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水浒怎么样,是否胜过原著?

一览众河小


《水浒传》和《脑残水浒》从观念角度来讲可以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说这句话并不是要贬低程善之先生的著作,而是说《脑残水浒》的整体思想较《水浒传》更接地气,下面逻辑文史姨就简单说说我的读后感。

清末俞万春有感于各地的起义及暴乱行为,就大笔一挥把梁山好汉定义成无恶不作的强盗,最终让他们全员团灭。而民国程善之写《残水浒》也是有感于到时某些行动的,所以我们就发现《残水浒》中的好汉们过于热血与理智,仿佛个个被主体思想辐射一般。而《水浒传》原著中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情节和矛盾在《残水浒》中被“合理”的解释开来。比如说为什么有的好汉纯粹是被骗上山却也心甘情愿的听从宋江和吴用的调遣,有的人被梁山“兄弟”杀了全家也很乐呵的为水泊效力,程善之抓住这些矛盾点开始大肆的展开头脑风暴,自然,一些我们觉得压根就不是好汉的人被自己的“兄弟”所杀就快感无比了。

在小说的开篇,程善之先是从梁山供给问题着手,说我们不能在这方圆八百里内坐吃山空,应该占领几个城池去拓展业务,于是梁山小分队就开始规划自己的地盘扩展计划了。其实程善之这么处理就已经背离施公的主旨了,在施公笔下梁山好汉确实并非都是好人,但头领宋江是坚定的爱国人士,不会主动做这种的攻城拔寨的造反之举的(逗比程善之,让武松和李逵、项充、李衮去劫军饷,还让武松挂了彩,原著中武松会做这种事?)。这不打不要紧,一打就打出情怀了,林冲和旧友王进相遇,得知王进一直在老种下办事,二人相谈甚欢,这也为之后林冲、史进、曹正、鲁智深、武松、施恩、焦挺投靠老种埋下了伏笔。

其次,程善之开始为大家解释原著中一些矛盾点,比如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扈三娘病好了,她杀了李逵为家人报仇,还把人头摆在宋江面前,气的宋江哇哇大叫;程小姐知道董平是杀父仇人,先把自己弄流产了,再用毒酒毒死董平,最后自己自杀;而秦明也知道了青州时间的始作俑者,于是对小舅子花荣冷眼相看,花荣愧疚无比郁郁而终;而栾廷玉和扈成则成为了梁山的克星,死在栾廷玉手下的好汉近10人。

紧接着,我们一直关心的派系问题在《残水浒》中也被很清晰的排开,全书大致分为朝廷派系、宋江派系、绿林派系三类,而后期宋江派系中的吴用又“自立为王”,带着一些不想死的好汉投奔了朝廷,这样一来宋江注定无法洗白,于是程善之也参考俞万春的手段,给宋江安排了36个和他一起逃跑的好汉,最后让张叔夜将其一网打尽。除此之外朝廷旧将仍官复原职,接受招安的人也各自为官,而反对招安的人几乎都被杀,还有几个长相奇怪的人直接去了金国。

总的来说《残水浒》的思想更接近现代正常人,难免有穿越之感,就整体文笔而言叙事的场面太多,打斗的场面太少,并且各好汉的结局也很是牵强,为了宠吴用过度的黑宋江。如果《水浒传》打100分的话,《残水浒》也就55分吧。


《荡寇志》65分,《水浒后传》80分。


逻辑文史游


作者说,他标题中的“残”表示的是梁山内部派系的斗争以及分裂。所以全书也就成了一部充满卑劣算计的阴谋论式作品:梁山头领原本暗自盟誓起兵拥戴后周子孙柴进为主,但是宋江的个人野心最终使他将柴进视为最大的对手,欲除之后而快;宋江假托史文恭之名谋害晁盖,令林冲和吴用不寒而栗;所谓的天书只是宋、吴二人为了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强迫金大坚和萧让假造的(有趣的是,施蛰存先生有个短篇写的就是类似的故事);卢俊义和燕青上山之后便联络梁山中昔日的军官,他们决定远离杀人越货的强盗,重新投向朝廷的怀抱,这种离心离德使得吴用再也不能轻易调兵;在不得已招安的时刻,吴用抛弃了宋江,独自与种师道达成协议,导致了梁山最后的分裂,使得宋江和忠于他的三十六人辗转投降张叔夜(注:一,《宋史》中无宋江一伙共三十六头领的详细人数记录;二,据《宣和遗事》,宋江投降张叔夜之时,吴加亮、李进义等仍为他的部下,在三十六人之内)。

我觉得从情节来说,这版续书实在非常曲折,但是考虑到如此复杂的故事竟能在短短十几回内讲完,其突兀与粗糙也就可想而知——似乎一夜之间梁山上的所有人便全部识破了宋江的伪善,也再也谈不上什么弟兄义气,只是各怀其志地暂时在梁山栖身而已。我个人并不反对用阴谋论解释梁山上发生的一切,但是前提应该是故事发展要符合原著,而这一点作者做得并不好:比如拥立柴进和派系斗争的情节就很难在原著中找到蛛丝马迹,而描绘宋江整天因为害怕阴谋败露而惶惶不可终日、畏首畏尾就更为夸张了(在原著中宋江应该算是梁山人马凝聚力的所在,而在《残水浒》中恰恰是因为他始终不得旧军官之心而导致了梁山的分裂)。当然《残水浒》的情节不都令人费解:宋江谋害晁盖似乎就是一种常见的观点,而且也能跟晁盖古怪的遗嘱相呼应;至于吴用最终抛弃宋江也算符合逻辑,毕竟这位秀才在心狠手辣方面远胜王伦啊。


刘英演员


乍看书名,以为是什么网络写手的游戏之作,原来却是民国时文人的作品。大致浏览了一下,难怪这本书没什么名气-写作风格不讨人喜欢、天马行空毫无根据的篡改人物形象。先说写作风格。原著虽然多数人认为是和《史记》一样的愤书,但这个愤既有个人怀才不遇之愤,亦有对国家不能尽用贤能、致使贤能之士只好放浪形骸流落于江湖之愤。而《残》作者老程的愤,却完全针对原著中的人物,言语之中充斥着尖酸刻薄-这哪儿是写英雄好汉?从这点来说,这书就已经沦落为全部续书中最小家子气的一本。《荡寇志》是水浒爱好者不愿意看、但最终都不得不看的一本续书,看完之后,反而觉得那些英雄好汉们的形象更魁伟起来!而且老俞写此书虽然是旨在慢剥英雄好汉,却也如实描写出梁山好汉们之间的情义,这种情义到了《残》作者老程笔下却荡然无存,原著中的梁山好汉突然就成了无情无义之辈甚至不共戴天的仇人-比如关胜竟然一刀就杀了段景住,况且是当着宋江的面,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梁山存在派系,这是事实,但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这种儿戏一般的地步?并且我可以武断的说,这老程对水浒的熟读程度远远不如老俞,看看《荡》中好汉们的情义与关系,完全符合原著。但到了《残》中,朱武被杀,史进作为同在少华山落草的好兄弟,竟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悲伤,倒是戴宗为朱武等人的惨死痛哭,这是一个熟读、精通水浒的人能够写出来的?这老程大概都没看过原著,只是听说了一些水浒故事罢!


微笑学堂


我觉得从情节来说,这版续书实在非常曲折,但是考虑到如此复杂的故事竟能在短短十几回内讲完,其突兀与粗糙也就可想而知——似乎一夜之间梁山上的所有人便全部识破了宋江的伪善,也再也谈不上什么弟兄义气,只是各怀其志地暂时在梁山栖身而已。我个人并不反对用阴谋论解释梁山上发生的一切,但是前提应该是故事发展要符合原著,而这一点作者做得并不好:比如拥立柴进和派系斗争的情节就很难在原著中找到蛛丝马迹,而描绘宋江整天因为害怕阴谋败露而惶惶不可终日、畏首畏尾就更为夸张了(在原著中宋江应该算是梁山人马凝聚力的所在,而在《残水浒》中恰恰是因为他始终不得旧军官之心而导致了梁山的分裂)。当然《残水浒》的情节不都令人费解:宋江谋害晁盖似乎就是一种常见的观点,而且也能跟晁盖古怪的遗嘱相呼应;至于吴用最终抛弃宋江也算符合逻辑,毕竟这位秀才在心狠手辣方面远胜王伦啊。


一嘛咕


田连元的水浒传不是施耐庵所著的那个版本,而是另外一个版本,与原著相悖很大。张少佐亦如此。单田芳最接近原著,但是其中也不缺乏单田芳自己的武侠创作,说实话给该书减少了可鉴赏性


沉默的跑步者


我没有看过残水浒,无法比较评价,报歉。


张越智872


不如原著好,但短短十几回就写的淋漓尽致,也算是不错的了!


张国胜


残水浒?只看过水浒传,荡寇志。


田長旺


应该胜不过吧


那些年-失去了很多


经典是古人的智慧,是不容篡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