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会怎么样?

chenyi24698


留守老人还能过几十年?我觉得,如今的留守老人,老一点的,七八十岁,年轻一点的,也有50多岁将近60岁,而且,50多岁的,大多数是还在外面打工的,目前在农村的,三类人:1、老人;2、妇女;3、孩童。其中,又以老人居多,且多数在60岁到80岁之间,这个年龄的人,也不可能出去打工,打不动了。

同时,他们的根子在农村老家,即便孩子在城市买房结婚生子、安家立业,他们也不愿意留在城市,除了不适应城市的生活外,主要还是觉得,自己的根在农村,不想离开农村出去生活。如此,就如同大树,离开了自己的根,如同缺水,浑身难受,也会渴死。

因此,目前农村的主要群体是老人,预计占据了农村留守人群(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的一半以上,当再过20年后,这一群人基本已经过世,那么,农村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1、十里无炊烟。不用说,不出十年后,农村就会出现炊烟少情况。因为,不仅是在目前,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凸显,特别是那种山区农村,如今出现大量没有人居住的情况。

2010年,我结婚,去几个舅舅家走访,因为舅舅家地处几十公里外的山区,住在半山腰,十几户人家,找了半天,才找到其中一家远房亲戚在家里,其他舅舅舅妈,去世的去世,有的外出打工,有的跟子女搬到县城居住了,经过打听,当时那个寨子里,就只要三个半人,其中三个老人和一个有点弱智的小孩。

那时候如此,如今,据说舅舅老家寨子上,已经没有人居住了,要么外出打工,在么去县城了。

目前,农村荒凉景象已经凸显。

2、土地荒掉大路充满荆棘丛生。我们老家,在西南大山里,前后都是山,山前有一条河,算是山清水秀(下图),但因为出门太不方便,去乡里有15公里,去县城有50多公里,开车要跑2.5个小时(大量山区盘山道路,只能跑二三十码),导致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在县城买房子,除了过年回去一下,平常在村子里见不到年轻人。

十六年前的老家

我2015年夏天回老家一次,才发现,村子里除了七八个老人和十来个妇女,基本没啥人。去给爷爷奶奶上坟,发现同样坟地的道路已经荆棘丛生,需要用镰刀割掉杂草,才能走,小时候,这可是村子里通往外面世界的一条主要农村道路啊,如今,已经被废弃。期间,到处转了下,才发现,大量田地已经废弃,变成了荒地,里面杂草有人那么高。

我们家的土地也如此,特别是半山腰里面的旱地,几十亩地,全都长毛了荆棘,有的长了小树,比人还高。那时候,这一片可是大量农作物啊,根源在于,没有人了,大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还有谁去山上种地呢。

如今老家,人烟稀少

3、黑白喜事几十里外寻人帮忙。如今,村子里,除了老人和妇女、小孩,真的没有劳动力,去年夏天,大妈去世,堂哥回去处理后事,要办后事,却没人帮忙,特别是要抬着上山土葬,竟然找不到人,最后只好去几十公里外的亲戚家喊人,才把去世的大妈抬上山埋葬。

不仅如此,平常谁家红白喜事,确实是找不到劳动力,因为,大家都外出打工去了,没人帮忙,靠几个老人和妇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特别害怕,老人临时去世,没人抬上山土葬。

老家冷冷清清


如今是这样,一二十年、三四十年后,农村的情况,会比现在更加的糟糕。

4、过年会变得更加的凄凉。不得不说,如今农村过年,会热闹好几天,因为,外面打工的,或者在县城买房居住的,农村房子还存在,而老人都在农村,所以,过年时,所有年轻人,都会回去过年,会热闹一阵,但仅仅是几天而已,过完年后,一哄而散,又回到冷冷清清的日子。

何况,几十年后,老人们百年归世了,农村也没有父母了,年轻的人们,即便过年,还会回去吗?我想,基本不会回去了,如此,即便是过年,农村也会出现冷冷清清,没有生气。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再过几十年,农村里的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会怎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网友都回答了,并且回答得非常精彩。我不知道我还能不能再像他们回答得那样精彩,我只是凭着我是一个农村人,现在还居住在农村这种身份这种感觉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的农村无疑是冷清清的,在村里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不少农村人或是在外面有了自己创下的大事业,或是为了孩子进入更好条件的城里学校读书,或是为了可以享受更多的优厚条件,正在想法设法逃离没有生机的农村,逃离生养自己的土地。

离开了农村的那些人在城里过得怎么样呢?或许他们挣起钱来比农村容易得多了,可是他们也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去挣钱,在城里的生活依然是紧巴巴的。依然觉得自己容不入城市,自己的灵魂安放不到城里。在城里这样要花钱那样也要花钱,就连喝口水出个门甚至上个厕所都要花钱,可以说在城里的生活分分钟钟都需要花钱。紧凑的生活忙碌的打拼,为了生存过得确实累。

城里哪一幢幢的高楼大夏,飘飘渺渺仿佛深入云端,却又仿佛是一个个鸟笼。出了自家的门,都不知道左邻右舍是谁,离乡人常有的感觉就是孤独。城里过年过节没有农村里的气氛,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城里更加没有农村过年的那种气氛。城里到处都是人山人海,哪里都是热热闹闹的。如果不是为了工作不是为了孩子不是为了挣钱容易点,其实农村的老家才是适合生活养生的好地方。

农村里的人没有什么收入,必须要到外面去打工挣钱。农村里无偿献给人们的清鲜的空气,清甜的山泉水,依然是他们依恋的。房前屋后那一分一厘的菜地,一年四季可以根据季节根据自己的喜欢种上各种各样的蔬菜。红红绿绿、黄黄紫紫,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爱吃的让人放心的瓜果菜蔬,不是挺好吗?也可以养上三几只鸡和鸭,还可以养上几只看家捉老鼠的猫和狗。平时喂喂鸡和鸭,逗逗猫和狗,不也是一种人生乐趣吗?

空闲的时候侍弄侍弄庭院里的花花草草,坐在庭院的树下看看书听听歌,不用担心有什么来打扰。即使什么都不做就是静静地躺着闭目养神,那也是一种美好的感觉。还可以随意地走家串户,到叔叔伯伯家唠唠家常聊聊新旧事。再就是可以约上三五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去爬爬山钓钓鱼,下河里去摸摸虾抓抓鱼,大家一起做顿喜欢的饭菜开开心心地吃上一顿。还可以拉拉二胡弹弹琴唱唱歌跳跳舞,同样不用担心妨碍着谁……

所以,很多外出的农村人在外挣钱,老了还是喜欢回到农村来过日子的。农村是农民的根是他们纪念祖祖辈辈的家园,哪里有他们眷恋的土地有他们难以丢弃的乡情有他们离不开的乡魂!几十年后,即使原来的老人都不在了,又会有新的老人回到农村来的。






人间美事多


前两天打电话给家里的奶奶(留守老人),聊着聊着奶奶突然哭了,她说政府准备把老房子都拆掉,到时候她就没有房子住了,我就很纳闷了反问她,我说你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都有新房子,对你都好,随便挑一家去住好了!我奶奶她就说了,老家旁边有几个邻居,年龄相仿,每天早上起来打招呼,万一有一天早上起来没看到哪个人了,就算死了也能早点发现。多么悲痛的现状啊,孩子都往外奔,老人在家守着一处空巢。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巢也就没了,巢没了,还有多少年愿意回农村呢?!农村生活再美好,然而它总是会输给现实在农村挣不到钱的苦恼。过年的时候,厌倦城市生活的游子可能会回家找寻一些美好的回忆,但是留不住几天,年后依然会回归到城市的怀抱中苦恼,然后,一年里大部分的日子里,农村里荒无人迹,野草横生。


湘西土匪妹


老家的四奶奶去世时,四爷爷跑遍全村张罗来了12个人,全部都是留守老人,最小的67岁,最大的,88岁。

村里年轻人都外出读书、工作、打工去了,很多人带走了自己的孩子,也有人在城里买了房子,回来的很少。

冬天,天气好的时候,这些老人们都坐在墙根下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家常。那时候村子里很热闹,孩子们满村子跑,打闹着、嘻笑着,这些年,村里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冷清了。



但村子里这二年新盖了不少新房子,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在外挣了钱,回村里盖的,他们说,等老了,干不动了,还是回农村老家过。

但老人们常常担心,等他们归天之后,这个村子怕是要灭了,墙根下互相调侃着:多活几年吧,老哥哥!多活几年吧,老姐姐,等我们都走了,咱这个村子,怕是没有了……


红杉树Hss


不用等那么长时间,十年之内就见分晓。

就目前情况看,农村已不见年轻人出现在“市面”上,而70后都已接近50岁或50多岁,过了60就干不动活了。为了这批根据地守卫者的归宿,大多数混进城里且成功的年轻人都做好了安排,一但“情况不妙”,立马接走。特别是乡镇有退休金的“大部队”,不会到老时候忙三伙四抓瞎,孩子帮着扶持到大学毕业后,早就在儿女工作经商的周边买下了楼房,以便身体不便时,有亲人在旁边照料一下。

而窝在农村,真有个大病小灾的,就得折腾儿女们来回折腾,花在道上的钱倒是小事,影响他们的工作和时间才是重中之重。再者,真有个本来死不了的“大病”,在农村现在这种医院里能给按死人去治或干脆治死,所以,几十年有些说长了。


骁勇34


我有在济南近郊基层工作的经历,对农村现状还是比较熟悉的。

随着各地建设大社区工作的实施,很多偏远的山村的住户搬迁到了城乡社区定居,常住人口减少,致使各村学校的撤并,原来一个2800口人的大村,有一年连一个一年级的学生都没有,两年召了两个一年级的新生。撤并学校时,他们村的书记当着我的面哭泣,说道,村里的学校在我任职的期限内撤并了,我没法对村里和在外边的村民有个交代。

随着时间推移,那个办事处十几个村子的入学新生有时候一年也没有新生入学。这个联办小学是在2012年投资新建小学,现在在校学生也就10几个人,这是十几个村里的学生!我曾去过一个村子普查,户口簿上有600多人的村子,常驻村民还有50多人!这50多人中,还有白天出去务工,晚上回来居住。经常在家的也就40来个人!年龄都在70左右。村里的现状是年轻人刚结婚有孩子的都去市镇买了房子让孩子有好的教育环境,年轻人的母亲跟着到儿子家看孩子接送孙子上学,父亲也就跟着住到儿子家后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所以一个村50岁年纪的不在村里住的很正常。2013年,我随我处的领导下乡他们问我,五十年后偏远的农村什么样?我说不用五十年,三十年后这里就是一片原始森林。因为在村子里住的老人年龄都在60多岁以上,30年后如果有他们也都90多了,随着老人去世,年轻人不回来,可不就成了一片片的原始森林了吗!


青未了58


三十年后我国农村会变得怎样?其实日本已经给出了答案:在日本,人口一直都在往东京等少数城市集中,农村人口越来越少,东京等大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房价越来越贵,房子人民币二三十万一平还买不到,而整个一套农村房子就卖人民币几万元还没人要😳


信天游4923305


农村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变得更时代化!

现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缺失,普遍涌向城市,造成所谓的留守老人群体独守农村,也就引发了题主的疑问!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否认的,农村人员外出打工,只是时下农村收入少,而恰好这些人有多赚钱的精力,但是人都会老去,当他们没有在城市打工的竞争力的的时候,又将何去何从?回老家,回农村,那里有他的亲人朋友,最起码有值得他记忆的往事!当然,有人会说,有些人通过努力在城市安家,确实如此,但细细想来,农村人,有多少能够经过奋斗在城市扎根呢,很少!而城市有能力扎根的这些人,也有相当一部分会老来回农村!


其实上面就已然谈到 “根”的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根文化,也就是所说的落叶归根,人们普遍在老去的时候,喜欢回归自己出生、儿时生活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感觉到心安!也就说明了有很多外出务工的人会老来回农村去!


还有一个情况不得不提,随着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村也在发展,但是却不可替代!中国13亿人口,需要大量的食物,这个从哪里来,农村是其中很大的一个构成部分,农村需要年轻劳力,当然,让农村人不外出务工,不只是国家的需要就可以,还必须有经济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当然,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中国已经逐渐的实现了!当农村越发现代化,农民收入普遍提升,那估计也就不会有太多人外出务工,也就没有留守老人,更没有题主的疑虑了!


看重感情看重你


再过几十年,我觉得农村将会是一种新的面貌出现,但是绝对不会消亡。

有些人会觉得,现在农村里基本是老人,妇女,孩子了,劳动力都外出了。其实这应该是属于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现象。在中东部的大部分农村,其实人口还是挺多的。

就说说我们县吧。我们县算一个人口大县,面积不大,人口可不少。早几年的时候,村里的人都是往沿海地区跑,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一次家。但是随着政府的招商引资,县城经济发展起来了,很多的外出务工人员都返乡了。

我们县有个鞋厂,几千人上班,附近十里八乡的人都在里面上班,他们下班都是骑车回去的。这样既照顾了家里老人,又能赚点生活开支。

我去农村里转了转,发现很多特色农业开始兴起了。葡萄园,草莓园,鱼塘,龙虾塘都应有尽有,悠闲农庄,蔬菜基地,这些特色农业都是当地农民自己搞起来的,绝不是那些五六十岁的留守老人能干的。

这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的基础建设一年比一年好,现在水泥马路基本连接了每家每户。这就为农产品的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前我们总说农产品运输难,现在我反而觉得是这些农产品的信息怎么到消费者的耳朵里才是难事。

所以我相信以后得农村面貌会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出现,我大胆推测一下。以后农村的人也将集中居住,将农田整理划分,承包转租给有实力的新农场主。其它人可以选择为农场主工作,或者合伙。

至于说农村人口变少,这是肯定得,村乡合并难道你们没看到吗?我们村就被合并了,据报道,今年湖南合并的村落就有好几百个了。

农村不会没落,只会越来越好!我看好农村,毕竟城市套路深。😳


老样


再过几十年,留守老人都去世了,那农村将是什么样?我觉得还是一个样啊,因为再过几十年,出去打工的人也老了啊,他们老了的话,也只能回老家了啊,于是,农村还是会有老人的啊。

还有就是,我觉得凡是农村出去打工的,注意,是打工的,不是说那些做大老板什么的。他们在挣够一定的钱后,够自己儿子盖房结婚,还能留一部分给自己养老,那他们老了的时候,就会回家,毕竟他们也去不了哪里啊?还有就是,很多农村人在家里都有土地,在家种地,一年也有不少钱啊,当然了,最主要的是对土地的情结。

我家有3亩七分地,一年能纯收入3200块钱呢,如果家里的地特别多,一年也有不少钱呢。

这几年我回家的时候,我发现家里五六十岁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因为家里也有工作,虽然钱不多,但能和家人在一起,挣少点也没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