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资治通鉴》、《吕氏春秋》均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你怎么看?

斐波那契8888


我们既然喜爱历史,就要根据史书尽力还原历史本相,而不是出于猎奇或报复的心理做出违反基本常识的结论。有些人心怀叵测地编排千古一帝秦始皇,我认为其心可诛。

题目中的三本史书,我们先看《吕氏春秋》,首先“春秋”二字已经指明它不是正史。事实上,这部著作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出钱编纂,其作者是自家的宾客。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这部著作本质上是一部黄老道家文学著作,借寓言,传说故事来阐明诸子百家的思想与治国之道,以此来规范秦国的意识形态。“荆人涉雍”、“刻舟求剑”和“引婴儿投江”的故事均出自这本书。可见《吕氏春秋》这本书所记载的,根本不能取信。这是其一,其二,假如吕不韦自己著书说秦始皇是他的儿子,你认为秦始皇能饶了他吗?因此,不管《吕氏春秋》有没有记载,如何记载相关信息,其真实性都大可怀疑。

我们再来看《资治通鉴》,这部书成书于北宋神宗时期,作者是司马光。其成书时间距秦始皇已过去一千多年。宋代的史家,在意识形态上多是反秦的;内容方面,也以史记为主要参考。因此,我们着重分析《史记》。

《史记》关于秦始皇身世的说法有两处:一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秦庄襄王质于赵的时候,看到吕不韦的小老婆,悦而取之,然后生了秦始皇。在时间上有简单的先后关系,如何能得出秦始皇是吕不韦儿子的结论呢?

另一处是《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这里倒是明确指出吕不韦把小老婆先给秦国公子的时候已有身孕,而且,赵姬还“自匿有身”,但是这种说法可靠吗?原文中“至大期时”,才生的政。所谓“大期”,意思是怀孕足月生产。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姬怀孕于前,那么秦始皇怎么可能足月而生呢?假设嬴政母亲赵姬嫁给子楚(赢异人)之前就怀有身孕,那么从时间上推断,“大期”时赵姬的孕期就长达12个月。这就太荒谬了。

那么,为什么《史记·吕不韦列传》会有这样违反常识的记载呢?

《史记》作为一部不朽的史籍著作,其机体裁根据记述的对象不同而有所区别,包括:本纪,表,世家,列传四种。本纪是对国家以及帝王的记载和叙述;表主要是对事件的概述;世家记述的是贵族宗候的历史;最后一个列传则是社会中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很明显,以本纪的级别,所记载的事件真实性和可靠性要远远大于列传。二者放在一起,一个理性的读者更应该选择取信《秦始皇本纪》的记载,而非《吕不韦列传》。另外,吕不韦本人也做过秦国的宰相,按理说也可以进入“世家”这个级别,但司马迁还是将他放进了最低一级的“列传”,可见司马迁本人对吕不韦不屑的态度,更像是一种戏谑和调侃。

因此,在《史记 秦始皇本纪》与《史记 吕不韦列传》之间,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取信前者。因此取信后者的《资治通鉴》,是应该被质疑的。

还有一种流行的猜测是,吕不韦认为作为秦国质子的异人奇货可居,吕于是用怀了自己孩子的赵姬投资赢异人,以期日后这个孩子做了秦王后,自己能够飞黄腾达。

这种说法的荒谬在于,难道吕不韦能够预知自己小老婆怀的一定是男孩,而且这个男孩将来一定能做秦王?退一步讲,即便吕不韦真的知道小老婆怀的是男孩,并且确信这个孩子能做秦王,那么问题又来了,假如这个孩子不知道吕不韦是自己的生父,他凭什么优待你?假如他知道,那么他皇位的合法性就收到了最严重的挑战,他还会留着你吕不韦吗?可见这种说法,就是一种后人的臆想,或者是对秦始皇的编排。可笑的是,这种说法仍然被一再提及。

实际上,最主要的问题在于,封建社会,尤其是帝王之家,其宗法传袭有这极其严格的伦理规范,难以想象秦王将皇帝之位传给一个来路不明的孩子。两千年之后的我们尚且怀着猎奇的心态一再探究,当时的秦国,若是一个身世可疑的孩子承继大统,那岂不是要有亡国之乱?

所以,无论是史籍的记载,还是处于人情之常的考量,或是对正常生理常识的认知,吕不韦是秦始皇生父的这一说法,根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伪命题。


建章未央


这三本书放在一块儿来说秦始皇究竟是谁的精脉后代问题,倒不用费心去找其他史料来佐证了说事了。

从时间上来讲,《吕氏春秋》,次《史记》,次《资治通鉴》。吕不韦养三千门客,沒事干,吕不韦就让他们编本书。编这样的书是私家出资,非官方指定。其资料素材来源就不比官方那么严肃了。跟稗官野史差不多。吕不韦作为私家之主,门客编书为他服务,以保证他的官位俸禄长久。不管内容如何。他是不敢对当朝在书中指手画脚的。秦王政肯定听说过扛木棒给钱这事,心中必定好奇,必定找这书来看。如果看到这种不伦不经的记载,质疑自己不是秦嬴血脉,这王位合法性必然会动榣。如果秦嬴宗族看到这书,同样会动摇秦王的地位,他们会忍得下这件反常悖乱的事?而《呂氏春秋》在当时张榜纠错,说明天下人没看到记载秦王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件事。

《史记》记载,应当以《秦始皇本纪》为依据,从《吕不韦列传》来争论就说不清了。

《资治通鉴》,是依靠前人史料来摘取的与家国兴旺失败相关的事例,以资当代,后代君主借鉴而治乱治平的故事。离秦国己上千年之久,恐怕取擷了类似于《吕不韦列传》的说法,来誓告帝王要控制好皇权,勿使权臣乱宗族血脉姓氏,继之以篡国谋社稷。不便重蹈春申君与楚国内乱这种丑事。这事与秦朝宫庭又有近似之处。

总而言之,秦始皇之谜,几句也弄不清,也是司马公的几句话,就让后人去考证几千年也沒个确实的答案。





劉一千五


《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司马迁的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却让后人对秦始皇和吕不韦是不是父子关系,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是父子关系;第二,不是父子关系。

当然,这种讨论是毫无意义的。几千年都过去了,谁还能说的清楚呢?

但是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那就是根据合法与否来判断。秦始皇与秦庄襄王的父子关系,是法定的,定了几千年了。而秦始皇与吕不韦的父子关系,是传说的,传了几千年了。所以从合法性来讲,当认定秦始皇与秦庄襄王为父子关系,谁也推翻不了。😄😄


太史辞


先说一个,《吕氏春秋》怎么可能记录秦始皇帝是吕不韦的儿子?这是绝对没有的事。

《吕氏春秋》是秦相邦吕不韦的门客编纂。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万字,内容庞杂,主体思想基本上以黄老之术为宗,并取各家之长而弃其短,以成一家之言,书成之后吕不韦也颇为满意: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但是,书中没有一处说过秦始皇帝(也就是当时的秦王政)是当时的相邦文信侯吕不韦的儿子。

秦王政,也就是日后的秦始皇帝。活着时被称为“祖龙”(类似于清朝旗人称皇帝为“老佛爷”)。死后又被称为赵政、嬴政、吕政。


第一次出现“秦始皇帝为吕不韦之子”是源自于《史记》的一条记载。司马迁在《秦始皇本纪》和《吕不韦列传》,都明确说了始皇帝的母亲帝太后曾经是吕不韦的女朋友,而且之后两人日后还旧情复燃了。但是,在秦始皇帝的身世问题上,司马迁处理的还是相当客观的。

先是在《秦始皇本纪》中很明确的说出了秦始皇帝的父亲就是秦庄襄王。之后才在《吕不韦列传》中用了语焉不详的手法记载了秦始皇帝实际上是吕不韦之子的传说。(至于为何司马迁会记载这个很“低俗”的传说和这种传说因何而起,就麻烦感兴趣的老铁们去看一下我之前回答《为什么史记上记载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呢?你怎么看?》)


日本昭和三十七年(1962A.D.)大映株式会社出品:《秦始皇帝》——图中为秦始皇帝得知自己为吕不韦之子后的幻灭。

帝太后及文信侯吕不韦

在邯郸为质的秦庄襄王在要求吕不韦把女朋友(日后帝太后)让给自己。这一段拍的很好,显示出了吕不韦即使是作为恩人,在那个阶层固化的社会也只能谦卑的对待自己的“投资对象”。




之后暴秦虽灭,但大一统之势却以形成。长期以来的“祖龙魂死业犹在”,导致在前汉时期由于秦政的死而不僵和《史记》的流传范围有限,所以当时关于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的说法也就没有占据主流。而到了王莽垮台,光武中兴之后,猖獗三百年的秦政终于江河日下,而同时《史记》的流传范围也越来越广,其中那些虽然有争议但却趣味盎然的内容自然就逐渐的被世人视为历史“常识”。

所以在班固修《汉书》就直接称呼秦始皇帝为“吕政”。而到了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在历史文献“累层造成”的权威性之下,司马光也就不得不将这段不可思议的历史写进了《资治通鉴》之中,并成为定论。从此关于“秦始皇帝身世之谜”的讨论也由单纯的历史八卦升级为对待独夫民贼的轻蔑和诅咒,直到近代,比如曾朴《孽海花》中的开篇就写到:

“因是一般国民,没有一个不是奄奄一息,偷生苟活。因是养成一种崇拜强权、献媚异族的性格,传下来一种什么运命,什么因果的迷信。因是那一种帝王,暴也暴到吕政、奥古士都、成吉思汗、路易十四的地位……”


陳大舍


秦始皇嬴政,父亲异人,在赵国为质子。大商人吕不韦认为异人奇货可居,就开始对他进行投资,花费大量金钱到秦国活动,让异人认秦国太子妃华阳夫人为母。甚至把爱妾赵姬送给异人,当时赵姬已有孕在身。赵姬怀胎十二月,生下嬴政。

安国君继位,异人就是太子,后来又成了秦王,吕不韦也做了秦国的丞相。

嬴政生父是不是吕不韦,很难有真凭实据,但是不止一本史书这样写,是因为史家对秦国的厌恶。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秦国是暴政的代名词,对秦国的评价负面远多余正面,这样一个虎狼之国,国君却被人换成外人的血统,真是莫大的讽刺。



浪淘天空


按照个人来看,有以下几点可以辨别:
1.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六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岁,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2.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

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从史记中秦始皇本纪与吕不韦列传中的话语,为什么都不一致呢?相同点是异人肯定是跟赵姬有一腿。为什么司马迁在吕不韦列传又写着,赵姬有身孕而隐瞒,大期是怀胎十月生嬴政还是怀胎7-8月就早产生嬴政,但不管是早产还是满42周生的,都表明了当时是已经怀孕了。但到底我们相信吕不韦列传中的“赵姬匿其有身”前一句,还是相信“至大期时,生子政”后一句呢?

如果相信后一句就表明嬴政不是吕不韦的儿子,如果相信前一句话,表明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这两句话就是自相矛盾,可是司马迁为什么又这么写呢?

是司马迁笔误,还是后来人篡改的呢?毕竟这些东西已经离我们2000多年,究竟实情是如何,可能司马迁都不清楚。


3.在看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成书于秦始皇当政时期,你觉得吕不韦会把秦始皇是自己的儿子写在这部吕氏春秋里面吗?答案是不可能的。这就证明吕氏春秋中的说法是不成立。

4.资治通鉴是宋代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他做这本书的目的是提醒封建帝王作为明历史得失的一部政治工具书。这司马光的好恶与编写思想站在封建帝王的角度去看待,极有可能是参照司马迁的说法,可是司马迁都没法说清楚,难道司马光不知道吗?他知道的,可为什么还要这么写呢?这就不得而知。

5.我们都需要关注的一点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实行的是法家思想为国家正统。可司马迁是尊崇儒家思想,他老爸尊崇黄老学派,司马迁曾经拜学董仲舒等儒学大家,司马光儒家正统思想的广告者,这些作者的思想政治理念都无法跟法家沾边。会不会跟这方面有关系呢??

这个问题争论那么久都无法有最终的定论。个人意见,请回复并关注讨论。


历史伴读小二


这完全是不可考证的事情了!秦人对这个血统之事也是绝对不会掉以轻心的。

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在赵国不受待见,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商人以利为先,既然已经把赵姬送予了子楚,实在就没必要再去染指!

后来回到泰国就更没必要了,在秦国每一步都须小心谨慎,何必去自毁长城!



通俗封神演义


刻意的诋毁污蔑,以讹传讹。 比如像这个问题,《吕氏春秋》并没有这种记载,但最近悟空提问老是加上这本书,不知道是无知,还是故意造谣。 早期文献没有任何质疑秦始皇身世的记载,在《史记.秦始皇本记》里明确记载秦始皇是秦庄襄王之子,至于《史记.吕不韦列传》前后矛盾很多,考据也并非是司马迁原本,后世有添加簒改过。在司马迁的吕不韦列传概括和太史公自序里都没有提及和质疑秦始皇身世。 当时那么多人都盯着王位,整个秦王族都没有质疑,都认可嬴政是合法继承人,整个秦王族不傻,秦始皇是秦庄襄王之子毋容置疑。


山林腾胜


我们中国有一些人有一种精神胜利法,我打不过你,但你是我儿子。满清夺得天下,这个精神胜利法就用上了,因为亁隆是汉人!,也不知道满清同意不?秦始皇也是这个待遇。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六国就有人宣传,秦始皇是赵国人、卫国人。是哪国人不重要,重要的是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


至乐无如读书


年代久远的史书,无法考证其其实性,毕竟写在纸上的文字是可以被后朝篡改的。吕氏春秋是吕不韦召开集一批文人墨客为自己扬名立万而撰写一部学术论著式的史书。这本书的立场是站在吕不韦一边,所以它认为赢政这位一代雄主是吕不韦的优秀血统。而史记和资政通鉴是参考前代史书而编写的,于是人云亦云都认定羸政是吕不韦的儿子。

吕不韦把资助子楚顺利登位当作一项重大人生投资,认为奇货可居,可以搏取富贵功名。既然把前途命运都赌上了,他下注时不能不慎重考虑,以免中途变卦。既然他想奉献一名女子给子楚为妻,就该选择一位处女。如果把一个已孕女子送给他,他当时处境卑微,只能不声不响接受,当他荣登大位后,一定会由于怀恨在心而对吕不韦施加报复使得自己的投资荒诞了。这样做有两大罪,一玷污了自己的妻子,毁其贞操,二妄图谋逆王朝。异人子楚又不是傻子,妻子已孕未孕都分不清。精明的吕不韦不会不考虑出万全之策。他是富翁,难道不能买个美丽的处女给他?所以我认为,始皇并非吕不韦的儿子。

之所以这样争辩解贏政的父亲是谁,无非是因为他是千古一帝建立了辉煌的功业。他的非同一般的成长履历造就了他帝王的品德,与血统无甚大关系。从小随父出生在赵国,处在很尴尬的地位。既是王族身份高贵,又寄人蓠下,免不了受周围人的白眼。虽然有人鄙视他,但他身份特殊,坚信会有报复他们的一天,这就从小让他树立了远大理想,在逆境中成长。虽然处境困苦,而父亲子楚却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于上天,愿早日回国荣登大位。在吕不韦的贿赂打点下,子踅顺利登位却在位不长,羸政十三岁就继位了,他真正的没有人间的父亲了,只有依赖上天,扳倒了妄图攫权的丞相吕不韦,严惩了秽乱宫闱的母亲,他觉得人间没有可信赖的亲人,成了受教于上天的天子。历来有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受教于天而成长起来的,没有人间的父亲教育培养他,以免误λ歧途。如孔子,孟子,朱元璋,悖逆父亲的刘邦等等。

上天在幼年环境中籍着孩童的天真培养了这位有德君子,使他成年后一路亨通成就了帝业。他成功后就贪天之功,自骄自傲,不能有效率地管理国家而葬送了江山。其成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这是上天根据他的德行而安排的一场经典大剧,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他的血统。血统并不重要,天道无常,修德为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