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他們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遊遍古今中外


我的孩子的小學班主任現在和我是朋友,因為直到孩子小學畢業,基本上每週要叫家長3,4次,我自己都煩了,但是還是厚這臉皮去見老師,但是我從來沒有怨孩子,就讓他好好玩,初中沒考上,去老家上的免費9年義務教育的中興,不知道怎麼的,初二忽然就開竅了,自己要求要補課買輔導書,當然大力支持了,高中考的算是差不多,但是非常努力,雖然不是重點高中,對我來說算是很好了。今年高考我都不相信,最後考了西安交大。高中時候的家長群,很多都埋怨當初管孩子太嚴了,早早的厭學沒後勁,孩子在身心成長階段只知道補課,害了孩子害了自己,助長了補課班的囂張氣焰,歪門邪道。奉勸大家放開孩子的心扉,後面日子長著呢,不聽勸或者不信也別噴,要想害自己孩子,我也管不著。我自己孩子反正開開心心的,現在還非常自信,因為他自己經歷過努力和成功,我後面我基本可以放心了,他自己會走自己願意的路。


企業前途策劃


我曾教過一屆學生,三年級上學期班裡轉來一位外地女孩。孩子父母在我們這裡開了一家裝修公司。雖然孩子是新生,但一點兒也不拘束,愛說愛笑,愛打愛鬧,就是不愛學習,成績極差。作業拖拉,總不能認真完成。

為了讓孩子學習成績儘快趕上來,我想得到家長的配合,達到家校合力共同把孩子教育好的目的,我請了家長。孩子的父親來到學校,聽了孩子的表現後,說:“成績好與差都不重要,快樂就好!反正我們也不指望她考多麼好的學校!”

家長的回答讓我很失望,我告訴他小學階段的學習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人生之路和幸福指數。家長無動於衷,依然堅持“快樂就好”的觀點。

家長的教育思想嚴重影響了孩子。孩子依然如故,學習不努力,成績在班級倒數。


小學畢業進初中學習。初中階段她玩心更大,交朋友,去歌廳唱歌🎤,學習成績不敢恭維。課堂上,聽老師講課像聽天書。在孩子的一再請求以及家長的同意後輟學成了打工一族。20歲結婚嫁人,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因為好吃懶做,貪玩成性,老公不喜歡,婆婆也不待見,最後,兩個人離婚了。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不要一味地只求孩子“快樂就好”,我們在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經濟支持的同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更是十分重要的,這將有利於孩子獲得長久的快樂。


臨溪撫琴



鳳146983974


我說說自家孩子。我自己是教師。小孩讀的是985的大學。

我年輕的時候確實也受到“快樂教育”的影響。小學階段,我從來都沒要求孩子考滿分。甚至,我弟媳婦說:“人家孩子能考滿分,咱自家孩子考不了”的時候,我心裡對這樣的說法深深感到吃驚,對自家孩子的學習採取的做法卻不是那樣的。

小學低年級,孩子做完作業,家人吃完晚飯,一起去公園打羽毛球。我偶爾給孩子檢查檢查作業。有錯誤改正就好。不罰做,不額外增加作業。

寒暑假就出去旅遊,省內景點走走,偶爾去省外玩玩。我侄女現在都還記得,小時候經典的玩法是春天時爬山摘野菜!

那時候也沒提倡陪伴是最好的長情。只是捨不得把孩子扔給誰。


小學高年級,孩子語文只考了60多分。我讓孩子把試卷給我看看,他不給,說:“下次考好了再給你看。”下一次考上了80分以上,才笑眯眯的把試卷給我看。

我經常詢問孩子學習狀況,在校情況。放學進家門,我會問,今天在學校高興嗎?或者說,最近上課聽得懂嗎?

初中的時候,學數學沒學懂。問孩子是要在網上聽老師講課呢,還是看老師上課的教案。孩子說,看教案。看完後,再問看懂沒,回答說,懂了。這樣就算了,不過多幹預,不瞎著急。

初中畢業孩子考上了省重點高中,高中畢業後,去了985院校。

我個人認為,每個人都有向上的心,孩子也一樣。長輩們相信孩子,就一定會有奇蹟!我的方式是不是愉快教育,我不能肯定回答。我能肯定的是,我一直幫助孩子對付問題。而不是幫助問題,對付孩子。




教育之象


我的兒子,小學一年級,全班30人,他一般都是在二十八二十九名。當時我們也急過,後來想算了,讓他快快樂樂的過度過童年。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學過繪畫,鋼琴。由於他不喜歡,後來都放棄了。學習上,我們一直以鼓勵為主。從小學二年級他喜歡上了奧數。一直堅持,上到初三。但孩子的學習成績一點點慢慢上來了。到了初三能夠達到年級前五名。其實他只是在初三最後一學期忙過一段時間。靠著一個物理競賽一等獎。他進入了全省最好的實驗中學高中實驗班。這時候年級40名左右。按部就班。參加化學競賽課外興趣班。在全省的選拔中進入了集訓隊。高三的時候參加全國比賽,得了金牌。被清華大學提前錄取。由於沒有任何壓力,高考也發揮特別好。取得了全校第三名的高考成績,全省高考成績60名左右。高中的時候也不是很忙,每天11點睡覺。早上7點起。課外輔導班只參加過小學初中的奧數,高中的化學競賽。回想起來,十幾年全部課外輔導班費用不超過一萬塊錢。有時候經常會和他說,你的小學中學高中,基本上是睡過來的。因為他特別喜歡睡覺。但現在進了大學以後特別忙。按他的話說,大學比高中要忙得多。清華大學全專業,120多人,他的成績能在20名到30名左右。


內蒙古來的東哥


我是一名高中老師,據我所知,提倡“快樂教育”的家長的孩子,多數都是很平庸的,主要是他們對“快樂教育”存在誤解。

昨天恰好一個已經在浙大讀計算機研究生的學生過來看我,我們進行了交流,他說他的大學和研究生生活比高中更忙,我問他苦不苦,他說沒覺著苦,挺好的,體現在也後悔當時自己不能再努力一下,如果本科就能考上浙大,那就太好了,因為浙大的本科教育太讓他羨慕了。我想他的想法能夠幫助大家理解“快樂學習”。

快樂學習,其實是學習快樂,是思想上的快樂,而不是行為上快樂。每做完一套題,每攻克一道難題,每考一次優異的成績,都能給他們帶來滿足和快樂。當別的學生在玩耍時,他們在學習;當別人在放假時,他們在學習,在別人眼中,他們學的真累,但在他們心中,學習是很享受的過程。我經常給學生舉例,你看到籃球場上那些男生一個個在太陽底下打籃球,累的汗流浹背,他們累不累,苦不苦呢?當然不累也不苦,因為他們在享受每一次成功突破、每一次投籃成功後的喜悅。如果把這種精神用到學習上,才是真正的“快樂學習”,才是真學霸。

然而,很多家長對快樂學習存在很大的誤解,認為快樂學習就是玩著學,就是想學就學想玩就玩,就是不給孩子學習壓力,說什麼不能讓孩子太累了,考什麼樣都無所謂。其實這是在害孩子,孩子自覺性形成是一個過程,有的孩子醒悟過來時,已經為時已晚了。在該努力的時候不努力,該吃苦時不吃苦,那麼該快樂的時候也就不會快樂了。

我想“快樂教育”和“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樣,是容易被人誤解的教育理論。


贏在高三


快樂教育早晚會後悔的。我本人就是快樂教育的成果,河北人。從小接受快樂教育,高二還是全班倒數第四。六十四人班。家裡問我要不要留一級,我說不用,高考學三個月就夠了。後來沒敢這麼得瑟,認真學了一學期,高考成績比一本低了九分,上了個二本。現在工作二十多年了,普通工作,普通收入,北京有房有車無貸款。工作中和清華北大的教授們接觸,發現他們的學習能力,邏輯能力,思維深度並不比我強。現在想來,如果當時不那麼懶,現在會有不一樣的人生吧。快樂教育的失敗在於,你根本沒有把自己逼到極限,你根本不知道你的最大潛力在哪裡。你的悲哀在於,你在學生階段並沒有努力過,而你努力工作二十年所能達到的高度,其實你在學生階段努力三至五年就能達到。你現在的高度本應是你人生的起點。這一點,我到了四十歲才明白。



軒轅漢唐


朋友的孩子丫丫,玩樂中輕鬆度了幼兒園三年,一進重點小學,完整蒙圈了。拼音和英文根底大家都學過了,教師不講了,直接略過。長期跟不上進度,丫丫慢慢變得害怕,慌張和脆弱。

朋友的孩子國國從小成果堪憂,父母沒有壓力,千軍萬馬要走的高考陽關道,不擠。14歲,國國被父母送到了美國麻省一所寄宿私立高中,準備擁抱《美國派》青春的國國完整傻了,分數的確不是獨一權衡規範,但這裡的孩子都通曉馬術冰球、每個人有一門拿得出手的藝術專長,在課堂表達中有極好的學問儲藏和邏輯思想。

國國在跟朋友通話的時放聲大哭,在中國也不行,在外國還不行,我該怎樣辦呀爸爸?

最近還見了一個爸爸的朋友,一個部位裡的老叔叔。他出生低微,憑實力作為高考恢復後第一批大學生,如履薄冰走到今日,他犧牲的是對孩子生長全程的陪伴。他對孩子他有補償心理,總說“快樂就好,不用太拼。”兒子職高畢業,遊手好閒,最近竟然由於鬥毆入獄,老叔叔黯然神傷問我:明明一腔真愛,為何培育出一個李剛?

快樂就好,可是快樂,歷來不是肉體撫慰和散養無為那麼簡單。

耐久的快樂是什麼?

我歷來不是學霸,也沒有什麼家庭背景,能夠具有今天相對稱心的生活,從物質到肉體,拜寫作所賜。

由於寫作,我14歲出版小說,此後取得新概念作文大賽,進入北師大,這一切不值得誇耀,優秀的人太多。但我想說,一切教育的結果,都是父母潛移默化引導的結果,歷來沒有什麼天降天賦。

媽媽很早把我帶到少年宮,自在嘗試了鋼琴、書法、畫畫等那個小城具有的一切興味課門類。在我肯定學習寫作後,我媽媽發明一切條件讓我去北上廣打競賽,她說就當旅遊。

那些年的旅途奔走,她問過我很多問題——“你有沒有去想,跟第一名差在哪裡?”“你更喜歡哪個城市?”“咱還有點時間,要不要去這個城市書店轉轉?”

唯獨沒問過我,“你快樂嗎?”

我至今依然記得一幫10歲的孩子,教師拿著秒錶說開端就奮筆疾書,教室裡只剩下細微的刷刷聲;以及,每天一百條的填字遊戲:一個張揚的女人,她的耳環在耳朵上(晃著)or(墜著)or(飄著),三個詞語代表三個完整不同的狀態,請求精準;還有,日復一日背誦名著的任務。

寫作不是靠靈感和天賦,沒有任何一種成就光靠靈感和天賦。鋼琴要練習指法,舞蹈家要練習根本功,歌唱家要鍛鍊發音步驟。每一種學習,都是苦的。

那我那時到底快不快樂?

快樂啊,還很自豪。日後種種挫敗降臨,我都有那些年攢下的自信心——我曾經就做到了,如今一定也能夠

無所事事在廢棄的公園虛度時光,這種快樂很好,但不是快樂的獨一方式,而且,它太輕鬆取得,也會被輕鬆遺忘。

經過本人的汗水,打破本身的障礙,由此而來的滿足和自信,是在內心播下快樂的種子,更穩定,在不同環境都能夠轉換生長。

我媽媽不懂表達,但她早就隱隱看到,“快樂就好”不那麼輕鬆說得出口,由於長期來看,我的快樂,終是她所無法承諾和給予的東西。

意志的錘鍊、系統的付出、失敗的錘鍊……這些看似很苦的東西,才最終帶來生長中真正的快樂。我們的孩子,最終要分開暖和巢穴,搏擊長空,假如由於你的不作為,她失去變強的最佳機遇,她真的會快樂嗎?

被誤讀的“快樂就好”

2011年,有一本被言論批判得沸沸揚揚的引進書,叫做《虎媽戰歌》。作者蔡美兒是耶魯大學終身教授,作為華裔第二代美國移民,以最嚴厲的教養方式來教育2個女兒,比方“家教十戒”。當時媒體討論這個媽媽的虛榮、變態、其實流於譁眾取寵和斷章取義。

比方有個細節被媒體大肆渲染:虎媽華誕,女兒Lulu給了一張華誕卡,虎媽覺得做得太爛,退還,讓其重做。

但原書並不是那麼粗暴,虎媽退回卡片的點不在於卡片不圓滿,而在於“我看得出你只花了20秒來做這張卡片。我努力地為你籌備華誕會,為支付你的藝術課程努力工作,我值得被你更尊重地看待。”

她把孩子當做一個成人來對等看待,溫和地表達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電視劇《生長的懊惱》中,有一集麥克回絕去學習跳舞,超級NICE爸爸傑森沒有馬上同意,他看出兒子是懼怕被喜歡的女生看不起,他說:“你反過來想這件事,經過跳舞你能夠和她手拉手,臉貼臉,你假如控制這個竅門,你會讓她消融,你就學會了魅力。”

西方父母對孩子的自尊其實是擔憂頗多的,但是這個事例反映了作為父母,最不利於維護孩子自尊心的行為,就是你眼看著他們迎著優秀側身走過選擇不作為,以及,在艱難面前隨便地放棄努力。

蔡美兒是耶魯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她的父親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傳承的精英教育背景讓她們懂得——好的教育,歷來是控制慾和控制力到達圓滿匹配。

當我們說著孩子快樂就好,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手上的資源,能否足以接受她可能接受的失敗?當她喝著地溝油、居無寸瓦、處處受限還請求她覺得“平凡就好”,是件殘忍的事情。

退一萬步,就算你有這個實力,你能否肯定孩子的自尊心能夠承受:我只活在父母的供認中?

說到底,她固然是你的孩子,卻不能只做你的獨一無為,像小雞出殼一樣去困難地搏擊,成為這個世界上的無獨有偶,是她來到人世,不可逃避的命題。

不要隨便說出“快樂就好”,由於教育是資源,好的教育,是稀缺資源。這個資源,不只是爸爸手上控制了幾學區房指標,媽媽的錢能夠把孩子送到多牛叉的私立學校,而是父母自身的眼界、底蘊和判別力。

教育這件事,歷來就沒有順其自然,圓滿的教育,只是讓孩子覺得“一切是順其自然”,而這背後,父母在關鍵節點的指引、長期營造的價值觀環境、四兩撥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驗父母的功力。

所以,中止一味說快樂就好,由於在這個含糊命題催眠下生長的孩子,長大後一定真的快樂——

關於教育,有準繩地控制,是比無準繩地放手,難得多的事情。


霓媽剁手日記


我家的孩子,小學基本上是沒有去補課的。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和她商量,咋們是不是去讀個奧數?她也不清楚,就去學一下。由於太難了,我也跟著做了幾期,後來我也同意女兒的意見,不讀奧數。

語文也嘗試去過一次,作文課基本就是背套路,孩子不喜歡,我也停了。

基本上,女兒回憶小學的時光,大部分時間都是玩。放了學,回家就玩。幾個女同學到院子裡,玩的不亦樂乎,甚至有時還住在一起。

我確實沒有給她什麼壓力,她班上也確實有好些家長四處給娃娃補課的。

說實在話,我認為小學生的那些課,沒有什麼可以補的。

關於電腦和遊戲,我工作原因,我是支持她玩的。

我女兒小學三年級的暑假,一個人在家裡玩電腦,而我主要是在一旁寫代碼。她那個暑假,玩一個遊戲,然後又參與某個網站搞連環畫製作。她一個人獨立製作的連環畫,當年的點擊量就有100萬,甚至她還擁有了不少的粉絲,有的甚至在意大利。

她自己設計了人物的臺詞。她在遊戲裡面四處去借,或者買道具。設計場景,設計人物佔位。我當時完全不清楚她要幹什麼,只知道她一天到晚忙得很。還問我怎麼安裝軟件之類的。

當她做完提交網站後,我才看到整個連環畫,類似一個PPT。裡面人物對白,我開始以為是電視上面操的,後來才知道是她自己做的。

這個東西,對於她來說,流量她並不知道是什麼含義。我也不會告訴她,這個就是人生中,她快樂的一個痕跡而已。

我雖沒有讓她補習其他的,但是我要求她必須練武術,雖然她本人是不願意的,這個是我強制的。每天必須練岳家拳的基本功,每天堅持2分鐘的樁功。她曾經對這點不理解,但是到初中,全班人都生病了,她還在可以聽課學習,她就知道了。

我覺得,小學是可以快樂的,那些作業真不是最最重要的。

我主抓毅力訓練,和思維分析。因為武術動作,一個小小的空翻,我都要和她一起分析,腳處於什麼樣的角度,人體動作會更流暢舒適等。

今年孩子要高考了,班上成績還行。有一定的毅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雖然是女孩子,但是班上同學都說她是邏輯怪,邏輯大帝。

我認為快樂教育是可行的,家長看抓哪些點。但是,不能什麼都快樂了,哪也是不行的。

目前她在讀高三,在一個國重讀書,自己考上去的。希望女兒能考個好的成績吧!

然後再說遊戲,她小學時,我要求她打射擊遊戲。射擊遊戲的本質是,在最短時間,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我個人對戰術意識比較看重,經常給她演示,如何揣摩對手心理。

很小她對遊戲已經興趣不是很大。不過,前段時間,有空她會和我在手機上玩吃雞遊戲,體驗一下緊張。

快樂是可以的,看家長如何去把握。遊戲也是可以的,看家長怎麼去理解。


靈府威儀


舉例身邊的一個例子:

認識一個孩子,聰明伶俐反應快,父母都是公職人員,家庭條件優越。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就比較喜歡快樂教育,認為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重視孩子興趣的培養。小學時候成績中等偏上,父母也對成績沒有太高的要求,孩子喜歡機器人,父母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培養,孩子也在一些機器人比賽中獲得了一些名次。



到了小升初的時候,很多孩子都報了補習班,這個孩子也報了,憑藉那股聰明勁在入學考試中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家長也很滿意。在上課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遲到或曠課,六年級本來學習任務也很重,學習壓力大,孩子有時間沒有完成作業,家長也表示理解,認為畢竟孩子還小,沒必要太大的壓力。所以在整個備考過程中,這個孩子顯得從容不迫,沒有多少壓力,心情好了上上課,覺得累了就不上了。


在小升初考試中發揮還可以,勉強考到了一所重點中學的普通班,之前跟他反應差不多的很多孩子都考到了重點班,所以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衝著重點中學的教學和管理,最終家人給孩子選擇了重點中學,可是開學還不到一個月,就從那個學校轉學了。理由是壓力太大,跟不上課程節奏;管理太嚴格,適應不了,於是就把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重點中學就學的機會放棄了。

於是就轉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可是在不久後就聽說,孩子因為逃課上網被學校警告了,於是家長就花了大代價去陪讀,可是因著之前養成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學習方面不願意下功夫,貪玩,不受約束,自由散漫慣了,家長在管理方面倍感壓力,學習成績也是一落千丈,之前家人引以為傲的孩子現在就不願意在別的家長面前提起。


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當時跟這個孩子同班的還有另一個學生,家長一直比較重視教育和引導,要求也很嚴格,在努力奮鬥下,考入了重點中學的重點班,現在的成績一直不錯。明年這兩個孩子都要進行中考,現在已經可以預見,這個孩子考入一所普通中學都是問題,而另一個孩子不出意外的話會進入本校高中部。

近些年來,很多人一直在倡導快樂教育,可是學校本身就是一件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有時間也不怎麼快樂。即使要快樂也是有條件的,努力付出是一種態度,嚴格要求是一種關愛,是對孩子的負責任,在學習時就必須要好好學,在小學階段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態度和習慣,否則到了初中階段,各種問題凸顯,這個時候家長就無可奈何了,怎麼能快樂呢?

在身邊還有很多這樣的案例,在孩子小的時候認為不要給太大的壓力,孩子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這絕對是一種極其錯誤的教育理念,態度、習慣和性格一旦養成了就很難轉變,自由散漫慣了是很難轉變過來的,到了高年級和初中的時候發現出現了問題再去教育發現為時已晚,最後也只能後悔和惋惜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