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因挨了一枪为清朝节省了一亿银子,这件事是真的吗?

她她她被感情骗了丶


这件事是这样的,清朝和日本的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于1895年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和日本方面签定不平等条约时,中途发生了日本青年暗杀李鸿章的事件,李的脸部挨了一枪,事发后,日本方面在签约时,免去了大清赔款1亿两白银,问题是免去一个亿的赔款和李鸿章受伤有直接关系吗?

我的答案是:不能说一点关系都没有,也不是完全因为受伤就免了一个亿的赔款,这里面包含了国际舆论和环境的因素。

话说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战役)中,清朝的北洋水师不敌日本海军故而全军覆灭,大清不得不打出白旗认输,接下来要谈判赔偿日本损失问题,“要不说落后要挨打,”大清受了窝囊气还要赔款,还不是日本有坚船利炮在撑腰!



▲李鸿章去马关

此时慈禧想找个代表去日本签订条约,这时日本方面的主谈判官伊藤博文发来了电报,意思是“此次谈判非李鸿章不可,其他人免谈”。

原来伊藤博文知道李鸿章听慈禧的话,慈禧本来想结束战争,她害怕洋人进北京再次把她赶跑,伊藤博文也想尽快签订赔款条约。所以认为只有李鸿章才能把这些事尽快办好。

慈禧只好召见李鸿章,老李一听咧嘴了,这时他已经72岁高龄了,不想再为慈禧背黑锅了,于是表示自己年龄大了,不想去。慈禧说让你儿子李经方陪着你去,中途可以照顾你。老李一看推辞不过,只好于1895年4月17日乘船去了日本的马关。

李鸿章到了日本的第二天,伊藤博文和老李坐下来协商赔款事宜,其实谈不上协商,伊藤博文拿出事先写好的条约让老李签字,老李是久经沙场的外交老手,其中的学问门清,老李也知道“弱国无外交”,外交靠的是国家强大与否。不过老李也得装装门面,能减少点赔款是最好的了。

老李一看条约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3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慈禧

李鸿章看罢内容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暗骂:“日本鬼子野心真大,这是把大清蚕食的节奏”。李鸿章打定主意和伊藤博文讨价还价,尽量减少损失。

谈判过程是反复胶着的过程,伊藤博文也知道这是必须经过的过程,他料定只要给慈禧施压,老李很快就会签约。伊藤博文信心满满等待这一天的到来。

这样说吧,老李和伊藤博文谈判进行到第七天时,条约的事基本都搞定了,老李也请示了慈禧太后,慈禧的意思是差不多就行了,大数目你看着办吧,主要是千万不要让日本鬼子进北京。

李鸿章心里有谱了,只要老佛爷点头了就好办,反正大清又不是我老李家的。当天老李心情不错,然而就在谈判结束回公馆的路上,他遭到了一个日本愤青的暗杀。不过这青年枪法不咋地,子弹贴着老李的面颊而过,没伤到要害,但是弄的老李满脸血,可把老李吓蒙了。侍卫赶紧把他送往了医院。

事情发生后,伊藤博文十分脑怒,很快抓捕了这个青年,此人名叫小山丰太郎,是日本“激进会”成员。


▲伊藤博文

不是伊藤博文多么正义,而是这样事打乱了签约的计划。

原来小山丰太郎看到日本甲午战争胜利后,他不想让日本和大清和谈,想逼着政府乘胜把大清灭了。这就是激进派的思想,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一个国家不可能灭掉另一个主权国,好多因素制约着,激进青年不懂政治,他这样一来,反而起了坏作用。(民族情绪必须妥善运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发生了这件刺杀事件后,世界舆论哗然,目光纷纷投向了日本,世界舆论一致同情大清和李鸿章,签约的事情也随之曝光了。

此时老李伤情并不重,他似乎看到了希望,他知道如何利用世界舆论,老李也是外交家,过了两天老李出院了,头部裹着纱布继续和伊藤博文谈判。

伊藤博文一看老李真够狼狈的,头部裹着半个脑袋,这么大年龄了还讨价还价,真不容易。老李也会演戏,可怜巴巴哀求伊藤博文减免银子,伊藤博文顺水推舟说:“看在你的面子上,你也受了伤害,这样吧,你给2亿白银就算了,免你一个亿,赶紧签了条约吧。”




▲李鸿章受伤

有人问了,伊藤博文怎么这么大方呢?

其实这里有内情,刺杀事件发生后,全世界目光关注了马关条约,其中内容随之曝光。其中有一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涉及到了俄国、德国和法国利益,三国提出了抗议,日本方面不得不取消这一条。

伊藤博文知道外国列强都想蚕食大清,都想夺取更大利益。他们不会让日本独享利益,伊藤博文考虑到夜长梦多,不得不减免了一个亿赔款,目的就是让李鸿章尽快签约,以免引起更多列强的进一步干涉。

这是日本方面的减免大清赔款一亿两白银的主要原因。并非日本人多么人道!也并不完全是李鸿章受伤害而减免的,是基于占有大清最大利益化而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



【不一样的历史解读,不一样的知识分享。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秉烛读春秋


是真的。

(黑船事件)

日本遭遇美国的黑船事件之后,被迫结束了长达300年的闭关锁国。本来过着安稳的日子,突然被几艘庞然大物打开了国门,不是所有日本人都能接受的。加上美国的舰队像是示威,还逼迫幕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一开始,日本人对外界事物是反感的。

日本的武士阶层对此意见最大,因此,他们形成了一股专门搞刺杀的浪人团体。一开始,他们攘夷,刺杀洋人、和洋人关系密切的日本人,后来他们站在维新派这边,刺杀保守的幕府官员。

可以说,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离不开这些浪人团体的帮助,而且,日本近代的很多著名人物都曾当过“武士”、“刺客”,比如提出“船中八策”的坂本龙马,日本第一任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

但是,当革命成功之后,这些浪人、盲目的爱国分子,对日本来说就是累赘了。

(尼古拉二世)

实际上,在李鸿章之前,1891年,日本就发生了震惊全世界的刺杀俄国皇太子案,这个皇太子就是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这件事之后,日本在国际上就背上了野蛮的恶名。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被派去马关和谈,在谈判桌上,面对伊藤博文咄咄逼人的威胁和狮子大开口的和谈条件,李鸿章很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李鸿章只能提出先给他几天时间考虑,就在李鸿章乘轿返回住处时,一个叫小山丰太郎的日本年轻人突然冲到轿前,对着里面的李鸿章就开了一枪,刺客没有确认李鸿章的情况,也没有开第二枪,就直接溜了。

(马关谈判)

事发突然,李鸿章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听到李鸿章只是面部被擦伤后,日本天皇和伊藤博文都松了一口气,他们不希望一个外交使臣在本国遇刺身亡。李鸿章虽然没死,日本摊上的麻烦也不小,谈判暂时僵持住了,国际上的舆论对日本也是极其不利。于是,日本一面下令追查刺客,一面对住在医院的李鸿章嘘寒问暖。

日本希望尽快将谈判结束,一是他们没有再次发动战争的国力,二是怕列强趁机干涉进来。于是,在谈判桌上,伊藤博文同意将赔款从3亿两白银变为2亿。

(李鸿章遇刺)

签完条约后,李鸿章写下“马关协议之恨,誓终生不履日地”的誓言。


历史小屋


对于这个问题我先下一个结论,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被刺杀是真的,清朝最终节省了一亿银子也是真的,但是李鸿章挨枪子儿和省一亿并没有直接联系。

故事咱们从头来说。

通过明治维新逐渐强盛的日本急需通过一场对外战争来缓解国内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甲午战争是日本的国运之战。

甲午战争让清政府引以为傲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水陆并进大有直捣黄龙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被迫开始求和,当时的情况虽然日本声势很大但也已是强弩之末,他们深知一举灭亡中国是天方夜谭,所以急切的想要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

对于清政府的求和日本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首先,指定李鸿章为谈判代表,其次,提出割地赔款缺一不可的必要条件。

李鸿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东渡日本进行和谈,清政府的宗旨赔款而不割地,但是深知日本人野心的李鸿章,断定此次如果不割地和谈必然无法达成,所以在启程之前李鸿章已经得到了清政府的首肯拥有“以商让土地之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李鸿章赴日谈判之时中日之间的战争仍然在进行,李鸿章在日本同伊藤博文进行了三轮谈判均无实质性进展。

第三次谈判后李鸿章在返回驻地的时候日本的战争狂热份子小山丰太郎枪击李鸿章,这次事件让日本谈判形式急转直下,国际舆论,西方列强的态度都有可能发生转变,日本在战场上占据的优势很可能无法转换为实际利益,所以在李鸿章被刺后日本天皇和皇后甚至亲自派遣医生治疗并给与慰问,并且主动休战。

李鸿章遇刺只是谈判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一周后李鸿章带伤坐上了谈判桌,日本终于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其中就包括赔偿白银3亿两,并限定清廷三日内答复,第四论谈判清政府回复只同意赔偿一亿两白银。第五轮谈判日本做出了让步,同意将赔偿金额降为两亿,这主要还是西方列强的态度起了重要作用,清政府这块“肥肉”不能让日本一口吞下。

随后双方又进行了第六轮谈判,最终敲定了赔款和割地的条件:中国承认朝鲜独立;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我们可以看出,李鸿章遇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达成了清政府梦寐以求的停战请求,至于挨了一枪省了一亿两白银则有些夸大其词。


一点点历史


客观评论前人,事实胜于雄辩。


过不洗白,功不抹黑。先说一下,这个说法只是对了一半。


(李鸿章)

我们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本身就是站在上帝视角的。所以不能用现在的思想和认同定义当时的情况。下面我就剖析一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隐藏的要点。 李鸿章,我们都知道,晚清重臣之后。世人也有一首诗来“赞”杨李鸿章,“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哈哈有点讽刺的味道,好了言归正传。


先说简单一下马关条约在当时对中国的主要的影响吧。马关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巨额赔款让人民的负担加剧。更极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分割。更标志着洋务运动三十余年的成果,功亏一篑。一把扼制主了中国的经济咽喉。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中国东亚霸主被弹丸倭国取代。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最大的耻辱和讽刺。
(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

李鸿章和李经方(李鸿章养子)在签订马关条约期间李鸿章的确被日本分子小丰山太郎刺杀。但传言谈判中日本要求中国赔偿三万万两白银,但李鸿章挨了一颗子弹以后,日本当即减少一万万两赔款,此说法不属实。历史上李鸿章是在第三轮谈判后遇刺的,当时日方根本没有要求清朝赔款三万万两。 所以不过是网友人云亦云的结果罢了。 而且当时各列强并不欢迎日本的崛起,更不希望日本瓜分中国这一块大蛋糕。“三国干涉还辽”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签约期间清政府的立场是一拖再拖,列强从中和稀泥,在国际上“大义凛然”的批评日本。这也是日本最担忧和胆怯的。清政府和李鸿章往来的电报均被日本军方破译,伊藤博文了解后只希望快速签订条约。日本人本来也没想清国会全部答应赔偿三万万两白银和一系列的要求。不过是漫天要价,想让清政府坐地还钱罢了。所以刺杀李鸿章不过是日本人的计俩,却吓迫了李鸿章的胆,快速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也是李鸿章和中法事件,受贿沙俄,贪污国饷一样,永远永远也洗不掉的污点。

综上所述,被刺杀是真的,减少赔偿上假的,小山丰太郎行刺导致的直接后果也就是日本同意无条件停战,却也不过是日本口头答应私下继续扩张军备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的狼子野心罢了!另外希望网友不要盲目跟风的洗白李鸿章了,还有人家李鸿章祖上是姓许,李氏族人不要再维护了。卖国贼的罪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盖棺论定了。怎么洗也不过是在网上谋改历史罢了。在历史的长河里“李鸿章”永远不可能翻身!



如有误笔,烦请斧正!


济州府一户侯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时,因挨了一枪为清朝节省了一亿银子,这件事是真的吗?

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的是,这件事情是真的,题主提问题的时候是认真的吗?还是说只是单纯的为了黑而黑,我们下面来详细的了解一下马关谈判


1984年9月,平壤失守,之后黄海海战失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清庭甲午战争失败。当时清政府内人心惶惶,大致可分为两派,一派是主张战斗到底的主战派,另一派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主和派,在两派的争论中,主和派占据了上风。

之后派大臣前去与日本公使和谈,日本方面拒绝,并不断向清庭施压,之后恭亲王亲自出面,请求英、美、俄三国居中调停中日战争,日本拒绝。

1994年11月,日军侵入辽东 ,正式的打到了中国本土,清庭内人心更加恐慌,连忙请求美国驻华公使出面调停战争,派天津税务司到日本何谈,日本拒绝与其和谈,并要求派出全权代表,在经历两次换人之后,日本方面明确要求全权代表必须为李鸿章,否则免谈。

慈禧太后任直隶总督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何谈,何谈前李鸿章先去了北京探探慈禧和谈的底线,但慈禧太后装病不出,让光绪帝跟他谈,之后与群臣共议,光绪他们的意见是尽量牵和日本方面的要求,割地赔款只要不是太过分都可以答应他们,但李鸿章的意思是钱赔多点无所谓,但绝对不能割地“割地则不行,议不成则归耳”。


李鸿章在京拜会各国公使,但均为有结果。李鸿章虽为全权大臣,但也要亲口听到光绪和慈禧说可以“割让土地”这四个字,毕竟谁签字谁就是千古罪人,死了也要受唾骂的,光绪帝疲于应对,授予李鸿章“商让土地之权”。

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到达日本,双方在春帆楼会面,进行何谈。中方代表李鸿章和李经方,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前三轮谈判均未有成果,日方也只是透露出不止割让台湾岛的意思。


第三轮谈判过后,李鸿章在回住处的途中遭到了日本人的枪击,不幸被击中左眼。这一枪可是把伊藤博文的阵脚给打乱了,原本比较从容的局面也变得微妙了起来,之后连忙将李鸿章送往医院救治。

“此血可以报国矣!”,李中堂这一枪没有白挨在身上,成功的将日本处于世界的舆论中心。第四次何谈中,日本明确的提出了议和条款,一是承认朝鲜独立,第二就是赔三亿两白银,最后就是割让台湾岛、辽东半岛等岛屿给日本,并要求三日内做出答复。


之后李鸿章与北京方面联系,问一下他们的意思,北京方面一句“中堂及为全权大臣,可见机行事”,把锅甩给了李鸿章。

在第六次何谈中,李鸿章据理力争,好说歹说也全说了一遍,但日本方面并未退步。但这一枪却成功引来了俄、法、德三国对日本割让辽东的干预,俄国还有意无意的在远东调兵吓唬小日本,伊藤博文迫于压力,将条款修改,赔偿的三亿两白银也变成了两亿两。


李鸿章也被伊藤博文称之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欢迎各位在下方评论区进行讨论,如果喜欢请点上一攒,个人头条号“历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语言讲述历史文化故事


历史伶俜者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解答,现在马关条约的现场谈判内容已经被公布出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一看。没有这么玄,其实日方当时以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电,换句话来说,日方当时早拿到了底牌。(清政府的底线是两亿两)至于李鸿章挨得那一枪,日本方面其实也没有想到,在当时知道李鸿章挨枪后,日本的领导层都很慌张,害怕。因为前期谈得太僵,现在清朝的谈判使者又挨了一枪,很怕清使借此回国,清廷再次开战,这样日本就彻底顶不住,因为日本方面为此战已经赌上了国运。现在本钱全部砸上去了。可是让日本方面没有想到的是,清廷还是继续谈判,这样子一下子好谈了很多。日方一改常态,态度温柔了很多,最后敲定了马关条约的内容。中国从此又背上了两亿两的债务,台湾,澎湖被日统治了五十年。辽东半岛后来赎回又花了三千万两,日本也因为这笔钱瞬间回本,走向了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其实李鸿章这一枪我跟总结了一下,是中日谈判的润滑油罢了。


旅途中的小明哥


关键是清朝的电码被日本破译,导致谈判的底线泄露,且日本和清朝都急于结束战争,所以双方才达成这个一锤子买卖。

马关谈判开始时,日本人摸不到清朝的谈判底线。所以日本人一开始就漫天要价,提出中国赔款3亿两白银,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

这几个主要的赔款和领土要求,都是日本人故意叫高的价码。就算清朝想压低价码,也要经过漫长的软硬实力博弈。看起来嚣张狂妄,但其实日本人自己心里根本没有底的。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至少不清楚以下4点:

1、如果战争形势最后不利于中国,清政府是否赔得起以上款项,是否愿意割让以上领土;

2、伊藤和陆奥有没有这个本事在谈判桌上收拾老谋深算的李鸿章。

3、慈禧和光绪有没有死不妥协、把战争旷日持久打下去的计划和决心?

4、会不会因为外国的突然干涉和战争形势发生转折,导致日本失去谈判的优势。

因为日本人一口气从朝鲜半岛推进到了满洲,日军早已筋疲力竭,无力发动新一轮压倒性攻势,打进山海关内。日本政府只能趁着自己尚占优势,尽快逼迫清朝割地赔款,然后撤兵。否则夜长梦多,既给了清朝军队喘息的机会,又拖垮了自己的经济财政。

李鸿章猜透了日本人这一手,算定他们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所以还价的时候故意用一个很低的价码(赔款顶多1亿,不可割地)来跟日本人耍太极。一来拖延时间,二来尽可能以这个价码左右的代价结束战争。

其实,清朝的赔款底线是最多2亿两。也就是中国有能力赔得起这2亿两,到了迫不得已的时候,也愿意赔这2亿两来结束战争。

不幸的是,李鸿章在日本下关向北京发电汇报请示的时候,电码被日本人破译。日本得知这2亿两就是清政府的底线,所以,日本人最后开的价码只会比2亿两白银多,绝不会比它少。(反正你赔得起,也愿意赔。且我已知道了,而你还不知我知道)

就在这时,李鸿章遇刺。一个日本警察往李鸿章的脸上开了一枪,差点要了他的命。

中国外交官,居然在日本险被日本公务员刺杀。这绝对是震惊世界,足以招来强大舆论压力的爆炸性新闻。这让日本政府极其为难。既要用登门道歉、谢罪、严惩刺客来堵住外国媒体的嘴巴,又要继续施加压力让李鸿章接受这个极其苛刻的条约。

最后双方都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日本人再也拖不起了,清政府也不想再拖下去了。于是日本人顺坡下驴,在明知中国不可能接受3亿两白银的情况下,干脆直接揪住清朝的底线:白银2亿两,一分都不能少!!!无论李鸿章如何反价,日本人都咬死了这个数字不松口。因为日本人坚信不疑:只要咬死了,你就一定赔得起!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日本人不惜挤出吃奶的劲,进行大规模调兵,装出要海陆并进,在山海关外登陆来攻打北京的样子。

伊藤博文赤裸裸地说:“今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如若不允,则北京必不可保!!”

这时,无论是慈禧和光绪,都在再没有再战的决心和勇气了。最后就以这2亿两白银的价码作为赔款额。加上德、法、俄三国干涉还辽,日本还趁机诈取“赎辽费”白银3000万两。


喷子都是玻璃心


大部分回复都很清醒。李鸿章挨了一枪确有其事,但跟少一亿两银子没关系。如果李鸿章少贪一点,备战认真一点,用人公平一点,根本用不着赔一两银子。由于慈禧的包庇,李鸿章没有被追究战败责任,先闲置了几天,然后异地做官,最后官复原职。玩了这样一套把戏,再来洗白,可以净落巨额财富了。


木头126844276


这种鬼话流传甚广,不值一驳!外交官不止它一个,曾家小子也办外交,争回伊犁,!它挨了一枪?也有可能,陈水篇也演过这一个戏码,真的不?


why142435885


是真的,有图片,还有遇刺后满是鲜血的官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