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壳枪在性能上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在中国受到广泛的欢迎?

fujunda


因为没得选,欧洲各国都对中国武器禁运,只有德国敞开怀抱。

驳壳枪原名“毛瑟军用手枪”,只不过此“毛瑟”非彼“毛瑟”,与德国军工天才威廉·毛瑟只有半毛钱的关系,因为它是毛瑟厂的菲德勒三兄弟设计的。

在全世界都不知道半自动军用手枪长什么样时,菲德勒三兄弟搞出这么一个半自动手枪,设计理念应该说是相当超前,毛瑟厂也对它寄予厚望,但没有市场的反应却非常冷淡,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采购。

毛瑟厂生产了约100万把手枪,欧洲找不到客户就只能卖到亚洲。“毛瑟出品,必属精品”的观念深深被烙印晚清到民国绝大部分中国军人心中。精明的德国商人利用这种心理,将原本在毛瑟厂内部命名为“菲德勒手枪”改成“毛瑟手枪”。

毛瑟手枪刚进中国时58两白银一把,售价可说是相当昂贵,买一把毛瑟枪够娶一大院子老婆了,但谁也没想到中国军阀对它却爱不释手。

首先,毛瑟枪威力大,不然也不会有个“盒子炮”的外号。中国常年处于军阀混战之中,列强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导致中国军队缺乏重武器。

毛瑟枪口径大、装弹量多,还能自动发射,装上枪托就是微型冲锋枪。这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简直是“战场神器”,虽然售价比一般手枪贵,但如果把它当成微型机枪那性价比就不一样了。

毛瑟枪在欧洲卖不出去除了造价贵外,还有后坐力大,设计精度低两个致命伤。威力大后坐力必然强,射击时枪口会不自觉地上扬,然后子弹就飞上天了。不过这难不倒中国军人,他们很快发现只要横着射击就行了,反而还有机枪扫射的效果。

射击精度差对中国军队就更不是问题了,从晚清到民国,训练始终是中国军队的痛,反正士兵都打不准,也不在乎那一点半星的精度问题了,而且手枪多用于近战,精度差一点影响不大。

长城抗战时29军的大刀队,就是当时西北军的手枪队。因为大刀宣传起来效果更好,所以大刀才抢了驳壳枪的功劳。民国军阀普遍喜欢组建手枪队,平时负责警备任务,战时凭借驳壳枪的自动火力完成攻坚任务。

最后,驳壳枪的造型也非常讨喜,比一般手枪都大,再套上一个牛皮盒子挂在腰上显得特别威风,小军阀、汉奸、土匪都喜欢用盒子炮充门面。


史料不辑


这种手枪最早李鸿章买进一批装备清军 ,后来不知何故又停止了购进。至北洋政府时期和北伐战争时期,这种驳壳枪再度进入中国,且德国生产商还作了改进:可以加装一个十发弹匣,以增大供弹量(共二十发)。于是,所谓‘’二十响‘’就成为了驳壳枪的别名。但是问题也来了,随着这种手枪大量装备中国军队:普遍都反映这种手枪单发连发枪管都会上下跳动,尤其是连发状态时跳动更甚,从而很难以击中目标。于是,有人无意间将枪身呈平置状射击:枪管与枪身由于其射击姿态改变,故而使弹药在被击发时,弹药所产生的物理应力状态亦随之而改变,即由原先竖射姿态所产生的上下跳动,变为平射所产生的横向跳动:横向跳动正好化解了上下跳动打不准目标的弊端。枪管上下跳动的问题被破解后,这种手枪的进口量大增:东北军、西北军、二十九军等部队均专门设立了手枪连乃至手枪营;张学良的卫队营均清一色装备这种手枪。



Mrttlzz99


一、驳壳枪简介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

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 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贺龙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这种枪在射击时有个缺点,由于它的抛弹口在枪的正上方,抛壳时容易打伤持枪人。所以射击时要倾斜45度,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二、驳壳枪在中国的生产

这一类的盒子炮材质及加工品质较好, 虽然仍脱不了手工装配, 零件不能互换等毛病, 但整体而言, 几乎可以与舶来品相较。 已知的生产厂至少有: 汉阳兵工厂、 巩县兵工厂、 大沽造船所、 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 重庆武器修理所、 衡阳军械局等。汉造毛瑟7.63驳壳枪诸元资料(1947年9月兵工署出版):全长: 288mm,全重: 1.16kg,枪管长(连弹膛): 132mm,口径: 7.63mm,表尺射程: 1000m,来复线: 6条,右旋,来复线缠度: 200mm,瞄准基线长: 230mm,装弹具式样: 弹夹。


三、驳壳枪不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的,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的:


1、驳壳枪在中国的数量,范围都是很大的,共军和国军都喜欢这个枪,小日本貌似也很喜欢,20发的连射在那个时代确实很牛的。但是因为国内,尤其对共军来说,没有武器来源,只能靠缴获,所以你能不能用上驳壳枪,还得看运气和能力。


2、驳壳枪受欢迎的原因:
(1)民国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当时受到列强的武器禁运,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军事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之列,驳壳枪作为一种手枪却拥有近似冲锋枪的火力,被军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候甚至有手枪旅这样的部队。
(2)驳壳枪属于自卫武器,不受限制。
(3)驳壳枪是但是中国所能进口的威力最大的武器。


(4)耐用 驳壳枪拥有很长的寿命,以及不用复杂的维护。
(5)实用 驳壳枪可以和配套的枪托组装成一支冲锋枪,这在当时的中国来说是很有用的。
(6)命中率高。驳壳枪命中率极高,神枪手随便甩手命中200米以外的电线。
当然如果没有禁运,当时军人的最爱是伯格曼“花机关”。
四、驳壳枪淘汰的主要原因

威力太小,它是威力最小的手枪,口径小、子弹长度短,造成弹药少,所以威力就小了。

淘汰的其他原因:

1.驳壳枪跳弹严重 连发精度低;

2. 做工复杂,该枪价格太高;

3. 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

4. 作为冲锋枪又不易控制枪口上跳;

5. 全自动射击前须将木制枪匣组合到枪身上作为枪托,以控制枪口上跳,操作复杂,携行较难;

6.科技进步,新式武器的发明和出现,如冲锋枪等自动化武器的出现。


老兵正传


大家看一下:“二十响”连发时如果控制得好枪口上跳并不太严重啦……😜😜😜



当年锄过禾


驳壳枪的优点就是弹容较大,其弹匣容量10发,也有20发的弹匣可用,而威力方面同样不逊于其他手枪。但是其缺陷也很大,那就是其体积较大,不便于隐藏携带。

毛瑟手枪研制后,其实并没有在欧洲国家的军队中受到待见,主要就是因为其精度太差,所以没有被作为制式装备,但是在一战中,由于缺乏武器,毛瑟手枪还是上了战场的。即使是二战中,德国党卫军等部队就因为武器不足还使用过毛瑟手枪。

而为何毛瑟手枪会收到中国军队的喜爱呢,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首先就是当时没得选,只能选择毛瑟手枪。一战结束后,欧洲国家决定对华武器禁运,直接导致中国国内各个军阀极为缺乏武器,但是德国没有参与禁运,所以很多德制武器就流入了中国,其中就有很多毛瑟手枪。

毛瑟手枪弹容量大,是一款不错的武器,同时硕大的体积反而更具震慑力,只需将毛瑟手枪亮出,就能很好的威慑住对方。而且重要的是,其在连接木质枪套作为枪托后,可以作为卡宾枪使用,后来还有712型毛瑟,增加了自动射击能力,可以作为冲锋枪使用,功能更加丰富。毛瑟手枪因此大受欢迎,民间和官方有大量的仿制品,后来我国甚至在70年代还研制过80式手枪,其仿制的就是毛瑟手枪。


战壕



周建华杨家将王者归来


驳壳枪的原产国是德国,是毛瑟公司出品的经典之作!所以,官方称之为“毛瑟M1932冲锋手枪”。在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家喜欢叫它盒子枪、盒子炮、快慢机等!由于其性能优越,在中国部队大受欢迎。我们接下来分析一下它的性能特点和历史背景,看看它为何能在中国如此大受欢迎!

1.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为了防止新的大战爆发和巩固自己的军事地位,纷纷决议采取措施,对战败国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军事限制。比如,限制了军队的人数、武器装备的威力等。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了各国的管控,但是他又不甘心被管控。于是,各种各样的擦边球武器就诞生了。比如被称为“希特勒电锯”的MG42通用机枪,它就是巧妙地避开了“不允许生产重机枪”的军事限制,加上两脚架和少量弹鼓就是轻机枪,加上三脚架和大量弹药箱就可以作为重机枪和高射机枪。同样,作为手枪的毛瑟手枪也get到了这一点,在设计方面别有用心,单发和连发模式既可以当做手枪,又可以当做冲锋枪。在精准性和射速方面都做到了接近冲锋枪的水准,可以称之为毛瑟公司的经典之作!由于,这种擦边球的设计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的限制大火力武器进口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受到了中国政府以及军阀的青睐。另一方面,德国也想利用中国的矿产资源发展军工,这就使得中国和德国迎来了历史上的外交蜜月期。在此期间,德国不仅大量向中国提供军售,而且还派了军事教官进行指导!这就是毛瑟手枪为什么被中国大量进口的历史原因。

2.枪械性能

前面我们提到过,毛瑟手枪又叫“快慢机”。之所以被称作快慢机,是因为这把手枪可以支持单发射击、三发连射、连续射击三种模式,有快又慢,就像机关枪一样可以实现快慢射击。这样的武器在那个拉大栓还普遍存在的年代可以说是王牌武器了,只有王牌部队的军事长官才能配备。

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高达120米以上,比常规手枪的有效射程要高,基本上达到了冲锋枪150米有效射程的标准。而且在供弹方面采用了10发和20发弹夹两种,10发弹夹一般用于单发射击,20发弹夹常用于连发射击。为了减少连发枪械的稳定性,毛瑟公司专门设计了木制的枪套,该设计不仅仅用于装载枪械,还可以安装到手枪尾部当做枪托。这样就基本解决了连发射击带来的巨大后坐力。中国战场当时还都是拉栓武器的舞台,拥有毛瑟手枪这样强大的火力,可以大幅提高部队的火力和战斗力。

毛瑟手枪的生产工艺非常完备,再加上毛瑟这样的大军火厂商的生产质量,战场上基本不会出现机械故障,减少了维修的次数,增加了枪械的使用寿命,从而能够大幅提高射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枪械就像士兵的第二生命和战友,只有靠谱的武器才能尽可能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毛瑟手枪的枪管进行了加长设计,这样的设计使子弹精度和射程都大幅提高。而且毛瑟手枪的上方设有标尺,单发射击时可以精确瞄准敌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连续精度射击。普通步枪都是5发供弹,而且还要打一枪搂一发。毛瑟手枪的连续精确射击可以在这种情况下压制敌人,从而增加生存几率。

毛瑟手枪本身体积较小,比一般手枪大,比冲锋枪和步枪小。这就使它又多了一个大优点,那就是便于携带。特别是在巷战和执行偷袭任务的时候,便携的特点可以发挥到极致。这就相当于你怀里踹了一把微型冲锋枪,可以快速掏枪进行强有力的射击。拿步枪的敌人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击中了,达到了快速制敌的目的!在战场上,1秒钟就可以左右胜负,速度是多么的重要啊!

说了这么多优点,难道它就没有缺点吗?当然有!比如,进口货弹药补给跟不上,一旦断货,由于生产工艺和技术落后,难以实现本土批量生产。还有,连续射击时枪口上挑严重,但是聪明的中国人民用横着拿枪的扇面射击手法克服了它!所以,这把枪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的!能够赢得大家的追捧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以上都是个人原创回答,喜欢的朋友请点个赞或关注我,有不同意见的朋友也可以在下方讨论交流,谢谢大家!


军事情报员


手枪中的冲锋枪

驳壳枪在中国的名字一般叫盒子炮,匣子枪,是德国研制的第一款自动手枪,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步枪,驳壳枪并非单一的枪械,而是多种同类型枪械的统称,其中配备20发子弹的被称为大肚匣子,全自动的又称快慢机。

驳壳枪最出色的一点,就是手枪的中的冲锋枪,因为有的驳壳枪可以配备20发子弹,全自动的功能,射击速度理论上每分钟可以达900发,有效射程50-100米,相对一般手枪,优点是显而易见,威力大,动作可靠,相比于一般的步枪和冲锋枪,使用还是挺方便的。

作为战场上的一款杀器,没有什么比打的多,打的快更重要的事情。

但是驳壳枪作为一款手枪,其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枪身太大,该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千克,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手枪,手枪在欧洲人的定位是一种近身防御枪械,是步枪在进程射击的一个补充,并不是战场上的主力作战枪械。

由于携带不方便,驳壳枪并不被欧洲军队欢迎,因此从驳壳枪生产到1939年停产,该枪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军队作为制式武器,并且没能获得军方的订单。

这款欧洲遇冷的驳壳枪在中国却大受欢迎

即使驳壳枪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作为制式武器,但是在中国的欢迎程度却远超制式武器,虽然没有受到欧洲的欢迎,但是在上线的40年里,毛瑟厂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各式各样的驳壳枪。其中大部分被各种各样的方式流转到中国。

在1935年之前,中国从德国进口的驳壳枪就有五千把,1937年3月续订手枪三万把,可见中国军队对驳壳枪的欢迎程度。

除了从国外订购,中国还进行了大量的仿造,因此,盒子炮虽然不是制式武器,但是比制式武器更受欢迎。

在中国不管是地主老财,军阀,土匪,只要手里拿个盒子炮,那就是狠人,双枪老太婆手中的双枪应该也是盒子炮,在那个年代,能够拥有一把盒子炮简直就是玩枪的一种梦想。

当然,中国军工落后,即使是汉阳造的枪在中国也是好枪,更别提这种20响的连发枪了,对中国军队来说,啥枪都受欢迎。

为什么驳壳枪会在中国大放光彩?

其实一款枪能否发挥最大的作用,还是要看他所处的战场,比如日本产的步枪三八大盖就非常适合中国战场。

之所以说驳壳枪适合中国战场,是因为中国战场缺乏强火力支撑,而中国军队更是缺乏从正面战场和日本战斗的能力,因而大多采取游击战等战术,对日寇进行埋伏或者袭击,因为出其不意,才能靠近对方,而在近距离战斗中,驳壳枪简直就是步枪的噩梦,并且给予了日本侵略者沉重的打击。

中国应该感谢这把枪,这把枪为中国的抗战增添的不少贡献,这把枪也应该感谢中国,正是中国战场,已经中国人的使用,让这只枪在近现代的战争中大放光彩,铭记史册。


史论纵横


此枪可靠性好,准确度高,压弹方便快速,容量大,可单连发射击,保险可靠且打开迅速,有枪托。最大特点是分解组合迅速,据说东北土匪冬季正在炕头上擦拭已分解的毛瑟零件,零件放在包袱皮上,突然外面枪声大作,崽子来报,不好,有共军!于是迅速抓起包袱皮,边跑边组合,跑到第十步时,土匪的枪响了!这就是著名的十步装枪法,即第一步开始组装,第十步命中目标!


手机用户94527264742


记得我小时候读过一本小说,叫“二十响的驳壳枪”,内容已经记不太清了,但这个名字却一直记得,印象很深。

李向阳双手拿着驳壳枪,横扫一片,帅呆了,酷毙了!双枪老太婆拿的也是驳壳枪。你想想,要是他们双手拿的是小兵张嘎缴获的撸子,或者是左轮,那形象岂不一落千丈,真是弱爆了。

驳壳枪就是盒子炮,除此之处,它还有更多的叫法,什么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大镜面等等。

其实,虽然名字都这么叫,外形也十分相似,但在中国军阀内战以及抗战的战场上,这种枪其实有着很多种来源,甚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最原始也是最正宗的驳壳枪产自德国,正式名称叫“毛瑟军用手枪”或“毛瑟M1896手枪”。它的发明者是毛瑟军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并在隔年正式生产,一直到1939年停产,前后持续了40多年,生产了100万余支,其中有近一半销往中国。

20发固定弹仓式德国原装“盒子炮”

毛瑟原厂出产的短枪管型“盒子炮”

“毛瑟M1896手枪”作为手枪,它重心靠前,不容易掌握,击发后,枪口跳动过高,在其他国家的市场并不受好评,唯独在中国市场大受青睐。有人说,因为1921年国际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对当时军阀混战中的中国实行武器禁运,而手枪不在禁运名单中。驳壳枪虽然也是手枪,但装弹多威力大,甚至可以在战场上当作步枪使用,因此大量流入中国钻了武器禁运的空子。

八一三淞沪战役时的国军士兵。

也可能,佩戴驳壳枪显得威风凛凛,既能显露权势又具有威力,比较投合当时国人的心理吧。

德国驳壳枪在中国市场大显其道,其他一些兵工厂家也嗅到了商机,各种仿制品纷纷出现。

其中的“高仿”要算来自西班牙的“准盒子炮”,基本有3种:阿斯特拉、阿树牌、皇家牌。1925至1936年之间,曾有近10万支西班牙生产的“准盒子炮”卖入中国,对原先独占市场的毛瑟制“盒子炮”造成很大的威胁。西班牙的各型“盒子炮”多采用了一些简化生产的工艺,加上西班牙的劳动工资原本就较为低廉,因此其产品较毛瑟制“盒子炮”便宜。

西班牙阿斯特拉903型全自动“盒子炮”

国内生产仿制驳壳枪的工厂、单位更是非常多,已知的生产单位至少有:汉阳兵工厂、上海兵工厂、巩县兵工厂、大沽造船所、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重庆武器修理所、衡阳军械局等。产量较大的有汉阳、上海、巩县及山西的兵工厂等。其中,尤以汉阳的产量最大,生产时间也最长,型号有长枪管型及短枪管型等。

汉阳兵工厂1927年造长枪管型“盒子炮”

不少小型兵工厂也纷纷加入“山寨”队伍,这些小作坊做出的盒子炮除外形很像外,质量往往很差,经常打几枪就哑火,不过是土匪们买来佩在身上吓唬百姓的样子货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