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乘車難的“鍋”該誰背?

《老子》有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現代社會,行,必先選擇一種交通工具。於城市而言,為行人提供公共交通服務則是城市發展的必需。

西安,十年停滯不前所帶來的問題,絕非慘不忍睹的GDP數據,更多是在城市建設方面留下諸多問題,出行難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西安公交司機缺口6000人,西安公交總公司一年虧損4億,累計未彌補的虧損21億。”這是西安公交總公司總經理翟長衛在華商網組織的“2018西安冬季公共出行”網絡直播中說過的話,其言鑿鑿、其情切切。

這樣直白說出心裡話的領導,在西安可謂鳳毛麟角。看完直播,我對這位接地氣的翟姓領導瞬間“路轉粉”。

西安交通問題錯綜複雜,有歷史遺留問題更有新生問題,看的出來主政者是動真格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了。決心已有,還要拿出“斷臂”精神。

我記得某論壇曾寫過這樣一句話:人生就像525路公交車,你努力向上,卻常常被拒之門外。

這可能是坐525路公交車之人的絕望之言,乘坐這趟車,幾乎每天都能聽到因為擁擠而引發的謾罵。無論何時都是你的背挨著他的背,和無處安放的手腳……

當然,這一切都要能擠上去才能體驗到。


西安乘車難的“鍋”該誰背?

© 網絡截圖


翟總給525路的定性是“先天不足”,也就是線路規劃不合理。

這條線路東起西安東郊胡家廟地區的百禾小區,終到西南方向的楊村(西太路)公交樞紐站。線路總長36.7公里,比即將開通的地鐵4號線還長1.7公里,跑完一圈57個紅燈,一個紅燈30秒,再加上路堵,運行時間該有多長,可自行想象!

當然,翟總也在現場給出瞭解釋和改進方案。之所以不換大車的原因有兩點:

一是525東邊的終點站在小區裡,8米以上的公交車進不去。

二是525的公交車司機都是A2執照,但要駕駛大型公交車還需通過A1執照考試,司機數量缺口不小。

目前西安公交總公司有7091輛車,按照一個車配兩位司機的標準,需要一萬四千多名駕駛員,現在公交車司機僅有一萬兩千名,再加上每個月休8天,公交司機缺口至少6000人。

公交司機缺口大,箇中緣由不少。提高福利待遇是引來公交司機的最好舉措,在西安平均工資不斷刷新的同時,有誰會關注公交車司機的工資?

大家都知道公交司機是非常辛苦的職業,如果沒有更好的工資待遇和社會保障,司機招聘會越來越難。今年上半年就有324路公交車因所在公司不給司機和售票員交養老保險,而引發集體罷工。

不斷提高公交司機的福利待遇,讓這份職業得到全社會的尊重,這當然超出了入公交公司的負擔範圍,故此需要財政手段介入,亦或是進行徹底的機制體制改革,讓公交擺脫束縛,真正實現市場化運作。

解決525路的辦法是“一分為三”。從華美十字到楊村,開通183路並繼續加大發車密度;從百禾小區接駁到附近地鐵站;中間新開線路,從根本上解決大家的出行。

先天不足可以理解,值得玩味的是525路還是人工售票,在其他車輛都進行智能支付的時候,525還沒有用上IC卡。

當然,這與線路運行太長,5折刷卡影響“生存”關係甚密,“一分為三”的措施也能解決智能刷卡的問題。唯一的希望就是儘快實施,別總是嘴上說說!

關於西安公交吐槽最多的還有北客站為什麼不能無縫接駁高鐵旅客?

看看南京南站、成都東站,就連寶雞南站公交、出租車無縫接駁都好得很。西安北客站號稱“亞洲最大”,卻在這個問題上分分鐘打臉,實在無奈。

在這次網絡直播中,無奈的還有翟總。

他原話是這樣說的,“我本身是不想回答這個問題的,但我再講一遍:我認為,在北客站問題上,公交背了黑鍋,而且還是專業的背鍋俠!”

客觀地說,這個鍋真的不能給公交公司,當然,我也沒有為公交“洗白”之意。

這個問題的確和城市規劃有關,北客站在設計規劃之初是不是就應該考慮乘客出站後的接駁問題,總不能認為所有乘客都乘坐地鐵吧。

西安乘車難的“鍋”該誰背?

©西安北站 | 圖源 @李偉偉

這也是一個城市不重視公共交通配套問題的後果。好在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北客站廣場地下實施相關改造,將在2020年左右真正實現公交、地鐵、高鐵無縫接駁。

現在二次改造,所要付出的人力、財力是當初的多少倍,誰又能算清!

西安公共交通多年沉積的“病灶”太多,車少人多、線路規劃不合理、眾多歷史遺留問題等都需要當局來解決。

北客站公交接駁問題自開始就有,而我們的城市交通規劃部門有沒有在規劃實施之初進行過實地調研呢?如果及時發現問題,就可以把問題遏制在搖籃裡,也沒有了現在的“大動干戈”。

這兩年,一直在學習成都、杭州的先進經驗和做法,西安的城市形象的確有了很大改善,不得不說這次大規模的“拆牆透綠”,又是一次杭州經驗的成功效仿。

杭州的城市規劃部門,每半年或一年都會做一次深入調研,發現問題及時在最新的規劃中修改調整,我們西安何不再學學這些。坐在辦公室想規劃的時代,早就一去不復回了!

“刮骨療傷”方能徹底根除病灶。與西安公交而言,進行體制、機制調整已經迫在眉睫,各種因由無須贅述。

從一個城市的發展趨勢來看,西安城市交通的重新梳理已經迫在眉睫。怎麼破局,愈加重要。

A. 500多個公交站牌的集中更換,改變城市公共交通指示的陳舊面貌。

B. 將城區與地鐵重複的公交線路裁撤下來,填補到三環以外。

C. 下決心對公交線網布局重新進行整體規劃。

D. 繼續採買更加合適的公交車,12米的吉利、雙層公交將在明年和大家見面。

E. 32處公交場站開工建設,解決出行難。

這些建議、措施的實行,都是切中要害,直至靶心的,只有從根本上解決掉這些繁冗的“裹腳布”,西安高速前進的車輪才會日新月異。

城市公共交通體系的完善,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直接體現,關乎每一位西安人的利益。

關於西安公交出行難的問題,除了某論壇曝光之外,某觀也對神奇的600路進行了撰寫,更長安平臺也就此發文(推薦閱讀:@城投集團,要不要擠一次公交)。

我們都知道西安在今年的“搶人大戰”中出類拔萃,僅今年新落戶的西安人就有80萬。人才引進容易,但想要他們“留下來”,靠的就是城市服務的配套,就公交系統來說,再不有所改變,可能會“無言面對三秦父老”。

通過這次的網絡直播,可以看得出城市交施政者是要動真格、下決心疏通這些“毛細血管”了,徹底“疏通”這些毛細血管,讓城市交通大動脈創通無阻,方可留人。

再者,城市交通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現,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獲批、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都在倒逼城市交通的改善。

西安乘車難的“鍋”該誰背?

©西安市公交總公司總經理翟長衛 | 圖源華商網

引用翟總的一句話,“路通,車通!”值得欣慰的就是,多條“斷頭路”的不斷打通,給了公交通行的基礎,在西安積累十年的城市詬病,正在一步步得到解決。

就目前西安的交通情況來說,破解交通擁堵問題的唯一出路就是發展公共交通。但我們的公交總是來車不準點、行車不快捷、乘坐不舒適、換乘不方便。

西安公交在道路規劃的先天缺陷加之到處圍擋的後天不足,已經是造成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此時,公交專用道就顯得越發重要。

西安市目前已建成運營的公交專用道有29條,通常設置在最右道或者是輔道,和路邊公共停車位、非機動車道設置在一起,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亂停車和非法佔用現象十分嚴重。

再者西安的公交專用道是不是也應該緊跟城市發展步伐,增設新的公交專用道,當這條專用路線真正流暢起來,並藉此打造高質量的地面公交系統。

城市整體形象的塑造,除了營銷之外,更多的還需要讓生活在這裡的每個人都有舒適感、自豪感、幸福感,有些時候城市口碑宣傳會更加有效。西安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才能更加實至名歸。

公交公司不是城市交通擁堵、混亂的“背鍋俠”,需要的是真正拿出解決問題的魄力,用不達目的是不罷休的“斷臂”精神,當一次疏通城市毛細血管的“超級飛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