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多彩廣西,壯美山河

先秦時期,廣西屬百越之地一部分,壯族、侗族是嶺南廣西最古老的原住民族,分別源於先秦百越不同的越人支系。秦漢後漢、苗等北方中原民族南遷與土著民族和諧相處共同發展,各族之間相互融合孕育各種文化的誕生和發展,在原百越文化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桂柳、嶺南等文化。

一:歷史行政區劃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建立60週年

1949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設廣西省。省會在南寧。

1951年至1955年,欽州、廉州(即今欽州、防城港、北海)從廣東劃入廣西。

1952年12月10日,在邕寧、宜山、百色3個專區成立桂西僮族自治區;

1955年至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東。

1956年3月,改桂西僮族自治區為桂西僮族自治州。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倡議。12月,鑑於正在籌建廣西僮族自治區,國務院會議作出了撤銷桂西僮族自治州的決定。

1957年6月,國務院作出關於建立廣西僮族自治區的決定,並在同年7月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相應的決議。

1958年3月5日,廣西省改為“廣西僮族自治區”,省一級的“廣西僮族自治區”成立。

1965年,欽州、廉州再度劃入廣西。同年10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廣西僮族自治區”改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1978年起,自治區成立紀念日定為12月11日,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全廣西、右江蘇維埃和紅七軍成立的日子相一致。

二:民族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廣西省民族分佈圖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區)。境內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其中廣西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瑤族總人口的60%;是全國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仫佬族人口的90%;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我國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區,有7萬多人;廣西是中國京族唯一的居住地,境內其他44個少數民族均有居住。

三:地方文化

1:飲食

廣西日常飲食主要以清淡為主,但境內南北亦有些許變化,在桂東南的玉林、梧州、賀州、南寧、北海、欽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區有吃辣習慣。據旅行家徐霞客所記載,廣西境內由於地理環境的關係,其早期的飲食已有種食稻穀和蔬菜、醃菜、飲茶、行酒禮等習慣。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柳州螺螄粉

2:語言

世居廣西的12個民族除回族轉用漢語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並都在使用,分別是漢語、壯語、瑤語、苗語、侗語、仫佬語、毛南語、京語、彝語、水語、仡佬語。其中,漢語、壯語、瑤語、苗語、彝語還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語。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語言分佈圖

京語、拉珈語、仫佬語、毛南語、水語、仡佬語等因使用人口少已面臨瀕危境地。由於民族雜居和文化融合,漢語方言和各少數民族語言之間出現相互參透現象。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廣西壯族自治區漢語方言分佈圖

3:戲曲

漢族:桂劇、桂南採茶戲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桂南採茶戲

桂劇是廣西主要的地方劇種,流行於廣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帶部分官話地區,波及湖南南部地區。桂南採茶戲是主要流傳在廣西玉林、欽州、賀州、貴港等地的漢族地方戲,有近500年曆史。

少數民族戲劇和地方戲種:壯劇、壯歡、彩調劇、邕劇、苗劇、毛南劇、壯族提線木偶戲、壯族師公戲。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壯族提線木偶戲

據統計,廣西18個民族小劇種已瀕危14個、消亡2個。桂南採茶戲、壯族師公戲等歷史積累深厚,與當地百姓生產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關的民族劇種得到了較好的傳承。但大部分民族劇種,則在缺乏關注、後繼無人的情況下日漸式微,甚至消失。

4:民俗

賓陽炮龍節 2009年2月3~5日在賓陽縣城舉行。主要有百龍舞賓州炮龍之夜文藝晚會和煙花燃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炮龍展示、百家宴以及書畫、攝影展等活動。2月5日19時至次日凌晨舉行舞炮龍活動,主要街道100多條巨龍狂舞,震耳欲聾的鞭炮響徹夜空,40多萬人參與狂歡。被視為新年神物的每條炮龍長達三四十米,以“龍牌”、鑼鼓、八音開路,花籃火把相隨,眾大漢赤膊上陣,沿街遊舞。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賓陽炮龍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賓陽炮龍節

第七屆桂林恭城桃花節 2月21日至3月16日在恭城瑤族自治縣西嶺鄉大嶺山舉行。期間舉行“廣西十大歌王唱開恭城桃花”、“桃花瑤韻”等文藝演出,同時舉行“恭城油茶”瑤族飲食文化展示、書畫藝術精品展和民族風情歌舞表演、“桃園許願”、畫眉鳥打鬥賽等活動。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恭城桃花節

武鳴“三月三”歌圩 3月27日至4月4日在武鳴縣城舉行。歌圩活動除了開幕式外,還有千人竹槓陣、歌王大賽、搶花炮比賽、板鞋競速比賽、拋繡球比賽,等等。“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節,自1985年起先後舉辦了18屆,2003年後更名為“歌圩”,推出山歌擂臺賽、千人竹槓陣等富有壯鄉特色的活動項目,使其呈現“表演活動萬人空巷”的火爆場面。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武鳴“三月三”歌圩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 4月3日在田陽敢壯山開幕。主要活動有開幕式、布洛陀之夜晚會、布洛陀民間祭祀大典、壯民族山歌歌王大賽、國際雄獅大賽、壯民族歌圩體育運動會、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發佈會、商貿活動等。布洛陀祭祀活動是整個旅遊節的重點內容,有10多萬人參加當天的朝拜活動。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遊節

那坡白彝族跳弓節 5月4日(農曆四月初十)在那坡縣城廂鎮達臘屯舉行。每年農曆四月初八至初十是那坡縣彝族同胞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跳弓節。其間家家戶戶蒸糯米飯、釀米酒、殺豬(過去殺牛)宰雞宰鴨加菜聚餐。全寨男女老少穿戴節日盛裝到寨子當中的跳弓場,圍著金竹叢快樂起舞。鄰近十里八鄉的壯、漢、瑤、苗等民族同胞也前去參加活動,場面熱鬧非凡。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那坡白彝族跳弓節 

環江毛南族分龍節 6月28日在環江縣城舉辦。活動內容主要有敬祭儀式、民族體育競技表演、山歌對唱、民族特產及工藝品展銷、民族文藝晚會、千人儺面狂歡篝晚會等。晚會上,文藝工作者表演具有濃郁毛南族民族特色的儺舞《儺舞》、《穿針舞》等。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毛南族分龍節

龍勝紅瑤曬衣節 7月27日(農曆六月六)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金坑大寨村瑤寨舉行。 “六月六”傳說是龍王曬龍袍的日子,也是金坑一年當中僅次於春節的盛大節日。這天,紅瑤群眾家家戶戶都把一年四季所穿的衣服拿出來晾曬,殺毒滅菌去晦氣,紅衣映紅半邊天,因此稱為“曬衣節”。紅瑤群眾還邀請各方親朋好友到寨子做客,載歌載舞歡度節日。2003年以來,金坑紅瑤群眾已自發舉辦6屆曬衣節活動。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紅瑤曬衣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紅瑤曬衣節

東興 7月30日在東興金灘開幕。先後舉辦具有京族風情的歌圩、美食節、萬人餐、民俗文化展、文藝晚會、踩高蹺比賽、拉大網等一系列活動,持續到8月5日。自治區內外來賓及當地各族各界群眾1萬多人參加開幕式。哈節也稱“唱哈節”,是京族最隆重的節日。“哈”是京語譯音,“哈”或“唱哈”,京語即唱歌之意。哈節的具體日期因地而異。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京族哈節

隆林彝族火把節 8月14日在德峨鄉舉行。在活動現場,民族商品展示、民族小吃一條街活動,既讓遊客欣賞到絢麗的苗、彝、仡佬等少數民族服飾,又品嚐到味道鮮美的各民族特色小吃。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舉行。節日當天,彝族村民殺雞宰鵝、祭祀祖先,送走布穀鳥,吃坨坨肉,表演彝族民歌對唱獨唱、打磨秋、抹黑臉等豐富多彩的節目。當夜幕降臨,廣場上的彝族同胞與賓客手拉手排著長隊,圍著篝火翩翩起舞,形成萬人共跳彝族舞的壯觀場面。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彝族火把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彝族火把節

資源河燈歌節 8月31日至9月2日在資江河畔舉行。以“創新、發展、和諧、平安”為主題,以及以“遠去的記憶—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互動周”為主題的桂北民俗風情街開街活動等。9月2日晚(農曆七月十四日中元節),主辦方在江面搭起祭祀臺,通過將古老的漂放河燈儀式進行藝術加工,再現成為一場莊重、肅穆的祈福求安和歌頌國泰民強的別具一格的祭祀儀式。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河燈歌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河燈歌節

龍勝龍脊金秋梯田文化節 9月底至10月上旬在龍勝各族自治縣金坑紅瑤景區舉辦。活動內容主要有萬盞明燈照金坑、嗩吶鑼鼓迎賓、山歌迎客敬進寨酒、紅瑤歌舞表演、民風民俗展示、篝火晚會等。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金梯田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龍脊金秋梯田文化節

三江“多耶程陽橋”文化旅遊節 10月1~7日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舉行。活動內容保留往年經典節目侗族“婄更”決賽、侗族百家宴、侗族大歌演唱、民俗歌舞表演、千盞油燈照耶堂、捕魚、打南瓜仗、侗布製作全程演示、奇石精品展暨奇石交易會等,還新增超級牛王爭霸賽、侗族歌舞劇《珠郎娘梅》展演、三省坡侗族文化保護實驗區工作暨民族地區旅遊產業發展研討會等活動。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多耶程陽橋”文化旅遊節

桂林國際山水文化旅遊節 11月10~17日在桂林舉行。有開幕式大型文藝演出,還開展群眾藝術巡遊、第四屆中國廣西(桂林)國際市民徒步大會暨龍勝戶外旅遊節、中國桂林生態文化博覽會、桂林特色美食和商品展、友好城市專場文藝演出、桂劇展演以及首屆中國畫名家作品展暨名家畫桂林活動等。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群眾藝術巡遊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中國桂林生態文化博覽會

融水苗族蘆笙鬥馬節 11月21~22日在融水苗族自治縣體育休閒中心舉行。主要有苗族蘆笙舞比賽和鬥馬比賽,還組織萬民同樂蘆笙夜狂歡、民族風情巡遊、商品展銷會、商貿洽談會、民族服飾展示、農副產品展銷、美食一條街、招商推介等系列活動。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苗族蘆笙鬥馬節

羅城仫佬族依飯文化節 11月28日在羅城民族文化廣場開幕,這是仫佬族首次舉行大規模依飯節慶祝活動。來自各鄉鎮的仫佬族民間藝人和15萬多群眾參加活動。在為期兩天的活動中,舉行草龍舞、搶粽粑、仫佬竹球、臺閣頂馬、貓獅表演等仫佬族民族特色表演及仫佬山鄉旅遊文化活動、山歌“歌王”擂臺賽等。2006年依飯節民俗活動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仫佬族依飯文化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仫佬族依飯文化節 

中國(賀州)瑤族盤王節 12月4日在賀州開幕,是國內第一次由地級市舉辦的盤王節。來自粵、湘、桂三省(自治區)等地的瑤族同胞代表,身著盛裝,手持傳統樂器,唱起瑤族史詩古歌《盤王歌》,跳著瑤族特有的長鼓舞,在祭臺上獻歌獻舞祭拜盤王,形成一幅瑤族特有的畫卷。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瑤族盤王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瑤族盤王節

陽朔灕江漁火節 12月11日在陽朔縣白沙鎮坪嶺村開幕。數百張點亮著漁燈的竹筏同時出動,漁夫們用划槳拍打著江面引魚活動,一隻只魚鷹水中叼魚,場面壯觀。那盞盞漁燈,陣陣水花,猶如夜空中繁星點點,映耀著穿梭在水面上的竹筏和在水中時隱時現的魚鷹;灕江岸邊的一堆堆篝火映紅整段江面;禮花閃耀天空,整個陽朔縣城展現“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美景。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灕江漁火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灕江漁火節

南丹白褲瑤民俗文化旅遊節 12月13日在南丹縣裡湖瑤族鄉舉行。當地民眾身著節日盛裝,唱起深情纏綿的情歌,跳起激越粗獷的銅鼓舞迎接四方遊客。通過展示白褲瑤的服飾、婚戀、歌謠、喪葬以及敲銅鼓、打陀螺等民俗風情,讓遊客領略白褲瑤民俗文化魅力。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南丹白褲瑤民俗文化旅遊節

人文地理-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區劃沿革和風俗文化


拓展閱讀:

1:

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