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1978到2018,是中國改革開放、發展進步的40年。
這也是作為中國體育、中國排球的代表之一的郎平奮鬥進取、迎接挑戰的四十年。
郎平拼搏人生的四個十年,她個人的成就,匯聚成為國家成就的一部分;她的拼搏人生,也成為國家發展進步的一個範例。
1978 夢想起航
1978年12月10日,曼谷亞運會第一個比賽日,中國女排速勝韓國隊。
那一天,是郎平的18歲生日,也是她第一次在國家隊亮相。
那時沒有人會想到,這是一個傳奇時代的開始。
1976年進入北京青年隊,1977年入選北京女排,1978上調國家隊,三年內,這個高瘦青澀的女孩完成了三級跳,並迅速成為國家隊主力。
1981年在日本舉行的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以七戰七捷的優異成績榮獲世界冠軍,實現中國三大球的歷史性突破,一個十分需要勝利鼓舞和世界認可的中國就這樣被中國女排點燃了。
激動的人群聚集在天安門廣場徹夜高呼:“中國萬歲!女排萬歲!”那種強烈的國家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盪漾在改革開放之初每個中國人心頭。不滿21歲的郎平和她的隊友因在爭取勝利的道路上不懈努力,成了頑強拼搏的民族精神的代表。
接下來的1982年世錦賽、1984年奧運會、1985年世界盃、1986年世錦賽,中國女排為了祖國的榮譽克服重重困難,頂住千斤重壓,又連續四次奪得世界排壇最高級別賽事的冠軍,創下世界排球歷史上第一個“五連冠”。
姑娘們敢打敢拼、為國爭光的事蹟被爭相傳頌,在那個經濟尚不發達、國門剛剛打開的年代,中國女排讓全世界看到了一個蓬勃向上的中國,也讓國人從中吸取振奮和自信的力量。中國女排成為當時中國人的模範和驕傲,更被視作中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騰飛的象徵。
在中國女排實現“五連冠”的過程中,“女排精神”成為那個時代的熱詞,它超越了排球,超越了體育,成為一種民族精神。
這種精神是無私奉獻的精神、團結協作的精神、艱苦創業的精神、自強不息的精神,“女排精神”很好地詮釋了“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友愛、頑強拼搏”的中華體育精神。
作為中國女排“四連冠”的場上核心,以及第五次世界冠軍的助理教練,郎平參與和見證了“五連冠”的全部歷程。女排姑娘為了祖國的榮譽付出的那些艱辛和努力,既是郎平拼搏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也成了改革開放之初激發國人艱苦奮鬥的精神動力。
作為中國女排的一員,能夠和中國的改革開放一起邁出堅實的腳步,回頭來看真的是很難得的人生經歷,感覺很光榮。
那些年,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成績和我們拼搏奮鬥的故事激勵著國人,其實在那個過程中,社會的各行各業也在不斷創新和進步,我們也從中汲取了非常強大的力量。
——郎平說
1988 海外打拼
1988年,改革開放十年。
那是中國年輕人迫切渴望進步,瞭解世界,希望走出國門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理念報效祖國的年代。
28歲的郎平決定遠離鮮花和榮譽,到美國讀書學習,開啟拼搏人生的新徵程。
1986年從中國女排退役之後,功成名就的郎平進入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習。以她當時的名氣和資歷,退役後的選擇很多,無論選擇哪一條出路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她卻毅然決定自費公派去美國留學。
“有人挽留我,說你是世界冠軍,是有功之臣,國家不會虧待你的。我覺得自己似乎被誤解了,我不是怕虧待,我正是覺得國家和人民待我太好,我不能再躺在冠軍的獎盃上吃一輩子老本,不能天天坐在榮譽上。”多年後談起自己決定出國留學的原因,郎平這樣說。
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每一個領域都充滿機遇,每一個人都對未來充滿希望,郎平放棄了鮮花和舒適的生活,選擇在沒有什麼人認識自己的美國求學打拼,安安靜靜從零開始,嘗試人生更多的可能。
她先是潛心讀書衝破語言關,後來到大學排球隊做助教。她當然還是離不開排球,在美國拿下體育管理碩士學位之後,她又到意大利聯賽打球,還曾擔任八佰伴世界女排明星隊主教練。
熟練掌握了英語和意大利語的郎平,站上了更廣闊的國際舞臺。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跟隨著社會進步的腳步。
我退役離開中國女排時,已經被推選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委員。
當時的中國年輕人對知識特別渴求,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大家對出國留學非常向往。我更是強烈地感受到想和外界交流,沒有外語是不行的。
那是中國為現代化打基礎的十年,在一個沒有什麼人認識我的環境裡,我安安靜靜當了幾年窮學生。
——郎平說
1998 報效祖國
1998年12月10日,郎平在亞運會賽場上度過了她的38歲生日。
這一次她的身份是中國女排主教練。
1994年世錦賽,中國女排跌落至第八,冠軍之師面臨巨大的滑坡,“誰來拯救中國女排”成了當時社會上的熱門話題,大家都認為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郎平。
當時的郎平,女兒只有兩歲,在美國的生活剛剛起步,需要處理的問題很多,但是明知困難重重,郎平卻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只因為一句:“郎平,祖國真的需要你!”
“作為一個人,我們都很渺小。但是當有人代表國家對你說,國家需要你!你還能無動於衷嗎?”她在自傳中曾這樣寫道。
1995年,“鐵榔頭”郎平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候毅然回國執教成了引起全社會轟動的大事件。郎平的迴歸,被視為“女排精神”的迴歸,是眾望所歸;而對於當時正苦苦盼望翻身的中國女排來說,郎平的迴歸是一針強心劑,她在“五連冠”的中國女排不凡的經歷本身就帶給隊員走出困境的信心和希望。
郎平迴歸在全社會引起廣泛關注,國人對女排的熱情迅速加溫。而郎平本人懷著對女排的一腔熱愛拋家舍女的行動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女排精神”的核心價值——忠誠和責任,為了這份忠誠和責任,郎平選擇勇挑重擔,忘我付出,不懈努力。
在郎平的悉心調教下,一批年輕隊員迅速成長起來,中國女排重新煥發活力。不到一年時間,中國女排奪回亞錦賽冠軍,又摘得世界盃銅牌。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中國女排把自己擺在衝擊對手的位置,擊敗當時強大的俄羅斯隊,僅輸給如日中天的古巴隊,拿到一枚寶貴的銀牌,實現了中國女排低谷奮起的一次大飛躍。
1998年,郎平又帶隊獲得了世錦賽亞軍。
儘管那次執教中國女排,郎平未能帶隊重返冠軍領獎臺,但中國女排重新走上覆興之路,令國人強烈感受到了“女排精神”的迴歸。
經受困難的考驗和痛苦的洗禮,中國女排在最艱苦、最困難、最沉重的時候沒有被打倒,反而是努力堅守,奮發圖強。郎平帶領新一代女排努力走出困境的經歷,豐富和發展了“女排精神”在新時期的內涵和實質。
2002年,郎平入選排球名人堂,成為亞洲排球運動員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從運動員到教練員,我又一次代表中國出戰。
18歲第一次穿胸前印有“中國”二字的比賽服比賽,國家榮譽感和使命感早已在我們心中生根,只要國家需要,就是義不容辭,而且要盡最大努力,對國家負責。
——郎平說
2008 和平之戰
2008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年。
三十年前邁出的歷史性腳步形成的強大動力,推動中國走上強國之路。
這一年,奧運會在北京隆重舉辦,改革開放的中國成了奧運大家庭的主人。
這一年,48歲郎平作為美國女排主教練帶隊回到家鄉北京征戰奧運,和中國女排隔網相對。
2005年初,接到美國排協執教國家隊的邀請,郎平猶豫了很久。她很想接受這份離13歲的女兒最近的工作,但是她又很難放下對中國女排的感情。
最終,是包括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在內很多朋友的支持讓她放下了包袱,她決定接過美國女排的教鞭,換個角色迎接新的挑戰。
此時的中國,正在積極地籌備北京奧運會。開放而自信的中國人,對郎平執教美國女排表示理解,併為她感到驕傲。畢竟向公認的世界第一體育大國輸出中國最高水平的教練,這說明了中國體育的進步,更是中國實力的證明。
在奧運會中美對決中,郎平贏下了“和平之戰”,中國球迷們仍然給了“鐵榔頭”熱烈的掌聲。
最後美國女排打入冠亞軍決賽,對陣巴西,全場觀眾一邊倒地為郎平的球隊加油。雖然美國女排最終只在巴西手中搶得一局,但是能在短短三年時間裡將一支球員老化、技術粗糙的球隊打造成奧運亞軍,郎平再次用實力贏得了全世界的讚譽。
1984年,正是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第一次派代表團參加奧運會,我感受到祖國的活力。
2008年,恰逢改革開放三十年,奧運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我感受到的是祖國的強大。
作為美國女排主教練帶隊回到家鄉,我換了一個角色體會日益走向強盛的中國,更具包容性,更與世界接軌。
——郎平說
2018 重新出發
2018年,58歲的郎平成為“改革開放四十年”黨中央表彰的全國100名傑出貢獻者之一,這是對她四十年不懈奮鬥的排球人生最好的褒獎。
此時的郎平,已經成為作為球員和教練都奪得女排奧運冠軍的世界第一人,但是她的人生信條仍然是奮鬥、進取。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女排無緣四強,兩個月後又輸掉了僅剩的一個亞洲盃冠軍頭銜。誰能帶領中國女排重攀高峰?大家又一次想到了郎平。
53歲的郎平經歷多年征戰一身傷病,但是和18年前一樣,她毅然決定在中國女排最困難的時候出山,希望在有生之年繼續傳承“女排精神”。
這一次,郎平推行“大國家隊”的理念,不斷海選新人,朱婷、袁心玥、張常寧、龔翔宇等新秀經她培養迅速接班,中國女排兩年之後重回世界之巔。
2016年裡約奧運會上,郎平領軍的中國女排出師不利,但是大家一起克服困難,不懼挑戰,在關鍵的四分之一決賽中逆襲戰勝東道主、衛冕冠軍巴西女排,一路殺至冠軍寶座。
時隔32年,郎平帶著新一代女排人用她們在極端困難中的堅強樂觀、在重壓之下果敢、勇氣和堅持再次感動中國。
“女排精神”又一次成為時代熱詞,郎平則給了這種精神以全新的詮釋:“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知道有時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是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塵土,依然眼中堅定。”
2018年,新老交替的中國女排交出了亞運會冠軍、世錦賽季軍的成績單。
她將繼續帶領中國女排迎接東京奧運會的挑戰,她的傳奇仍在繼續。
郎平有句話:拼搏的人生沒有終點。
這句話,鼓舞著新時代不斷奮進的中國人。
“我愛女排”公眾號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閱讀更多 我愛女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