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乘车难的“锅”该谁背?

《老子》有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代社会,行,必先选择一种交通工具。于城市而言,为行人提供公共交通服务则是城市发展的必需。

西安,十年停滞不前所带来的问题,绝非惨不忍睹的GDP数据,更多是在城市建设方面留下诸多问题,出行难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西安公交司机缺口6000人,西安公交总公司一年亏损4亿,累计未弥补的亏损21亿。”这是西安公交总公司总经理翟长卫在华商网组织的“2018西安冬季公共出行”网络直播中说过的话,其言凿凿、其情切切。

这样直白说出心里话的领导,在西安可谓凤毛麟角。看完直播,我对这位接地气的翟姓领导瞬间“路转粉”。

西安交通问题错综复杂,有历史遗留问题更有新生问题,看的出来主政者是动真格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了。决心已有,还要拿出“断臂”精神。

我记得某论坛曾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生就像525路公交车,你努力向上,却常常被拒之门外。

这可能是坐525路公交车之人的绝望之言,乘坐这趟车,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因为拥挤而引发的谩骂。无论何时都是你的背挨着他的背,和无处安放的手脚……

当然,这一切都要能挤上去才能体验到。


西安乘车难的“锅”该谁背?

© 网络截图


翟总给525路的定性是“先天不足”,也就是线路规划不合理。

这条线路东起西安东郊胡家庙地区的百禾小区,终到西南方向的杨村(西太路)公交枢纽站。线路总长36.7公里,比即将开通的地铁4号线还长1.7公里,跑完一圈57个红灯,一个红灯30秒,再加上路堵,运行时间该有多长,可自行想象!

当然,翟总也在现场给出了解释和改进方案。之所以不换大车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525东边的终点站在小区里,8米以上的公交车进不去。

二是525的公交车司机都是A2执照,但要驾驶大型公交车还需通过A1执照考试,司机数量缺口不小。

目前西安公交总公司有7091辆车,按照一个车配两位司机的标准,需要一万四千多名驾驶员,现在公交车司机仅有一万两千名,再加上每个月休8天,公交司机缺口至少6000人。

公交司机缺口大,个中缘由不少。提高福利待遇是引来公交司机的最好举措,在西安平均工资不断刷新的同时,有谁会关注公交车司机的工资?

大家都知道公交司机是非常辛苦的职业,如果没有更好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司机招聘会越来越难。今年上半年就有324路公交车因所在公司不给司机和售票员交养老保险,而引发集体罢工。

不断提高公交司机的福利待遇,让这份职业得到全社会的尊重,这当然超出了入公交公司的负担范围,故此需要财政手段介入,亦或是进行彻底的机制体制改革,让公交摆脱束缚,真正实现市场化运作。

解决525路的办法是“一分为三”。从华美十字到杨村,开通183路并继续加大发车密度;从百禾小区接驳到附近地铁站;中间新开线路,从根本上解决大家的出行。

先天不足可以理解,值得玩味的是525路还是人工售票,在其他车辆都进行智能支付的时候,525还没有用上IC卡。

当然,这与线路运行太长,5折刷卡影响“生存”关系甚密,“一分为三”的措施也能解决智能刷卡的问题。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实施,别总是嘴上说说!

关于西安公交吐槽最多的还有北客站为什么不能无缝接驳高铁旅客?

看看南京南站、成都东站,就连宝鸡南站公交、出租车无缝接驳都好得很。西安北客站号称“亚洲最大”,却在这个问题上分分钟打脸,实在无奈。

在这次网络直播中,无奈的还有翟总。

他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本身是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我再讲一遍:我认为,在北客站问题上,公交背了黑锅,而且还是专业的背锅侠!”

客观地说,这个锅真的不能给公交公司,当然,我也没有为公交“洗白”之意。

这个问题的确和城市规划有关,北客站在设计规划之初是不是就应该考虑乘客出站后的接驳问题,总不能认为所有乘客都乘坐地铁吧。

西安乘车难的“锅”该谁背?

©西安北站 | 图源 @李伟伟

这也是一个城市不重视公共交通配套问题的后果。好在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北客站广场地下实施相关改造,将在2020年左右真正实现公交、地铁、高铁无缝接驳。

现在二次改造,所要付出的人力、财力是当初的多少倍,谁又能算清!

西安公共交通多年沉积的“病灶”太多,车少人多、线路规划不合理、众多历史遗留问题等都需要当局来解决。

北客站公交接驳问题自开始就有,而我们的城市交通规划部门有没有在规划实施之初进行过实地调研呢?如果及时发现问题,就可以把问题遏制在摇篮里,也没有了现在的“大动干戈”。

这两年,一直在学习成都、杭州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西安的城市形象的确有了很大改善,不得不说这次大规模的“拆墙透绿”,又是一次杭州经验的成功效仿。

杭州的城市规划部门,每半年或一年都会做一次深入调研,发现问题及时在最新的规划中修改调整,我们西安何不再学学这些。坐在办公室想规划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回了!

“刮骨疗伤”方能彻底根除病灶。与西安公交而言,进行体制、机制调整已经迫在眉睫,各种因由无须赘述。

从一个城市的发展趋势来看,西安城市交通的重新梳理已经迫在眉睫。怎么破局,愈加重要。

A. 500多个公交站牌的集中更换,改变城市公共交通指示的陈旧面貌。

B. 将城区与地铁重复的公交线路裁撤下来,填补到三环以外。

C. 下决心对公交线网布局重新进行整体规划。

D. 继续采买更加合适的公交车,12米的吉利、双层公交将在明年和大家见面。

E. 32处公交场站开工建设,解决出行难。

这些建议、措施的实行,都是切中要害,直至靶心的,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掉这些繁冗的“裹脚布”,西安高速前进的车轮才会日新月异。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的直接体现,关乎每一位西安人的利益。

关于西安公交出行难的问题,除了某论坛曝光之外,某观也对神奇的600路进行了撰写,更长安平台也就此发文(推荐阅读:@城投集团,要不要挤一次公交)。

我们都知道西安在今年的“抢人大战”中出类拔萃,仅今年新落户的西安人就有80万。人才引进容易,但想要他们“留下来”,靠的就是城市服务的配套,就公交系统来说,再不有所改变,可能会“无言面对三秦父老”。

通过这次的网络直播,可以看得出城市交施政者是要动真格、下决心疏通这些“毛细血管”了,彻底“疏通”这些毛细血管,让城市交通大动脉创通无阻,方可留人。

再者,城市交通是一座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现,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获批、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都在倒逼城市交通的改善。

西安乘车难的“锅”该谁背?

©西安市公交总公司总经理翟长卫 | 图源华商网

引用翟总的一句话,“路通,车通!”值得欣慰的就是,多条“断头路”的不断打通,给了公交通行的基础,在西安积累十年的城市诟病,正在一步步得到解决。

就目前西安的交通情况来说,破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发展公共交通。但我们的公交总是来车不准点、行车不快捷、乘坐不舒适、换乘不方便。

西安公交在道路规划的先天缺陷加之到处围挡的后天不足,已经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此时,公交专用道就显得越发重要。

西安市目前已建成运营的公交专用道有29条,通常设置在最右道或者是辅道,和路边公共停车位、非机动车道设置在一起,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乱停车和非法占用现象十分严重。

再者西安的公交专用道是不是也应该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增设新的公交专用道,当这条专用路线真正流畅起来,并借此打造高质量的地面公交系统。

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除了营销之外,更多的还需要让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都有舒适感、自豪感、幸福感,有些时候城市口碑宣传会更加有效。西安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才能更加实至名归。

公交公司不是城市交通拥堵、混乱的“背锅侠”,需要的是真正拿出解决问题的魄力,用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断臂”精神,当一次疏通城市毛细血管的“超级飞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