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中发生过多少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案例?

杨晓东藏王


1948年6月17日,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突然兵临开封城下,粟裕则亲率三个主力纵队负责外围机动防御,开封城里的“蝉”是整编第66师李仲辛部的一个旅和地方保安部队约30000人。消息传到南京一片哗然,蒋介石立即命令驻汝南的整编第十八军胡琏所部、驻金乡的整编第五军邱清泉部兼程北上。

(开国上将陈士榘)

同时又以整编第72师、整编第75师组成临时第七兵团,以第六绥靖区副司令区寿年为指挥官,三路并进救援当时的河南省会开封,于是“黄雀们”浩浩荡荡开来了,这就是著名的“豫东战役”。

豫东战役的第一阶段是开封攻坚战,陈(士榘)唐(亮)兵团的两个纵队经五天激战,至6月21日全歼守敌解放开封,生俘中将师长李仲辛以下26000余人。战役进行中,国民党空军则对开封进行了狂轰滥炸,仅开封女子师范的700名学生便死伤400余,百姓伤亡无算,《北平无战事》里所谓方孟敖拒绝执行的轰炸任务,就是此役。



(整编66师李仲辛)

鉴于歼敌有生力量的目标已经完成,且敌增援部队正在迫近,陈唐兵团携带大批俘虏和缴获的武器装备,于6月26日撤出开封拟向黄河以北转移,次日邱清泉部队入城;蒋介石认定华野开封役后伤亡惨重不堪再战,督令三路敌军合围豫东我军。

其中区寿年兵团奉命经睢县、杞县迂回包抄,结果从黄雀成为粟裕眼中的第二只“蝉”,6月28日华野三个打援纵队神兵天降,在龙王店等地区完成对区兵团的压缩包围,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睢杞战役”打响。




区寿年,广东罗定人,粤军名将蔡廷锴的外甥,“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曾担任第十九路军第78师师长,福建事变反蒋失败后避往香港,1936年随蔡廷锴依附桂系重建部队,抗战期间出任大别山东南分区司令。

区兵团下辖两个整编师共5个整编旅,都是被“中央化”的杂牌军,战斗力中等,至1948年7月2日凌晨大部被歼,区寿年被俘,第二只“蝉”也被捕捉完毕。

(区寿年被俘)

与此同时,华野陈唐兵团和中原野战军三个纵队正在决死阻击援敌,“黄雀”队伍里不仅有邱清泉整五军、胡琏整十八军,还有以整编第25师和第3快速纵队组成的黄百韬兵团,蒋介石亲自飞临睢杞上空督战,严令三个兵团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区寿年所部,其中黄百韬兵团尤其卖力,至7月2日下午突破中野11纵的阻击线,到达距离区兵团残部不足10公里的帝丘店地区,再次引起了粟裕的兴趣。

黄百韬兵团所处的位置,挡住了华野携带大批伤员撤出战场的路线,粟裕决心乘其立足未稳予以毁灭性打击,以利全军转移,黄百韬就这样成为了第三只蝉。7月3日中午,由叶飞统一指挥的华野四个纵队奔袭帝丘店,开始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围歼。



(黄百韬、刘峙、杜聿明)

经两日血战,黄百韬被压缩到方圆不足10里的范围内,笈笈可危。为负隅顽抗,黄百韬甚至亲自登上坦克,率领三个营发起反突击,夺回部分失去的阵地,战斗进入白热化。

杜聿明于7月6日飞抵战场上空指挥,黄百韬认定突围无望,开始跟杜聿明套瓷加告别:“杜长官,民国22年庐山训练团时,我们是上下铺,当时我的名字叫黄新,我从未叫过苦,但是今天我不能不告急!”



围上来的“黄雀们”已经被蒋介石和杜聿明催疯了,在杜聿明的亲自指挥下,他的老部队整编第五军开始发力,率先突破华野阻击线接近黄百韬残部,粟裕鉴于华野已连续奋战三周,部队疲劳且伤亡较大,为避免陷于被动地位,7月6日18时当机立断,下达停止作战的命令,各纵队向陇海路北转移,第三只“蝉”黄百韬由此死里逃生。

豫东战役,华东野战军纵横河南平原机动灵活作战,三次在“黄雀在后”的形势下坚决“捕蝉”,共歼敌近10万人,被粟裕称为“最复杂、最剧烈、最艰苦”的一次战役,它严重削弱了敌军在中原主力,战后邱清泉遭到痛斥后干脆跑回老家。这次战役的胜利也是逐鹿中原的转折点,为我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度度狼gg


战场上既是力量的拼,也是智慧的较量,善用兵者,才能临危不乱,乱中取胜。类似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例不胜枚举,能在此类战争格局中取胜方显英雄本色。下面和大家分享几个战例。

1,孟良崮战役,我华野兵团以一个纵队诱敌国民党第74师张灵甫部,张灵甫轻敌冒进,企图吃掉共军这个纵队,反被华野数个纵队包围全歼,这是典型的“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术。2淮海战役,我华野包围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随后从徐州赶来增援的国民党军又从背后包围华野兵团,比时,我中野又从背后切断了徐州来敌的退路,将介石急调黄维,李延年部从背后杀向中野。在淮海战场上这种包围与反包围竟有四层之多。最后以我军大获全胜结束了淮海战役。



3,空军的空中格斗最能展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场景,通常空军都是有“长机”“僚机”配合作战,空战中我的“长机”从背后咬住你的“长机”,而你的“僚机”又从背后咬住我的“长机”,而我的“僚机”也从背后咬住你的“僚机”。空战中的这一方式也是空军战术的一种。所以战场上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例始终伴随着战争的节奏。


兔哥42928


古今中外,战场上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战例可谓不胜枚举。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二战时期,德军虎式坦克较为有名的一次战斗。

1944年7月,苏德战场形势已发生根本转变。苏军士气高昂,全线反攻。而德军士气低落,防不胜防,一触即溃。在杜纳堡战场,苏军近卫坦克旅一路猛攻,先头部队更是深远突破。攻占了一个叫做马里纳瓦村的小村子,并包围德军一个突击炮营,为了逃脱被歼,德军拼死突围。但在苏军坦克重击下,德军7辆突击炮被击毁,突围失败命悬一线。就在此时,德军"虎"式坦克王牌奥托.卡里乌斯受命,前往堵截苏军进攻。苏军因胜利而放松了警惕,车长和乘员们下车休息,有的吸烟,有的去周围寻找食物。就在此时,卡里乌斯的两辆坦克冲杀过来,在极近的距离向他们开火。苏军坦克猝不及防,四散逃串,在短短20分钟内,苏军先头部队的17辆坦克被全部击毁。上演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好戏。


老头说看


我是寰宇长剑,我来回答。

天王星行动

斯大林格勒战役想必列位读者都不会陌生。1942年纳粹德军的B集团军群在取得哈尔科夫之战的胜利后,继续向东推进,其下属的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分别指向苏联南部的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和石油资源重地——高加索。

第6集团军是东线德军中最大的一个集团军,总兵力最高时近50万,装备坦克500辆、火炮3000门,空军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负责全方位空中支援。在保卢斯上将指挥下,从哈尔科夫向东一路长驱直入,当面的苏军各部队几乎是一触即溃,最后在苏军最好统帅部227号命令的严令之下,苏军各部队在斯大林格勒一线停止后退,背靠伏尔加河与汹涌而来的德军杀成一团。

无论是德军统帅部还是苏军统帅部,都非常明白在斯大林格勒的大会战很大程度上决定双方军队、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德军一路穷追猛打,志在必得。苏军则奋勇抵抗,寸步不让。但是苏军统帅部非常清楚,此时在斯大林格勒的苏军虽然打得英勇顽强,却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况且德军为了攻取斯大林格勒,第6集团军的部队几乎全部压在了斯大林格勒的正面。

有鉴于此,苏军副最高统帅朱可夫大将向最高统帅斯大林建议,趁德军主力逐渐被吸引在斯大林格勒城下、侧翼空虚的机会,调集苏军有生力量在第6集团军的侧翼发动进攻,将其围而歼之!

斯大林同意了这这一建议,一面命令坚守斯大林格勒的部队继续死守城市,以便将更多的德军部队吸引这里,一面从全国尽一切可能调集兵力兵器秘密向斯大林格勒地域开进。

又经过近50天的激战,第6集团军拼尽了全力,也没能完全将在残垣断壁之间的苏军消灭掉,对于苏军即将进行的“天王星”行动,保卢斯浑然不知!

1942年11月19日,苏军全面反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天王星”行动开始,110万苏军部队分成顿河、西南两个方面军,从斯大林格勒南北两个方向相隔上千里的战线上向第6集团军后方发动全面进攻。负责掩护第6集团军侧翼的是纳粹德国仆从国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意大利的3个集团军,根本抵挡不住铁甲洪流开道的苏军,在苏军打击下全线溃退。苏军的攻击行动仅仅四天,两路大军在第6集团军后方的卡拉奇胜利会师,狂妄不可一世的第6集团军完全陷入了苏军的合围。又经过将近50天的激战,苏军粉碎了德军对包围圈中第6集团军的救援行动,弹尽援绝的第6集团军最后在苏军的打击下全军覆没。


寰宇长剑


1、台儿庄战役

1938年初,侵华日军为了打通华东与华北、华中的交通线,决定攻取中国军队在华东最后一个战略要地——徐州,并且给予驻守徐州的中国军队第五战区主力部队以重大打击!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上将指挥中国军队从南北两线分头阻击,经过激战,南线日军被成功阻止,北线日军的第5、10师团除第5师团受阻外,第10师团接连冲破中国军队的防线,单刀直入,杀气腾腾的向徐州扑来。

李宗仁决心集中优势兵力歼灭这股日军!

他命令北线第20军团避开日军锋芒,向鲁南抱犊崮山区转移。津浦铁路沿线的中国军队不断侧击南下的第10师团,迟滞其推进速度。然后命第2集团军在通往徐州的必经之地——台儿庄不防,背靠大运河,坚决把日军挡在这里!

李宗仁的套路可谓阴险毒辣,将求胜心切的日军一步步放进来,然后断其退路,最后一举围歼!

骄横的日军不知是计,一路长驱直入,结果在台儿庄遭遇自会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最凶狠顽强的阻击。背靠运河的第2集团军死战不退,明明一只脚已经踏在了运河里,还是硬生生给顶了回去。

双方在台儿庄你来我往厮杀了一个多星期,日军第10师团被死死牵制在了这里,而在日军第10师团的后方,隐蔽在抱犊崮山区的中国军队第20军团五万大军,这是正奉命从第10师团背后掩杀过来。

苦战数日筋疲力尽的第10师团如何抵挡得住以逸待劳的第20军团?激战4天,第10师团大部被歼灭,少数残部死战得脱。

2、第三次长沙会战

这次战役实际上是台儿庄战役的放大版。日军两次攻击长沙都挨了狠敲,恼怒之余再次集中10万大军第三次进攻长沙!

在华中战场屡败日军的中国军队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早就设下了圈套,他不怕日军来,就怕不来!

日军从湖南北部的新墙河北岸发起攻击,先后翻过大云山、越过汨罗江、捞刀河、浏阳河,直抵长沙城下。当面的中国军队各部则节节抵抗,步步后退。驻守长沙的中国军队第10军坚守城池,死战不退。自以为胜利在望的日军自然是志在必得,双方在长沙展开了殊死搏杀。

而日军的两翼却悄然发生着变化!

原来,当日军发动进攻所遇到的中国军队退却不是被战败,而是按照既定部署化整为零主动撤退,等到日军兵临长沙城下与第10军僵持不下时,突然化零为整向日军的两翼和后方发起攻击!

腹背受敌的日军终于支持不住,调头北撤。中国军队哪里肯舍,或衔尾穷追,或半道截杀,一直跟踪追杀到新墙河南岸才停下。

第三次长沙会战以中国军队获得全胜而告终,日军在中国最精锐的一支战役军团——第11军遭到空前沉重的打击,伤亡几乎达到一半,在以后一段时间里很难再组织大规模攻势行动。


大将军威武8



废话打字机


最成功的一次就是最后这次战役!值得每一个士兵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