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浙江高考的加权赋分?

鹰眼看教育


12月5日,近期网络中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高考英语“临时赋分”事件终于有了结果,教育厅厅长被免职,取消赋分,恢复原始分数。 看似事件有了定论,相关人员受到了处分,还了一个大众事件的真像。



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本能地对事件感兴趣,从最初的不相信,怎么可能在高考这么严肃的事情上有如此草率的做法,到搞不懂,为什么要临时赋分,再到仔细阅读了解了浙江的新高考政策,明白了事件的前因后果。整个过程却让笔者有了更深的迷惑。

事件发生,造成了十分不良的后果,必须有人来负责。但对事件相关人员做出处理后,事件暴露的问题并没得到解决,所以说,厅长被免职,岂能成为“临时赋分”事件的结局?


一件看似滑稽而不可能发生的事,为什么发生了,了解事件的人都明白,这并不是以权谋私的结果,“临时赋分”的初衷还是想体现公平,只是做法幼稚,反而产生了更大的不公平。 按官方公告中说是因为今年的英语考试难度大于同期难度,所以采用“临时赋分”来平衡两次考试由于难度不同,而使得今年考试分数普通偏低的情况。

当时笔者很长时间也没搞明白,今年的难度比去年难有什么问题,所有考生不都一样?直到一位浙江网友告诉我,因为有三万多复读生可以用去年的考试成绩,这对今年的应届生非常不公平。


于是,笔者再次仔细翻阅了浙江的方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浙江的英语考试和“6选3”选考的成绩两年有效。所以今年的复读生可以使用去年高考的英语成绩和选考成绩。 这却了笔者产生了更大的疑问,成绩两年有效,不就是意味着复读生不是一科两考,而是一科四考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

举个极端的例子(可能已经真实发生),某同学们在高二是成绩只能算一个中上等,按正常情况不可能在高考中能考上排名前几位的大学,于是是不是可以这样操作,一开始就准备拼两年,在应届高三时暂时将语文、数学放一放,集中精力学好英语和选考学科,在复读时再集中攻克语文、数学,即使是第一年有学科没考好,第二年同时再努力学一下。这不是鼓励学生复读吗?这该造成多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不知道笔者的理解是否正确,但从事件发生的原因看,感觉自己的理解八九不离十。为什么要这样制订政策呢?而且成绩两年有效的做法不只是浙江一个省份,上海也是。反过来说,如果没有成绩两年有效的做法,复读生仍然只能算复读时两次考试的成绩,这才是真正的公平,“临时赋分”事件也就不存在了。

如今,虽然事件有人受了处分,但事件产生的原因还仍然存在,事件就能这样结局?

【本来刚刚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发了一篇长文,可惜没给过。】

更多教育观点、教学经验、学习资源、教育技术,敬请关注“轻风教育”。


轻风教育


  浙江高考的英语加权赋分事件,直接导致了省教育厅、考试院多名官员下马或受到严厉处分。就性质来看,这是一起因决策错误,严重损害高考公平与权威的事件。

  浙江作为高考改革的先行者,一路过来其实饱受争议。先是由于赋分制的不尽合理,助推了考生弃考物理的现象(物理学习难度大也是重要原因);为纠正此问题,浙江又推出了物理学科报考人数保障机制——当选考物理人数少于6.5万人时,按6.5万人的基数确定赋分。但是保障机制也受到很多考生、家长非议,当物理选考人数远不足6.5万人时,空降的考生人数是对没选考物理的考生的不公平,这是为修补一个漏洞又制造另一个漏洞。

  而浙江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其起因是在11月英语考试结束后,省教育厅、考试院发现此次考试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过大,在组织专家论证后,决定对试题的部分内容实行加权赋分。且由于考试院在实施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导致不同考生在同一题目所获得的加权赋分值存在差别。

  这件事情往简单里说,就是教育厅和考试院发现高考英语试题难度不尽合理,于是在考试成绩出来后,针对部分难度较大的题目按一定的加权系数进行得分调整。且不说教育厅、考试院的出发点是什么,其行为的本身就严重违反了原则——浙江高考相关规定明确指出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以考试卷面得分计入总分(即不实行赋分制)。浙江此举相当于考试成绩出来后,再擅自改动学生的卷面成绩;且由于使用加权系数,不同考生的调整分值存在差异。

  浙江这次中途改变游戏规则的行为,严重损害了高考的权威和公信力。高考作为举国关注的大事,牵扯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无论如何改革,保障公平是必须守住的底线。

 个人浅见,欢迎讨论。我是从事招生考试管理的教育工作者,欢迎大家关注!


高考与教育


浙江省这次英语考试加权赋分调整,引起考生和家长的不满,令全省乃至全国关注,省教育和高考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等多人被究责撤职或处分,令人惋惜,教训惨痛。

1、浙江省对这次高考事件的处理果断及时、处理得当,既查清了事实、纠正了错误,又追究了责任、回应了民意,值得高度称赞。时,也为当前的高考改革、以至整个教育改革提出了警醒。教育改革涉及亿万家庭和社会,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而且关系人才的培养选拔战略和民族复兴大业。因此,在改革过程中既要勇于创新探索、积极作为,又要稳妥扎实,避免主观草率带来的决策失误。


2、举一反三,重新审视当前正在试点、准备推出和正在酝酿中的教育改革决策。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步子明显加快,教育主管部门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调研和实践,让改革决策上合法律、下接地气,确保社会效果和公信度。要注意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某些过急、过热的倾向和苗头,及时发现并纠正试点实验中的好大喜功、报喜不报忧、急功近利等现象,防止新的决策失误。

3、教育主管部门要搞好整合,把握定力,防止高校招生和高中教育脱节。在教育改革的关键时期,某些观点值得引起重视:高中说,高考是风向标、指挥棒,高考考什么,高中老师教什么、考生学什么。你不考,他还教什么、学什么?大学说,高考是选拔机制,不是高中教育的考核机制,不可能面面俱到、为高中阶段学校教育评价埋单。这两种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缺乏有效的统一和整合。假如继续争论不休、各唱各的调,受影响的是考生,贻误的是整个教育。这又是对主管部门智慧和定力的考验。



【关注教育热点,分享独家思考,“头条号/鹰眼看教育”欢迎您的阅读、转发、关注、留言】


鹰眼看教育


我是浙江高一学生的家长,看过很多专家讨论,我大道理也不懂,他们说的我也不明白,离我太远,我只想说作为家有考生,为了孩子,我学习了半年高考新规(没有考生的肯定没这耐心),从中发现了作为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都无奈的事实,现在高考就象赌场,参与者都是赌徒,你根本无法确定,依照一模二模三模得到的成绩在高考结束后会是什么结果。一、因为选考出来的成绩根本不是你实际成绩,这里面包含太多不确定因素,最大决定因素是报名参考人数,反映最明显是物理。

二、由物理报考人数延伸出了人数保障机制,为了弥补一个漏洞推出了另一个充满漏洞的补充。

三、选考和英语可保留二年成绩,引出英语临时赋分,因为去年卷子简单得分高,复读的用去年分计入今年高考成绩,而引出不公平性。

四、保留二年成绩,这个bug让复读生大量增加,复读以中上为多数,想考心怡大学,那么只要第一年用精力在选考上,第二年就可以集中语数,18届有同学说,他们学校3个690,2个复读,长此以往,高复一年比一年多,一批线也会水涨船高,对应届生也很不公平。

五、是关于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自主有培训,三位有各类得奖,我家孩子是到不了这水平,但17届有去报清华北大的,只说参与了才会明白。

这是我作为家长,学习规则后,看明白的和学生最息息相关的一些信息,可能肤浅,不能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步伐,只是感觉从古到今最简单的一件事,最干净的一件事,变得也模糊不清,看不明白了。


维维安weiweian


备受家长、考生、老师及社会关注的浙江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舆情事件,在12月5日新闻发布会上已做通报。

1、关于此次事件的定性。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调查组认为,“加权赋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严重错误”

的,并且造成了“重大责任事故”

2、决策依据要充分。调查通报对此的表述是“......加权赋分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由此可见,浙江教育考试院弄的这个“加权赋分”不是说完全没依据,而是说其“依据不充分”。教育考试院收到“部分考生及家长关于本次考试难度偏大的反映”,为平衡因去年和今年试题难度不一,新老考生之间的分数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措施。动机和用意都是为了选拔人才。

3、程序要公正合法。高考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在一分就能干掉千人的高考中,“加权赋分”这事太大了,应该提前向考生及社会公告,没公告的话至少算是程序上有瑕疵。该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事项必须集体研究,任何人都不能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

4、技术上要进行论证。采用何种方法,使用何种技术,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选拔人才,用“分数”尽量体现每个考生的学习水平和特长。该专家研究论证的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而不止于技术推演。所以,决不能出现“作文可能得负分”“得分139,但客观题就扣了12份”这种严重违背常识、违背公平的现象。

我相信,高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奋斗精神、个人追求和规则公平意识。


探索,总是充满了很多的不确定性,谁手里也没有完整的方案和路线图; 改革,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新问题,谁手里也没有所有新问题的完整解法。

面对困难和众多的不确定性, 改革决不能停滞,改革者也绝不能因此而萎缩不前。

在此,要给改革者撑腰。他们呕心沥血的努力工作,是在为高考改革开创新路,是在为国家选拔、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他们是探索者。

要将否定“加权赋分”与肯定教育厅和教育考试院多年来取得的成绩相结合。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成绩就是成绩。

改革,没有旁观者。

如果你有好的思路和想法,你可以指点,但请不要指指点点。


注册消防考试那些事


官方的调查结论已经出来了,这是一起重大的责任事故,是由决策者错误决策导致的,浙江省委省政府已经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追责,责令教育厅长辞职。现在,新厅长已经上任,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公众道歉!

高考是国民的一件大事,是被认为现在所剩不多的公平公正的所在。而浙江高考的加权赋分,险些让这个公平公正毁于一旦,所以,浙江这次调查,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高考改革,是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丝毫马虎不得。各地的高考改革也在慎重摸索中展开。我个人认为,高考方案没必要弄得那么复杂高深,不少地方的方案,家长看不懂,学生看不懂,连一些专家都说不清楚。

其实,简单一点,让人一看就懂,才是好方案。怎么选科,并没有那么重要,以前文科就是文科,理科就是理科,大家都看得懂,不需要去阅读那么多的文字,也懂。现在读来读去,结果还是不懂。

高考改革,难不难?确实很难,众口难调,但是,只要制订方案的人们,能多为大众想想,往简单上靠,从选才出发,其实返璞归真也许就不难了,不是看不懂就是好的,高考改革方案,不是写朦胧诗,还是简单清楚为最好!


教师妹子一枝花


浙江高考的英语加权赋分事件,是“好心办坏事”的典型。因为这次英语考试的难度较大,为了公平起见,均衡两次英语考试分数的等值,浙江省教育厅、考试院才做出加权赋分的决定。不曾想,这样做不仅影响了高考公平,还严重损害了高考权威性与公众对高考公平的信心。俗话说,好事要好办,好事要办好。但现实往往是好事多磨。

其实教育公平是相对的,不能以分数来绝对量化。正如我们说教育均衡也是相对的,而不是说教育平均。地区差异大,资源分配也是有差异的,而不是平均分配。我们现在什么都讲精准化,其实教育是不可能,也不必要的。因此,我们讲求的是绝大多数人满意,而不可能是人人满意。


咬文嚼字的鱼


是加分必有毙端,就降低了公平、公正的效果,若是变色加分,更不可取。


荣信371


国家选拔人才的高考制度,必须完全建立在“统一、公正、严明”的基础上!坚决打击任何“心术不正的巧立名目”和“暗箱操作”!!!坚决打击任何违背“统一、公正、公平、公开、严明”宗旨的一切歪门邪道的人事!!!


丁香88577228


考试选拔人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方案的确定应该要经过反复论证,一旦有问题影响的可是一代学子啊。至于应对求巧本就倒置本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