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最近,根据ESPN薪金专家Boby Marks的统计表明,本赛季一共有44名球员的合同里带有激励条款,与上赛季相比增加了10名球员。虽然联盟的合同都是白纸黑字,

但是它们同样可以被做一些规则范围之内的手脚,就比如说“激励条款”。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比如说火箭队的白菜价中锋卡佩拉,他的条例上写着——如果火箭队本赛季进入了西部决赛,他就能够得到100万美元的奖金;打满2000分钟且防守篮板率超过30%也会拿到50万,如果他的罚球命中率达到65%(至少150次出手)也会拿到50万奖金。

这种战绩和数据相结合的条例,可以有效防止球员为了个人数据而影响球队战绩的行为。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条款都是完全有益处的,有时候,他们会为了这些条款做一些令人看来哭笑不得的行为。比如,16-17赛季的开拓者小将哈克莱斯就做了这样的事。

在当年的他的合同中明确写道:若单赛季的三分球命中率达到35%以上,哈克莱斯就可以得到50万美元奖金。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巧合的是,在最后四场比赛开始之前,哈克莱斯的三分命中率是刚好达标的35.1%。在试投了一记三分打铁之后,哈克莱斯幡然醒悟,再特么铁一个这个赛季的50万美金就泡汤了!

于是,哈克莱斯在这场比赛中再也没有投三分,更夸张的是在最后三场比赛里,他一个三分都没有出手了。最终,他稳稳地保留了自己的三分命中率,在及格线上低空飘过拿到了这一大摞的美金。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然而,有些球员就不像哈克莱斯一般幸福了。同样是在16-17赛季,森林狼和卢比奥在本季的合约中规定:

投篮命中率达到41%,将获得一笔额外奖金。

每年,常规赛都在四月中旬结束,而在三月底的时候,卢比奥的命中率还保持在41.4%,场均出手仅有8次。但进入四月后,他在多场比赛里疯狂打铁,场均出手12.9次,命中率仅有32%,两次打出熟悉的10中1,又成了那个熟悉的“卢一中”。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在你不知道卢比奥的激励条款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这样的数据有什么。然而,当你知道了这个真相之后,你才会发现,

卢比奥是在连续打出超低命中率之后上头了,就像是赌球的人,越输越上头,越上头越会输。眼看着将近泡汤的卢员外大幅增加了出手想把命中率拉回来,但结果只能是越来越糟。最终奖金鸡飞蛋打,森林狼也以1胜7负的惨淡战绩结束了常规赛。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和一支球队关系的因素实在是太过复杂。就拿哈克莱斯来举例子,如果你们的球队后卫是个不近人情的家伙,屡次传给你空位三分的机会,你到底是投还是不投?如果你们的教练是一个和管理层穿一条裤子的家伙,给你安排三分战术你是打还是不打?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如果你是卡佩拉,在赛季结束前的比赛中罚球命中率刚好是65%,那么你会不会有意识地减少对敌人内线的杀伤?

如果你是卢比奥,森林狼刚好是要在争取最后的排名,你敢不敢因为自己的出手去让球队输球?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最后,如果个人的利益因为球队利益而受到了损害,你会不会记恨你的队友教练或者老板?

这些问号,其实就象征着三个字——不稳定。

像这种激励条款,爵士队是最多的,现在他们足足有11名球员带有奖金条款,很容易成为球队的X因素,也就是双刃剑。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一到赛季末,大家都各怀鬼胎,有的人合同年继续玩命刷数据,有的人开始惦记下赛季的去向,有的人在花式争取达到奖金标准。于是,便有了这些不投三分,狂刷篮板,不想罚球,大量出手的形形色色的“假球”场景。随便哪一些,都可能会影响当场比赛的胜负,甚至球队的化学反应。

于是,有的时候,有些球员在场上就会像梦游一样游离在体系之外,看球的球迷就会骂了:

“xxxxx,你xxx倒是传啊!”

“xxxxx,你xxx倒是投啊!”

其实,他们未必有坏心思,不过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罢了。

怀疑NBA球员打假球?那是你不清楚这种神奇条款!

再加上肖华今年推行了博彩合法化,使得裁判对比赛的控制让比赛的胜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而这些东西,都是我们没办法预判到的。然而,球员自己如果买球打假球,一旦被发现整个职业生涯都会被毁掉,所以这是多半不可能的。

总之,不管怎么样,你们的钱都会流进总裁的腰包。

所以,奉劝大家,不要赌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