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朝鲜战争中的丰臣军和后期关外的女真军谁更厉害?

brooklyn2018


这个问题我可以试着回答一下,但很难准确下定义。因为战争本就是充满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很难纯以战斗力来判断成败。好在题主限定了是万历时期,而正好在万历朝和这两支军队都打过仗,那么以明军为标杆,可以粗暴的推算出一些结果,虽然这结果未必能够完全说明战斗力的差距。

先说明军对丰臣秀吉远征军,在朝鲜打了两次。第一次明军4万对日军16万,战争用时一年多,战果是把日军揍出平壤,但明军因为部队数量问题没法继续追击。战略上是个平局,战术上当然是胜局。第二次明军增兵至8万对日军14万,战争用时接近两年,战果是把丰臣秀吉窝囊死了,日本撤军,朝鲜全境光复。两次战争双方伤亡的对比是3万比约14万,明军完胜。额,说句题外话,按照某熊猫的说法,我基本不拿棒子的部队当人,因为战斗力实在令人发指。

再说明军对女真军的战绩,萨尔浒之战不用说了,明军11万对女真6万,明军采用4路出发,分进合击的打法,主力军全军覆没,丧师5万,惨败。之后一路连败,辽阳、沈阳等重镇相继失守,戚家军在浑河畔浴血苦战到全军覆没。女真直到宁远城下才受挫。这里有万历后期军队战斗力下降的因素,但也证明女真战斗力确实很强。

其实和两边都打过交道的明军将领李如梅曾经直接对比过双方的战斗力,原文是“此贼七千,足当倭奴十万”。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应该能说明些情况,毕竟他和双方都交手过。所以我认为丰臣秀吉那支聚日本举国之雄兵在女真人面前就是个笑话。

但日军也非一无是处,女真固然骁勇,但如果和日本全面开战的话是有致命缺陷的。水军不行,说不行有点客气了,他们压根就没有水军。这也是为什么女真横扫辽东却拿皮岛上那个毛文龙没辙的原因。如果打水战的话,估计女真是打不过日本的,那时日本的水军确实还不错,当海盗都当出大名来了。还好,那个时代的战争是以侵占土地和掠夺物资为主的,所以基本还是得在陆地上打。


奉天老朽


朝鲜《李朝实录》,李如梅对建州重步兵的评价:此贼七千,带甲三千,足抵倭兵十万,西边虽有鞑子,不及此贼。

日本《陆战史籍纸明清大决战》,依然引用了李如梅的评价:倭兵は体躯倭少なれども、敏捷にして、鸟铳をよくす。ただし一人同志の戦いとなれば、倭兵三十人をもってしても、満兵一人に敌せざるなり。

翻译:日军身材矮小,敏捷,善使鸟枪,但是玩单挑,足轻三十,只当满兵一人。

这个不用我说我多说了吧,中日朝三方都有类似的记录,说明这一点三方都是认可的。

另外别把抗倭援朝明朝表现的多么神勇,战争打了五六年,明朝前后动员军队二十万之上,军覆七、八万,靡费粮饷八百多万两,可谓是损失巨大,若非明朝国力远强于日本以及丰臣秀吉去见了天照大神丰臣家家老要求日军体面的退出战争,还真不知道还得再耗多少年。

如果简单点说,就是整个战争过程中,前后十三场主要战役明军胜四败九,胜的那四次两次还是丰臣秀吉死了以后日军开始逐步收缩撤退的以后的事了。

本来只想贴这两段评价,但是因为总有人喜欢拿抗倭援朝吹一波明朝,所以提前贴出来以正视听。

全文完


北洋海军炮手


没有真实一战,恐怕也无从知晓,但是有一点必须明确,冷兵器时代游牧民族打败农耕民族最关键的因素是善于使用骑兵,不要小看骑兵的威力,战马带来的军队速度力量和冲击力上的优势是步兵无法承受的,很多人说,古代有勾连枪有重铠甲铁蒺藜等等都是防御骑兵的好办法,但是不要忘记,战场态势瞬息万变,作为步兵只能一味被动防御无疑是自寻死路,南宋时,宋朝军队曾经用在山谷撒遍铁蒺藜试图阻挡蒙古骑兵,结果人家只是派千人队把铁蒺藜捡走,打成箭头,反而弥补了铁资源的不足。勾连枪重铠甲都不易制作,古代一副铠甲一个工匠就需要制作一个月甚至几个月。无法真正大规模装备部队,日本也不是骑兵大国,遇上满清的骑射部队,恐怕也很难有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