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撒尿的故事

青藏公路起于青海省西宁市,止于西藏拉萨的青藏公路, 全长1937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目前通往西藏里程最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承担着西藏85%以上进藏物资和90%以上出藏物资运输任务。

这条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当时是沙石路面。1974年开始全面改建,并将公路标准提高为二级公路,加铺沥青路面。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于1978年完成改建工程。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整个80年代都在改造升级,我服役期间正好赶上格拉公路改造,那个艰难、那个困苦、那个辛劳,只有汽车兵自己知道,只有过来人才会相信。

1、高压锅煮面条。高原上氧气只占内地的50%,那时内地尚未推广流行高压锅,可在高原上,蒸馒头、米饭,煮面条、饺子都必须用高压锅,否则不熟。可高压锅煮的面条饺子很容易糊汤,怎样才能吃上可口的面条饺子呢?高招就是:水开后(实际上只有80℃),放进面条或饺子,盖好盖子,压上限压阀,等限压阀“呲”的一响,马上离火,对高压锅进行急速冷却,待温度下降、高压排净后,马上打开盖子,捞出面条或饺子,这样才不至于糊汤、稀烂。

2、数九寒天吃冰罐头。青藏高原只有冬夏两季,冬季过于寒冷,冰雪路是对汽车兵胆量和技术的考验,盛夏走青藏公路,翻浆路又是对汽车兵耐性和学识的检验。为了防止堵车、陷车、坏车,我们也是常带干粮的。有一次,在海拔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由于道路翻浆,多个连队加上地方的车辆,堵车十几公里,兵站早已是“水尽粮绝”,而食宿在汽车上的汽车兵无奈中打开早已吃烦了的罐头,冒着零下30℃的严寒,站在冰天雪地里,嚼着冰渣罐头,士兵们胃凉了,可心还是热的。从此,我落下了毛病,即使在盛夏,也不吃冷饮、不喝冰啤酒了。

3、沙尘暴中看电影。上世纪的70-80年代,电视尚未普及到军营,我们又是从中原上去的临时运输团,安营扎寨在格尔木西山口的几个连队,帐蓬为家,看电影成了一种享受,也成了一个寄托。因为格尔木的周围都是沙漠,风刮起来后昏天黑地飞沙走石,看电影时我们都要戴上口罩戴上帽子。记得有一次,连队集中看电影,官兵们被精彩的电影情节吸引了,浑然不知一个大的风沙球袭来,当银幕被吹倒,电影机停止运转,大家才明白遭受了沙尘暴的“偷袭”,官兵的头上、脸上、身上落满了厚厚的沙子,值班员一声令下,汽车兵集体起立,抖落身上的沙尘,互相吹吹被沙子眯住的眼睛,继续看电影,大家都舍不得错过这难得的娱乐。

4、大卸八块的解放车。汽车兵最爱的是汽车和枪支,车为伙伴,车是战友。每年的修整期,连队便会停止运输任务,对车辆进行整修。45台“雷锋式”老解放车按15辆一排整齐地排成“U”字型,驾驶员开始动手将车辆分解为车箱、发动机、驾驶室、变速箱离合器、车架、前桥、后桥、四轮八大块,按类放置,整齐划一。发动机、水箱、变速箱离合器、电瓶一般由专业技工负责维修,其他则由驾驶员自己动手修复,平时是驰骋千里青藏线的汽车兵,此时又成了精细老练的修理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机械少,战友们凭着年轻力壮,4人各抬一个角,把大箱从车架上抬;2个人用撬杠把变速箱连离合器抬起,还有大力士一人将轮胎带钢圈高高举起。通过调整、润滑、清洁、紧定后的车辆,伴随着战友们又出发了。

5、大得吓人的蚊子。“青藏线上四大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女人化妆品男人带、桥墩要用棉被盖、火机没有火柴快。”有人说高原严寒,不长蚊子,其实不然,青藏高原的蚊子个头大,“三个蚊子一盘菜”,有些夸张,却也是形象比喻。“七月的蚊子漫天飞,八月的苍蝇随身走……”在青藏高原生活,一怕感冒,二怕蚊子,感冒容易诱发脑炎,导致死亡;而蚊子则是传染病的传播媒介,我们行驶在青藏公路上,必须长裤长袖,防止蚊虰虫咬。

6、老兵撒尿的故事。一个湖北老兵,是1971年从五三农场入伍的,技术一流,人品极好,工作负责,可就是在高原呆时间长了,身体不适。从入伍上高原后,部队5次撤离高原,大家都想着可能再也不会上高原了,可高原眷顾我们,我们又一次一次地奔向高原。记得那是1983年,接到撤离高原的命令,老兵向着西方撒了一泡尿,发誓再也不上高原了,这是他第5次撤回内地,也是他即将转业的一年。可谁知道,回到内地不久,中央下达了新的援藏任务,全国的富裕省市对口支援西藏建设34个大项目,我们配合行动,老兵随部队再次开赴青藏高原,继续承受着身体的不适,为西藏的建设贡献、奉献。

7、我的副手死得太早。我当指导员时,一个同年的山东威海兵当副指导员,我们相互配合,连队气象不错。1986年,副指导员想转业回家,他是部队干部子弟,家里也为其联系了好的工作单位,当宣布转业命令后,他们集中学习,他高兴得在床上翻筋斗,突然觉得腰间有点疼,认为是岔气了,没在意,可没过多久,传来了他因肝病去世的消息。逝世时离他28岁的生日还有28天,英年早逝,天公不公。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