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 它舉世聞名,素有“地質聖坑”之美譽,是中外地質學者心目中的“耶路撒冷”、“麥加”聖地;
  • 它貢獻了共和國的“兩彈一星”,被譽為“英雄礦”、“功勳礦”;
  • 它在共和國最艱難時刻,挺起了共和國的脊樑,被譽為“脊樑礦”。

它,就是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可可托海地處新疆準葛爾盆地東北部,位於阿勒泰山中段南麓,東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在哈薩克語中的意思為"綠色的叢林"。以罕見的巨型稀有金屬礦而聞名於世。位於湖畔的可可托海鎮,面積619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人,主要為哈薩克族。

這是一片異常神奇的土地,可可托海被稱為“中國寒極”,海拔僅為1200米,年均氣溫卻只有零下2.08攝氏度。1965年元月,在伊雷木湖上曾測得-57℃的最低氣溫紀錄。在這樣的冬季,人們可以聽到自己呼出的氣凍成冰的唰唰聲。

而在此期間,黑龍江的漠河氣象站測出零下60℃的低溫,於是漠河便被定為中國第一寒冷區,可可托海就只有屈居第二了。在距可可托海鎮10公里處有一條1931年8月11日蘇爾提大地震遺留下長達176公里、落差達數十米的地震斷裂帶,它是世界上最罕見、保存最完好的地震斷裂帶之一。

一、天然地質博物館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可可托海三號巨型稀有金屬礦是偉晶岩脈礦坑,深200米,長250米,寬240米,邊壁上的盤山道呈螺旋狀,狀如古羅馬鬥獸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礦坑。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70多種礦物,這裡就有86種,稀有金屬佔到礦山儲量的九成以上。礦區蘊藏著有鋰、鈹、鋮、鉬、銣、銫、鉿、鈾、釷等多種稀有及放射性元素。其中鈹資源量居中國首位,銫、鋰、鉭資源量分別居全國第五、六、九位。其規模之大、礦種之多,品位之高,儲量之豐富,層次之分明,開採規模之大,為國內獨有、世界罕見,與世界最著名的加拿大貝爾尼克湖礦齊名,是全球地質界公認的“天然地質博物館”。

最讓人大飽眼福的是這裡出產的礦物珍品,人們採到過16公斤重的海藍寶石、17公斤重的黃玉、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500公斤重的水晶塊、12噸重的石榴石、30噸重的綠柱石晶體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60公斤重的鉭鈮單晶礦,它通體黝黑,鉭鈮含量超過70%。鉭鈮被稱為“宇宙天空時代的稀有金屬”(俗稱黑寶石),其合金被廣泛應用於火箭、人造衛星、航天飛機等的製造。

二、發現及開採歷史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可可托海礦區發現於1930年,當時僅有當地少數民族對三號礦脈露頭部分進行開採,產品用做珠寶裝飾材料。1935年,前蘇聯政府的兩個地質分隊來到阿勒泰。為推動找礦,他們隨身帶有多種有色及稀有金屬礦物標本,動員廣大農牧民在阿爾泰山區採集有用礦物,交地質隊按質論價收購。正是根據牧民的報礦地點,地質人員首次在阿勒泰地區五十萬分之一的地質圖上標出了綠柱石的礦化點八處。

這個富產綠柱石等稀有金屬礦床的發現,引起了前蘇聯政府和科技界及地測、採礦人員的重視,他們多次來華從事地質勘探,並在可可托海礦區以三號礦脈為主進行試採,開採了綠柱石和鉭鈮鐵礦。

根據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1950年3月1日成立了“中蘇有色及稀有金屬股份公司阿山礦管處”。1955年元月1日,礦區全部企業移交我國獨自經營,原阿山礦管處更名為冶金工業部有色金屬管理總局新疆有色金屬公司可可托海礦管處,直屬中央管理。1958年,又改名為可可托海礦務局。

1958年8月30日,新疆有色金屬公司發佈產品代號及廠礦代字命令,規定綠柱石(鈹)為“1號產品”,鋰輝石為“2號產品”,鉭鈮石為“3號產品”,可可托海礦管處為“111礦”。

關於那個年代可可托海的神秘,著名“額爾齊斯石”的發現者韓鳳鳴這樣說:“我在冶金部長春地質學院上學期間,只聽老師講起過新疆有個叫可可托海的地方是‘天然地質博物館’,被尊奉為地質學家的‘耶路撒冷’、‘地質聖坑’,但一直不明白教科書中為什麼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1957年,我到了可可托海後,才知道是保密的需要。”

被譽為“額爾齊斯河之父”的張學文從小就跟隨父母在可可托海礦區生活。“那時我父親是可可托海成品庫房的統計,成品庫房有四名軍人手持七九式或三八式步槍、衝鋒槍站崗看守。”這一切,均與可可托海生產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用於尖端軍工事業有關。

從1955年到改革開放前的幾十年間,由於國防發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長期隱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國的地圖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111礦”代表著。1981年之前,可可托海礦區周圍還設有三道關卡,任何人進出礦區都必須持有自治區開具的邊防通行證。

三、托起共和國的脊樑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早在20世紀50年代,國家開發可可托海稀有金屬礦時,小鎮聚集了來自祖國各地的4萬餘人,而且前蘇聯專家帶來了先進的設備,蓋起了俄式風格的樓房,可可托海成為當時新疆物質、精神生活最富裕的“西部小上海”。

1960年7月,前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我國限期還債。為爭一口氣,儘管面臨“三年自然災害”,全國人民還是勒緊褲腰帶還清了這筆債務。周恩來總理1964年在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做的《政府工作報告》及李先念在二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做的《關於1961年和1962年國家決算的報告》中都有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中國欠蘇聯的各項借款和應付利息共計14億600萬新盧布(其中相當大的部分是使用和消耗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軍事物資的貸款和利息),摺合人民幣52億餘元。按照協議,這些外債應於1965年前全部還清。

當時我國建國僅十年有餘,工業尚在起步階段,所以只能用農產品來償還。雞蛋、蘋果要過篩子,大了小了都不要;豬肉要卡一下膘,肥了瘦了都不行——這是前蘇聯當年驗收中國抵債物資時的真實寫照。

以農產品還債,何時才能還清?中央研究決定,以蘇聯急需的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按當時農產品與礦產品價值的對比,一噸一般的礦砂能抵數噸農產品,而一噸稀有金屬礦產品比幾十噸甚至上百噸農產品價格都高。用稀有礦產品來抵債,既可以省下糧食緩解人民生活困難的局面,又可以加快還清所欠債務的進度。

在中共中央1964年2月29日給蘇共中央的信中有這樣一段話:“到1962年底為止,我們向蘇聯供應的糧油和其他食品值二十一億新盧布。在同時期內,我們向蘇聯提供礦產品和五金值十四億多新盧布……這些礦產品中,有許多都是發展尖端科學、製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到1964年,我國提前一年還清了上世紀50年代欠前蘇聯的全部貸款和利息,1965年10月前又還清了蔗糖貸款和貿易欠款,至此還清了欠前蘇聯的全部債務。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部長陳毅接見日本記者時宣稱:“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沒有任何外債的國家。”有資料顯示,可可托海礦務局還債礦產的價值佔到了總外債的40%左右。

四、貢獻“兩彈一星”之核試驗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我國核試驗作出重要貢獻我國製造原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鈹、鉭、鈮、銫等稀有金屬主要來自可可托海礦。該礦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英雄礦”、“功勳礦”。講到可可托海為我國“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的重要貢獻,不能不提到新疆鋰鹽廠。

新疆鋰鹽廠始建於1958年12月,被譽為“中國鋰鹽工業搖籃”,和可可托海被命名為“111礦”一樣,它最初被稱為“115廠”,此後更名為烏魯木齊有色金屬冶煉廠、新疆有色鋰鹽廠,直至今天的新疆鋰鹽廠。而最初名為“115廠”也是國防、保密的需要。

鋰能夠生產出重氫氘以及超重氫氚,還能製造氫化鋰、氘化鋰、氚化鋰。1967年6月l7日,我國成功試爆的第一顆氫彈,其中的“炸藥”就是氫化鋰和氘化鋰。1公斤氘化鋰的爆炸力相當於5萬噸烈性TNT炸藥。氫彈的‘引信’用的是原子彈,由此可見其爆炸所產生的能量有多大。

新疆鋰鹽廠建廠之初,所生產的氫氧化鋰只應用於蓄電池的生產,後因運輸及資金困難被迫停產,1963年恢復生產,主要是為氫彈的研製提供原料。1963年,新疆鋰鹽廠生產了30噸氫氧化鋰,由國家二機部派軍隊押送到四川,從氫氧化鋰提取鋰的同位素鋰六,用來產生重氫氘。鋰鹽廠生產氫氧化鋰的原料鋰就來源於可可托海。

鋰是一種應用範圍十分廣泛的稀有金屬,其化合物多達數百種,被譽為“工業味精”、“能源金屬”、“最輕金屬”。鋰和它的某些化合物是優質高能燃料,已經用於近代尖端技術如宇宙火箭、洲際火箭、人造衛星和超聲速飛機等系統方面。

當1960年蘇聯撤走專家、帶走圖紙時,一些外國人曾經斷言:“中國人二十年也搞不出原子彈來。”然而,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破了第一枚原子彈,1966年10月又成功實現了導彈與原子彈的結合,1967年6月成功爆破第一枚氫彈。這些成績的取得,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功不可沒。

五、貢獻“兩彈一星”之航天事業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征一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一時間《東方紅》樂曲響徹蒼穹,震動了世界。從此,不僅開創了我國航天事業的新紀元,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夠獨立研製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消息傳來,可可托海一片歡騰。“東方紅一號衛星使用了可可托海提供的銫!”可可托海職工們的臉上洋溢著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和驕傲。在自然界裡,銫的分佈相當廣泛,岩石、土壤、海水以及某些植物機體,到處都有它的“住地”,可是它沒有形成單獨的礦場,在其它礦物中含量又少。而在可可托海礦區,銫的儲量居全國第五位。那裡的人們稱含銫的礦石為“銫鎦石”。

上世紀五十年代,人們根據銫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繞著原子核旋轉一週的時間總是精確在幾十億分之一秒的特點,製成了一種新型的鐘——銫原子鐘,並據此對“秒”作了最新的定義。有了像銫原子鐘這樣的鐘表,人類就有可能從事更為精細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比如對原子彈和氫彈的爆炸、火箭和導彈的發射以及宇宙航行等實行高度精確的控制。

六、貢深藏地下200米的水電站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可可托海鎮的用電全部由約20公里外的海子口水電站供應,電站主體建於地下136米處,其下又有3層機房和車間。共約200米的深度。完全靠電梯上下。在備戰備荒的特殊年月,由於可可托海開採的稀有金屬當年主要供給軍工企業,這決定了發電站這種重要的設施建在了地下200米處,並且長期處於一種保密的狀態。

電站由蘇聯人設計,1958年至1967年曆經10年修建完成,總投資6000多萬美元,摺合現在的人民幣4億多元,是當時國家一個重點建設工程。這座隱蔽的地下工程,是靠著2.5公里長、洞徑3米的引水洞形成的落差發電,總髮電量1.9萬千瓦。讓人難以想象的是,該電站至今仍運行正常,發電量仍然居富蘊縣各電站之首。

七、憶往昔艱苦歲月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72歲的江鐵開老人從礦上退休後也住在可可托海,回憶起當年,老人的臉色凝重起來:“當時都在食堂吃飯,早晨工人都是喝糊糊、奶茶,中午就是饅頭、黃蘿蔔或者白菜湯,抓飯很難吃上。晚上最多換成青蘿蔔。冬天吃得最多的是白菜、蘿蔔和土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供應給礦區的麵粉裡面摻雜著麥殼、沙子。這樣的麵粉被工人們戲稱為“高標麵粉”,這樣的麵粉蒸出來的饅頭用手輕輕一捏就會散開,但即使是這樣的麵粉到後來也很難吃上了。

“最困難時,領導幹部一天只能喝四碗糊糊,也就是早上喝一碗糊糊,中午喝兩碗,晚上再喝一碗。職工一天六碗糊糊,而乾重體力工作的工人待遇自然好點,後來連這樣的糊糊也喝不上。”高新吉說,職工們的雙腿開始浮腫,在這種情況下,可可托海礦務局決定開荒種田。

1960年12月,可可托海礦務局向阿勒泰地委申請在礦區增墾5000畝至10000畝土地,用來種植糧食和蔬菜,以解決礦區副食品供應緊缺的困難。在伊雷木湖附近,至今保留著這些開墾的土地,這些土地就在進入可可托海的路邊,相當平整。

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礦冶研究總院院長的孫傳堯曾任新疆可可托海礦務局選礦廠副廠長,他是1968年從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選礦專業畢業後分到可可托海礦務局選礦廠工作的。他說:“那時,礦區相當艱苦,冬季-40℃的低溫是家常便飯,-60℃的天氣也常遇到。除了漫長的嚴冬令人難熬外,當年物質生活的貧乏也令人難以想像。剛去的10年內沒見到商店賣過雞蛋,也沒見到葡萄乾,多少年沒買到過植物油,每人每年定量供應的帶骨肉也就五公斤左右。僅此而已,其它的也就可想而知了。”

十幾歲就在三號礦脈工作的張學文說,冬天零下40℃的氣溫是家常便飯,那時三號礦脈還沒有進行露天開採,人們撿來柴火點上火,先把冰雪和凍土層融化,再用鐵鍬將泥土挖掉,再用鋼鑽和榔頭挖出5米深的大坑,最後打炮眼裝炸藥進行爆破。沒有山路,運輸車輛上不來,工友們就把礦石裝到馬拉雪橇上,或捆到毛驢背上馱下山來。這種情況直到1960年才有所改善。後來人們在平洞裡鋪上鐵軌,工人將開採的礦石裝在礦車裡,順著鐵軌拉到洞外。礦石都倒在選礦場裡,白天就由選礦場的工人們用手一點一點地篩選。

後來,地窩子變成了平房。再後來,職工們住上了樓房。可可托海鎮上最古老的幾座俄式老樓經過裝修,煥然一新地聳立著,人們從可可托海坐車到烏魯木齊,只需要五六個小時。

額爾齊斯河的魚類多達35種,其最大的支流——布爾津河上游喀納斯湖的大紅魚(哲羅鮭)聞名遐爾,這裡至今還流傳著喀納斯大紅魚“一口吞食一頭牛”的傳說。傳說雖然無考證,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額爾齊斯河的魚,讓可可托海人度過眾所周知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卻是不爭的事實。

在小鎮可可托海漫步,隨處可見具有明顯俄式風格的建築,透露出一絲絲歷史的滄桑:可可托海三號脈償還中國政府欠前蘇聯40%的外債,也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科技事業和“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作出了突出貢獻。後由於資源枯竭,1999年宣佈閉坑,結束了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開採。

八、梅開二度,煥發青春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近兩年,隨著國際國內市場對氧化鈹資源需求的日益旺盛,蘊藏著數千萬噸氧化鈹礦石的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再次引起關注。2006年8月,新疆有色集團稀有金屬有限責任公司實施了二期開發工程。經過近1年的前期準備,2007年5月19日,可可托海三號礦脈正式恢復開採。四臺抽水機正晝夜不停地將積水往外抽取——閉坑7年,這個“英雄礦”、“功勳礦”將梅開二度。

新疆有色集團稀有金屬工業公司準備投資數十億元將其打造成全國最大的鈹冶煉基地,全國最大的雲母製品基地,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採、選、冶煉生產基地。據勘探,可可托海三號礦脈就像一頂巨大的草帽,過去半個世紀的開採不過只是採掉了它的帽頂,目前稀有金屬儲量仍高達2670萬噸,僅氧化鈹的探明儲量就達300萬噸,潛在價值高達80億元。雲母價值也超過數百億元。整個礦坑的可採價值難以估量。

重新開採的的三號脈可回收鋰礦石、雲母等資源,每年可為新疆鋰鹽廠提供3000—5000噸原料,鈹銷售給恆盛鈹冶煉廠,石英石資源被碳化硅廠全部收購,鉭鈮提供給東方鉭鈮廠,尾礦用來生產微晶玻璃,從而真正做到了無尾礦,走出了一條綜合利用與循環發展之路。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讓中國挺直了“腰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