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白崇禧叫小諸葛?

神羨慕的男人


白崇禧國民黨高級將領,你還別說在國民黨將軍中,他的頭銜是最多的,而且個個如雷貫耳,像什麼“小諸葛”,“當代張良”,這都是當時國民黨內部,對白崇禧的讚揚。

白崇禧之所以能得到這樣的殊榮,當然是他有指揮上的才能了。但是,到底是不是他真的有諸葛之智,張良之才,這就不好說了。

大家接著聽我講,也許你自己可以通過我的講述,得出白崇禧到底是什麼人來?

白崇禧是廣西人,從小就才智過人。

那時候的廣西有一個陸軍小學,可以說這個學校,在當時的廣西省,是無數學子的殿堂,白崇禧就考上了這個學校,那一屆學校錄取了一千多人中,白崇禧的名次是第六名。

看到了吧,這就是白崇禧的聰慧。

白崇禧的同學裡有個叫李宗仁的,可以說亂世之中,四分五裂的廣西,後來就是被他們給統一在一起的。

也就是說整個廣西是在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的帶領下,實現了統一。他們三個也就是桂系三巨頭。

廣西統一之後,他們就成了廣西實際上的統治者,李宗仁是老大、黃紹竑是老二,白崇禧是老三。

當時的國內是個亂世,他們把廣西治理的井井有條之後,就不滿足現有的這些地盤了,於是,他們三人開始聯合國民黨的蔣介石一起發動了北伐戰爭。

在這期間他們能夠迅速攻下湖南、拿下湖北,打敗江西的孫傳芳,直到攻克北平。可以說這些都是白崇禧的智謀在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北伐戰爭之後,桂系三巨頭中的黃紹竑退出了,這樣白崇禧成了僅次於李宗仁的桂系集團的第二號人物。

所以說北伐戰爭中,桂系集團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白崇禧功不可沒。

要說白崇禧的最大功勞,就不得不說抗日時期的,中日之間打的臺兒莊大戰了。那時候的臺兒莊是中日必爭之地。

日本人奪取胎兒莊,就是想佔據中原戰略要地徐州,可以說徐州是當時的兵家必爭之地。

那時候蔣介石就是命令的白崇禧和李宗仁帶領的第五軍團來和日軍決一死戰的。

當然了這一戰,我們打敗了日本,取得了階段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次抗日戰爭的勝利,對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士氣,起到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到了日本投降之後,白崇禧就開始跟隨蔣介石,和共產黨對抗了。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發生的皖南事變,就是白崇禧操作與實施的。當然了當時的他是受到蔣介石的指令,發動的這場事變。

後來,大家都知毛澤東策劃的三大戰役,徹底的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民黨敗退指揮,1949年的時候,白崇禧也退守到了臺灣。

那時候臺灣已經是蔣介石的地盤了,雖說白崇禧是蔣介石的部下,但是在他們合作的時候,白崇禧曾經多次逼迫蔣介石下野,讓蔣介石對他十分的惱火。

他去了臺灣,到了蔣介石那裡,就落入到了蔣介石的手中,可以說那時候的白崇禧對蔣介石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了,所以,白崇禧就可以任由蔣介石擺佈了。

1966年白崇禧死於自己的公寓之內,死因不明。

我感覺就白崇禧的下場,他被稱為“小諸葛”和“當代張良”應該是受之有愧的。你覺得呢?


史學達人


看到很多人回答,覺得很好。看到小諸葛這個外號,有時忍不住想歪了,覺得白崇禧這個小諸葛的外號,更像是他的一種宿命。


諸葛是誰?


都知道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道號臥龍,曉陰陽知八卦,自比管仲樂毅,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但是諸葛亮一生兢兢業業,也只是幫助劉備打下了巴蜀的一隅江山,雖然這已經很了不起了。

終諸葛亮一生,六出祁山,希望能光復中原,卻未能寸進一步,始終只能偏安。


白崇禧被人稱為小諸葛,計謀智力可以和丞相媲美,但是命運也差不多,始終也是偏安廣西,他的志向是殺向中原大展拳腳,幫助李宗仁問鼎總統寶座,這樣自己就能像諸葛一樣功業彪炳千秋,也算實不負小諸葛之名。


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沒少給老蔣使黑拳下絆子。


蔣先生對李白也是表面笑嘻嘻,心裡快恨瘋了。


在為政耍手腕這方面,蔣的手段明顯技高一籌,始終穩穩壓著李白一頭。


比方說四八年李宗仁贏了孫科,成功競選副總統,在就職典禮上李事先請教蔣是穿軍裝還是穿禮服參加典禮,蔣回話:軍裝。


結果到了正日子,蔣先生穿著禮服就來了,競選成功一身戎裝的李宗仁生生變成了老蔣的貼身侍衛。

即使身邊有小諸葛又怎樣,還是鬥不過老狐狸。


小諸葛的軍事才能也像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一樣,牛叉閃閃,戰績彪炳。


白崇禧擅長戰略,1924到1925年之間和黃紹竑謀劃消滅陸榮廷和沈鴻英,擊敗唐繼堯後來請出李宗仁一起統一廣西,奠定了一生的功業。


北伐時白崇禧任總參謀長的,指揮部隊從兩廣一直殺到山海關,龍潭戰役,消滅孫傳芳部穩定了戰局。


抗戰時的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崑崙關大捷等無不彰顯了小諸葛的聰明才智。

但是他這諸葛畢竟還是有個小字的。


淮海戰役中,白崇禧為了逼蔣下野,坐視蔣介石精銳在淮北地區全軍覆滅,然後他的目的達到了,蔣真的下野了,他夢想的劃江而治也被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槍炮擊碎。


小諸葛選擇去臺灣不知道是否也是一時昏頭,和蔣先生做了一輩子對頭,結果被蔣一忽悠他就顛顛的去了,然後被軟禁在寶島,不得自由。


算無遺策的小諸葛,也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白崇禧晚景還算不錯吧,記得某次某個作家和人討論人最後怎麼離開這個世界最好,有人說醉死的,有人說坐飛機失蹤的,但是這位作家說自己最喜歡的離開這個世界的方式是死在女人肚皮上。


小諸葛在幾十年前就用這個方式告別了他的戎馬一生,真覺得他比累死的武侯要幸福一點。

=============



薛白袍


白崇禧不僅僅有小諸葛這個霸氣的外號,還有諸如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白狐狸、民國第一智將這樣的稱呼,不過相比之下小諸葛的名氣更加大一些。日軍甚至還送他一個稱號“戰神”。其實小諸葛也是當年的對手沈鴻英贈與的,白崇禧得此雅稱時才剛過而立之年。

1923年,白崇禧在梧州組織了一隊4000人的廣西討逆軍,和當時李宗仁的定桂軍合作,打敗了當時的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廣西勢力全部翻盤,實現了全境的統一。這場以少勝多、以奇制勝的戰役讓尚且年輕的白崇禧初展頭角,沈鴻英輸得心服口服,稱其為小諸葛,這個美稱逐漸傳開。

白崇禧的才能被孫中山和蔣介石看在眼裡,非常賞識。在此後的戰役之中,小諸葛的名號越來越響。在北伐之中,蔣介石及手下黃埔嫡系被孫傳芳困於南昌,白崇禧帶兵營救,依舊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不僅僅給蔣介石解了圍,還俘獲了孫傳芳手下兩萬人,贏得了北伐第一次大捷。孫傳芳不服,後來兩次反撲都慘敗白崇禧手下,最後在龍潭戰役之中,孫傳芳主力被殲滅,沒過多久孫被仇人刺殺而亡。龍潭戰役成為北伐戰爭之中的關鍵戰役,白崇禧功不可沒。

直到張學良在東北通電東北易幟,宣佈效忠南京政府之後,小諸葛真正完成了“從廣西打到東北”的成名之戰。

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白崇禧得蔣介石號召來到南京,日本報媒大肆報道“戰神”蒞臨,預言大戰一觸即發。淞滬會戰之中,白崇禧臨危受命,在當時慘烈的局面之下為國軍保存了一定的有生力量。此後,日軍將白崇禧列為頭號戰爭罪犯。縱觀整個抗日戰爭,白崇禧擊敗過日軍名將岡村寧次,取臺兒莊大捷,廣濟大捷,湘北大捷,崑崙關大捷等重創日軍甲級精銳師團的戰役。

在內戰之中,白崇禧手下國軍大敗林彪,幾乎徹底將其殲滅。在大別山重挫劉鄧大軍,1949年,面對主席的誘降依舊堅持己見,最後敗在百萬解放軍之下,隨著蔣介石去了臺灣。

很多人對白崇禧最終去往臺灣十分不解,而他的兒子後來為他解釋,因為從武昌起義開始到解放戰爭結束,他都是為國民黨在戰鬥。他去往臺灣,代表著一種從一而終的選擇,也是對歷史的交代了。


木劍溫不勝


白崇禧將軍是廣西回族人,畢業於保定軍校,是國民黨新桂系軍閥的核心人物之一,地位僅次於李宗仁,二人合稱為“李白”。

李宗仁被稱為“小諸葛”,完全是人們對他的軍事才能的高度肯定。

除了“小諸葛”,白崇禧還有“今諸葛”、“白狐狸”、“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眾多雅號,可見,在當時的國共兩黨中,他的軍事才能是公認的很強,連日本人也稱他為“戰神”。

白崇禧將軍有哪些著名戰績呢?

1,臺兒莊戰役。

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首場勝利,殺敵1萬多人,大大鼓舞了抗日軍民的信心。

2,崑崙關戰役。

這一場戰役發生在廣西戰略要地崑崙關,因此桂系軍閥是主力,白崇禧是中方的指揮官。白崇禧和杜聿明帶領我軍15萬人,硬抗日軍近10萬人,雙方都陣亡5000多人,最終崑崙關保住了,滇桂國際通道沒有丟失。

3,武漢會戰。

1938年,白崇禧指揮武漢會戰,消耗了日軍15萬人,當然中國軍隊傷亡更大,抗戰因此進入相持階段。

4,第二次四平戰役。

白崇禧親自到東北督戰,在這次戰役中擊敗林彪。但白崇禧的東北攻略並沒有得到就是同意,因此被調離。

白崇禧在抗日戰爭中,是日軍最為忌憚的中國將領,在解放戰爭中他蛻變為奴役人民最殘酷的民賊。

不過,白崇禧這個人最像諸葛亮的不是軍事謀略,而是“愚忠”行為。

不管蔣介石對白崇禧多麼不重用甚至排擠,白崇禧依舊抱著一顆“忠心”去臺灣“贖罪”。白崇禧以為,當初的桂系逼宮,會因為他的誠懇道歉而冰釋前嫌,卻沒想到,蔣介石恨他,遠超過恨張學良。

李宗仁迴歸大陸後,蔣介石決定殺掉白崇禧斬草除根。

李宗仁喜歡去阿里山打獵,蔣介石的親信特務谷正文就設計了兩次針對白崇禧的暗殺。但白崇禧不知道是神機妙算還是鴻運當頭,兩次躲過暗殺。

真正的死亡到來時,往往比想象中的更可怕。白崇禧1966年12月1日死於臺灣家中,死後身體發綠,口吐白沫,床單也有撕破痕跡。這不用看,肯定是國民黨反動派的特務所為!

白崇禧有個兒子成為臺灣著名作家,那就是白先勇,他寫的很多文章入選高中語文讀本,你讀過那一篇?


歷史知事


戰績不多說。

關鍵是在幾次逃生。

第一次,北伐戰爭。

蔣介石對陣浙江督軍盧香亭無法戰勝,後調白崇禧指揮協助,終於戰勝盧香亭。

北伐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即第一次暗殺白崇禧,被白崇禧從北平逃脫,返回香港,抵達廣西。

第二次,抗日戰爭。

蔣介石邀請白崇禧參加抗戰。白崇禧、李宗仁部,指揮桂系部隊,打了赫赫有名的臺兒莊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對國內形式過於樂觀,計劃第二次暗殺白崇禧,被白崇禧逃脫。

第三次,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後,蔣介石退守臺灣。

在反攻大陸無望後,白崇禧卓越的軍事才幹與威望,始終被蔣介石視為威脅,計劃第三次暗殺白崇禧,其中先後兩次都被白崇禧逃脫。

1966年12月2日,白崇禧死於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


用戶67724358697




白崇禧其人多謀善斷,膽識過人,狡猾多變,記憶力也非常好,在戰場上常常能夠出奇制勝,以少勝多,也正因為此他還有“常勝將軍”之稱。毛澤東更是評價其為中國第一狡猾軍閥,日本人稱他為戰神,他的軍事才能可以說是毋庸置疑的。他的小諸葛之稱也是基於上面這些特點,當然了,為什麼稱之為小諸葛,更多的原因在於他立下的赫赫戰功。我舉三個例子來證明一下。




第一,北伐戰爭時期,白崇禧從“鎮南關打到山海關”,他也被譽為北伐的第一功臣。

第二,抗日戰爭時期,白崇禧指揮了臺兒莊大戰戰,殲敵一萬餘人,是國軍抗戰的首場勝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隨後指揮了崑崙關戰役和武漢戰役,前者殲滅了日軍精銳中村旅團,後者消耗了日軍15萬人,使日軍很長時間無法展開大規模軍事行動。

第三、三年內戰期間,白崇禧在第二次四平戰役中擊敗林彪,在大別山戰役中圍剿劉伯承,陸續殲滅中野近8萬人。在與陳賡的對壘中,白崇禧分別在確山戰役和宛東戰役表現的棋高一著。解放軍渡江後,白崇禧取得對林彪的青樹坪戰役勝利。




我個人認為雖然白崇禧也打過敗戰,但不能否認他的確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拋開政治因素,其軍事才能是值得學習的。在北伐戰爭中他出了大力,為兩廣統一,為中國統一都貢獻了力量。在抗日戰爭中,他在正面戰場的指揮作戰,也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日軍。在國共內戰期間,各為其主,我不多加評論。

好了就說這麼多了,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碼字不易,如果覺得還行的話,麻煩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我,謝謝各位啦。


圍知歷史


國共內戰以及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內能夠指揮大兵團作戰的高級將領寥寥可數,但是白崇禧卻是國軍將領中比較能幹的一位。白崇禧戎馬一生,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因為善於用兵,並且足智多謀,因此被稱為“小諸葛”。

白崇禧軍事科班出生,畢業於保定軍校,保定系在國民黨軍界是資格比較老的,黃埔軍校的教員許多都出自於保定系。至於誰先給白崇禧起的這個雅號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但是通過梳理白崇禧的一生,我們可以發現,白崇禧的確是國民黨軍將領中少見的有勇有謀的一位。

1911年,年僅18歲的白崇禧參加了廣西學生敢死隊,隨即參加北伐,奔赴武漢前線。辛亥革命後,白崇禧進入保定軍校學習,1916年白崇禧從保定軍校畢業後,回到老家廣西,加入廣西陸軍第一師,先後任連長、營長等職,1924年,白崇禧與李宗仁、黃紹竑一起組織討逆軍打敗了舊桂系陸榮廷、沈鴻英部,統一了廣西,三人也因此被稱為新桂系三巨頭。白崇禧也正是因為在統一廣西的過程中展現了充分的軍事才能,因此被稱為“半個小諸葛”。

1926年開始的北伐,白崇禧曾經指揮了北伐戰爭中規模最大的“龍潭戰役”,孫傳芳因之受損巨大。在此過程中,白崇禧還曾經解救過被圍困在南昌的蔣介石。因為北伐,白崇禧名聲更加大噪。1927年4月,時任上海衛戍司令的白崇禧在上海配合蔣介石清黨。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桂系與蔣介石集團一直處於不和睦的狀態,打打停停、分分合合,白崇禧在其中充當了桂系的幕後軍師。

抗戰爆發後,白崇禧出任參謀次長,日本媒體在白崇禧到南京任職後曾經發表輿論說,戰神到了南京之後,中日之間的大戰不可避免。我們後來所熟知的“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以游擊戰輔助正規戰”的策略都是白崇禧所提出,並被國民政府所採納,足見白崇禧之足智多謀。


青年史學家


白崇禧的軍事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中指揮多次重要戰役,但是為什麼不稱其為小岳飛或者小關羽呢?

其實,還是和其在國民政府中擔任的職位有關,白崇禧是新桂系的,和李宗仁並稱“李白”,二人,往往李宗仁當軍長當正職,而白崇禧當參謀長,以謀略過人而著稱。

從白崇禧的個人履歷不難看出,在1923年即被任命為“廣西討賊軍”參謀長;1924年任“定桂討賊軍”前敵總指揮兼參謀長;1926年任國民革命軍副總參謀長,代理總參謀長之職;1937年任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兼軍訓部部長。可以肯定的說,白崇禧的軍政生涯,更是參謀生涯。

除了叫白崇禧小諸葛外,白崇禧還有“當代張良”的稱號,說明其為人善於謀略。

白崇禧的人生也和李宗仁分不開,雖然很多人都承認,李宗仁的軍事才能不如白崇禧,但是白崇禧卻對李宗仁很服氣,他們的關係,也很像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尤其是李宗仁的情商絕對不差於劉備,但是白崇禧的情商肯定比不過諸葛亮就是了。

在北伐前期,白崇禧小諸葛的名聲已經在廣西一代流傳,到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確立了對新桂系的領導後,李宗仁積極拉攏白崇禧,並且給了白崇禧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參謀長一職。

當時,不僅是李宗仁看好白崇禧,就連蔣介石也很看好他,對他也絕對是重用,還給了他北伐軍總部副總參謀長一職,在北伐戰爭中,白崇禧率領的第七軍屢立戰功,被稱為“鋼七軍”(葉挺部被稱為鐵軍),從廣州一直打到山海關,為北伐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但是,新桂系和蔣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後來發生了蔣桂大戰,在抗日戰爭時期,蔣桂達成了共識,一致抗日,新桂系在白崇禧的帶領下,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甚至被日軍稱為“戰神”。

後來內戰爆發,白崇禧不但不全力幫助蔣介石,反而是經常拆蔣介石的臺,蔣介石下野後,李宗仁和白崇禧還想借長江天險形成南北分治的局面,渡江戰役後,白崇禧不聽李宗仁勸告到臺灣去和蔣介石掰手腕子,結果離奇死亡。

這就是小諸葛叫小諸葛的原因,因為情商有點低,跟蔣介石打了一輩子交到,還是不瞭解蔣介石這個人。


史論縱橫


白崇禧是民國時期非常著名的一名智將,他是李宗仁的得力手下,有著無雙過人的計謀以及作戰方略,李宗仁能從廣西走出來最終在抗戰結束後成為民國的副總統他居功至偉。

在抗日戰爭期間有好幾次大名鼎鼎的硬仗就是白崇禧指揮打下來,白崇禧的作戰方式非常奇特,凡是與他與他對過戰、一同打仗過的人都會對他的詭詐戰術稱讚不已。


他有很多的稱號,其中最為人們所知的就是小諸葛,其他的稱號還有今諸葛、當代張良等等,在日本人的口中,甚至把他稱為了軍神,這都是對白崇禧高深作戰風格的絕大讚賞。

白崇禧的作戰風格詭詐之極,像極了冰原中狡詐的白狐,白崇禧的軍事才能是沒有人會否認的,無論是同為國民黨的將領還是日寇、我軍的將領都是沒有人會去否認他的軍事才能的。

但是很多人對白崇禧的政治才能沒有一個人是會覺得白崇禧政治才能過關的,白崇禧在北伐的過程中以及後來的內戰中都是直接導致蔣介石兩次下野的幕後黑手。

在蔣介石敗退臺灣後白崇禧跟著蔣介石來到了完全被蔣介石統治的臺灣,在來到臺灣之後,白崇禧被蔣介石剝奪了所有的軍政大權,過上了被軟禁的生活,甚至1966年白崇禧的死亡也有很大的可能是被蔣介石下毒手殺死的,這就是白崇禧政治遠見不足所導致的後果,甚至連他的老搭檔李宗仁對這件事也是深感認同。


諸葛亮是我們的歷史中全才全能的人物,他不僅軍事謀略上是奇才,在政治方面也是有著極高成就的人物,白崇禧和諸葛亮相比,他雖然在軍事才能方面追上了諸葛亮的腳步,但是在遠大的政治才能方面,白崇禧與諸葛亮還有一座山的距離,所以把白崇禧稱為之為小諸葛,我覺得是非常恰當的。


孤客生


菸酒閣大學士國軍將領系列二十五:陸軍一級上將、國防部長、參謀總長、華中剿總司令官白崇禧。

白崇禧,字健生,回族,廣西桂林人。他是民國曆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長期掌握桂系軍隊,與李宗仁合稱“李白”。

白崇禧高大俊朗,個性耿直、膽識超人。脾氣火爆,敢於電話裡與蔣介石對罵。他足智多謀,擅長大兵團作戰,卻又不懂政治、可謂天真。因長期擔任參謀長等職務,被人稱為“小諸葛”。

白崇禧起家於桂系,長期執掌桂軍。早年東征北伐,展現其軍事才能。抗戰時期管轄三個戰區;並指揮台兒莊、武漢會戰、崑崙關戰役等多個大型會戰,被日軍稱為戰神。

內戰中擔任國防部長、華中剿總司令官。因與蔣意見不和,不願指揮華中、華東國軍作戰。並阻撓華中國軍加入淮海戰場、臨陣拆臺。淮海戰役還沒結束,就逼蔣下野。

桂系掌權後,開始國共和談。白崇禧想劃江而治,部署長江防線。被迅速突破後退入湖南、廣西抵抗。最終桂系主力被消滅。白崇禧退往臺灣。因不得重用,1966年在臺北抑鬱而終。



白崇禧早期投奔革命,立足廣西,展現軍事才能。在馬曉軍提攜下,成為新桂系三巨頭之一。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回族,阿拉伯名“烏默爾”,出生於廣西桂林。白崇禧自幼聰明異於常人,是當地有名的神童。學習上過目不忘,有較深文化功底。

白崇禧父親患病去世、家道中落。他在親友資助下考入廣西陸軍小學、就讀省立師範學校。1912不顧親友反對,選擇從軍,入武昌陸軍預備學校。白崇禧在辛亥革命時,毅然參加革命。

1914年白崇禧經人推薦,進入保定軍校第三期步兵科。2年後畢業,在廣西陸榮廷部馬曉軍第3團任見習官、排長、連長。1921年因剿匪有功升任第1營營長,成為廣西年輕軍官的風雲人物。

馬曉軍第3團,都是響噹噹的人物:1營營長白崇禧;2營營長黃紹竑;3營營長夏威。

一次馬曉軍被陸榮廷舊部所圍,白崇禧率1營拼死救出。不料白崇禧從馬上中彈,摔斷左腿,自此落下殘疾。後去廣州治病,無奈腐骨長成,無法手術。白崇禧只好作罷,造成日後腿微瘸。

在廣州養病期間,經朱培德引薦,見到了大元帥孫中山。1923年在白崇禧的積極聯絡下,孫中山出任廣西討賊軍總指揮,白出任參謀長,制定了統一廣西的計劃。


1924年白崇禧討賊軍與李宗仁定桂軍聯合,攻擊陸榮庭部,佔領廣西大部。陸榮廷只好通電下野,白崇禧宣佈討陸戰爭結束、廣西自治。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成為新桂系三巨頭。

依託廣西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生死,白崇禧建立稱雄中國的桂系軍事力量,連敗滇軍、川軍。 桂軍一度被稱為廣西狼兵,也有湘軍如猛虎、桂軍如惡狼,惡狼還兇過虎的說法。

桂軍人數不多,但極其強悍。主力是第7軍和第48軍。其中第7軍號稱“鋼7軍”,打遍大江南北,罕遇對手,48軍戰力也不弱。白崇禧正因為有這點本錢,一直執掌桂系,傲視群雄。

新桂系執政廣西不到一個月,滇軍和陸榮廷殘部沈鴻英即殺到廣西。白崇禧先擊敗沈鴻英部,打的他們逃到湖南。再回師切斷滇軍唐繼堯退路,大敗滇軍三個軍,蔡鍔留下的滇軍基本覆沒。

四川熊克武見桂軍大戰兩場,自身傷亡也不輕,便大舉進軍廣西。白崇禧將計就計,誘敵深入後猛烈反擊。川軍措不及防,連總指揮都被打死,狼狽逃回四川。


白崇禧率軍參加北伐,連戰連捷,一直打到山海關。桂系勢力到達湖南、湖北、河北,以及天津至山海關一帶。白崇禧的桂軍第4集團軍,17個軍,共20餘萬人。

北伐開始後,白崇禧出任副總參謀長。他首先以雄辯說服了湖南省主席唐生智支持北伐,湘軍改編為第8軍。白崇禧率部進入江西,大敗孫傳芳主力並克復南昌。

白崇禧在江西大勝以後,率部進入浙江,很快收復全境。蔣介石在5月1日仍命白崇禧任南京政府第二路軍代理總指揮,轄第6、37、40軍。由南京上游渡江,負責津浦路正面作戰。

白崇禧很快攻佔蘇南,擊潰魯系軍閥張宗昌部。魯系第8軍軍長深知白崇禧大名,根本不敢迎戰。他扔下部隊,從上乘船逃往青島,後被張宗昌槍斃。白崇禧逐收復上海。

白崇禧進攻徐州,鏖戰直魯聯軍。並聯手何應欽逼迫蔣介石下野。並領軍退回南京,孫傳芳乘機大舉反攻。白崇禧、何應欽在鎮江龍潭激戰數日,打得孫傳芳全軍覆沒。

白崇禧回憶道:龍潭之役在北伐是最重要一仗,因為勝利了才能西征消滅唐生智;遷都南京穩定國內局面;促使徘徊觀望的閻錫山表明態度;奉系張學良很快便附和了革命軍。

其後張發奎、唐生智背叛革命,殺入湖南。白崇禧受命到武漢指揮平叛,擊潰叛軍後趕回徐州繼續北伐。閻錫山、馮玉祥出兵響應革命軍,孫傳芳、張宗昌、吳佩孚先後宣佈下野,北伐成功。


蔣介石手段高明,出手收拾新桂系勢力。白崇禧部紛紛反叛,桂系三巨頭只好下野出國。

北伐成功後,桂系收編了大量軍閥部隊,規模20餘萬。1929年1月1日編遣會議在南京開幕,蔣介 石邀請白崇禧去南京參加“國軍編遣會議”,白崇禧稱病不出席,遞交辭呈入院療養。

桂系雖已進入湖南,地方軍政還是省主席魯滌平管轄。2月桂系將領夏威等將領未經李白同意,率部進入長沙,趕走了魯滌平。

本就不願桂系勢力坐大的蔣介石,立即下令進攻桂系,並通緝李宗仁、白崇禧。李宗仁從南京逃到上海租界。而白崇禧正在河北,聞訊後準備殺回南京。

白崇禧在河北的部隊為唐生智的降軍。蔣介石棋高一著,從日本請回唐生智,命他招降舊部,結果白崇禧部下大多反叛,將桂軍13軍被繳械,並四處通緝白崇禧。

李白二人輾轉經香港返回廣西,但湘軍何健和桂系眾多將領已臨陣倒戈,歸順蔣介石。白崇禧手裡只剩下2、3萬人,要面對中央軍、粵軍、湘軍及桂系叛軍三面威脅。

白崇禧雖指揮桂軍死戰,卻因寡不敵眾。桂系三巨頭只得宣佈下野,避居海外,遙控指揮舊部反對蔣介石委派的俞作柏、李明瑞。

俞作柏想獨霸廣西,在汪精衛策劃下通電反蔣,迅即失敗。汪精衛再邀桂系勢力迴歸,白崇禧聯合閻錫山、馮玉祥倒蔣,逐爆發中原大戰。

16日白崇禧回廣西任“護黨救國軍”前敵總指揮,張發奎率第4、15軍由桂林入湘,與白崇禧會合。李宗仁、白崇禧、張發奎各軍反攻,並擊敗多路蔣軍。

2月15日白崇禧、張發奎致電閻錫山,勸以武力迫蔣引退。“以黨政還之國人,則干戈可化玉帛”。閻錫山、馮玉祥起兵響應,中原大戰爆發。

戰爭開始後,白崇禧下決心不要後方,進軍武漢、零陵。蔣介石派何應欽坐鎮武漢,指揮湘軍放棄正面,轉入側翼。6月3日白崇禧、張發奎擊敗湘軍何鍵部,5日佔領長沙。

10日李宗仁入嶽州,因後續桂軍緩慢,被蔣光鼐、蔡廷鍇兩師突襲衡陽,桂軍被攔腰斬斷,李宗仁13日自嶽州南退。16日何應欽下總攻擊令。17日白崇禧軍退株洲,何鍵重新奪回長沙。

7月1日張桂聯軍在衡陽與粵軍激戰,失利後自湖南退回廣西全州。10月9日,白崇禧率桂軍回援被滇軍圍攻的南寧。與守軍裡應外合、滇軍敗走,24日白崇禧再敗滇軍於平馬。


抗戰時白崇禧任參謀次長兼軍訓部長,提出“游擊戰與正規戰結合,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的作戰理論。白崇禧指揮台兒莊、武漢、桂南等會戰,均有輝煌戰績。

白崇禧記憶力驚人,善於捕捉戰場信息和變化,在國軍中素有“小諸葛”、“今諸葛”、“白狐狸”、“當代張良”、“現代第一俊敏軍人”等雅號,甚至日本人也稱之為“戰神”。

38年3月24日,白崇禧隨蔣介石赴第5戰區視察,逐留下來協助李宗仁進行臺兒莊會戰。經過白崇禧精明部署和高超指揮,取得會戰大捷,殲滅日軍1萬多人。

7月17日,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住院,白崇禧代理司令長官。7月19日,日軍第6師團沿長江北岸進犯武漢,白崇禧立即部署12個師圍殲這路孤軍,經大小數十戰,擊破日軍于田家峪要塞。

9月軍訓部由武漢遷祁陽,12月遷桂林虞山廟。11月30日蔣介石令白崇禧兼任桂林行營主任,負責第3、4、7、9等戰區的作戰,管理全國抗戰的半壁江山。

白崇禧兼在武漢軍事會議中,建言提出“堅壁清野、焦土抗戰;發展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等。這些建議,為蔣介石所採納,影響至深至廣。



抗戰勝利後,白崇禧擔任多個職務,最終又重掌兵權,出任華中剿總司令長官。

1945年10月3日,白崇禧被授予陸軍一級上將、抗戰勝利勳章。1946年1月白崇禧代理陸軍總司令,5月17日飛瀋陽督戰,與杜聿明、廖耀湘、孫立人等將領商議軍事,指揮國軍在四平擊敗林彪部。

5月15日國防部成立,23日下特任令,令白崇禧出任第一任國防部長。10月白崇禧兼任綏靖區政務委員會主任委員,11月成立國防科學委員會,白崇禧兼主任委員。

1947年1月30日成立行政院綏靖區政務委員會督察團,白崇禧為團長,2月13日白崇禧抵南通,召開綏靖區會議,隨後到北平、張家口、綏遠、太原等綏靖公署巡視。

11月10日,蔣介石召見白崇禧,命他成立國防部九江指揮所,統一指揮五省軍事:張淦兵團、第五、第八綏靖區、首都衛戍司令部等二十餘萬兵力,負責圍剿挺進大別山的劉鄧大軍。

這是抗戰後蔣介石第一次授以白崇禧實際兵權,再次掌握數十萬大軍。因此白崇禧表現積極,準備大幹一番。



1948年3月29日,國防部長白崇禧在軍事會議作軍事報告,嚴厲抨擊陳誠無能,丟城失地。後白崇禧利用蔣介石軍事失敗,再次逼蔣下野。

4月24日,李宗仁因蔣介石意圖操縱副總統選舉而聲明退出,蔣介石尷尬無奈,請白崇禧向李宗仁解釋誤會,在白崇禧的策劃下,29日李宗仁當選為副總統,桂系聲勢大振,更引起蔣介石的忌恨。

6月1日新政府成立,白崇禧出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同時九江指揮所改為華中剿總司令部,白兼任總司令長官。

蔣介石提出白崇禧統一指揮華中、徐州兩個剿總,白崇禧回應:一是守江必守淮,部隊要撤往兩淮一帶作戰;二是華中、徐州只設一個剿總,司令部設在蚌埠,方能統一指揮。

蔣介石不同意,說徐州已安排劉峙出任總司令。白崇禧看到徐州各兵團散落,已呈敗象,恐怕提老蔣背鍋,堅辭不受。

淮海戰役開始,黃百韜兵團被圍新安鎮,蔣介石希望調動華中序列部隊解圍。當時白崇禧手裡有三個主力兵團,即黃維兵團、張淦兵團、宋希濂兵團,黃維兵團直屬國防部,所以接到命令後立即開拔。

而在武漢裝船準備開拔的宋希濂兵團被白崇禧扣住,無論蔣介石說什麼也不同意,並在電話中與蔣介石對罵,氣的蔣介石摔了電話。

不出白崇禧所料,隨著黃百韜兵團被殲滅,增援的黃維兵團被圍雙堆集,徐州三個主力兵團邱清泉兵團、李禰兵團、孫元良兵團被圍陳官莊,國軍在江淮以北大勢已去。

12月24日白崇禧從漢口發出“亥敬電”,要求蔣介石為戰敗擔責下野,白崇禧電請何應欽、張群、張治中, 轉蔣介石,謂“人心、士氣、物力已不能再戰”,主與中共議和、逼蔣下野。


白崇禧在軍事上有一套,會打仗。可是政治上很天真。 白崇禧對於政治上的可謂一竅不通,遠不如李宗仁沉穩、老道。

49年國民黨大勢已去,國共進行和談。共產黨前提是:無論談成什麼樣,解放軍都要過江。在這種情況下,白崇禧還在經營長江防線。甚至還做出他認所謂讓步,只是解放軍不過長江。

白崇禧不相信木板船能渡過長江。又反過頭找蔣助力,要軍備和物資。剛在淮海戰役吃了白一記悶棍、被逼下野的蔣介石,見白又搖尾乞憐,才不會上當。

白崇禧政治上更愚蠢的事,是他一輩子反蔣,最終還跟著跑到臺灣去了。寄人籬下,晚景淒涼。


和談破裂後,解放軍南渡長江。白崇禧桂系和湯恩伯中央軍抵擋不住、節節敗退。 國共和談破裂後,解放軍隨即發起渡江戰役,迅速南下。

1949年7月17日白崇禧到廣州,18日回長沙。 22日解放軍逼長沙、株洲,白崇禧自長沙移駐衡陽。8月4日程潛和陳明仁在長沙和平起義,蔣、白雖極力勸阻而未成。

13日白崇禧到廣州。9月14日在廣州與餘漢謀、薛嶽商華南軍事。17日返回衡陽,為了堅定美國給他十個師裝備,白崇禧不斷反突擊,甚至在青樹坪伏擊鐘偉的146師,小有斬獲。

第三兵團司令官張淦。 白崇禧桂系主力盡被殲滅,退往越南。見桂系大勢已去,白主動提出擁蔣復職的方案。

11月6日白崇禧在桂林商討軍事,決定主力向南轉進,8日白崇禧向美國廣播呼籲援助,21日飛桂林最後一次召見李宗仁,20日再到重慶,21日返南寧。

解放軍擊破黃傑兵團防線,渡過小溶江,22日解放桂林,25日柳州、梧州解放。26 日魯道源兵團在廣州濂江被陳賡部重創,退海南島的路已經被封死, 30日張淦兵團被全殲。

12 月4日白崇禧到海南海口,4日所部十餘萬在桂粵之交潰敗,徐啟明兵團亦全軍覆滅,桂系實力盡失。

12日解放軍佔領鎮南關, 白崇禧乘飛機到香港,13日黃傑兵團逃往越南,18日白崇禧部三萬人進入越南,隨後白崇禧飛往臺北。

白崇禧品德端正,實為舊軍人楷模。

白崇禧不愛錢財,在擔任桂軍營長時,固守要隘緝私大煙。白崇禧一分錢不撈,查獲鴉片全部上繳。負責上海治安時,杜月笙想以重金買官,被白崇禧拒見回絕。

白崇禧在生活上潔身自好,一生不嗜菸酒。只有在龍潭戰役大捷後,經不住眾將領再三勸酒,喝過一次酒,後被其母痛責,自此白崇禧再也沒有破例喝過酒。

在治軍當中,白崇禧反感不良做派,斥責官僚風氣,反對打罵士兵。主張部隊官兵吃苦耐勞、並在軍中禁菸禁賭。


國民黨兵敗大陸後,白崇禧去了臺灣。“李白”終於分手。與蔣介石數十年恩怨,終於被冷落一邊。一代名將,終在落寂中離去。

白崇禧去臺灣後,蔣介石要起其勸李宗仁赴臺,或主動辭職。白崇禧聯合李品仙等幾位桂系將領聯名給李宗仁寫信勸說,然而李宗仁既不來臺、也不辭職。

自此蔣介石對白崇禧非常冷淡。1952年臺北召開第七次“全代會”,選舉新的中央委員、中常委。大陸去臺大佬均為中央評議委員,惟白崇禧一人除外。


此後白的處境日漸艱難。1966年12月2日,副官發現白崇禧死在臥室,屍身發綠,死因不明,時年七十四歲,傳言白崇禧為蔣介石派人毒死,官方聲稱白崇禧死於心臟病。

蔣介石親往白府弔唁,並宣佈由國防部負責以軍禮治喪,由何應欽、孫科、陳立夫、顧祝同等200餘人組成治喪委員會。並頒發褒揚令,並親向白崇禧遺體告別,鞠躬、獻花致祭。

白崇禧後葬於臺北市近郊六張犁回教公墓。與其他到臺去世的將領一樣,他的墓地也是朝大陸方向的。

白崇禧一生戎馬,有深厚文化功底。其一生著有:《三自三寓政策》、《國民兵之建設教 育》、《軍事抗戰與政治抗戰》、《全面戰爭與全面戰術》、《游擊戰綱要》 、 《抗戰中敵我戰法之演變》、 《現代陸軍軍事教育之趨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