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畫氏
白崇禧,世稱白健生,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民國時期的桂系軍閥核心人物。上世紀20年代,他與李、黃合力統一了廣西全境,又與李宗仁合稱“李白”。而且白崇禧的軍事才能在民國時期也算是比較出類拔萃的,很多人稱他為“小諸葛”,就是指他足智多謀,思維縝密。
白崇禧早年加入孫中山的陣營,後來驅逐佔據廣西的舊軍閥,成為新桂系的代表人物之一。通過梳理白崇禧的軍事生涯,我們可以發現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的確實是有原因的:
第一、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時期,白崇禧率部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一路勢如破竹;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參加指揮了臺兒莊大戰、崑崙關戰役、武漢戰役,通過血戰粉碎了日本當局叫囂的“三月以內滅亡支那”的野望;
第三、解放戰爭時期,白崇禧與林彪、劉伯承都交過手,互有勝負,堪稱中野的勁敵之一。
不過,白崇禧身上也有很多缺點,使得“小諸葛”的綽號有點名不副實。其一、他的性格專橫跋扈,不善於團結同僚;其二、白崇禧雖然軍事能力出色,但他狂妄自大、目光短淺,與袁紹“幹大事怕冒險,見小利不要命”的性格相似。
在中原大戰前,桂軍一度擴張到30多萬,並控制了湖南、貴州局部。但在蔣桂戰爭爆發後,桂軍遭到大敗,丟武漢,棄漢口,幾十萬桂軍迅速潰敗,這與白崇禧在軍中打壓政敵、排斥異己脫不開關係。
如果光從軍事才能上看,說白崇禧是“小諸葛”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白崇禧的政治素養遠不如李宗仁高,而且性格上也存在致命弱點。不僅不如李宗仁目光長遠,更不如李宗仁會團結桂系內部的將領。
白崇禧(左一)、蔣介石,宋美齡
歷史的荒野
白崇禧,字健生,新桂系代表人物之一,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首任國防部部長。白崇禧畢業於保定軍校,後追隨孫中山在廣西陸軍第一師任職。1923年與李宗仁、黃紹竑等人通力配合,擊敗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沈紅英,統一了廣西。在統一廣西的戰鬥中,白崇禧展現出過人的軍事謀略和指揮能力,因此被人稱為“小諸葛”。
在軍略方面,白崇禧確實是國民黨將領中出類拔萃者。
北伐戰爭中,白崇禧率領廣西子弟兵一路從鎮南關打到了山海關,所向披靡。特別是在江西戰場血戰數日,擊破孫傳芳主力10萬餘人,使第七軍獲得了“鋼軍”的美譽。
紅軍長征時,白崇禧受命在湖南湘江部署對紅軍的圍剿,使紅軍從8萬人銳減到3萬人。湘江一戰,是紅軍在長征途中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抗戰時期,白崇禧一直是日軍所忌憚的人物。淞滬會戰時,白崇禧收拾殘局,使國軍主力順利撤退,為抗戰保存了一定的有生力量。臺兒莊會戰中,他和李宗仁聯手重創日軍,完成大捷。崑崙關戰役中,中村正雄被桂軍擊斃。此後在武漢會戰和桂南會戰中,白崇禧讓日軍吃盡了苦頭。
憑藉出色的戰績,白崇禧在抗戰後擔任首任國防部長。在解放戰爭中,給我軍也製造了不少麻煩,並多次讓林彪碰了一鼻子灰。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戰役和青樹坪戰役中擊敗林彪,並在華中消耗了劉伯承部數萬人。坐鎮湖南時,他又在林彪佈局未完成之時,及時率部隊撤到了廣西老家,避免了被合圍的下場。但是,單憑白崇禧個人是難以扭轉國民黨整體潰敗的,最終小諸葛還是一路從山海關敗退到了臺灣島。
相對於出色的軍略能力,白崇禧的政治頭腦就較為簡單了。
解放戰爭時,白崇禧被蔣介石利用,沒有和老搭檔李宗仁站在一起,致使新桂系四分五裂。敗退臺灣後,白崇禧失去了利用價值,便被老蔣仍在了一邊,並受到嚴密監控。1966年,白崇禧死於臺北家中,其全身發綠,很多人認為是蔣介石毒殺了他。
石頭說歷史
國共內戰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懂政治、玩政治的人很多,但是有指揮軍隊作戰、特別是指揮大兵團作戰的能力的將領並不多,白崇禧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國軍高級將領之一。白崇禧也因為善於指揮作戰而獲得了“小諸葛”的雅號。
白崇禧從14歲開始就接受軍事啟蒙教育,考入廣西桂林陸軍小學堂,1914年白崇禧考入保定軍校,1916年從保定軍校畢業後,白崇禧進入廣西軍閥陸榮廷所部擔任軍官。1924年,白崇禧和李宗仁、黃紹竑聯合趕跑了舊桂系軍閥陸榮廷,在這個過程中白崇禧居功至偉。隨後在統一廣西的過程中,白崇禧因為足智多謀,所以獲得了“小諸葛”的稱號。
白崇禧後來參加了北伐戰爭,在北伐期間參與主導了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一度逼迫蔣介石下野,後來又率軍進行二期北伐,號稱是國民黨將軍中唯一一個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的。白崇禧也因此被稱為“完成北伐的第一人”。
此後白崇禧、李宗仁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不斷,新桂系在中原大戰,兩廣事變中都明確反蔣,但是抗戰爆發後,白崇禧還是從抗戰大局出發,通電全國,表示願意一致抗日。白崇禧本人也到南京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參謀次長,白崇禧提出的“游擊戰與正規戰相配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策略對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的戰略佈局產生了重要影響。白崇禧還建議過蔣介石不要進行南京保衛戰,死守南京只會消耗實力而沒有什麼真正的意義。
白崇禧後來協助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還參與指揮過武漢會戰,白崇禧所指揮的桂南戰役是國軍在攻堅戰中所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不過雖然白崇禧軍事才能出眾,但是在政治上卻不夠成熟,所以白崇禧經常被蔣介石玩弄於鼓掌之間,最終暴斃臺灣。
青年史學家
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第一個提出了游擊戰的觀念。並且在中國抗日戰爭名將五大人物中,
排名第一。多次去前線督戰,取得了中國第一次攻堅戰戰爭的勝利,打的就連日本人都稱其為“戰神”!此人用兵很厲害,曾經打敗過林彪,要知道林彪此人打仗也是極其厲害的。此外他還成功預測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準確的判斷出了我方突圍路線。
別的不談,從抗日角度來看,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錘吻鏡
白崇禧畢業於保定三期,其被稱為小諸葛,首先從他擔任過的職位就可以看出,在北伐時期他擔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之職,在抗日戰爭時期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在解放戰爭中又任國防部長等職,他是一個天生的謀士,一個戰略家。
白崇禧屬於國民黨桂系,和李宗仁、黃紹竑是新桂系的三巨頭,和李宗仁更是有“李白”的美稱,二人一文一武,使得廣西發展迅速,桂系軍隊更是被譽為“鐵軍”,而白崇禧的輝煌時期,還是在抗日戰爭中。
他在抗日戰爭中就提出:“發展正規戰,配合游擊戰”,還有“以小勝積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後來這成為了國民黨的抗日指導思想。而在正面戰場上,他首先和李宗仁指揮了臺兒莊戰役,取得大勝,後又指揮了桂南戰役,取得崑崙關大捷,他是抗日的棟樑。
在解放戰爭時期,在東北戰場上,他先是在四平指揮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等打敗了共和國元帥林彪,後又指揮華中剿總對劉鄧的中原野戰軍在大別山區造成巨大傷亡。在蔣介石下野後,白崇禧代表的桂系把持了國民黨中央,後來其指揮的20萬桂系人馬也被消滅於大西南,最後逃亡臺灣。
白崇禧在國民黨中也算一位難得的高級將領,他為人勤儉,愛護士兵,其多謀善斷、膽識過人,記憶力超長,常常以少勝多,有中國最為狡猾軍閥之名,他當的起“小諸葛”之名。
絕筆歷史
白崇禧在統一廣西的各個戰役中,就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華,其足智多謀、膽識超人、用兵靈活而被人稱之為“小諸葛”,也是一位被人稱為國民黨最狡猾的將領(還有胡璉,狡如狐、猛如虎),足以見證“小諸葛”的智慧。
曾有一首有關於白崇禧的詩:
談古說盡論英雄,忠勇多智數鍵公
運籌帷幄展大器,北伐破敵第一功
抗戰軍興斬倭寇,用兵機巧聲威隆
戰神魯南施奇謀,痛殲日軍氣如虹
謀略深遠持久戰,三月亡華成美夢
崑崙關上攻堅戰,保衛桂林顯威風
這首詩歌頌了白崇禧的戰功績和謀略,主要功績有:
北伐期間,白崇禧從鎮南關一直打到山海關,堪稱北伐第一人,其中指揮最著名的戰役——龍潭戰役,一定程度上結束了舊社會軍閥割據的現象,為結束軍閥割據立下了汗馬功勞。抗戰期間,首次提出了“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思想,也就是持久戰,蔣介石和國民黨將領無一不佩服其智謀,也成為了國軍抗日最高戰略指導方針。抗戰指揮過不少戰役,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三次長沙會戰、桂南會戰等,屢次重創日軍。
白崇禧奇謀:
白崇禧一生多謀善斷,其強大的洞察力和精準預測能力在國軍中首屈一指,當屬佼佼者,包括捕捉戰場上的信息變化,曾多次精準預測到紅軍時期戰略路線方向和時間,就是紅軍長征,猶如紅軍的決策者一樣,簡直不可思議。
1934年4月,國民黨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目的是為了探討紅軍未來的行動計劃和路線,白崇禧應邀參加了會議。白崇禧認為紅軍下一步動作就是戰略性轉移,以防被包抄無路可退的境地,並指出紅軍最有可能在今年十月份開始儘快進行戰略轉移,結合地形因素指出,紅軍轉移的方向最有可能是向南,進入兩廣地帶,再調頭向西進入湖南、貴州一帶,而轉移的最佳時間很有可能在秋冬之際,因為“千里攜糧為兵家大忌”,紅軍可能不用帶糧食,秋收季節走到哪裡都有糧食收穫。但蔣介石卻不為所動,認為紅軍不可能離開經營多年的根據地,決心要把紅軍消滅於江西。
當紅軍1934年10月10日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時,蔣介石恍然大悟,直到兩個月後才斷定了軍主力已經轉移,才開始對轉移方向做出大致佈局,為時已晚,懊悔莫及。而白崇禧早在半年前就已經準確預測了紅軍的轉移的路線和時間,幾乎相差無幾,以當時的信息通信條件,能做出精準的判斷,如此奇謀,白崇禧被稱為“小諸葛”乃實至名歸。
以上僅僅是個人之見,不到之處,望諒解了!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點贊,謝謝!
賽門軍略
小諸葛的這個小字,也說明了白崇禧長於戰術而短於政治的缺陷,這個綽號由來較早,一般說來形成於白崇禧、李宗仁和黃紹竑統一廣西軍政期間。
白崇禧畢業於廣西陸軍小學,從一個連的兵力起家,以剿滅地方土匪為起點,十年間通過與政治盟友李黃的合縱馳騁,打垮了原廣西境內沈鴻英等實力派軍閥,漸成氣候。期間還擊敗謀桂的滇軍唐繼堯和川軍熊克武部,為求名正,及時宣佈效忠孫中山的廣州革命政府,終於確立了其在廣西境內的軍事領導人地位。
這一期間戰事非常頻繁,涉及民國軍閥人物較多,不一一細舉,終究白崇禧憑藉過人的戰術能力和軍事素養,打敗多股勢力,在早期的國民政府軍事系統內,贏得了“小諸葛”的名號。
蔣介石非常欣賞白崇禧的軍事才能,誓師北伐時強烈邀請白為代理總參謀長,率軍經福建浙江攻進上海,一路北上挺進到秦皇島一線。在此期間共同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是蔣白的蜜月期。
但是桂系始終不甘被蔣介石的領導,政治野心一直存在,所以實力發展後成為國民黨內蔣介石最頭疼的反對派,終蔣在大陸的22年統治中,桂系三次逼蔣下野,這與白崇禧掌握著一定軍事實力和比較狡猾的戰術能力分不開的,蔣介石始終沒能搞垮和消滅桂軍主力,應該說,白崇禧帶兵是有一套的。
北伐之後比較有影響的戰績是江浙擊敗孫傳芳,最有名氣的一次是自上海回南京半途中發現孫軍反擊南京,緊急以無錫車站值班室為臨時指揮所,用電話調動部隊大敗孫軍,史稱龍潭大捷;北上後打垮有趣的非著名軍閥張宗昌部,尤其是這傢伙還有個白俄裝甲車隊,白將張部完全繳械。
抗日戰爭期間與蔣再度修好,先後就任副總參謀長和桂林行營主任,淞滬會戰率領桂軍是賣力氣的,臺兒莊給李宗仁出了些謀,崑崙關實際指揮是杜聿明,長沙保衛戰白幾乎成了反面,堅持要求薛嶽放棄長沙退衡陽,主要還是出於保存桂軍實力的小算盤,沒什麼搶眼表現。
解放戰爭初期先後在東北進攻林彪所部,造成民主聯軍一度困難,一直退到松花江以北;指揮以桂軍為班底的部隊圍剿挺進大別山的劉鄧所部,也給劉鄧造成不小的麻煩。本來淮海戰役的總指揮也應該是白崇禧,可蔣介石出於對桂系的不信任,後又變卦將全部兵力的指揮權一分為二,白崇禧一氣之下拒絕赴任,我一直認為,用他比用劉峙強多了。
歷史給過白崇禧機會,桂系第三次逼蔣下野後,代總統李宗仁與我黨開始談判,領袖特別說到,白崇禧喜歡帶兵,將來可以給他四十萬軍隊帶帶嘛,可惜白政治眼光實在不怎麼滴,成為李宗仁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的主要推手。
和談破裂,四野進軍中南,白崇禧在青樹坪還給林彪擺了一道,但終究大勢已去,桂軍主力最後被林彪全殲。
李宗仁警告白崇禧,兵敗後香港美國哪都可以去,就是別去臺灣,白崇禧聽不進去。
蔣介石怎麼可能忘記桂系對他的傷害?所以到了臺灣後白崇禧就失去了真正的自由,最後死的也是不明不白,據說馬上風什麼的,我一直覺得是特務故意的。
度度狼gg
白崇禧,桂系三巨頭之一,足智多謀,膽識過人,頗通兵法,人稱"小諸葛"。成名於統一廣西的戰爭,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代總參謀長,指揮北伐軍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尤其龍潭之戰最有名。抗戰時又被蔣介石委任為副總參謀長,提出了"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方針,參與指揮了抗日戰爭中幾乎所有大的戰役,如臺兒莊大戰、長沙會戰、崑崙關戰役、武漢會戰等。解放戰爭時親自指揮軍隊圍堵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指揮了東北戰場攻佔四平的戰役。三次逼蔣下野,是蔣介石最痛恨的將領,也是毛澤東最欣賞的國民黨將軍,毛澤東曾告誡林彪:"白崇禧是中國境內的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他賴以起家的桂軍第七軍,戰力不在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下,被稱為:鋼七軍。
LE
原上牧馬
白崇禧,其實不是小諸葛,只不過它的部隊走得快,在解放軍西,北兩路急速南下,在桂滇黔邊縱隊配合下,先後攻佔河池,桂林,柳州,梧州等城鎮,繼而又進至東蘭,賓陽,貴縣一線。這樣,白崇禧的,南線攻勢,失敗了,被迫倉皇撤退。白崇禧部第1,第10兵團分別撤到南寧,欽州地區,第11兵團殘部退向欽州,企圖從海上逃跑。為全殲白崇禧殘部,解放軍各路部隊大膽滲透,長途奔襲,繼續猛追,先後佔領百色,南寧,靈山,合浦等地。將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和第1,第10兵團及其他殘部大都圍殲於欽州和小董圩地區。先後佔領鎮南關和愛店,戰役結束。此役,國民黨軍被殲17,3萬人,約2萬人逃竄國外。以上一仗大家對白崇禧,就知道,小諸葛,是真還是假……
秀才69805106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廣西桂林市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譽為“小諸葛”。軍閥新桂系代表人物,與李宗仁合稱李白。
白崇禧“小諸葛”這個綽號的由來。
1924年6月,三十一歲的白崇禧當時擔任著定桂討賊軍的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正協助著李宗仁、黃紹竑統一廣西,他們的主要敵人是軍閥陸榮廷和沈鴻英。雖然陸沈的兵力要多於定桂討賊軍,但是陸榮廷與沈鴻英兩人卻是世仇,註定他們倆無法聯手。在陸榮廷的麾下有一員大將叫韓綵鳳,此人能征慣戰,人送綽號“趙子龍”。韓綵鳳領一彪人馬鎮守在柳縣的上雷鎮。而沈鴻英手下楊祖德率一個師駐紮在不遠處的一個叫雒容的地方。
1924年8月,白崇禧率軍攻打韓綵鳳部,兩軍激戰於上雷鎮,鏖戰多日難分勝負。白崇禧見韓綵鳳部悍勇難破,於是設計假裝與沈鴻英手下楊祖德通電話,約定一起夾擊韓綵鳳,並且故意讓韓綵鳳聽到這個電話。韓綵鳳迫於形勢,不得不分兵去監視楊祖德。趁韓綵鳳兵力分散之際,白崇禧集中優勢兵力猛攻一點,終於擊潰韓綵鳳的部隊,並繳獲了韓綵鳳的帥字旗。然後,白崇禧乘勝追擊,攻克慶遠,迫使韓綵鳳的兄弟韓彩龍自殺。9月21日,軍閥陸榮廷因為主力被殲滅,無奈宣告下野。 陸榮廷下野後他的部隊被沈鴻英接收,其兵力已超過定桂討賊軍一倍以上。12月底,沈鴻英指揮部隊兵分三路向李宗仁等的地盤發起進攻。白崇禧以一個營的兵力鎮守武宣,敵人來了一個師,由沈鴻英手下一員悍將鄧右文指揮。白崇禧堅守了兩晝夜,然後與呂煥然、李宗仁的援兵裡應外合,擊潰了敵軍。並乘勝攻佔重鎮柳州,隨後白崇禧又指揮部隊用“圍三闕一”的辦法打下了桂林。 因為這兩次戰役中白崇禧出奇制勝,足智多謀,以少勝多,所以從沈鴻英的軍中為白崇禧傳出了“小諸葛”這個綽號以示欽佩。
後來,在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各個時期,白崇禧在軍事方面也很有成績,在國民黨內部也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稱譽。
北伐戰爭時,白崇禧率軍隊從廣西一直打到山海關,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由鎮南關打到山海關的將軍。他所率領的桂系曾多次和蔣介石爭奪天下,兩次逼迫蔣介石下野;
抗戰時候,提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與日本人作長期抗戰”作戰方略,抗戰期間,白崇禧曾參與指揮了兩次大規模會戰,一次是協助李宗仁指揮徐州會戰,獲得臺兒莊大捷,另一次是指揮桂南會戰,獲得崑崙關的大捷;
解放戰爭期間,白崇禧在東北四平擊敗林彪,迫使東北聯軍一度退過鬆花江,並向蔣介石建議長驅直入,徹底解決東北戰事,再抽調五個美械機械化師入關助陣華北,無奈蔣介石怕白崇禧功高震主,讓其回南京就任有名無實的國防部長。
毛主席曾如此評價他說:“中國境內的第一個狡猾陰險的軍閥”。即使在解放戰爭後期,解放軍已佔有大半天下的時候,毛主席還是對他極為看重,曾對他的特使說他很喜歡帶軍隊,將來和談成功建立國防軍,我們可以請他繼續帶兵,人盡其才嘛。
白崇禧雖說花樣多,善於計算,但是隻是精於戰術,但是戰略格局小。解放戰爭期間什麼都捨不得放棄,和林彪進行大追逐的時候,在戰役最關鍵的時候,林彪抓不住白崇禧,但毛主席寫了幾個字,改小迂迴為大迂迴,就將其抓住。
白崇禧一生戰績輝煌,軍事上很有才華,但卻缺乏政治頭腦,在政治上沒有遠見。一生曾兩次逼蔣介石下野,在最後關頭居然還相信蔣介石,被騙到臺灣,最後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