿上春天的长袖衣服,否则麦芒扎到哪里哪里就是一个红点,奇痒无比。收割小麦是一年最累最紧张的工作,既怕冰雹又怕下雨,真是时间短任务重。因此说‘’争秋夺麦‘’。收割后便是打场晒粮。村民们看着装满一袋子一袋子的麦粒,辛苦着,幸福着。春天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主要是插地瓜秧,因工序繁多,一般是几家合伙干,前边的刨埯,之后向埯里撒化肥,浇水,插地瓜秧,封埯。村民们在春天里风吹日晒,辛勤地干着程序繁杂的农活,盼望秋天有一个好的丰收成果。






-帘幽梦245


我是农村出来的娃。

以前生活在农村,所以对割麦插秧有特殊的感情,更多的是一种亲近亲切感。那时候,农村基本上肩挑背驮,割麦插秧基本上都是手工。

那时候,为了赶季节,抢天气,割麦插秧都要起早摸黑。天还未亮,身后放倒的麦子,插过的秧已是一大片了。

割麦插秧,更多的是收获一种成就感,一种你体验不了的丰收喜悦。闻着醉人的禾苗麦香,闻着新鲜的泥土气息,心都陶醉。

人多的,割麦插秧肯定是快,两三回就换到下一垅。人少的只有伸起腰,擦擦汗,捶一捶酸疼的腰腿,活动一下手脚,或者换一把锋利的镰刀,默默的又埋没在麦浪里。

那时候的我,经常游走于麦浪与秧田之间。看着一拢垅的麦田,心里暗暗的把它们分成几份,已割插多少,这次准备干多少,还剩几何。忙完伸腰看着自己的辛劳,疲惫感顿觉烟消云散。

那时候的割麦插秧虽然有些苦,有些辛酸,但却是我人生不可少的一笔财富。






大风斗


在农村手工插秧苗是什么感觉?我来告诉你!

笔者是南方小伙所以割麦的感觉没有体验过这里就不提;插秧苗笔者感受倒是颇深,因为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小伙,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插秧苗的感受:

笔者老家是在:广东韶关。家乡主要农作物以黄烟和水稻为主。我们那里是一年两季,上半年种黄烟,下半年种水稻。黄烟大概7月份左右就收割完成。8月下旬开始就忙碌种植水稻。

犁田

我们老家地形主要以盆地为主,犁田大部分用农村的小型拖拉机,舍得花钱的就请人用犁田机,当然少部分人用牛犁田(我们老家那边目前养牛的较少)。

整平(田地):

犁田完了要把田地整平,利于后期排水/进水。我们一般用农村的木质“楼梯扶手”,上边放点重物,用绳子绑住“楼梯扶手”有序的把田整平。田地整平后就可以插秧了。

拔秧苗:

秧苗是随拔随种的,因为如果拔的太早放置时间太久会导致秧苗脱水,干枯。所以我们一般早上拔秧苗,农村一般6点左右天都好亮了,计算好中午的量要多少拔多少,下午插秧中午吃完饭后再拔以免秧苗放置时间久枯萎了。拔秧苗也是个苦差事,也是个技术活,技术不到位容易把秧苗的根拔断。当然也是个“恐怖的事”因为秧苗地里有时候也有蚂蟥,甚至水蛇。小时候最怕是遇到蛇了,现在想起来都毛骨悚然。

插秧:

插秧是最耗时的一件事,插秧我们那分两种①抛秧②插秧。啥叫抛秧苗呢?其实就是人站着直接把秧苗珠珠丢下去,这个比较省时也相对快捷的方法,当然也不是随便丢哦,也要注意密度,密度太大会影响以后水稻的生长也会影响产量。第二种插秧。这个就痛苦了,要弯下腰一株一株的把根插进泥土里面,不能插太深也不能插太浅,而且讲究美观性,要横竖都能成一条直线,所以不仅考验耐心还要考验眼力呢?一天忙碌下来,腰根本直不起来,晚上睡觉左翻右翻都难以入睡,身体全身上下都疼,插秧苗我们一般要大概半个月左右时间,所以这期间是最辛苦的,最累人的,因为9月份太阳也是最毒辣的,插完秧皮肤早已被晒的黑不溜秋的。

插完秧后续还要施肥,日常管理,打农药,收割。等一系列农活这里我就不一一说啦!总之农民朋友种地真的不容易,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挣的都是辛苦钱,虽然出来社会后就没插过秧了但回想起以前仿佛还在昨天,那时候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晚上收工回家,因为忙碌一天总算可以休息一下了!


我就是阿华


在农村手工割麦插秧是一种什么的感受?

老梁从小在农村长大,家里一直有种地,我们这边以种植水稻为主,家里是十多亩田,上半年种植烟叶,下半年种植水稻,现在我们村这边还是处于半机械化,除了犁田和收割稻谷的时候使用的是机械,拔苗和插秧都是靠人工。

人工插秧是整个种植水稻过程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在插秧前,需要拔苗,如果苗田泥土松软比较节省体力,而且很快就能拔好,拔苗简单,但是比较费时,早上拔苗后,还要挑去插秧,中午水太热,拔苗容易烧根。

也可以早上拔苗,下午插秧,如果下午拔苗,要求在第四点左右出门,那个时候太阳还非常烈,但是没办法,一般在六点半左右天就开始黑了,然后野外的蚊子开始冒出来,基本在七点钟左右必须要收工回家。

插秧时候,手速快的可以达到平均一秒钟一颗,但是长期保持这个速度手容易酸,我见过速度慢的,基本五六秒才插一颗。

有些田的泥土不好,比如长期缺少水分的田,泥土比较硬,即使有水的浸泡,泥土也像石头一样,这样的田很容易伤手,而农田不可避免还有一些小石头,如果手不小心碰到石头,割破是小事,更严重的是红肿,非常痛。

反正老梁小时候帮家里插秧,几乎每年都会让手指受伤,受伤后工作还得继续,然后用布包裹起来,再继续插秧。

插秧主要依靠食指和中指,这样选秒快,插秧速度也快,如果食指不下心受伤,就得改用中指,如果两只手指都受伤,那就改用无名指,速度放慢。

人工收割稻谷,一把好的镰刀最重要,镰刀有很多种类型,有那种弯曲的带齿的,这种号称专门割稻谷的,很轻巧,其实不太好用,锋利度不够,还有一种前头大,里面小的镰刀,砍柴不错错,用来割草或者割水稻太重,握久了手酸。

割水稻用那种比较狭窄的镰刀最好,非常轻巧,最适合割水稻,一般10颗水稻为一手,20颗为一把。

一亩田一个人速度快,连续工作,需要一个早上加一个上午,很累人,手酸腰更酸,如果有三个人作业,一亩田从早上六点开工,到九点至十点作业可割完。


老梁话三农


我们老家在山区,农村的田地主要以梯田的形式存在。大型的机械根本无法操作,当然农村经济条件比较差,也没有钱来购买这些机械。因此农村里面插秧收割小麦稻子等全靠手工。以前在农村插过好多年的秧,割过好多年年的麦子,我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首先,插秧一般选择在农历的三四月份,天气乍暖还寒还,水田里的水赤脚下去还是感觉到比较凉的。插秧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累。见过人,别人插秧的都知道,插秧要弯腰,脑袋朝下,双手不停一手拿秧,一手插秧。时间久了保持同一个姿势,等你想站起来的时候,都会感觉头晕眼花,有点喘不过气来。

因为不停的要将秧苗栽到泥土里,所以手指头指甲部位特别容易起皮长倒刺,非常的痛。另外插秧都是倒退着往后插,要时刻小心,不要一脚踩滑摔倒在水田里,那样的话浑身湿透,特别难受。

在农村插秧一般都是几个人一起齐头并进,你追我赶,所以大家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停下来休息,其他人也不能休息,必须跟着大家的进度一起往前走。因为当你休息的时候,别人就会超过你,甚至将你包围在中间,你再去插的话,很容易将旁边已经栽好的秧苗破坏。所以总体来说,插秧是非常辛苦的。


其次再来说说割麦子。麦子的麦芒非常锋利,经常容易戳到皮肤裸露的地方,造成割伤或划伤。尤其是当你弯头割麦子的时候容易戳到脸上,感觉非常疼。

同时割麦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镰刀的位置。如果不小心的话,很容易将自己的手指头或者手腕割伤。有时候即使有经验的农民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要特别的注意,稍不留神就有流血事件发生。

割麦子也要一直弯着腰,对于脊椎的压力也比较大,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是很正常的事情。当然许多的农民,他常年干这些事情已经习以为常,像我们小孩子或者干得少的人就很不习惯。

总的来说,不管是插秧割麦子收稻子,都是农民最忙而且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很多人相互商讨,今天是你家,明天是我家,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去到一家帮忙,然后相互换工,割完了我家再割你家。那是农民最忙,最累的时候也是农民最喜悦的时候。


农家许小河


我觉得在南方农村长大的小孩应该都有干过割麦插秧。割麦其实在我们那还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我们那水田多,麦子一般种的少。割麦子就是弯腰起身循环,一手拿镰刀,一手拿麦子,一排排割,累倒是不累,就是麦子打到身上脸上有点痒。我们那水稻有个两三季,插秧有点累,但也有乐趣,一到插秧季节各家的田里已有各家的弯腰低头在插秧。大人到了田边后,把一扎扎的秧苗分散抛到田里;大人小孩就脱了鞋卷起裤管下田插秧。左手拿一把秧苗,弯下腰,右手从左手拨出二三棵秧苗,插到水田里,“一,二,三,四”,很快,四株稻秧就立在水中;再退后,又是这样“一,二,三,四”,不多久,从田的这一头到另一头,就有了四行稻秧。到了田头,就移到旁边,转过身,再弯腰低头插出四行稻秧来。就这样,要插好我家的一块田,几乎要一天功夫,就这样,一直弯着腰,低着头,看起来很辛苦,想来也是很吃力的。当时年纪轻,割麦插秧时,一边累着一边玩着笑着。现在长大了却是怀念,想再回去体验下,却是工作生活不让了。





生活中的艺术点点


我是河南开封尉氏这里的,我们这里是平原,种的小麦,不能种水稻,所以没有插过秧,先说说割麦子的感受吧!上小学的时候吧!每到快麦子熟的时候,我们学校都会放假的,俗称麦假。因为那个时候太小,大人也不愿意自己家的孩子在麦田里吃苦受累。上五年级的时候,就会拿着镰刀下地割麦子了,汗流浃背啊!由于不熟练,镰刀割到手了,第一次见流那么多血。割完麦子,每家的路旁边都用车压个小广场,打麦子的时候用,这个时候,那个筛子和簸萁,来回换着端麦子。也不觉得累!现在方便多了,省事多了,有收割机,一个小时麦子就收完了,并且还打好麦籽了。


小丁农村记事


说到割麦插秧就想起八几年初,每当到割麦插秧季节,我们那里称为双抢季节,因为每年到了农历四月,雨水较多,而小麦又是成熟季节,最怕下雨,而插秧田里又需要水,双抢季节遇到天气好还可以悠着点,要是三天两头老是下雨,遇到有半天晴天,村里的全家老少只要有点劳动力的全体出动,尽量把能收的小麦赶快收回家,因为要是连续下三四天雨,小麦在地里就会长芽,又是插秧时节,下雨天又在田里忙着插秧,一天下来,真的是腰酸背痛腿发软,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又要起床开始新的一天的忙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