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印象中最經典的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

全球電影精匯


《大話西遊》

周星馳被譽為喜劇大師,他的很多喜劇電影都堪稱經典,更開創了獨具特色的無厘頭喜劇。說起周星馳最經典的電影,很多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大話西遊》系列。《大話西遊》是劉鎮偉與周星馳在90年代合作的經典電影,但是上映之後並沒有達到星爺電影預期的票房。

周星馳在過去幾十年的江湖地位真的是很少有喜劇人能夠超越,因此星爺被稱為“喜劇之王”,因為在過去幾十年裡,周星馳將所有自己能夠想到的喜劇元素都展示在了電影裡。現如今而隨著口碑的不斷傳播,《大話西遊》早已成為兩岸三地不可多得的經典。《大話西遊》延續了周星馳無厘頭的風格,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被賦予了強烈的性格反差,通過反差感不斷豐滿人物性格。電影除了周星馳主力擔當之外,朱茵、莫文蔚、吳孟達、羅家英等一眾配角同樣表演出彩,讓人過目不忘。

《大話西遊》之所以優秀,首先得益於喜劇段落和悲劇段落間的完美過渡,讓人笑中帶淚。我們緬懷過去,其實是留戀那段美好,其實這部電影也反應現實中人的情感,不是錯過就是過錯,我們忍不住再想或許可以從來或許回到以前,面對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期望可以重新修訂,重新來過,我們緬懷過去,大話西遊這部電影,像古老神話背殼裡看似世俗搞笑卻很傷感的講著因為時間的渺茫和個體的彷徨所構築的問題和它不確定的答案。


佰驛消防資訊


《肖申克的救贖》是我覺得最經典的電影。

講述上世紀40年代末發生在一個年輕有為銀行家身上的故事。他被指控謀殺妻子罪名成立被判終身監禁,這就意味著他將在監獄裡度過餘生。在監獄裡主人公受盡凌辱和暴力侵犯,在救助無望之際決定自我救贖:越獄。在這一過程中,主人公利用聰明才智和過硬的職業技能逐漸為自己越獄做了很好的鋪墊。

這部電影邏輯構思非常縝密,結構設計出乎意料。通過主人公被誣陷入獄面臨終身監禁到監獄管理的黑暗諷刺了當時美國社會權力腐敗,折射出現實中人情世故真善惡。整部電影一直在展示主人公為尋求一線生機和希望,他用盡各種手段慢慢編織著自己的“希望”。自從主人公進到肖申克的那一刻,他便開始構思“希望之路”,並用他的智慧、勇敢和堅定信念實現了從地獄到天堂之路。

它的精彩之處就是讓觀眾時刻體會到危險就在身邊,總是不自覺地替主人公憂心忡忡為不知所措。劇情跌宕起伏和峰迴路轉的境地又讓觀眾體驗了一番正義如何戲弄邪惡酣暢淋漓的快感。是一部非常經典值得推薦的電影。


光影速映


經典對於我來說的意義就是難以忘懷,能夠觸動心靈的影片。

看過許多電影,最能打動我的是那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史密斯扮演的主角叫克里斯,是一個創業者,從最初的滿懷期待到揹負失敗,面對家庭日見窘迫的經濟條件,妻子最終離他而去,陪在他身邊的只有年幼的兒子。為了生計,他們不停的輾轉,不得不去教堂領救濟,甚至把公共廁所當成了暫時的棲身之所……

還記得那一段,奔波一天的克里斯和兒子卻被房東趕了出來,無處可去的他們此時只能坐在公廁的地板上,突然傳來了腳步聲,史密斯為了能讓兒子不受打擾,也為了自己僅剩的那一點尊嚴,用腳死死的頂住了門……這個消瘦的父親看著靠在自己身上已經熟睡的兒子,他的所有辛酸化作眼中的無助,悲傷和愧疚,忍不住低聲痛哭。那一刻,作為一個男人、一個父親,我和他一樣流下了眼淚……

費盡周折,史密斯終於贏得了在一家著名股票投資公司實習的機會,但是實習期間沒有薪水,而且最終只有一人可以成功進入公司。支持他的是渴望幸福的心,他有旁人法企及的堅韌,為了多給客戶打幾個電話,他甚至少喝水來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手中電話不掛而直接撥號來提高效率,這些最終讓他在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當然,激勵他的還有相依為命的兒子說過的那句“你是一個好爸爸!”

幸福就在身邊,它不會拒絕任何一個有愛,努力,為生活而不停打拼的人!




電影交流棧


最愛的是一部二戰電影《沉靜如海》雖然這部片子很小眾,但看完讓人回味無窮,透著對人性的珍視、對愛的回味、對戰爭的思考………


《沉靜如海》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故事。   

電影裡的女主人公可以代表一個典型的戰爭家庭,父親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陣亡,母親隨之早逝,現在和她相依為命的是爺爺,他們清苦而平靜地生活在一幢父母生前遺留的老式別墅裡,室內修繕得精美而樸實,從女主人公的神情中可以看出她力圖保持父母生前的家庭氛圍,她去郊外採來一束野花,就是在去父母的墓地之後,故事的開頭場景,是女主人公為母親過生日。   

所有這一天的快樂,隨著德國軍官的到來,變得愁雲慘霧。女主人公是一個年紀不到20歲的小姑娘,從她的表情中處處透出一種堅定的決心。她將花扔進壁爐,她想母親一定不會責怪她的。這種敵視一直延續到深夜德國軍官的正式來到。   

影片中小姑娘的話語,到此減少,隨著影片的展開,話語幾乎為零。她不想和一個侵犯她祖國的敵人講話。   

她的爺爺是她的同盟軍,他們兩個人的家就是陣地,他們堅定地要把這一場沉默為武器的戰爭打下去。   

經過一番焦躁的等待,德國軍官出現在客廳的門旁。在這之前,鏡頭的處理始終在調動觀眾的好奇心,我們都想知道這個德國軍官長得什麼樣子?鏡頭由遠及近,從打開的車門開始,好奇心就一直隨著鏡頭,進入我們視野的首先是那一隻從車廂裡邁出的蹬著軍靴的腳,隨著鏡頭上移,看到寬大的披風,而最後出現的只是夜色裡軍官揚起的側臉,似乎並不咄咄逼人。直到鏡頭轉向客廳,我們才看到軍官的正面,他友好地行了軍禮。一場友好的見面,很快在一場無聲的窘境裡結束。   

尷尬的是軍官的房間被強行指定在小姑娘母親的臥室(所以我們在影片開始看到小姑娘怒氣衝衝地將獻給母親的花丟到壁爐),影片裡通過舉手投足,表現出小姑娘的憤怒和不情願。其間沒有一句對白,只有軍官的自問自答,這是對彼此耐心考驗的初始,似乎小姑娘佔了上風,她狠狠地關上了門。軍官當然明白自己不受歡迎,他也很清楚自己的身份。   

軍官的身份是什麼?很清楚是敵人。而小姑娘和爺爺的身份是什麼?他們是法國反抗德國侵略的縮影。單就這一點,影片完全可以是一部戰爭片。   

你以為沉默不能產生感情?戰爭裡的感情卻是最令人感動的。   

帶著疑問繼續看,德國軍官試圖保持起初的友好,小姑娘則逐漸讓步,但兩人的界限是時刻存在的,小姑娘不可能逾越。  

這些都沒有躲過爺爺的觀察,他當然明白,小姑娘喜歡上了德國軍官。   很難說這是一種怎樣的愛,甚至對於這種畸形的愛,都很難歸於真正的愛情。因為至始至終,小姑娘沒有吐露過一句情話。她怎麼讓德國軍官知道,這個法國姑娘喜歡他?   

小姑娘有個表哥,兩人很是般配,但小姑娘在處理兄妹倆間的愛慕上顯得過於青澀和生硬。她冷冷地拒絕了表哥的愛意,在一路顛簸的卡車裡,表哥的朋友說她很難對付。   

聖誕節那天,表哥送來禮物,一隻新鮮的雞,小姑娘表示謝意之後,便上樓去,這中間表哥感到很話不投機,他悻悻然地走了,他覺得表妹最近很奇怪,但不知道什麼原因。   


下一幕,爺爺出去拜訪老友,小姑娘一個人在家過聖誕節。她坐下打毛衣時,軍官進來,依然是彬彬有禮,他說他今晚軍團有盛大的晚會,他是來祝她聖誕快樂的。一個異鄉人跟一個當地人說聖誕祝福,需要多大的肚量,一個德國人跟一個敵國的女孩說聖誕祝福,真是不可思議,這一幕戲是影片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它令人落淚。兩個人中,誰情願離開誰?誰這個聖誕節更寂寞?只有沉默,打破沉默的只有軍官坐在鋼琴旁彈奏的巴哈的聖母頌,誰能說這不是德國軍官滿含誠意地獻給這個素昧平生的法國小姑娘一件最美麗的愛的禮物?小姑娘始終低著頭坐著,背對著軍官,但她在顫抖,在哭泣,而且非常厲害,她喜歡他,可他是敵人,她絕不能被他迷惑,真正的感情就是這樣被戰爭的存在生生壓制下去。鏡頭裡的特寫是德國軍官伸出的手,在乾澀的鏡頭裡停留,卻沒有放到小姑娘的肩上,他的表情是隱忍的,他也愛她的。   


電影裡,德國軍官伸出手只有兩個特寫鏡頭,一幕是天冷蹲在壁爐邊取暖,另一幕就是試圖觸摸小姑娘的鏡頭。在法國他感到寒冷,聖誕節他感到寂寞,壁爐的火只能叫人忘記身體的寒冷,可是心靈的寒冷,只有小姑娘可以慰藉,可這是萬萬不可心存幻想的。   

戰爭時期的男女互相渴慕,本是正常不過,但這樣兩個敵對國家之間的男女之間容不得半點切實的浪漫,有就是叛國。   

還是那個聖誕夜裡,隨著軍官去參加軍團的晚宴,小姑娘哭著走上樓梯,鏡頭似乎捕捉到了她的心跳,直到跟隨這顆跳動的心打開軍官臥室的門。她在門旁站著,環視著房間的一切,試圖去感受軍官的氣息,這是她喜歡的這個男子的臥室,那些個無眠之夜她猜想他在做著什麼?她拿起他的衣服,放到鼻子前,她大口呼吸著衣服裡他留下的氣息。她走到他的床前,一切都那麼整潔,透過小姑娘的眼睛,電影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日常生活中有著嚴格條理的軍人。小姑娘都不知所措了,她擔心弄亂了眼前軍官佈置的一切,而這一切彷彿都是早已備好為著她的光臨默默等待的。   


小姑娘將身體伏在床上,把臉深深地埋在枕頭裡,淚水在流著。這一幕,我們放下了所有的猜忌,小姑娘不僅是喜歡德國軍官的,而且在長時間的接觸中她愛上了這個德國軍官。這個鏡頭裡的小姑娘是張開手臂將胸口貼在被單上的,是全身心的接觸,不禁令人想到現實裡不可能發生的小姑娘與軍官身體的親和。   

愛情不總是這麼明顯的,影片裡大部分鏡頭下,小姑娘始終是拒絕的姿態,她拒絕因腳疼軍官讓她搭車的好意。她一直謹慎掩藏著自己的愛意。   

戰爭是慘烈的,小姑娘的學生一家是猶太人,被德國納粹抓走了,他們只留下一輛單車。接下來,小姑娘的朋友,法國地下組織的成員一家也被逮捕了。小姑娘滿懷傷痛的收養了這對夫妻年幼的兒子。她不顧爺爺的勸阻,冒著生命危險去為這對勇敢的夫婦申辯,但德國納粹的冷酷讓她希望破滅。她望著車裡的德國軍官,露出懇求他在死刑前為他們說情的神情。德國軍官明白她想主持正義的要求,可小姑娘看到的只是軍官透過模糊的車窗隱隱而逝的無能為力。  

沉默的戰爭不總是沉默的,軍官的幾個戰友被軍車下法國地下組織埋下的炸藥炸死。雙方都受到劇烈的重創。即便是失去摯友,他和她也沒有宣洩過一句痛苦的話語,隱忍與屈辱,一切沉默都按壓著一觸即發的激情。   

本來就很微妙的愛情會不會就此熄火?我們知道這個法國普通的家庭經受著突如其來的考驗,儘管其本身——爺爺和小姑娘沒有受到任何傷害(我想與這位德國軍官本人的性格有關),換成另一個納粹軍官,也許小姑娘和爺爺的命運會是另一回事,沉迷在戰爭裡的人是殘忍的,兒女私情不過是他們上槍膛的炮灰。


就在失去戰友的瞬間,這名德國軍官得救了,熊熊大火吞噬著眼前慘不忍睹的一切。在小姑娘有意設置的一場鋼琴演奏裡,影片裡她第一次在一個敵人面前彈一首完整的曲子,這是別有深意的。她知道軍官曾經是一位音樂家,喜歡音樂,更喜歡法國文化。而在軍官生命危在旦夕之際,小姑娘只能將自己的愛國之心豁出去一次,用節奏相當起伏緊張的鋼琴曲暫時讓正在車廂內戰友催促下,快步離開房間的德國軍官停下腳步。軍官被小姑娘的舉動震驚了,他停在門口半響沒動,她為什麼一大早要彈琴?為什麼沒有任何拒絕不停地彈著,眼神裡飽含愛憐?心理疑惑延緩了死亡的腳步。但對於小姑娘,就算心愛的人要被炸死,她唯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音樂裡堅守沉默的陣地,她多想發出“車下有炸藥,別過去呀”的叫喊。

不過,若非僅僅只是導演的苦心安排(為了劇情能發展下去),而非兩人內心有某種情感的溝通,愛情怎麼會戰勝敵國之間那道界限分明的桎梏?怎麼會這麼湊巧讓一個德國納粹免於一死?既然沒有任何言語的交流,能夠達到這樣讓人長噓一口氣的結果,那唯一可能的只能是倆人長時間情感交流奠立了無需言語就能心領神會的基礎,如果軍官不是一直心存靜靜欣賞小姑娘演奏的心願,他完全可以轉身就走,理都不理一個小姑娘早上的癲狂。影片的設置非常巧妙,早已埋下了伏筆。   

恨與愛在電影裡交織,讓人從冷酷的戰爭裡稍微體會到一點點溫情。影片裡小姑娘與兩個小演員之間的摩擦折射出對戰爭中的人事愛與恨的無處不在。拒絕了搭乘德國軍官便車的小姑娘,託著磨起泡的雙腳來到那戶富有的猶太人家,在教一首新的鋼琴曲時,她無緣無故地衝著女學生髮火,責怪她彈得糟糕,這裡面藏著她之前路上被德國軍官撞見腳受傷的複雜心情,愛與恨互相牴觸,一股無名之火投到與事情毫無關係的其他人身上,怒氣很快消失,小姑娘覺得失禮地告別了學生一家,沒想到這竟是影片裡第一次永訣。   

在海邊小姑娘朋友的兒子在石頭上磕破了膝蓋,血流不止,在為這個小男孩清理傷口時,她忍不住問小男孩知不知道早晨把他救起送到他家的德國軍官的名字,小男孩說出了軍官的名字。這名德國軍官對當地人是友好的,這裡面與戰爭並無關係,而更近於人的本能,那個摔倒的小男孩曾靠在德國軍官的懷裡,之後又蹲在小姑娘的身邊,他成了一個愛與恨的紐帶,戰爭帶來的深仇大恨在這些畫面裡沖淡得似陰天的海邊輕拂的鹹風。小姑娘與小男孩的互相關切,好似一對母子,這也預示了影片裡第二次永訣。   


生離死別本是戰爭時期最尋常不過的事。但在那個德國軍官離開的夜晚,仍有一種揪心的力量牽動著人心。德國軍官收到前方的急電,將遠赴俄國前線,這在普通人聽來無非是一道指令,戰爭仍在繼續,甚至更加慘烈的前奏。而在小姑娘聽來卻無疑是一次永訣,意義亦絕非別離可以承負。   

影片臨到結束,讓人印象很深的不僅僅只是小姑娘在影片中唯一對德國軍官說的那個“再見。”還在於那是德國軍官聽到的唯一一個沒有敵意的聲音,這聲音像落在地上的槍彈,像一聲輕輕的嘆息,沒能衝破戰爭間國與國的尊嚴,卻抵達了心靈。   

又是一個晴朗的清晨,小姑娘放下單車,來到一戶人家,窗子打開,一盆白色的天竺葵臨窗放著,這是法國地下反戰組織間的信號。至此,在那大朵大朵的白花的襯托下影片結束了。   

我想起杜拉小說中的一行短句:“恨之所在,就是沉默據以開始的門檻。”   

1949年Jean-Pierre Melville根據Vercors的小說《海的沉默》拍攝同名電影,黑白影像有著彩色影像無法比擬的洗練。本文討論的是2004年Pierre Boutron重拍的版本,畫面中沒有直接的戰爭場面,有的只是深入人心的沉默,和伴隨沉默至始至終的人物心理的劇烈衝突。優美的法國鄉村風光與恬淡的配樂,給這部確已二戰為題材的影片營造了恍如隔世的浪漫氣氛,它像是一種呼應,不禁使我想到導演這些看似與主題無關的苦心安排,是否正是為了在沒有這場戰爭的干預下,對德國軍官與小姑娘之間自然會產生的結局的一種遙想。   

那些陷入劇情而無法擺脫那一絲傷感的觀眾,不妨這樣思索一下。假使沒有戰爭,德國軍官與法國小姑娘是很難相遇的,也就不會發生感情,也許,對於那些喜歡浪漫的人,戰爭只是一種奇妙的酵素,在恨的同時等待著不可能的事情發生,其中最吸引人的不正是愛情嗎?



哈哈我是一顆鋼豆


你印象中最經典的電影是哪一部?為什麼?

答:我印象中最經典的電影是《英雄小八路》,為什麼?因為這部電影是真人真事真題材,更為驕傲的是,這部電影的前沿陣地就是我的家鄉福建省廈門市,影片裡的主人公是我讀小學時的老師,廈門市重點小學《何厝小學》是影片主人公的母校,也是我讀小學的母校!如今影片中主人公們個個早已退休,但仍然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愛戴擁護與尊敬!!歷史也不會忘記他們《英雄小八路》!!!

謝謝!早上好!




cyhsagy


其實我個人認為,沒什麼最經典的,只有看過之後能讓人感動並且能通過電影有所思考的就應該算是好電影。

《忠犬八公》,初中時候看的,從狗狗被收養,到長大,到主人進醫院,到主人去世後那等待,讓人止不住心疼流淚。 記得網上有一句話大概是這麼說的:它可能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個小小的時間段,可你卻是它的一生。

《當幸福來敲門》,“你要盡全力保護你的夢想。那些嘲笑你夢想的人,他們必定會失敗,他們想把你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我堅信,只要我心中有夢想,我就會與眾不同。你也是”。 還記得爸爸帶著兒子在籃球場上的那一幕嗎?儘管當時是那樣窮困潦倒,可現實的一盆盆冷水始終澆不滅心中炙熱的夢想。馬雲有一句名言: 人還是要有夢想的,萬一實現了呢。 而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夢想和現實之間,差的只是去做並且做到! 去做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千辛萬苦,都將是夢想實現那一刻最美好的回憶。

《羅馬假日》,一部小巧純真的愛情電影,老片子了。只是因為我大學時期無意間的一次看到了《奧黛麗.赫本》這本書上的赫本照片,從此便深深的被迷上了。 《羅馬假日》講的是公主與記者的愛情,一見鍾情,再見傾心。雖然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卻為了愛情打破一切隔閡。 這不是一部屌絲逆襲的現代電影,而是從女主角度展開的最純真的愛情故事。

《辛德勒的名單》,二戰納粹集中營,慘無人道的屠殺,在那裡,人將不人,那裡會一點點把人最後一點所謂的人性磨滅。每天只知道工作吃飯睡覺以及等待死亡,不在有期待,不再有反抗,不再去思考,就如一具具行屍走肉。而辛德勒就在這些等待死亡的人中,一個一個的往外救人,最終蘇聯軍隊解放這裡的時候,終究還是救出了好多本應死去的人。 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鏡頭,一個是焚燒爐周圍灰白的骨灰和沒燒盡的人骨,另一個鏡頭就是辛德勒救出的人中,有一個穿著紅色連衣裙的小女孩。一部黑白電影,黑白電影裡的一抹紅色,是那麼刺眼醒目。小女孩代表的屠殺,也代表著希望。

《盜夢空間》《恐怖遊輪》, 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前者是小李子的作品,看過的,有誰知道最後那個旋轉的陀螺到底有沒有倒。 而恐怖遊輪,則是從一開始,便陷入一個死循環,本以為逃脫了遊輪就是結局,誰知那只是一個輪迴的開始罷了。

其實還有好多電影值得被稱為經典。

我認為是經典的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電影會通過劇情一點一點引導你自己去思考,這才是經典。


王志研


其實以前的港片也有很多經典之作。成龍的《警察故事》系列,周潤發的《英雄本色》系列,周星馳的《一本漫畫闖天涯》、《逃學威龍》系列,李連杰的《黃飛鴻》系列,劉德華的《天若有情》、《暗戰》等………

這些電影伴隨著我們80後這代人的成長,為我們的青春歲月增彩,也讓我們通過這些電影增長了見識,知道了香港明星,瞭解了香港文化。

現在已為人父的我,夜深人靜的時候,偶爾也會在手機上翻看這些老港片,這些電影的故事情節早已爛熟於心,但就是喜歡看,這個時候看的不再是影片,而是回憶,而是情懷,懷念那個充滿理想年少輕狂的青春,懷念那段跟隨影片開懷大笑、黯然流淚的歲月。這些影片在我們成長的歲月裡刻下痕跡,在我們的回憶裡打下烙印。

90年代中期,隨著成龍、周潤發、李連杰遠赴好萊塢發展,香港電影也逐漸開始沒落。偶爾也會出現一兩部好的影片,但大都曇花一現。直到2003年《無間道》的出現,人們彷彿看到了港片的復興……

如果就現在來說,我印象深刻的經典電影是2012——2013年上映的由郭富城、梁家輝兩大影帝主演的《寒戰》系列,個人感覺是繼《無間道》之後又一部具有港味的經典之作。郭富城近年來演技越來越精湛,更有千面影帝梁家輝精彩演出,還有萬人迷劉德華的加盟。尤其是郭梁兩大影帝的對手戲為《寒戰》增分不少。《寒戰》更是獲得香港金像獎認可。《寒戰》不同於以往的警匪片,故事編劇的不老套,拍攝技術更新穎。這部電影的對白沒有太多的廢話。《寒戰2》裡更有一句經典名言,李文彬說:沒學會走,先學跑,從來不是問題,先問問自己是不是天才。如果不是,就要一步步來。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都要一步一步的來。




A中華笑帥A


最喜歡和推薦的是《東成西就》

1.首先它的陣容是豪華配置:8位巨星,有些當時都已經在別的影片裡擔任主角。聚在一起真的是很意外。

2.這部新作品除了能稱為經典,主要還是在演員的身上了。這種無厘頭的電影,需要演員自己發揮和設計。後來有人專門介紹過這部劇影片,說電影中的舞蹈和歌曲,都是演員們自己加的。難度之大,考驗演員的實力。

3.拍攝時間短,用時兩個月。如今比他拍攝時間長,更精緻的電影也有很多,卻再也沒有能超越的。

4.觀影感受。張學友和梁朝偉的表現可圈可點,相信兩人的片段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唱歌好的學友演戲也是實力派,搞笑功力十足,留下的表情包和臺詞段子也是膾炙人口;梁朝偉的裝扮同樣經典,可以演正劇也可以演無厘頭的偉仔,突破了以往的形象,給人記憶深刻。當然其他人的表現同樣不差,不一一舉例。

5.香港的無厘頭電影,除了周星馳的系列,能夠讓人記起來的不多,東成西就絕不承讓。雖不是香港電影史上的里程碑,但能讓大家反覆刷劇的必定是精品。





晨光影視派


美國往事。

首先,它的配樂很優美,富含濃濃的時代氣息。裡面有首歌《yesterday》是甲殼蟲樂隊演唱的,我覺得很好聽。

然後,它的故事事發生在美國時代的大背景下,每個人都懷揣著美國夢,但卻不得不向更大的機器低頭。

裡面麵條和黛博拉的愛情,演繹得也非常好,年少時的懵懂和成年後的苦澀。因追求不同,他們始終不是一路人。

兄弟間的情分也是,麥克斯和麵條都願意為對方付出,但面對自己的前程,兩種不同的選擇,造成了又一次悲劇。最終,麥克斯還是希望能夠死在麵條手裡。但作為兄弟,即使面對他犯下的錯,麵條也不願下手。

這部電影,每個人都是悲劇,細細品味,彷彿度過了一生。


大表哥電影呀


《這個殺手不太冷》

大學選修課,老師為我們放映的《白雪公主》,忽然窗外菸花陣陣。明明暗暗的光暈印在玻璃窗上,閃閃爍爍的樹影像朵朵煙花開在其上。

浪漫的氛圍,圓滿的故事。

真心相愛的公主和王子,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一起,過上了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他們會過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嗎?

生活是一場漫旅,剛剛啟程的人們如何確定能一路走到盡頭呢?童話裡編織的一個個華麗夢境,終將由我們自己親手撕毀嗎?小時候從來不會有這樣的發問,果然我們都不再是小孩了,或者說,我們連小孩都不如了。

幸福,人人都追求幸福嗎?給你兩分鐘的幸福,你會給我一整個世界嗎?

“是不是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還是隻有童年如此?”

12歲的瑪蒂爾達有一雙過早成熟並滄桑的眼睛,悲觀而絕望的神情始終在我腦海中盤旋。

人至中年的萊昂,眼睛被墨鏡遮住,洞察不出一絲一毫的感情:

“總是如此。”

在冷酷血腥的背景下,充滿溫情的愛熾烈地生長。或許是惺惺相惜,或許是彼此依賴,身份懸殊、年齡差距甚遠的兩個人,就這樣奇妙地聯繫在一起。

前兩天才看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卻不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絢爛愛情故事,而是講述社會邊緣人物的生活和心理狀態,似乎是一支悲歌,激盪耳膜。

“你不會失去我。你讓我嚐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樂。睡在床上,有自己的牽掛。你永遠不會再孤獨了,瑪蒂爾達。”

為了讓瑪蒂爾達活下去而犧牲自己的萊昂,終於在死前說出這樣的話。

無關世俗,毫無雜質。這不是愛情嗎?這不是幸福嗎?

沒有童話那般燦爛明媚,夢幻多彩,卻比童話更美,更真實,更令人嚮往。

再也靜不下心來寫這些文字,總有一天,總會有人,懂我的欲言又止罷


分享到:


相關文章: