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记忆(一)

玉门记忆(一)

玉门在线

玉门记忆(一)

追忆四十年代

那些曾近的人和事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到1938年10月,沿海各主要城市和大片土地先后被日寇占领,内地和海外的进出口通道被截断,中国长期依靠国外进口石油的局面迅即陷入窘境。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和工业“血液”的石油极度匮乏,对全国人民救亡图存,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直接产生了严重影响。形势所迫,政府当局不得不着手加快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位于甘肃西北部的玉门,被认为是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最有利地区。

为了满足战时军用需要,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着手开办玉门油矿,拟了一个500万美元的预算,报行政院。行政院提出没有钱,决定招商承办,后经国防最高委员会的国防工业会议讨论,取消了行政院的决议,同意由政府开发玉门油矿。

玉门记忆(一)

1938年8月下旬,资源委员会从四川调领班于怀霈带领15人到达陕北。在拆运过程中,边区政府帮助解决了很多具体困难,从钻机到动力,从钻头到钻具,一一配齐,使之一到玉门就可以安装开钻。延长的两台钻机准备好后,国民政府无法派出车辆运输。尽管八路军将士在前线作战,运输车辆非常紧张,仍前后派出汽车共13辆,将两套钻机及配件悉数运到咸阳。在装运过程中,由于钻机不靠公路,陕甘宁边区政府又发动老百姓,把钻机搬到公路边,于1938年12月运到酒泉,1939年5月运抵玉门。这是国共合作史上光辉的一页。

玉门油矿出油,缓解了油荒,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炼出来的汽油,大力支援了西北军事之用。这一年,日军企图强渡风陵渡,入侵陕西,由于我们有了汽油,能及时将苏联供应的大炮,从新疆赶运到前线,阻挡了日军的进攻。以后两年,玉门炼出的汽油,年产都保持在200万加仑以上,对维持战时后方交通运输作出了贡献。特别是1944年,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飞机从成都基地起飞,去轰炸东京和已被日军占领的唐山开滦煤矿林西发电厂,用的就是玉门油矿供应的汽油,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对日寇的最后一击。

玉门记忆(一)


玉门记忆(一)

到1949年,玉门油矿实际探明可采储量1700多万吨,年产原油7万多吨,在将近11年的开发中,共生产原油50多万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0%以上。可炼制汽、煤、柴、润等12种成品油,成为当时中国规模最大、产量最高、员工最多、工艺技术领先的现代石油矿场。

玉门记忆(一)


玉门记忆(一)


玉门记忆(一)


怀念那些为玉门留下珍贵图片的前辈!

玉门记忆(一)

1/40

1863年(清同治2年)由石油河两岸淘金人所建的老君庙,面积15平方米。1941年,油矿当局为多产原油,曾进行修整。文革期间被拆毁,1981年重新修建。

玉门记忆(一)


2/40

1863年(清同治2年)由石油河两岸淘金人所建的老君庙,面积15平方米。1941年,油矿当局为多产原油,曾进行修整。文革期间被拆毁,1981年重新修建。老君庙雕像。

玉门记忆(一)

3/40

1934年7月,经翁文灏推荐,任命已在国防委员会任职的孙越崎为中福煤矿总工程师,1935年接替翁文灏担任中福煤矿整理专员副本。

玉门记忆(一)


4/40

1937年6月,受顾维均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聘请,史悠民、孙健初、韦勒、萨顿组成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调查玉门石油。图为顾维钧

玉门记忆(一)


5/40

1937年6月,受顾维均中国煤油探矿公司筹备处聘请,史悠民、孙健初、韦勒、萨顿组成西北地质矿产试探队调查玉门石油。图为孙健初、韦勒、萨顿合影

玉门记忆(一)

6/40

1938年12月27日,地质家孙健初(左1)同严爽、靳锡庚等9人率领勘探队来到老君庙,展开勘测工作。

玉门记忆(一)


7/40

1939年地质家孙健初、严爽、靳锡庚等率领勘探队在老一井旁的帐篷

玉门记忆(一)


8/40

1938年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和工矿处处长时,决定由政府拨款开发玉门石油。

玉门记忆(一)

9/40

1938年翁文灏任国民政府经济部长兼资源委员会委员长和工矿处处长时,决定由政府拨款开发玉门石油。

玉门记忆(一)

10/40

1939年2月,甘肃油矿筹备处购买了第一辆汽车,为员工运送供养

玉门记忆(一)


11/40

1939年3月,甘肃油矿筹备处在老君庙东设置了临时机厂,1942年迁至南坪,并进行了扩充,设有机钳、铆工、锻工、翻砂、木工等工段。图为机电厂的电焊工

玉门记忆(一)


12/40

1939年3月,甘肃油矿筹备处在老君庙东设置了临时机厂,1942年迁至南坪,并进行了扩充,设有机钳、铆工、锻工、翻砂、木工等工段。图为机电厂的电器修理工

玉门记忆(一)


13/40

1939年3月,玉门矿区至酒泉的电话线架通,并通话。1942年3月甘肃油矿局开办长途电话业务。图为油矿机关的办公工作人员已经使用电话办公

玉门记忆(一)


14/40

1939年3月13日,井位定在老君庙北15米的一号井开始人工挖掘,5月6日用顿钻钻进钻,8月11日至115.5米处,获日产原油10吨。

玉门记忆(一)


15/40

1939年3月从延长油矿调来两部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冲击式钻机,动力为蒸汽机,井架为木制,图为老君庙5井顿击钻(庐克君、姜辅志、蒋陵湘、靳寿山)

玉门记忆(一)


16/40

1939年4月,一井出油后,筹备处从酒泉西北化学公司购得70加仑蒸馏锅一个,在老君庙前开始炼油,试炼成功,获得汽油、灯油、柴油等产品。

玉门记忆(一)


17/40

1939年8月,甘肃油矿筹备处重庆办事处购得3.5吨卡车50辆,组建运输队。图为在南坪准备出发的车队。

玉门记忆(一)


18/40

1939年10月,甘肃油矿筹备处在石油河畔兴建第一炼厂,于1940年2月底建成,到年底加工原油1050吨,汽油211吨,灯油100吨,含蜡柴油193吨

玉门记忆(一)


19/40

1939年10月,甘肃油矿筹备处在石油河畔兴建第一炼厂,于1940年2月底建成,图为西河炼油厂

玉门记忆(一)


20/40

1939年甘肃油矿筹备处成立了蔬菜部和供应社,由设立在河西的各办事处采购的各种肉食在油矿供应

玉门记忆(一)


21/40

1939年甘肃油矿筹备处成立了蔬菜部和供应社,由设立在河西的各办事处采购的各种蔬菜供应

玉门记忆(一)


22/40

1939年甘肃油矿筹备处设立了老君庙矿场医疗所,于1942年更名为老君庙矿场医院,医务室也不段扩大,有病床33张,分内、外、儿、产、牙、中医等科室,有医师、护士49人。

玉门记忆(一)


23/40

1939年起,老君庙矿场的主要运输工具--骆驼运输队

玉门记忆(一)


24/40

1939年起,老君庙矿场的主要运输工具--骆驼运输队

玉门记忆(一)


25/40

1939年起,老君庙矿场的主要运输工具--骆驼运输队,归驮运课管理。

玉门记忆(一)


26/40

1939年油矿就开始建造土木、砖木、竹席泥巴单身职工宿舍。图为出生在圆门宿舍的第一代石油娃

玉门记忆(一)


27/40

1939年油矿就开始建造土木、砖木、竹席泥巴单身职工宿舍。图为早期玉门油田儿童合影

玉门记忆(一)


28/40

1939年油矿就开始建造土木、砖木、竹席泥巴单身职工宿舍。图中右上角是老君庙前的职员宿舍,因有一个拱形门洞,被员工称做“圆门宿舍

玉门记忆(一)


29/40

1939年至1949年,玉门油矿共建成土木、砖木结构的家属住宅40313平方米,分布在八井、西河、东岗、南坪、中坪、北坪、四台,有住户1016户

玉门记忆(一)


30/40

1941年2月1日开钻的八井,10月22日,钻至448.76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图为八井喷油时的井口装置(又名高压圣诞树),其时钻杆还在井内

玉门记忆(一)


31/40

1939至1943年,往炼油厂运油,靠人力和畜力车及汽车拉运。图为马车运输队

玉门记忆(一)


32/40

1939至1943年,往炼油厂运油,靠人力和畜力车及汽车拉运。图为马车运输队在运油

玉门记忆(一)


33/40

1939至1943年,往炼油厂运油,靠人力和畜力车及汽车拉运。图为马车运输队在装油

玉门记忆(一)


34/40

1940年建成的日处理原油2吨的间隙性立式炼炉,能产汽油煤油柴油等四种石油产品

玉门记忆(一)


35/40

1940年开始建设的嘉峪关关城西门外的嘉峪关炼油厂,1942年建成,不久迁往玉门矿区四台

玉门记忆(一)


36/40

1940年开始建设的嘉峪关炼油厂,1942年建成。

玉门记忆(一)


37/40

1941年1月8日,炼油厂试制蜡烛成功,最初日产20包(每包6支),图为四台炼厂生产的石蜡

玉门记忆(一)


38/40

1941年2月1日开钻的八井,10月22日,钻至448.76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图为井喷后修筑的土油池

玉门记忆(一)


39/40

1941年2月1日开钻的八井,10月22日,钻至448.76米时发生强烈井喷,图为老君庙八井。左侧为1942年1月钻至415.15米时遇L层,发生强烈井喷的十井

玉门记忆(一)


40/40

1941年3月甘肃油矿局成立后,对第一炼厂进行了扩建,1943年7月玉门地区连降暴雨,主要设备冲毁,后将炼厂迁至四台。图为西河炼油厂


未完待续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